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情 (65) 五十年后

金风玉露 1月前 93

        木兰情

               魏树人

  六十五 五十年后

     季雪娟经过多年的寻访搜索,已经汇集了一千七百多名在木兰下乡的滨海知青通讯录。她与王建国成了联系下乡知青的桥梁和纽带。季雪娟多年来有个愿望:在下乡五十年时要完成三件事:编一本滨海知青在木兰的回忆录、拍一部在木兰下乡的纪录片、搞一次全体知青大聚会。

     当得知李泓舢全家搬回滨海定居后,季雪娟迫不及待地找到李泓舢,说出自己的愿望。李泓舢听后表示赞同,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他觉得在木兰,尤其是哈朗圭的知青有许多故事,创作素材非常丰富。可惜这么多年忙于工程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就是自己的能力有限,只是想想而已。现在季雪娟提出来,可说是一拍即合。李泓舢提出光是两个人的力量还不够,尽量发挥知青中热心人的作用。比如小分队成员中好几位还在各协会任职,出版社、广电局等部门都有咱们的同学,即使退休了也需要他们发挥余热。

      季雪娟说干就干,召集朱文华、刘敏等人在赵永根家开了个小型预备会,商定了三年规划。2016年开始,季雪娟负责汇编知青回忆录;2017年高别山收集资料拍摄知青纪录片;2018年夏季雪娟和李泓舢负责组织举办滨海知青在木兰下乡的全体知青大聚会,然后以旅游形式组团回访第二故乡。最后李泓舢负责编辑一部大型滨海知青在木兰的电子画册,展示知青从下乡到退休五十年间的丰富历程。

       在纪念知青下乡三十年、四十年时,全国各地知青陆续编辑了不少的回忆录专辑,季雪娟设想,在木兰下乡的知青一定要出一本高质量、有水平的专辑。季雪娟为此在知青微信群中发布征稿启事,三个来月便收到200多篇、近100万字的文稿。季雪娟担任主编亲自筛选定稿,朱文华初审,刘敏校对。高别山负责拍照收集修版老照片,然后传给李泓舢编辑插图和制作书籍封面。打印样书后季雪娟再送王建国请县政协文史办、档案馆等有关部门审核。

      知青自己拍摄纪录片还是第一次,好在高别山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媒体供职同学的指导下,季雪娟将编辑机搬到家里连夜奋战,剪辑、配音、配乐、打字幕,各个通道一气呵成,最后刻录光盘永久保存。

      最费精力的还是筹备纪念下乡五十年大型联谊会活动。为此季雪娟主动挂帅,请李泓舢当助手,提前两个月开始筹划。李泓舢提议成立筹备组,季雪娟建立各公社联络员工作群。季雪娟主持了三次筹备工作会,为组织、宣传、后勤、演出、设备、摄制、服务、售书等小组编写了任务书,明确各组的职责和具体工作。

       季雪娟、李泓舢兼顾组织、宣传两组,负责大会组织、联络协调、报名统计、聘请嘉宾、主持词串稿、幕布制作、侧幕幻灯片制作、胸牌桌牌制作。

       司岩带领后勤组,负责联系会场、布置会场、悬挂知青书画摄影作品、酒水采买、餐桌编排。

       三庆带领演出组负责文艺节目编排、彩排、演出。

       赵永根负责大会音响、照明,播放侧幕投影及配乐。

       高别山带领摄制组负责三组摄像和跟踪拍摄。

       朱文华带领发行组负责赠书、售书,发放纪念品。

       刘敏、刘玲各带一个服务组负责签到、收款、发放胸卡、维持秩序及医疗保障等。

      为开好这次大会,季雪娟、李泓舢和司岩三人绞尽脑汁统筹安排,包括场地设备租赁、幕布宣传画制作、餐饮酒水、花生瓜子、U盘纪念品、特邀嘉宾差旅等,全部费用预算均摊每人收费控制在100元。有汽车的热心志愿者免费为大会提供服务,又节省了一大笔交通开支。

      2018年8月18日上午8时,滨海市知青赴木兰县下乡50年联谊会准时在潞河之畔的喜洋洋大酒店举行。全县各公社约500多名年近古稀的老知青在《喜洋洋》的乐曲中迈进了酒店大堂。

      在入门大厅,与会者分别排起了长龙。报到处签名交款领卡,发行处售卖《木兰轶事》知青回忆录,纪念品领取处领取存有知青资料的U盘,以及夫妻双方都在木兰下乡的工艺品餐具。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服务组的志愿者按照胸卡引导与会者入场。

     会场就设在宴会厅,主席台上方横幅写着:滨海市知青赴木兰下乡50年联谊会,幕布是一幅大型木兰县山水实景喷绘图。台下是50张圆形餐桌,四周廊下的幔帐下方,悬挂着老知青书画爱好者的书画作品和知青老照片。会场左中右三台摄像机早已就位,投影幕布上播放着《滨海知青在木兰》的纪录片。

      9时整大会在《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歌曲中正式开始。

     主持人首先介绍:“参加今天大会的嘉宾有原木兰县委副书记王建国、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敬心、县政协秘书长孙静文。”话音刚落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原县知青安置办主任隋木林因年事已高不能到会,特发来贺信,预祝广大知青朋友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知青书法家刘玲现场挥毫:“半世之前赴坝上,历经艰辛两鬓霜,木兰往事今回首,滨海相聚喜洋洋。”并将这幅作品展示于喜洋洋舞台。

      季雪娟首先发言,介绍了这次聚会的筹备经过和大会程序,介绍了《木兰轶事》成书过程和《滨海知青在木兰》纪录片拍摄花絮。 

      接下来是各公社代表发言,讲述本公社知青故事。当主持人点到哪个公社时,该公社知青全体起立向大家致敬问好,同时大屏幕投影出该公社的知青名单和相关照片、视频。这一创意将会场气氛一再推向高潮。

     羊场知青李齐云讲述了当年洪队长是如何将他们从坝下“骗”到羊场,以及洪队长临终时还念叨着对知青们心怀愧疚的故事。赵永根讲述了哈朗圭知青成立创业队、办广播网、修建水轮泵站,率先在山区点亮第一盏电灯和捐资助教扩建寄宿小学的故事。阿鲁布公社知青讲述了送公粮遭遇狼群,侥幸脱险的故事。霍赖知青讲述了参加县、市体育比赛屡屡夺冠的故事。郭全振讲述了参加自卫反击战蹲猫耳洞,机智排雷的故事。由于李泓舢根据季雪娟事先安排,为每段故事选配了相应的音像背景,使得演讲相得益彰,达到了预期效果。

       季雪娟在聚会中还设计了一个特殊环节,就是让同在木兰下乡的知青夫妻上台亮相,向大家展示在木兰结下的爱情硕果。在《婚誓》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乐曲中,34对知青夫妇手捧纪念品走上舞台,摄影师们在频闪的灯光照射下记录了他们的幸福时刻。

       在圭博的坐席上,黄明英和多年没见的姐妹们聊得正欢,刘玲看着台上的一对对夫妻调皮地对黄明英说:“要不是赖艺华,你和李泓舢也该在台上。”黄明英不置可否打岔说:“也不知她现在怎样了?”“她母亲得了肝癌,父亲食道癌,一个疼死,一个饿死,临终时她也没回来。”刘玲说。“据说赖艺华在化工厂当上了副厂长,后来被定为‘三种人’一撸到底,差点退回了农村。”刘敏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黄明英说。

      “文艺演出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羊场知青小合唱《相逢是一首歌》。”接下来诗朗诵、舞蹈、独唱、快板书、京剧清唱……“最后一个节目,民族器乐曲演奏,表演者:‘木兰情民乐团’。”刘三庆带领着大型乐队演奏了《金蛇狂舞》《马兰花开》《紫竹调》等欢快的器乐曲,最后一曲《最美夕阳红》把大聚会推向了新的高潮。

      聚餐开始,50桌美味佳肴同时上齐,刚开始还秩序井然,酒杯一端各桌开始乱串,老同学、老邻居、老朋友、新相识、新朋友推杯换盏热闹非凡。李泓舢关闭了投影仪走向浩赉的餐桌,“李泓舢上哪去,你的座位在这!”李泓舢回头一看又是调皮的刘玲在喊。刘玲一把将李泓舢拉到黄明英座位旁。他二人聊起了工作、家庭和孩子,最后回归到老生常谈的健康话题。

     大会结束前季雪娟走上台宣布:“为纪念下乡50年,下周一由吕浩然的旅游公司组织知青们重返坝上,有想去的请到服务组报名!具体安排请看群通知。”季雪娟话还没说完,全场掌声、喊声响成一片。这次大会在《喜洋洋》的乐曲中圆满结束。会后季雪娟召集会务组全体合影留念,感谢大家的鼎力相助。李泓舢说,这是全县知青的大聚会,是首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毕竟年龄不饶人了。“现在合影拍照开始!”主持人一声呼喊,一拨拨人涌向舞台,摄影师以大幕布为背景记录下一群群银发族的精彩瞬间。

      滨海的天还在酷暑难熬时,重返坝上的哈朗圭知青们乘坐大巴已经越过了金山岭长城,丝丝凉意浸透心扉。在高速路两侧各色花草植被从车窗前掠过,不知不觉白龙坝横亘在眼前。过去上坝要上十八盘,下坝需拐九道湾,如今白龙坝下一座隧道穿山而过,数分钟已到了永安湃乡。

      现在乌拉哈沟已经修通了水泥路,一路而上直达梁顶,十里长沟依然如故,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李泓舢和黄明英望着车窗外的景色,仔细辨认着曾经徒步经过的沟沟壑壑,燕长城、古长壕依然可辨,沟壕内长满了杂生树木,各色野花野果争奇斗艳。

       一出乌拉哈沟,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笸箩湾水库。静静的湖水映照着蓝天白云的倒影,一座混凝土大坝将小滦河拦腰截断,电站的出水口涌出白花花的激流,高压输电线已并入国家电网。李泓舢脑海中的电站模型已然放大了100倍,半个世纪的祈盼终于变成了现实。

       哈朗圭乡政府在新建的寄宿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原县妇联主任左惠梅代表县领导热烈欢迎老知青们返乡回访。老知青们首先参观了新建校舍,操场上铺设了标准的塑胶跑道,足篮排场地设施器械齐备。教学楼内电化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实验室、教具室、幼教室功能齐全。食宿楼男女宿舍、食堂、浴室、储藏室、卫生间、盥洗室等整洁卫生。由于是暑期放假,乡里安排老知青们就在学校食宿。

      学校的王校长说,在滨海知青的赞助和帮助下,才有了现在的办学规模,原来学校没有寄宿条件,高年级的孩子们要到霍赖学校上学,最远的离家有七十里地。自从建了新校舍后,孩子们再也不用辛苦奔波了。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忘了滨海知青。

       午餐后,左惠梅陪同大家参观了马铃薯实验基地和果树移植实验大棚,坝下的沙果、山里红、秋梨、酸枣等果树移栽试验初见成效现已挂果,当年创业队的目标即将实现。

      路边一处造型别致的小楼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蓝色的玻璃屋顶闪闪发光,走近一看是在建的一处农家院,主人正是段富贵。他说按照李泓舢给他寄来的设计图,打造了一处样板间。建筑屋顶布满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集热器,一年四季供热供电,特别之处是高寒地区卫生间和化粪池的设计:在房后建密闭保温化粪池,热水冲厕。既能积肥,还能产生沼气,与太阳能互补并用可以节省大量的做饭取暖用煤。段富贵说,这种专为高寒地区设计的农家厕所即将在坝上地区掀起一场厕所革命。

       李泓舢听完段富贵的介绍忽然问:“秦茕的坟还在吗?”

       “还在老地方,”段富贵对师傅说,“我每年清明都给秦哥扫墓,他家也来过人。现在生活好了我也给他家老太太寄过坝上的土特产。”李泓舢满意地拍拍富贵的肩膀说:“不能忘了救命恩人!”段富贵点头称是,拍拍脑门又想起一件事:“他家老太太还收到一笔从山西寄来的捐款,问我是谁,我说不知道。”

      “该不是你吧?”黄明英好像在明知故问似的。

      “去大坝!”李泓舢所答非所问向水库走去。

      “我离不开,不陪师傅了。”段富贵说道。

      “我陪你去!”黄明英阔步追上了李泓舢,“你还没回答我呢?”

       “回来告诉你,这还有故事。”李泓舢倒不是卖关子,他要先看看多次奋勇救人的秦茕。

      李泓舢领着黄明英缓步走在大坝上。黄明英是第一次回来登上水库大坝,环顾四周仍是熟悉的山形树影,观眼前却是另一幅陌生的画面。看左面静静的湖面上突然驶来了一艘白色的游艇,尾浪在水面上画了一个大弧圈;看右面,电站出水口白浪翻滚,十几个身着红色救生衣的年轻人争相登上了橡皮筏,远远望去好像几片霜后的枫叶顺流而下。再看码头上立着一块广告牌,在笸箩湾背景画上书写着“笸箩湾漂流处”几个大字。看到这黄明英好像一个外地游客故地重游,她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完全沉浸在秀美的湖光山色中。

       在大坝东头,李泓舢在一片松树林中找到了秦茕的墓地,只见碑文清晰可见,坟前似有新培黄土。李泓舢从挎包里取出两个塑料瓶放在石碑前,一瓶是取自潞河边的黄土,一瓶是滨海三岔口的清水。她告诉黄明英,这是秦茕妈生前特意交代的,她要告诉儿子,如今滨海的人再也不喝咸水,让他好好守护小滦河。

      李泓舢回到大坝西头,盘腿坐在一块草地上,黄明英抬头看了一眼前梁,正是上学前他俩坐过的地方。

      “你还有故事没讲呢?”黄明英急切的说道。

       “你让我这样讲?”李泓舢仰着脖说道。

       黄明英会意,赶紧席地而坐,还像四十多年前那样,听着李泓舢娓娓道来。


最新回复 (2)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