木兰情(33)快乐中秋

金风玉露 4月前 55

          木兰情

                 魏树人

  三十三 快乐中秋

       八月十五是农村重要的三个节日之一,按传统习俗是全家团圆的日子。知青们远在千里之外,又是头一年下乡,是不可能回家团聚的。但在浩赉四队,四名知青却殷殷实实过了一个八月十五,这也是下乡以来唯一的一个团圆节。

        苦熬了大半年的知青们早就盼着这个节,因为只有过节,生产队才杀猪宰羊。丰收在望的农民在这一天炸黏糕、磨豆腐,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吃上。知青们早就向队里请了假,都不出工,准备搞一桌丰盛的饭菜,欢庆知青第一个团圆节。

        按照赵永根的分工,郭全振负责磨豆腐,李泓舢和赵永根负责操持主副食,高别山挑水、洗菜机动打下手。做豆腐对于李泓舢和赵永根等人没什么新鲜,虽没亲手做过,但从小在豆腐房都见过。可郭全振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弄不清黄豆是怎样变成豆腐的。他抓住磨拐,嘴里哼着语录歌,双手一推一拉觉得很是好玩,别人想换换他,他说还没玩够。不到一上午,一大盆浸泡的黄豆瓣就变成了一桶豆面糊,李泓舢用滚开的水沏成原浆。过包时,郭全振还一再问,李泓舢逗他,滤出的稀汤我们喝,剩下干的归你怎么样,郭全振当真说,那你们可吃亏了。

        在煮豆浆时,李泓舢特意嘱咐郭全振要烧氄柴火,听到命令马上撤火。赵永根边盯着豆浆边撇沫,高别山拿着水瓢准备随时加凉水,待豆浆刚滚起花时,赵永根一声撤火,郭全振似乎还没反应,李泓舢一步蹿过去拽出了蹿着火苗的半捆榛柴,随即高别山的一大瓢凉水打进了豆浆。郭全振忙问:“这是怎么回事?”李泓舢说:“看见<列宁在1918>电影中列宁和雅科夫煮牛奶吗,再晚点一锅豆浆也全沸了,我们喝不上稀的你也别吃干的。”

        豆浆落了滚,赵永根说:“该点卤了。”李泓舢说:“先等一下。”说着拿大家的饭盆挨个盛满了豆浆,然后再将卤块放在勺中,在锅中慢慢转着,看着锅中逐渐泛起的豆花开始凝固,随即又撇了一大盆嫩豆腐脑,放了些碎芥菜缨、韭菜花和咸菜汤,然后继续点卤。当豆花全部凝固后捞出,均匀倒进木框中的布包内,布包上面垫上木板再压上石头块,约一个小时后,大部分水分挤出,一块大豆腐形成了。这时李泓舢又逗郭全振:“这可是稀汤做的,那堆干的是你的。”郭全振这才大悟,剩下的全是豆腐渣,忙嚷着:“不吃不吃。”李泓舢笑笑说:“度荒时豆渣也是好东西,明天咱们就做一个葱花炒豆渣,打一锅豆渣苦力。”

        说归说笑归笑,大家早已迫不及待,端起饭盆,抄起了小勺,品尝那久违了的鲜豆浆、嫩豆腐脑。

         这天生产队杀了猪,知青们分到了二十多斤肉,大家从自己小菜园里摘了满满一大筐西红柿、黄瓜、豆角、西葫、辣椒、疙瘩白等新鲜蔬菜。为了把这顿饭搞得丰盛而有特色,有人提议每人至少做一个拿手菜让大家品尝,都露一手绝活。

       李泓舢做了一个红烧狮子头,赵永根做了腐乳扣肉,其他人也都做了木须肉、烧茄子、炒三丝、鸡蛋西红柿等菜。平时高别山一馋就搞精神会餐,顶数他报的菜名最多,经常讲北京新侨饭店的中西大餐,湘蜀餐厅的著名菜肴,大家也让他做一道名菜。高别山张嘴就来,要做一个“茶烧肉”。这个菜李泓舢没吃过,赵永根也不会做,就给他打下手。趁赵永根切肉之际,李泓舢遵高别山之嘱特意到代销点买了一两茉莉花茶。李泓舢想和高别山学一手,可是越看越疑惑,怎么和煮茶鸡蛋一样,高别山还一本正经地拿着大厨的腔调:加高汤!加盐!出勺!满满一盆茶叶煮肉片端上了桌。不管是酸甜咸淡,都是知青们自己做的,十来盆菜摆满一桌。高别山还特意把老队长王金山、王锦荣、许贵、马倌四人请来,正好八人围一桌。

       李泓舢沏了三暖瓶茶水,以茶代酒共庆中秋。当大家高举茶缸时,高别山早已按捺不住,连连品起每一道菜肴,嘴里不住地咂道:“好吃!够味!”李泓舢自知哈朗圭佐料不全,连酱油醋都买不到,不可能做出什么好味道,可是知青们非常珍视这次聚餐,这也是全营子里最豪华的宴席了。

        这天晚饭是炖肉烩菜,知青们仍按滨海的习惯炒糖色,然后放葱姜豆豉,花椒大料,腐乳桂皮,添水加盐,开锅后用炭火慢慢炖上一个小时,然后放入土豆、海带、煮鸡蛋,再放上宽粉条、干蕨菜,满满一大锅,主食是小米饭。李泓舢等四人刚刚围着小炕桌坐下,只见老队长一脚蹚开了风门,“给你们添个汤菜。”说罢双手捧着一个大砂锅稳稳地放到了火盆上。高別山迫不及待掀开锅盖,只见砂锅中咕嘟咕嘟冒着泡,奶白色的浓汤中浸泡着鸡块和花菇、平菇、榛蘑、白蘑等各种菌类,一股特殊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高別山用小勺轻轻撇去汤中的浮油,舀了一勺尖慢慢送入口中, “香,真香!”他眯着眼睛细细品了一口,“不对,是鲜,真鲜!”

        高別山话音刚落,几把勺子同时伸进砂锅,几人顾不上盛饭,先把一锅汤喝干了。在滨海长大的人对于海鲜的味道记忆犹新,这锅汤让这几位滨海人第一次尝到了山珍也是如此鲜美。李泓舢从小不吃鸡肉,可是一碗汤下肚,他体会到为什么味道鲜美要用“山珍海味”来形容了。

       李泓舢收拾完碗筷,忽然想起来还有月饼没吃呢,就再次点起了灶坑的火 。

       节前,老队长就派车去西边换月饼,知青每人也分到一斤。李泓舢纳闷,供销社才进来木兰做的月饼,为什么舍近求远去西边拉,不管如何猜想,社员们就是认西边,而且是大庙的月饼最好。不过社员们说,吃月饼一定要熥热了吃,李泓舢也不知道什么缘由,有什么道理,既入乡也随俗吧,所以尝一回熥月饼是什么滋味。

       水开了,李泓舢把月饼码到箅子上,熥了约十分钟,月饼都拾不起个了,只能用铲子铲到盘子里,本来挺香的胡麻油、白糖、桃仁都成了一股子油锭子味,好好的月饼上锅一熥让大家大倒胃口。郭全振端着盘子,用小勺㧟着软烂的月饼说道:“真新鲜,当地人为何爱吃热月饼。”

        “还记得上中学时去起士林糕厂劳动吗?” 高別山想了想说道。

        “刚出炉的糕点大家都想尝尝,结果工人师傅不让吃,说吃了热点心一吃就顶了。”李泓舢接着话茬。

       “想起来了,过去资本家都给新来的学徒吃热点心,一次吃顶再也不会偷嘴吃。” 郭全振想起糕点师傅的话。

         “一家才分几块月饼,熥热了才能堵住孩子们的嘴,不好吃也就不馋了。” 赵永根分析道。

       “可惜了美味!”高別山看着月饼有些遗憾。

       当夜幕降临时,坝上的空气格外清爽,一轮明月像个大玉盘浮在前梁上空。高别山提议,咱们赏月吧。

        李泓舢把小炕桌摆到院中,大家继续饮着暖瓶中的茉莉花茶,静静地望着前梁。这时郭全振冒出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下把大家的心绪引到了千里之外。高别山的父母年事已高,哥哥远在日喀则;赵永根哥四个,新疆、四川、湖北天各一方,家中只有母亲一人;郭全振父母在保定,小妹全梅让他惦念;李泓舢的父母虽都在滨海,但父亲仍住干校不能回家,黑龙江的大哥也是多年未见。此刻大家都在想念着远方的亲人,亲人们肯定也在挂念着浩赉的知青们。

        正当大家陷入沉思之际,高别山又说,趁此美景赏月对诗如何?李泓舢自知没有文学功底,没有响应,赵永根拿出自己做的半导体费劲地寻找着微弱的广播信号,郭全振自告奋勇与高别山一唱一和对答起来。

       高别山说:“举头望明月,”

       郭全振答:“低头思故乡。”

       郭全振说:“举杯邀明月,”

       高别山答:“对影成三人。”

       高别山说:“海上升明月,”

       郭全振答:“天涯共此时。”

       他二人声调越来越高,压过了其他人的说笑声。

       高别山上学时不仅喜欢看有关哲学和社科类图书,对文学也有一定的造诣。上中学时他住校,晚上还研读文史资料,给大家讲历史故事,至今大家记得他朗诵《项羽本记》的神态。

       月亮逐渐远离了前梁,营子里所有的灯火全熄了,只有知青院里的人还在高谈阔论,由赏月谈及家事,由“文革”谈及国事,继而又回到当前营子里的阶级斗争。天不早了,李泓舢催促着大家赶紧睡觉,第二天还要起早呢。熄灯时,几个人趴在炕沿上,比赛看谁吹得准,因李泓舢和赵永根都是一中号队的,口风紧,几乎同时两股气流射向灯捻。知青们睡了,只有圆圆的月亮高悬在夜空。


最后于 2月前 被金刚编辑 ,原因:
最新回复 (2)
全部楼主
  • 金刚 4月前
    2
    欣赏佳作!
  • 小溪 4月前
    3
    下乡时吃到月饼感觉好吃的不得了,如今觉得再好品牌的月饼都不如当年的那么香甜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