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情(3) 报名退户

金风玉露 5月前 96

          木兰情

              魏树人             

    三 报名退户

     在讲阶级论成分的年代,兵团和农场必然是被“红五类”们挤破了头。有些出身非红非黑的同学被称之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们也想碰碰运气,但多数人递进报名表后就没了音讯,第一关政审就通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在各地、县报名桌前犹豫徘徊,有的想去近点的,有的在打听经济条件好些的,有的在考虑自然环境别太恶劣的。看着一群一伙的人,在决定人生前途大事前,这个决心真不好下。 

      “老初二的同学们!听我说两句!”突然一声洪亮的男中音,从一中图书馆西侧传来,吸引了众多的67届学生。只见这人膀阔腰圆四方大脸,一身旧军装,腰扎武装带,不太高的身材站在课桌上,凸显出强壮威猛。此人不用细看,远远望去就知道他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连长王建国。大串联结束后,学校进驻了军宣队,学生们一律住校军训,各班为排,年级为连,王建国被军宣队指定为学生连长。王建国不是本地人,随着父亲调入滨海工作插班进了一中,他比同届学生年龄大,所以颇有威信。

      “同学们!”王建国再次提高了嗓门:“毛主席再次发话了,他老人家已经给我们这些人指明了方向,要我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扫视了一下被他吸引过来的人群,接着说:“毛主席还说,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他又环视一下四周的听众激动地说道:“毛主席称我们为知识青年,我们更要成为革命青年,毛主席还说来一个动员,让初高中的学生,连大学毕业也要送到农村去,不就是说我等之辈吗?作为革命的青年还需动员吗?今天我带个头,愿意跟我走的举手,到农村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

      习惯了集会的学生们,也举着拳头跟着喊起了口号:

      “响应毛主席号召!”

      “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王建国具有演讲天才,有一定的鼓动性。听了他的演讲有20来人聚到他的麾下,基本都是原来红卫兵基干连的骨干。王建国看了看这些老部下,郑重其事地说道:“我想组织一个小分队,像前年大串联一样,背着行李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到老区去,到革命根据地去。”话音刚落,就有3个人退出2个人犹豫,还有几个人说需要回家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剩下的8个人坚决表示跟着老连长走,你到哪,我们到哪。

       王建国逐个打量着这些中坚分子,全是一、六班的同学,王建国心中十分高兴,只要拉起一支队伍,竖起小分队的大旗,定能带动更多的同学去木兰。既然下乡就不要平平淡淡,走也走他个轰轰烈烈。

      小分队的成立让木兰县隋主任喜出望外,他正需要树一个先进典型以彰显自己的政绩,没想到在滨海真遇到这么一群激进青年,让木兰落实最新指示的工作增光添彩。

      昨天隋主任的演讲在老三届同学们心中引起阵阵波澜,隋主任时而慢声细语,时而激昂自傲的描绘,改变了许多同学对塞外荒凉贫瘠的印象。塞外确有一片桃源绿洲?应该承认,隋主任是成功的,他的演讲撬动了很多犹豫不决的人,木兰县报名桌前果然人头攒动,聚集了众多的报名者。

        一中的不远处便是天主教堂的小广场,两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群年轻人砸烂旧世界剿灭封资修的火爆战场,小分队的部分成员曾经是那场风暴的斗士,有人还徒手攀爬到穹顶拆除了笨重的铜制十字架。如今教堂大门紧闭,墙上的油漆墨水大标语依然可见,小广场上那堆摧枯拉朽式的熊熊烈火好像余温仍在。

       赵永根、李泓舢两人来到小广场,坐在休闲椅上默默不语。

      他俩都是67届的初中生,小学虽不同校,但是兴趣爱好相近,都是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分子,赵永根考上了少年宫无线电组,曾获得区无线电制作比赛第一名;李泓舢考上了航海模型组,后被选入市航海俱乐部模型运动队。初中同窗数年,每日上学同行下学同归,性格相仿兴趣广泛,自幼莫逆为友。

       两人静坐良久,赵永根问道:“你想好了吗?”

       李泓舢道:“我想去木兰,明天就报名。”        

       赵永根略沉思:“我也想去。”

       李泓舢道:“你和我不一样,你三个哥哥都在外地,你要走家里就剩老娘了。虽然我哥早去了黑龙江农场,可下面还有弟弟妹妹,我必须走,我可不愿意让大脚上门,再说都18岁了不应在家吃闲饭。”

      赵永根问:“你怎样和家里说?”

     李泓舢道:“我爸不在家,常年在干校劳动,我妈不会阻拦我。当年我哥18岁,非要去东北,临走时才和家里打的招呼。”

     赵永根说:“你爸是干部,你妈是教师最清楚当前形势。”

     李泓舢道:“我妈以前说过,长大成人就应自立,总守着父母没出息。其实不用动员我也想走,就是没想好去哪。我走了弟妹就可以留下,我不想让他们上山下乡。”

     赵永根说:“我回家也动员我妈。”

     李泓舢道:“你再仔细考虑考虑,大哥在四川,二哥在湖北,三哥在新疆,按条件你算特困,能够争取留城,何必丢下老娘?”

      赵永根说:“我妈思想一贯进步,她会支持我。”

      李泓舢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们还在一起。”

      说起赵永根母亲思想确实开通,根本不用单位和街道动员,早就向厂革委会表了态,一定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不会拖子女的后腿。

      赵永根父亲早年在海关就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因病早逝,母亲靠变卖家当、首饰维持生活,不久坐吃山空,家里也没什么可以换钱的了。毕竟母亲心灵手巧,很早就和邻居中的宁波裁缝学会了缝纫手艺,后来在家加工外活拉扯四个儿子艰难度日。在赵永根不满三岁时,母亲不得已将这个老儿子送到山西娘家寄养。后来母亲参加了工作,生活有所好转才将老儿子接了回滨海,落叶归根,所以改名永根。母亲年轻时上过学,有些文化基础,所以非常重视教育,家里经济负担再重也要坚持送几个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就上半工半读或贫民学校。几个孩子都特别懂事努力,永根哥四个全考上了一中。这位母亲含辛茹苦培养了三个大学生,毕业后全都服从祖国需要奔向大江南北。

       赵永根回家向母亲提出也要上山下乡,母亲凝神片刻问道:“必须走吗?”赵永根答道:“我估计留城不够条件,前天公布我们班只有5个名额,您想我的出身有份吗?”母亲无语。再听永根说和学校同学一起走,而且还有邻居泓舢也就放了心,只是家里条件太差了,拿不出多少东西让老儿子带走。

       12月24日上午,一溜长桌摆着各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和各地、县报名牌。原来兵团、农场桌前络绎不绝,今天各地、县的报名桌前聚拢了若干人咨询、报名,尤其是木兰县报名处还排起了长队。李泓舢、赵永根还有班里的二十多人也来此排队,认真填写了报名表,随即纷纷前往各自管辖的派出所退户口,办理相关手续。

       今天的滨江派出所格外忙,临近中午了门外还有几十人排队等着办事。“办户口的往前站!上山下乡的优先!” 片警老徐大声喊着维持秩序,“今儿个人怎么这么集中,又得连轴转了。”

       老徐是派出所的老人了,听老人们说新中国成立前他就在这一带当巡警,新中国成立后被市公安局留用,所以与老街坊们都很熟。当李泓舢递过户口本时,老徐头也没抬迅速翻开第三页,自言自语道,底下还俩是该走,他抬起头冲李泓舢问道:“孩子,想好了?”“想好了。” 老徐随即盖章注销,填写户口迁移证。

      “下一个!”老徐喊道。

      赵永根递上户口本。老徐捏着赵永根那页纸冲赵永根说:“你可以不走啊,这几年你家户口本越来越薄,你再走就剩一页啦。”赵永根说:“我妈已经同意了。”老徐犹豫一下,没盖章,“晚上去你家办。”

      最近派出所老徐给几百名知青办理了退户手续,第一次遇见赵永根这种情况,他深知赵永根家的困境,萌发了丝丝的恻隐之心。下班后去赵家,没想到赵永根态度坚决,母亲支持,他破例上门办好了退户手续。老徐有些感慨:给他家办了四个了。他将只剩一页的户口本递给赵永根母亲,发现她的手有些抖,一时语塞不知怎样安慰几句才好,下得楼来仰头说道:“有难事到派出所找我!”他知道,多少年了,这片的老街坊都不拿他当外人。

       老徐刚出胡同口,正碰上李泓舢,他咂咂嘴说:“你们这回要去木兰,那地方可冷呀!”

       李泓舢问:“比滨海冷?” 

       “撒尿得拿棍。一泡尿没尿完就冻住了。”老徐似乎很认真地说。

      “别逗了,真的?”李泓舢将信将疑。

       “我年轻时上过坝,”老徐打量一下李泓舢的一身穿着,“这季节就你这身衣裳早冻成人干啦。”说完又补充一句,“上坝三件宝,手闷、毡袜、狗皮帽,少一样也受不了。”

       从老徐的话中李泓舢知道了头、手、脚是最怕冻的三个部位。

      “傻小子,让家里赶紧准备棉衣铺盖吧,别忘了三件宝。”说罢老徐赶紧回家吃饭,肚子早咕咕叫了。

      按当时的政策,一旦退了户口办好上山下乡的手续,即可领到一纸光荣证和知青专供购物券。李泓舢早就打听好了,去木兰坝上的待遇是:羊皮大氅、狗皮帽子和棉胶鞋,要到温泉行署才能领取,真像老徐说得那样冷,李泓舢犯了难,这一路可怎么办呢?


最后于 1月前 被金刚编辑 ,原因:
最新回复 (4)
全部楼主
  • 金刚 5月前
    2
    点赞!
  • 小溪 5月前
    3
    大革命时期,一代知青人的缩影。拜读了。
  • 金风玉露 5月前
    4
    感谢金刚老师和小溪老师赏读!
  • 方程 1月前
    5
    无法回避,也无从选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