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情 (66) 尾声

金风玉露 1月前 95

        木兰情

                 魏树人

       六十六 尾声

     “看,笸箩湾水库怎样?”李泓舢侧脸问黄明英。

     “太棒了!”黄明英答。

    “这可是五十年前王建国的滦河梦,也是广大滨海知青的祈盼。如今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兑现了当年知青们的誓言,这座水库和电站不但有知青们的汗水,还有一位我们的插友永远长眠于此。”黄明英静静地听着李泓舢继续讲故事:  

      “自从十年前我为秦茕扫墓,心里就不平静。如今知青们上有高堂在世,下有儿女绕膝,可是秦茕……我总想找个机会为他做点什么。有一天我从外地回到家,爱人不搭不理和我冷战,最后竟闹着要分手另过。问其缘由才说我背着她给一个叫黄什么英的女人汇钱,再追问是刚听赖艺华说的。”

      “还有我的事?”黄明英插话,听着来了兴致。

       李泓舢说:“听到这我全明白了,赶忙掏出汇款单存根,她一看收款人是滨海黄敏英。我对她讲了秦茕舍命救人的事,也救过我,黄敏英是秦茕八十多岁的老娘。”李泓舢接着说,“我在外地讲课,人家给了一笔讲课费,路过邮局我就汇走了,等下班回来再告诉她,没想到赖艺华的嘴这么损,这么快。”

      “怎么哪都有她,阴魂不散。”黄明英气愤地说。

      “我想起来了,我出邮局她进邮局,她舅舅就在晋阳邮局上班。她肯定看了我的汇款单然后给我爱人报了信。”李泓舢说。

      “后来呢?”黄明英问。

      “解释清了全是误会。后来我们迁回滨海后,逢年过节我们两口常到秦茕家慰问,直到老太太去年故去。”李泓舢的故事讲完了。

       “还挺曲折,这个坏女人差点把我绕进去。”黄明英鄙视道。

       返乡的老知青们漫步在小滦河畔,寻找着几十年前的记忆。看东岸阴坡大树参天郁郁苍苍,观西岸阳坡枝繁叶茂色彩斑斓,抬头望蓝天朵朵白云,低头见激流清澈见底。远眺梁顶,白色风机林立,片片光伏太阳板泛出瓦蓝色的荧光。近看营子,灰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棋盘状的水泥路将座座瓦舍分割,太阳能灯杆穿插在花坛其间,景观长廊分列河边、路边两侧。在小广场四周竖立着班车站牌、运动器械、电子宣传栏、广告牌,还有两座卡通式样的建筑设计得新颖别致,原来是公共厕所和快递收发站。这些设施令老知青们刮目相看,不敢相认这就是曾经插队的第二故乡。猛然间一块巨石挡住了众人的视线,正冲大道方向镌刻着四个红色大字:“浩赉郭勒”。

      正当老知青们欣赏着故乡新貌时,数辆旅游观光电瓶车停在了大家面前。

     “请老知青叔叔阿姨门上车!下一个行程游览风景大道。”一位手持小红旗的中年妇女拿着电喇叭喊道。

      在观光车上,这位导游大姐介绍说,近年来木兰人民坚持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实行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自然生态有了极大的改观。2016年省委省政府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打造带状、多轴线、多元化的旅游和其他产业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大区,开始沿小滦河修建一条旅游风景大道。制定了以“风景大道”为核心景观的路网,以产业为支撑,多种休闲、养生、健身等特色产业共同发展的脱贫目标。

      导游大姐接着说道,我们“小山旅游公司”就是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在滨海知青的帮扶下成立的。现在依托风景大道的旅游项目,已经带动了沿线十几个村庄发展特色旅游,不少农户开办农家院、出售土特产和自制手工艺品,实现了脱贫目标,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风景大道上,老知青们游览了小滦河湿地公园、乾隆行围驿站、五道沟原始森林等景点,再次领略了蓝天白云下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所到之处一步一景,令人心旷神怡,心生感慨。坝上不愧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在观光车上,老知青们每到一景,立即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大家努力回忆着五十年前的光景,互相谈论着当年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不知不觉,观光车驶进了一座大型游乐场。

      众人刚一下车,一位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中年人迎上前来,为每一位叔叔阿姨敬献哈达,身后的年轻姑娘们在悠扬的马头琴声伴奏下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

      季雪娟和陈领娣仔细端详着敬献哈达的中年人,二人几乎同时喊出:“小山!李小山!”

       “季姨,陈姨!”中年人也激动地喊道,三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小山说,过去是靠山吃山,越吃越穷,现在赶上国家的好政策,靠山养山以山养人,依托自然优势发展旅游脱贫致富。他现在和原圭博的知青司岩合作开办了集吃、住、玩文旅一体的“小山旅游公司”,这座“塞罕娱乐城”就是他们的公司基地。

      “叔叔阿姨们,请跟我来。”导游大姐又拿起了喇叭招呼大家。

      李泓舢对黄明英说:“你看这位导游像谁?”“有点像赵文霞。”黄明英说。

      “冒昧问一下,你是姓许吗?”李泓舢问。

     “没错,我叫许桂花。”导游大姐惊异答道。

     “你是赵文霞的闺女。”黄明英肯定地说。

     “你爹是许贵喽。”李泓舢笑着说道。

     “你们咋知道?”许桂花问。

     “你的一双大眼睛早就告诉我们了。”黄明英说。

      “小山快过来!”许桂花喊道。

      “啥事媳妇?”小山跑过来。

      “原来你们是两口子!”李泓舢、黄明英高兴地说道。

      两代人四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接下来小山两口子带领大家参观了基地的展览馆,展厅正中镶嵌着一幅40米油画长卷,描绘的主要内容是风景大道沿途的景点风光,还有许多图片、实物,介绍了满族、蒙古族的人文历史风貌。

      “叔叔阿姨们请跟我来,还有最后一个展馆,你们一定很感兴趣。”许桂花用电喇叭喊道。

      大家跟着许桂花来到了展馆的后院,只见一处土板墙草苫房的院落与现代化的展馆建筑形成很大反差。桦木杆夹的杖子围起了五间土房,院内猪圈、鸡舍、仓房、厕所仍是五十年前的老样子。正房门额上悬挂着四个醒目大字:“知青之家”,墙上一块米黄色铭牌上粘贴着棕红色的亚克力美术字:“木兰知青展览馆”。

       “叔叔阿姨们,今天我们老馆长特意赶来接待老知青、老朋友,亲自担当讲解员。”许桂花说罢请出了老馆长。

      只见一位身穿夹克衫、头戴贝雷帽的老者缓缓向大家走来,待他摘下墨镜大家惊呼:“四眼”!

       黄明英调侃他:“瞧这身打扮乍一看以为是海归华侨呢!”“现在担任董事长要注意形象啊!”司岩笑着说,“不像以前就懒得洗衣服,几件脏衣服挂在墙上,比着穿,实在比不出来了再洗。”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四十年前司岩顶替父亲回城后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人,后来下岗自谋职业,与朋友开办了一家贸易公司。由于抓住了商机做起了边贸生意,规模越做越大。几十年来他也一直关注着木兰的发展和建设,看到木兰人民为了维护小滦河下游的生态,牺牲了工业发展的机遇。他决定投资旅游业,为第二故乡的人们尽早脱贫,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他在网上搜寻到“小山旅游公司”,一联系,正是当年自己捐款救助过的李小山,二人一拍即合。

      司岩现在担任“小山旅游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木兰知青展览馆”的馆长。今天他格外兴奋,亲自引领老知青、老朋友参观,与以往不同的是,一位位参观者就是照片上的主人公。

      展览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岁月印记》,图片和资料记录下各学校同学响应号召积极报名上山下乡的过程,记录着在全县各公社插队的知青名单,特别是当年在滨海欢送小分队的新闻报道和大幅照片;第二部分是《木兰情结》,介绍了滨海知青下乡来与木兰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列举出历年来滨海知青在支教、安装卫星天线、科技扶贫以及返回第二故乡的动人场景;第三部分是《往事钩沉》,在玻璃展柜内陈列着木箱、背包、水壶、口琴、日记本、光荣证、乘车证、工具、农具等实物,每一件实物背后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第四部分是《大有作为》,通过实物和图片资料介绍了知青们在文教、卫生、农技、水利、广播诸方面发挥特长做出的显著成绩。第五部分是《知青文化库》,展示了在木兰下乡的几位艺术家以木兰为背景题材的书画、摄影、音像作品。第六部分是《微缩景观》,以工艺模型为主,展示出小滦河两岸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后的新貌。还展示了李泓舢、赵永根等能工巧匠为展馆捐赠的小滦河五座水电站和坝上各种民居建筑的结构模型,以及已经消失的牛车、碾棚、农具、生活器具的微缩景观模型。

      看着一张张当年的老照片,老知青们浮想联翩,半个世纪的人和事仿佛就在眼前。老知青们虽然都年近古稀,眼前的事经常遗忘,可是五十年前的记忆深深刻在了脑海里,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自从司岩协助李小山重建了“小山旅游公司”以来,他就想着在旅游基地开辟一个知青展馆,为了赶在下乡50年之际开馆,两年前他就开始向广大知青征集知青文物,请季雪娟、高别山编辑文字音像资料;请李泓舢、赵永根等人制作大型展板和实物模型。看了展览大家才明白,司岩找大家帮忙卖了两年的关子,原来是为了筹建这个“木兰知青展览馆”。

      参观毕,老知青们纷纷在留言簿上签名,写下自己的真实感言。许桂花在展馆门口为大家拍了一张哈朗圭知青集体照,明天展板上将又增添一张哈朗圭知青全家福的大照片。

       李小山说,他还准备在这建一处老年康养基地,届时请老知青们观光疗养。许桂花走过来对大家说,这里还有许多游乐项目,考虑叔叔阿姨年龄和身体状况就不玩了,她指着沙地摩托和滑草雪橇说,这些车辆都是赵永根设计、滨海动力研究所捐赠的。

      晚餐时,硕大的餐厅数十张餐桌座无虚席,每桌正中摆放着一大盆羊肉山珍卤,每位一小屉莜面窝子摆满一圈。陈领娣惊叹,这么多人同时开餐,要多少人推窝子呀。李小山说,现在都是机械化生产,阿鲁布有个立新莜麦加工厂,要多少做多少,一个电话一会儿就送到。

       “大家静一静,看看谁来了?”司岩起立摆手大声喊道。

       众人一看,是原县委副书记王建国搀扶着老书记李敬心走进了餐厅。大家立即起立鼓掌,高呼:“欢迎李书记!”

      李敬心也是异常激动,在哈朗圭知青桌前仔细地打量着每一个人,然后一一叫出了老知青的名字。

      李泓舢和黄明英也举杯来到老书记身边敬酒,李敬心激动地说,今天高兴和每人碰一杯,和你俩要连干三杯。这么多年没有你们的音信,我真怕见不着了。李泓舢、黄明英一左一右紧紧握住了老书记的手一时语塞泪流满腮,二人连连致歉,表示今后再不失联,每年都要来木兰探望老书记。

      李敬心和老知青们在一起也感觉年轻了十来岁,他看着当年一个个毛头小伙、稚嫩的姑娘,成长为工农商学兵各界的骨干精英,有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员,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教授,有全国知名的作家画家,也有各条战线的技术能手和自立自强的模范工商户……作为当年哈朗圭的领导、知青们的知心朋友,他内心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李泓舢知道老书记有一斤的酒量,就从另一桌上拿起一把大酒壶亲自为老书记满酒。黄明英见状伸手拽了一下李泓舢叮嘱道,老书记年事已高悠着点。李泓舢冲她微微一挤眼说,我有根,说罢他端着酒壶陪着老书记挨桌敬酒。老书记端起酒杯刚一碰嘴唇觉得味不对,只见李泓舢又是微微一挤眼,老书记立刻心领神会一饮而尽,老知青们受宠若惊,齐呼:“谢谢老书记!”

     李敬心激动地说:“其实我比你们也就大十一二岁,如今咱都退休了,不要喊职务,我就是你们的大哥。”

       “李大哥好!”“感谢李大哥!”“祝李大哥身体健康!”众知青举杯,呼声响彻整个大厅。

      李敬心满面红光大声说道:“虽然我们都已经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但是木兰没有忘记你们,在这片土地上有你们的脚印,记录了你们的青春。你们哪位艺术家动笔写个剧本,把小滦河川两岸的故事拍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塞罕坝的变化,了解滨海知青与木兰人的深厚情谊。题目就叫……”

      “木兰情!”众人鼓掌齐声喊道。

      今晚返回第二故乡的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老知青,大家在木兰欢聚一堂,共同纪念在木兰下乡50年。

      晚餐后,李小山在基地搞了一场大型篝火晚会,并观赏马术和大型情景歌舞表演。最后刘三庆率领的“木兰情民乐团” 演出了民族器乐曲《山村变了样》《幸福年》和广东音乐《步步高》。

      入夜,游乐场的篝火还在熊熊燃烧,老知青们和木兰的乡亲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起了民族舞,衷心祝愿《山村变了样》的木兰——我们的第二故乡在《幸福年》中《步步高》。


最后于 1月前 被金刚编辑 ,原因:
最新回复 (2)
全部楼主
  • 金刚 1月前
    2
    欣赏佳作!
  • 方程 1月前
    3
    拜读。
    五十年巨变,知青为第二故乡先木兰之忧而忧,后木兰之乐而乐,一往情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