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情(62)知青返城

金风玉露 1月前 90

         木兰情

                 魏树人

   六十二 知青返城

      其实赖艺华并没有直接回老家农村,赖师傅的一通神操作,只是档案转了几圈,赖艺华摇身一变成了县化肥厂的正式工人。虽说是集体企业,但总比种地强,从此脱离了知青身份。赖艺华离开木兰不久,滨海有关知青回城的政策逐渐公开,除了特困家庭外,又扩大了顶替和病退的范围。赖艺华无奈已经不属于知青,她如不离开木兰,就凭她爸的能耐随便找个病由也能顺顺当当回滨海,她们家有些失算,这一步迈早了。

     李泓舢的邮政代办点这一阵有点忙,各大队和水库的知青家信又多了起来 。今天他又分拣到高别山和吕浩然的信,便马不停蹄直接将信送到浩赉大队。高别山拆开信封一看是滨海公安局的户口准迁证;吕浩然收到的也是准迁证,他二人可以回滨海了。

      随着一些老干部的解放、平反,他们在农村的子女基本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可是高别山一直待在木兰没有音信。后来滨海市在中秋慰问老同志时才知道,高别山哥哥姐姐都在外地,一个北京,一个西藏。这位老同志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困难,这次是市里出面为高别山办理了回城手续。

      吕浩然是因为春节回滨海时拍过片子,诊断是脊柱弯曲,不适合重体力劳动,按照有关规定可办病退。

     李泓舢提议,浩赉的知青来个小聚,为高别山、吕浩然送行,祝贺他们荣归故里。

     聚会这一天,陈玉珊、陈玉虎、吕浩然、陈领娣早早来到了四队知青点,李泓舢特邀黄明英来帮忙做饭。这天计划的主食是烙黏糕饼和驴打滚。吕浩然带的黄豆,陈领娣带的黄米面,李泓舢买的红糖和白酒,高别山准备各种蔬菜副食。

      这几年知青越来越少,猪也不养了,但还喂着鸡。告别宴没有荤腥哪行,高别山决定把下蛋的母鸡送给陈领娣,其余的半大鸡全宰了。四队的小菜园打理得最好,细菜翠绿瓜果满架,各位都要大显身手亲自操刀下厨,四队知青点好像过年一般从未这样热闹过。

      陈领娣在东屋锅烙黏糕饼,黄明英在西屋锅蒸黄米面窝头做驴打滚,陈氏兄弟负责烧火,吕浩然在院内凉灶上炒黄豆,压豆面,李泓舢和高别山择菜、炒菜。

      做驴打滚是黄明英的拿手活,每次聚会都少不了这道美食。只见她将蒸熟的黏窝头在面盆里搋匀,然后放在铺好黄豆面的案板上迅速擀成薄片,再撒红糖和豆面,最后从一侧卷起切段装盘。豆香、面糯、糖甜,味道比前门大栅栏的江米驴打滚好吃多了。

      杏核油是知青们自己熬制的老库存平时舍不得吃,这次高别山全部拿出来交给了陈领娣。陈领娣从秀山娘那学来的手艺在这大显身手,一张张圆饼贴在锅中,哪里是烙,几乎就是油煎。黄色的面,金色的油,浅棕色的嘎渣儿外焦里糯。这顿饭纯属造,过年过节也不敢这样奢侈。

     李泓舢和高别山在凉灶上忙碌着,每上一个菜高别山大声报着菜名。不多时,辣子鸡块、苜蓿鸡片、蒸蛋羹、烩三丝、番茄鸡蛋、素烧茄子、素什锦、炒角瓜,炝黄瓜、大拌菜等冷热荤素凑了十个菜,大小不一的碗碟摆满一桌。

      正当午时准时开造,高别山将老队长王锦山、妇女队长王锦荣、民兵排长许贵请来聚餐话别。

      “你们青年真能糟,不过啦?”王锦荣看着心疼。

       “这是聚餐呢,还是散伙呀?”老队长问。

       众位知青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别山没和队里说吗?”李泓舢问。

       “还没有,我想临走时再告诉队长,今天正式告知诸位,不想给队里添麻烦。”高别山对老队长等人说明缘由。

       “不行,咋的也得去我家吃顿饭!”王锦荣说。

       “我们来这第一顿就是您做的棒子米粥,今天也尝尝知青们的手艺。”李泓舢说。

       “明天队里张罗,为二位送行。”老队长诚恳地说。

      “不用了,这几年多蒙诸位关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乡亲们待知青就像自家的孩子,使我们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和热情。不多说了,一切都在酒里,我先干为敬。”高别山今天有点激动,平时出口成章,此刻不知说什么好了。

      这顿饭吃得有点长,借着酒劲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都吐露心声。李泓舢还在想着老队长那句话,这顿饭是聚餐呢还是散伙饭。

      时候不早了,众位知青东西屋各自休息,李泓舢赶忙回广播站,不能误了放广播。

     第二天上午李泓舢刚出了广播站小院,被左惠梅喊住,让他快接电话,他一看总机掉下的是阿鲁布的号牌不知是谁打来的。

      “喂,我是李泓舢。”

      “就找你,”李泓舢一听是黄明英的声音,“陈领娣病了,我想给她弄点白面,可是人家不卖。”黄明英说道。

      “你在哪呢?”李泓舢问道。

      “我就在粮站呢,人家说有公社和医院的证明信可以照顾2斤,你快想想办法。”黄明英急切地说。

      李泓舢放下电话就去找佀老先生和黄秘书,又从食堂借了2斤粮票。正好公社的坐骑在家,他备好了皮鞍座,揣上证明信一路往阿鲁布跑去。

      在粮站,李泓舢验信、交款、称面,2斤白面刚刚撑起干粮袋的小鼓肚。

     黄明英说,昨天晚上陈领娣又拉又吐。她本来肠胃就不好,吃了黏食又喝酒,顶不住了。高别山说一点细粮也没有,不知给她做点什么,要是做碗面片汤多好。我一听就赶到粮站来,没想到好话说尽就是不卖。

      “你的腿真不值钱,一大早跑了40里地,来吧请上马。” 李泓舢说着扶黄明英翻身上马,自己解开缰绳左脚纫镫侧身上马坐到了黄明英身后。

      公社这匹坐骑是大走马,因为黄明英坐在前面双脚够不着马镫,李泓舢只好左手持缰绳,右手拢住黄明英的腰。一路颠簸走了十多里,二人紧挨的单衣均已湿透。李泓舢第一次紧贴着异性的身体,闻着她身体散发出的体香,只觉得脸上阵阵发烧,浑身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黄明英这一道背靠李泓舢也感觉到他突突的心跳,虽然双脚悬空,身体随着马背的上下起伏而颠簸,但是李泓舢坚实的胸脯却给了她充实的安全感。又走了一会,李泓舢觉得不太自在,将黄明英身上的干粮袋转到身后,夹在二人衣服之间。 “你还想隔个枕头吗?”黄明英一阵咯咯大笑,她又将干粮袋转回前面说:“瞎折腾,别让汗水污染了白面。”

      进了四队知青点,高别山做了一碗番茄鸡蛋面片汤,陈领娣端着大碗,感动得两行热泪扑簌簌落到面片上。在滨海,这不过是最平常的饭食,可如今对一个病人却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为了这点白面来回跑了80里地。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过去了。

      1974年的夏末初秋,因资金断链,笸箩湾水库下马,各公社先后撤人。水库工地一片萧条异常冷清,看不见电焊火花,听不到振捣器的轰鸣,只有浇筑了一半的大坝横亘在河床上。排水泵一停,溢流槽淤塞流沙沉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复工。只有水轮泵还在运转,继续发挥着它的效能。

      指挥部撤离时,李泓舢望着沙盘模型阵阵发呆,1∶100的模型固然好看,可是没有资金,再漂亮也放不大一百倍。他坚信笸箩湾水库不会半途而废,总有一天会再次掀起复建高潮。

      水库的下马使李泓舢的心情很沉重,但是关于知青的好消息却接连不断。

      “一个人在这发什么呆!”李泓舢猛抬头,见黄明英来到了眼前。

      “大坝还有一半就到顶了……”李泓舢感到特别无奈。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全国各高校又开始招生了。”黄明英兴奋地说。

      “咱都几起几落了,这次有希望吗?”李泓舢听了并不那么兴奋。

      “别灰心,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黄明英并不气馁。

      还真让黄明英说着了,没几天招生名额到了哈朗圭公社。

      这次名额较多,大中专院校全有,具体分到哈朗圭是:渤海大学一名、羊城医大一名、滨海护校一名、滨海公路工程学校一名、滨海财贸学校一名、温泉师范学校两名。

      具体名额一公布,在广大知青中振荡起阵阵涟漪。有的对号入座,有的四下活动,还有人不动声色静观其变。

      一天上午,黄明英又来到广播站,还没进院左惠梅朝河边努努嘴,黄明英立刻明白了,掉头去往河边。她远远望见李泓舢一个人静坐在大坝西头的草地上一动不动,然后蹑手蹑脚走到他的背后。她悄悄地伸出双手在他眼前一晃,然后猛地捂住他的眼镜。没想到李泓舢竟然一动不动没有反应,正当黄明英愣神之际,突然手腕被一双大手攥住,李泓舢往下一拽,她顺势倒在了他的大腿上。她眨么着大眼睛盯着李泓舢,自从一年级同桌到现在,好像还没有认真仔细端详过他。李泓舢轻轻拢了一下黄明英额头的秀发,缓缓低下头。黄明英微微闭上了双眼,好像在期盼着什么。李泓舢凑近她的耳根说,我早就发现了你,还蹑手蹑脚的。黄明英一听猛一抬头,两人的嘴唇恰好撞在了一起。黄明英推开李泓舢问:“你怎么发现我的?”“我有特异功能,第六感知。”李泓舢调侃地说。“我才不信呢,老实说!”黄明英说着轻轻咯吱一下李泓舢的肋条,李泓舢愣是没反应。“别闹了,我就没有痒痒肉。”黄明英听到这感觉他还真是个奇人。

      李泓舢摘下眼镜递给黄明英。

      “看看这里有嘛?”

      “啊!你真坏!”

      “忘了物理课讲的凹面镜了?”

      原来后方的可视远景全都反射到近视镜片上,李泓舢用余光看得一清二楚。

      “这次你想去哪个学校?”黄明英问。

      “我只想学工程技术,你看面前这条河,只有通过建设者的双手才能筑起水库大坝,架起座座桥梁,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修路者,架桥人。你呢?”李泓舢问道。

      “我想拿刀。”黄明英调皮地说。

      “干什么,还想杀牛当‘屠妇’?”李泓舢笑着说道。

      “不,是手术刀,我特崇拜外科医生。”黄明英解释道。

     “这还差不多,我想铺路架桥,你想救死扶伤,都是积德行善。”李泓舢也想调侃一回。  

      二人起身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到了公社。

      经逐级推荐公社研究,推荐上学的名单已经公布: 

      李泓舢渤海大学、黄明英羊城医大、刘玲滨海护校、陈玉珊滨海公路工程学校、陈玉虎滨海财贸学校、陈领娣和刘敏温泉师范学校。

      这次招生有全国院校,也有地方戴帽招生,政审条件稍微放宽,但是木兰对选送考生的文化考核和体检仍然很严格。毕竟是僧多粥少,条件严格才好往下刷人。在区卫生院体检时李泓舢和十几名考生血压高,无奈李泓舢买了一瓶利血平,几位考生一看有药,纷纷找李泓舢。片刻再量大家都过关唯独李泓舢越紧张越不过。李泓舢正准备放弃时,看见外科诊室的佀老先生,他连忙去找佀老先生测血压。

      在县里哈朗圭的考生一路顺利,到县医院体检时偏偏李泓舢和黄明英二人又是血压偏高。黄明英上街去买冰棍,李泓舢打了一瓶醋,二人吃口冰棍喝口醋,再量,黄明英合格,李泓舢依然偏高。此时李泓舢心想,可能此生与上学无缘,还回广播站吧。黄明英不死心,又拉上李泓舢找大夫再量,这次竟合格了,大印一盖体检通过了。李泓舢猛一抬头,盖章的竟然是佀老先生,不知老先生什么时候跟到了县医院。李泓舢一高兴在饭店请了一桌,一结账六块六毛六,大家齐呼大顺大顺。

      接下来录取通知书逐个送达,唯独没有李泓舢,又过了两周李泓舢终于收到了通知书打开一看并不是渤海大学。

       

最后于 1月前 被金刚编辑 ,原因:
最新回复 (4)
全部楼主
  • 金刚 1月前
    2
    拜读!欣赏美文!
  • 金风玉露 1月前
    3
    谢谢!金刚老师。
  • 方程 1月前
    4
    拜读。
    知青招工返城,升学,是人生重大转折,考量人性。作者塑造的人物走不同道路很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 小溪 1月前
    5
    知青返程这是人生的转折,每个人都开始了新的生活,也将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