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情(63)十年后小聚

金风玉露 1月前 72

         木兰情

                魏树人

  六十三 十年后小聚

      1974年以后,市、县陆续选调了大批知青充实到工矿企业和财贸、文教系统。每年夏季招生、冬季征兵又从农村走了部分知青,其余的知青基本是按照特困、病退政策回了滨海。截至1978年最后一名知青尉迟觥离开哈朗圭。

       1984年暑期,赵永根、陈领娣夫妇和高别山、季雪娟一家三口早晨从滨海乘火车,午后便直接到达了阔别十年的木兰。一出火车站,就见老书记李敬心早已等候在站前广场。李敬心现在是县人大的常务副主任,每次有知青回访都是他出面接待。老书记激动地说,只要有知青回来他都仔细辨认,就是没有哈朗圭的知青,今天终于把你们盼来了,你们是哈朗圭第一批回来的客人。季雪娟、陈领娣分别握着老书记的左右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妈妈和陈姨怎么哭了?”季雪娟的女儿高兰兰奇怪地问道。

       “这么高,该上学了吧?”李敬心问道。

       “我姓高,所以长得就高。”兰兰稚气地说道。

       “那我姓陈怎么讲?”陈领娣笑着逗兰兰。

       “那就——长得陈,应该是体重沉!”大家被兰兰的睿智逗笑了。

       “快告诉爷爷,刚上学前班。”高别山教给孩子说。

        “都上车!”老书记把着车门,将大家让上了旅行轿。

       汽车停在了县招待所,季雪娟下车一看,平房已经变成了三层小楼,这时招待所主任出来对李敬心说,房间已经安排好了,一会去餐厅就餐。李敬心说不麻烦你了,今天来的是我自家的客人,吃住都在我家。

       高别山等几位陆续下车,环望着院外的街景。

      “赵永根!”招待所主任一声高喊。

      “左惠梅!”赵永根也认出了对方。

      原来左惠梅不久前已就任县招待所主任。她一一和诸位老相识亲切握手寒暄,竟把李敬心晾在了一边。

       李敬心的家就在招待所对面,三世同堂同住一个四合院,接待几位知青还是绰绰有余。院内一棵沙果树挂满红黄相间的果实,四周美人蕉和细粉莲的大花朵争奇斗艳,他把不大的小院收拾得像个小花园。

      李敬心在院内放了一张大圆桌,老伴提前炖了一大盆猪肉粉条,各种炒菜、凉菜摆满一圈。左惠梅将选调在木兰的杨孔明、马仲达、刘三庆叫来,李敬心将商业局长陆光魁请来,十几人在老书记家里搞了一次哈朗圭知青的聚会。

       李敬心说,王建国现已担任了团县委书记,今天不巧去温泉开会,他要在家一准也来。席间陆光魁问起李泓舢咋没来,赵永根说,听说那年李泓舢上学被人调包,换成了一所铁路中专,在滦滨大桥实习时正赶上一场大地震,全工区的人都被掩埋在废墟里,传说很多人遇难,后来再没有音讯,他家一直没人住,好像搬离了“四门楼”,所以与大家失掉了联系。黄明英毕业留在羊城,她父母去了羊城一直没有回过滨海。李敬心说,地震前和他们俩还有书信往来,后来再没联系,挺惦念他们。

      陈领娣向老书记和陆局长分别介绍几个人的情况:自己毕业后分在温泉中学,与赵永根两地分居,后来托人调回了滨海现在仍然教书。赵永根回城后分在动力机厂,后来考上了西北交大,毕业后分配到动力研究所。高别山回城后在运输场开车,后来直接报考了渤海大学的研究生,现在滨海社科院工作。季雪娟毕业后分在滨海医院,后来公派美国进修,现仍回原单位是心脏外科的主任医师。

      李敬心又问起其他人的下落,季雪娟告诉老书记,小分队大部分人都上了学,毕业后在政府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任职,政绩突出的还担任了领导干部。其他人工矿、商业、环卫、交通,基本各行各业都有,大家搞了一个通讯录平时都有联系。 

     杨孔明、马仲达、刘三庆也都在木兰成了家,孩子们都上了小学。三人邀请滨海的同学们到家做客,季雪娟说,还要回队里,以后还有机会,今天还要看一位叫吕淑珍的老人,不知她家还在二道街吗?

      “我知道,她刚从闺女家回来,一会带你去。” 陆光魁说。

      “您怎么对人家了解的这么清楚?”季雪娟调侃道。

      “吕主任是陆局长的老伴!”李敬心补充道。

      “我说呢,掌握情报这么准确,”季雪娟接着说,“这么多年竟不知两位领导是一家人。”

       “你咋认识我老伴?”陆局长问。

       “有一年我在县里培训,忽然病倒,正好碰上县妇联去医院检查工作,吕主任听说我是哈朗圭的赤脚医生,就把我接到家里,养病期间把家里的细粮全给我吃了,几个孩子啃着窝窝头眼巴巴地看着我吃馒头。”季雪娟激动地说,“这次回来一定看望当年的老主任”。

       第二天早饭后李敬心要了一辆面包车,带领回访的一行人上坝。他们先后游览了塞罕坝、滦河源头、龟山、青龙潭等自然景观,然后来到哈朗圭乡。

      1983年撤销公社后三级行政机构改为乡、村、组。坝下有些公社进行了合并,霍赖和阿巴图合并为霍赖乡。哈朗圭虽然人口少但是面积最大,仍然是全县最偏远最小的乡。赵永根一行在哈朗圭乡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广播站、水轮泵站,这些还是老样子,没大变化。笸箩湾当年创业队建的畜牧场还在,林业组果树移植没有成功,现在改成了培育樟子松的苗圃。学校还是老样子,校舍显得更加破旧。赵永根等又到了水库边上,见两岸长满了荒草,未完工的大坝只露出一小部分,大部分被淤积泥沙掩盖。

      “看,这有知青!”小兰兰指着一块墓碑喊道,因为她认识滨海知青几个字。几人赶忙走上前去,只见墓碑上写着:“见义勇为——滨海知青秦茕之墓”几个大字。他们一行人一起蹲下,拔去坟头四周的荒草,庄重地向长眠在水库边上知青插友鞠躬行礼,老书记讲述了当年秦茕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事迹。

     中午,一行人在乡食堂就餐,因还要去各组转几天,老书记饭后回了县里,一行人直接前往浩赉三组。他们行走在小滦河川上,两岸的山形还是那么熟悉,阴坡的国有林依旧是郁郁葱葱,可是阳坡树木稀稀拉拉,有的坡地不见了,已经被洪水冲成了道道沟壑。一路上小兰兰对周边的山水花草充满新奇,就是看不见妈妈说的狍子和野鸡,一只小动物也没见到。

       从哈朗圭到浩赉三组只十来里地,可是今天几人都感到是那么遥远和漫长。今天在他们脚下踱步的是岁月、是经历,是刻在脑海中深深的印迹,是小兰兰这代人再也不会重蹈覆辙的路。四个大人边走边聊,有的故事小兰兰不止听了多少遍,可是他们还是饶有兴致地重复着。

      一进欧梨沟,陈领娣便采集路边的各种野花,编织了两个精致的小花圈。她领着几个人朝沟底的大石头走去,那里有两座坟包,埋葬着李秀山和曹建虹。陈领娣摆放好小花圈,几人在坟前静默许久。陈领娣忍不住再次泪流满面,她脑海浮现出一个偷拿自己皮帽子的顽皮小姑娘;一个诉说父母双亡在姑姑家挨打受气的姑娘;一个几次落难……她不敢再想下去了,朝夕相伴好几年的曹小妹,却长眠在这里。

      在三组,营子边就是学校,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陈领娣几人站在窗外正向里张望,突然门开了,一位女教师冲出来搂住了陈领娣的脖子。

      “陈老师!真是你,陈老师!” 女教师大声呼喊道。“你是广播员赵叔!”她又冲着赵永根喊道。

      赵永根细一端详也认出了她就是当年坐在学校门口看画片的小姑娘。

     “还记得你让我猜谜语吗?”赵永根问她。

     “四四方方小木匣,家家户户墙上挂,一根铁线连着它,会唱歌来能说话。”她和赵永根、陈领娣三人同时背出了这段谜语。

      “这是我的学生李桂兰,如今也拿起了教鞭。”陈领娣自豪地说。

      “同学们都出来,我的老师来看大家了。”李桂兰把孩子们都喊出教室。

      “老师好!”孩子们齐声喊道。

      “同学们,这就是我和你们常说的陈老师,咱们的菜地是陈老师带着我们开的,现在用的教具也是陈老师亲手做的。”

      李桂兰告诉陈领娣,现在营子里的学校只有初小,高年级的都到区中心校上课,近的走读远的寄宿。陈领娣对这里的一桌一凳太熟悉了,虽然破旧,却见证了她代课的日日夜夜,带出了一拨拨的学生。

      营子里的人们听说当年的下放青年回来了,纷纷聚拢到学校,秀山娘认出了陈领娣和季雪娟,三人见面相拥而泣。季雪娟让兰兰喊奶奶,秀山娘问:“这是——”“我和高别山的闺女,叫兰兰。”季雪娟说道。秀山娘搂住兰兰又是两行热泪。兰兰看着这些大人今天怎么啦,见面就哭,也不敢再问。

      季雪娟和陈领娣要看看小山,秀山娘把躲在身后的小山叫过来:“这是你领娣姨,这是雪娟姨。”小山看着这些陌生的面孔不知是哪来的客人,腼腆地不吱声。

     季雪娟仔细看了看小山瘦弱的身体和秀山娘说,尽早带小山去滨海看病,现在医疗条件比以前好多了,还是尽快手术,关于费用不用考虑,小山是建虹的儿子,也是全体知青的儿子,大家都会伸出援手。秀山娘一再千恩万谢,让青年们去家吃饭。各家也都热情邀请,陈领娣一一答应,她拿着当年的合影说:“谁家有她教过的学生就先去谁家。”

      离开学校时陈领娣塞给李桂兰两千块钱,李桂兰不接。陈领娣说‘“这是我们几个人的一点心意,给孩子们买课外书。”孩子们见此情景一齐围拢过来向老知青们鞠躬致敬。

      四组的许贵听说青年回来了,天不亮就开始做豆腐,清早开着拖拉机来到三组,非要接青年们去他家吃豆腐。一见赵永根和高别山直埋怨,回来也不知会一声。

      一进四组营子,高台上五间新房前出廊后出厦十分显眼,红色的瓦顶,白瓷砖贴面,宽敞的铝合金门窗,明晃晃的大玻璃。因为是水泥柁,屋内的进深敞亮许多。中间屋是客厅兼餐厅,墙壁上安装了土暖气。改革开放以来,许贵头脑灵活踏实肯干,首先在营子中翻盖了砖瓦房。

      许贵这几年成了豆腐专业户,做豆腐在方圆几十里出了名,无论年节、红白事,各家都到他家买豆腐。他家请客与众不同,是他自创的豆腐宴。

      赵文霞还是那么精明干练,亲自在小灶上颠勺炒菜。由于不准乱砍滥伐,许多农户都开始以煤代柴,取暖、做饭方便多了。许贵将老队长王金山和王锦荣请来作陪,宾主落座,饭菜上齐。凉菜有五香豆腐丝、熏豆皮、凉拌腐竹、小葱拌豆腐。热菜有麻辣豆腐、原浆豆腐、虎皮豆腐、肉末豆腐。知青们最欣赏的是许贵做的豆腐脑和豆浆,大铁锅熬制,三滚三落,浓浓的豆浆漂着一层黄皮,微甜清香。

      在许贵家的豆腐宴还没散席,好几家都来邀请。几天来赵永根、高别山有些招架不住了,本来就不胜酒力,一天三顿酒,实在是盛情难却。知青们离开才十年,村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可以用自产的粮食兑换大米白面,到哪家也是米饭和馒头,他们要拿出最好的美食款待远方的客人,其实知青们最想吃的还是莜面和坝上特有的五谷杂粮,推窝子、糜子米烙糕、大黄米黏糕,这些美味在城里绝对见不到。

      回到县城后,王建国在家里招待高别山等五人,还是原班人作陪,宾主落座唯独不见左惠梅。

      “少回身油着!”左惠梅学着饭店跑堂的腔调从厨房缓步走出,端上来一大盆羊肉酸菜蘑菇卤,赵永根等人一愣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

      “嫂夫人好!”赵永根、高别山等连忙改口。

      “上次我不和李主任争,这回你们可是我家的客人了。”左惠梅笑着说道。

      “建国保密工作做得好啊,老同学和插友们还猜测嫂夫人长什么样呢?”季雪娟说。

      “今天周末大家来得正好,建国明天就到党校学习了,还不知哪天回来。”左惠梅说着将一大屉莜面窝子端上桌。

      “看来建国又要高升了。”高别山说。

      “建国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左惠梅说。

       “咱说点正事,你们转了几天,木兰的现状你们也看到了,目前全县还有不少村子没有脱贫,我们当年立下的誓言仍没有实现。其实坝上有许多自然资源没被开发,由于宣传不到位和受交通等条件制约,一些土特产品走不出大山。”王建国看了看诸位老知青接着说,“在木兰插队的知青,各行各业都有从业人员,有的人还是部门的负责人,希望你们回去搞个聚会,多多宣传介绍我们的第二故乡,希望有识之士在科技、文旅方面来木兰创业,帮助木兰尽快脱贫。”

      高别山等人牢记老同学王建国的嘱托,购买了回滨海的汽车票,他们要再看看木兰的沿途景色。

      回到滨海,司机说还有你们的行李,赵永根等人一看车下码着一摞大纸箱,司机说是李敬心主任给每家的土特产。

     几人再次感叹:真是满满的木兰情。


最后于 1月前 被金刚编辑 ,原因:
最新回复 (3)
全部楼主
  • 金刚 1月前
    2
    拜读!
  • 方程 1月前
    3
    拜读。
    知青的第二故乡终生难忘。
  • 小溪 1月前
    4
    拜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