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情(6)到达温泉

金风玉露 5月前 119

           木兰情

                  魏树人

      六 到达温泉

      1968年12月29日清晨,知青专列的车轮经过一夜的咣当声后,终于驶进了黄琉璃瓦屋顶的火车站。知青们一下车,一股寒气逼来,给来自滨海的知青们一个下马威。陈领娣走在最后,她左手提着重重的旅行袋,刚踏上第二櫈,忽然左脚一滑右手顺势攥住了车厢扶手的下端,一屁股坐在了站台上,待要站起来时右手被什么死死地粘牢撒不开。站在旁边的赵永根看到此景急忙喊道:“别撒手!”话音未落陈领娣已经使劲起立,同时手也松开了,她啊的一声,手掌心露出了粉白的皮肉,即刻渗出了点点血迹,她连疼带吓竟大哭起来。

       这时一位身着旧军装、端庄秀气的女知青跑过来:“怎么啦领娣?”陈领娣张开手带着哭腔说:“你看,流血了!” 来人说:“我的药箱在行李车上,这可怎么办?”正犹豫间,赵永根赶忙掏出手绢将陈领娣的手掌裹好说道:“戴上手套别冻着。”陈领娣点点头捂着手痛苦地强笑一下,算是对这个陌生的知青表示谢意。

       来人正是季雪娟,与陈领娣同班。她请赵永根、李泓舢帮着照看背包,带着陈领娣前往候车室,请值班站长帮忙打开值班室的急救箱。

       李泓舢在站台上边搓手边跺脚,他还没有领略过这么严寒的气候,他背转身,躲避着迎面的寒风。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吃力地提着帆布包向他走来,待来人走近,借着雨棚的灯光终于看清,来人正是黄明英。他赶忙迎上去,接过帆布包。“那边还有好几个包呢!”黄明英气喘吁吁地说道。接着他二人一趟一趟将陈领娣、季雪娟的东西堆到了赵永根脚下。

        黄明英、李泓舢二人幼儿同园小学同桌可谓青梅竹马,自从小学毕业后各自升入中学,见面低头而过形同路人,反而生疏起来。今天站台相遇还是近年来第一次说话,二人好像都有许多话要说。

       “赶快集合了,怎么还磨磨蹭蹭!”赖艺华跑过来催促道。

       “你们俩怎么在一块?哼,一对……”赖艺华后半句还没出口,一看季雪娟拿眼瞪她,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李泓舢和黄明英知道她没好话,只好各自分开,分别去追赶同学们。

       下车的知青们排着队,在昏暗的路灯下踏着皑皑的积雪,沿着河边的大道走向温泉宾馆。这所宾馆挺高级,是原省招待处。知青们一进大厅,按照墙上贴的分配名单走向指定的房间。不一会有的房间里就传出了呼噜声,这帮年轻人一宿没睡呀。

       中午时分,各领队挨屋喊人,集中到饭厅吃饭,十人一桌八菜一汤,有荤有素,白面馒头,比在家吃的强多了。吃饭间,领队宣布:饭后到大厅领服装。

        大厅里堆满了蓝布棉服、各色狗皮帽子、黑色棉胶鞋,最显眼的还有雪白色羊皮大氅。按照下乡地点,坝下的知青发放一身蓝棉服和皮帽子、棉胶鞋。坝上的没有棉服,是光板无领的大麦穗皮大氅,鞋帽都一样。服装按名单发放完毕可丁可卯一件不差,然后领队们各忙各的。

       知青们有人抱着服装回到房间,有的第一次戴上皮帽子,互相挤在大厅镜子前出着怪相。这时有人提议,我们留个影吧。可哪有照相馆呢?“对面是公园,”一个男生说着往马路对面一指,“那准有。”话音刚落,大厅里的人一窝蜂飞奔而去,奔向了马路对面。

        马路对面是一圈磨砖对缝的灰色围墙,正门的匾额上覆盖着一层木板,上书人民公园四个大字,一看就是不久前用红漆写的。看门的大爷说,这是丽正门,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前清皇上每年在这里待半年,接见各国使节,处理朝廷政务,这片园子有好几个颐和园大呢。

       知青们在火车上听说的一个公园就是这呀,也顾不上看猴子,都奔了著名景点。女生们头戴刚发的狗皮帽,男生们反穿光板皮大氅,一个个好像全是来自威虎山。摄影师今天来了好买卖,咔嚓咔嚓给知青们留下了温泉河、磬槌山、金山亭的背景,有趣的是,好像安排好了一样,单人的、合照的,每人手捧小红书,都是统一的姿势。还有一个统一的现象是,给照相师傅留的全是滨海市的家庭住址,自己确切的落脚点是哪还不知道呢。今天虽然是零下二十几度,但是吃了欢迎宴,穿了御寒衣,个个心里感觉还挺热乎。

        这边公园里热热闹闹,那边宾馆里却炸了窝。好几个女生在二楼冲着大厅喊:  “我的皮大衣不见了!”

         “谁偷了我帽子!”

         “领队!我的也没了!”

         温泉宾馆接待了数批知青,还没发生过失窃的事,明天一早就要出发,这事必须连夜解决。各领队一商议,离晚饭还早,宁可晚上不看演出也要查清,现在就集合。

        各领队开始点名,发现坝下的两名知青不在,人们正在左顾右盼,只见大厅外走进两男一女,两个男的身着皮大氅,大摇大摆十分得意。坝下领队一看就明白了,皮大氅别找了,正是刘三庆和司岩他二人穿走的。把他两人叫过一问,二人还挺有理。

        “为什么坝上发皮衣,我们没有?”司岩问。

        “坝上比坝下冷,这是特殊待遇。”领队说。

        “我看他们穿着照相挺好玩,就顺手抄起了两件没主的。”

         “谁说没主?我们嫌有味拿出来晾晾!”赖艺华站出来吼道。

         “快给人家脱下来。”坝下领队催道。

         “不脱。”司岩打心眼里爱上了皮大氅。

         “还没穿热乎呢,再让我穿会儿。”刘三庆调皮地说。

          “不必了,”赖艺华说,“又沉又味我们正不想要呢!”

          外号叫“四眼”的司岩高兴地一抱拳,拿着江湖腔说道:“谢姐姐!棉裤、棉袄归您(ní)了。”

         领队也懒得追究,刚要解散,陈领娣喊道:“还有我的帽子呢!”这时各领队齐把目光转向门口身材娇小的女孩,只见她上穿紧身小棉袄,下身穿藏蓝色的旧棉裤,膝盖处缀着两块大补丁,头上的黑白花狗皮帽下露出几绺齐眉穗,一双眼睛眨么眨么透着几分稚气。几位领队打量她一番谁也不认识,姓氏名谁哪个学校的盘问一番。小女孩自称叫曹建虹,是滨海市潞河中学70届的,昨天参加了欢送小分队的大会深受鼓舞,也想追随小分队去木兰,晚上就偷偷跑出家门蹭上了火车。

       原来这群知青里竟多了一个编外的“小黑人儿”。

       “混进来一只草鞋!” “四眼”笑道。

       “没你这号呀!” 三庆调侃说。

        众人又是哄堂大笑。

       “把帽子给我。” 陈领娣冲着女孩喊道。      

       “谁说是你的,我在走廊捡的。” 女孩顽皮地说。

        “帽子有我的名字呢!”陈领娣笑笑说。  

         女孩翻开帽裡一看果然有个“娣”字,于是无话可说乖乖交还了帽子。

         领队们商量将小女孩交给地区知青安置办,一场虚惊偃旗息鼓。晚上知青们观看了地区话剧团演出的《青松岭》,这可不是电影,是温泉话剧团真人版的表演。

        12月30日天刚亮,领队吆喝吃早餐,餐后知青们快速在宾馆门前集合,十几辆带拖挂的解放大卡车早已候在马路上。大家按照标识找到该上的汽车,原来让大家上的是敞篷大卡车呀!前面坐人,拖斗拉行李。男知青们踩着后轱辘一跃便上了货厢,女知青也学着一脚踏上车轮,另一只脚跨过车厢栏板。此时陈领娣右手还裹着纱布,正发愁没法上车,李泓舢在车上伸出双手,紧紧握住陈领娣的手腕,赵永根和季雪娟在她身后用力一托,陈领娣也稳稳上了去,赵永根最后一跃上车。副司机给每个轮子套上了防滑链,围着汽车转了一圈才去拿摇把发动汽车。

         汽车轮子卷着防滑链,一溜长蛇哗啦哗啦地慢慢出了城。刚开始知青们松散地坐在光板车厢上,看着沿途的风光。在可见的视野里,远处的山形是白的,近处的大地是白的,公路被车轮碾压过的痕迹仍是白的。路旁的树木光秃秃没有一片叶子,偶尔路过一片房子,白屋白顶冒着缕缕的白烟,仍是一个冰雪的世界。大约行进了个把钟头,车上所有人都睁不开眼睛,对阳光照耀的大地实在不敢恭维。他们的手脚开始麻木,从口罩边上呼出的哈气变成薄薄的白霜贴在额头、眉毛上,挂在狗皮帽子的绒毛上。他们第一次领略了塞外的严寒,不自觉地互相靠拢了身体,好似一群圈里的绵羊。这时赖艺华和陈领娣已经冻得瑟瑟发抖,后悔和“四眼”他们换了皮大氅。李泓舢提议,让她们两个坐在中间围上她们,大家用皮大氅的下摆一齐盖住她俩的双腿,这时也顾不得原来男女校学生的授受不亲了,皮大氅下分不清谁的腿脚相互交叉挤压在一起,共同体验了什么才是抱团取暖。

        汽车速度虽然不快,但是顶风逆行,西北寒风几乎是双倍的风速扑向车上的知青们。陈领娣虽然紧靠着赵永根和季雪娟,但是制服棉袄早被寒风打透,赵永根已经感觉到陈领娣微微颤抖的臂膀。他向季雪娟示意,二人各褪下皮大氅一只袖子,将陈领娣裹在中间。黄明英见状用胳膊碰了几下李泓舢,李泓舢不知何事连忙摘下结满冰花的眼镜,见黄明英用眼神示意他朝中间看,只见赖艺华抖得更加厉害。李泓舢和黄明英也学着赵永根、季雪娟的样子各自褪下一只袖子叫赖艺华过来,赖艺华一看是他二人竟然把脖子一梗拒绝了。黄明英真怕她逞能冻坏了,索性脱下皮大氅披在了赖艺华身上,赖艺华这才穿上了黄明英的皮大氅。李泓舢一看瘦小纤弱的黄明英的举动毫不犹豫,一把将她搂过来,一人一只袖紧紧依偎在一起。

        车队继续向北缓缓行进,突然车队拉开了距离在一座小山包转弯处停了下来,领队下车喊道:“都下车活动活动,搓搓手脸跺跺脚。想解手的男的去车西边,女的在东边。”话音刚落,知青们扑扑棱棱落在雪地上,男知青腿脚利索,有的往东,有的往西,气得领队喊道:“乱跑什么!不认东南西北呀!”   

       “哪边是西?”一个男知青问道。

       “是这边。”领队挥着手说。

       于是女知青们才去了东边。

       男知青们早晨都喝了不少豆浆,早就憋得难受,这会儿面向旷野一溜排好,不知谁还喊着号:“1——2——3开炮!”一排水枪齐发射,水流冒着热气将道边积雪砸出一溜水坑。

       “咱滨海人只分前后左右,哪认得东南西北哪。”上车后一个男知青说道。

      “我也不认识。”一位女生小声附和着。

       众人上车后继续抱团取暖,谁也不知何时能到木兰。


最后于 1月前 被金刚编辑 ,原因:
最新回复 (7)
全部楼主
  • 金刚 5月前
    2
    拜读!
  • 金风玉露 5月前
    3
    感谢金刚老师
  • cdzq 5月前
    4
    金风玉露!您好!已将长篇小说连载,转到《金风玉露》文集里!今后您发一篇我给您转载一篇!
  • 金风玉露 5月前
    5
    cdzq您好!
    《木兰情》作者是魏树人,我是代魏老师发表的,我建议您做魏树人文集!谢谢了!
  • 小溪 5月前
    6
    都是16,7岁的孩子,就早早的离开了家,到了寒冷的塞外,即将开始在广阔天地锻炼……
  • 金风玉露 5月前
    7
    感谢小溪老师赏评!青葱岁月永远留存!
  • 方程 5月前
    8
    拜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