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之九—— 背架子过关第一人 征文

冬梅 2021-6-28 413


知青岁月之九

 

            背架子过关第一人       

                    王松山

 

马钧双手抱着毛主席半身像,和同伴们一起在付家店下的汽车,又上了去代营子的马车,他是唯一抱着毛主席像去插队落户的。       

初到代营,在牡丹春沟搂地的时候,别人耐不住腰酸腿疼和手掌打泡,看队长不在,都想直直腰偷偷赖。而马钧却有自己的一套干法,他不管队长在不在都一样干,他与同伴们表示,如果队长在跟前,累了我有可能歇一会儿,如果队长不在,我还有可能多干,他在知青中是出工最多的一个。       

与马钧同屋的张君,家里给打了一个单格柜,说做好后找车运过去。到代营过了一个多月来信儿说,委托去北京的货车把柜子已经运到付家店了,柜子里全是同屋知青的家人给捎的东西,让去付家店取柜子。       

接信儿后同屋的五人背上一个背架子带着绳子就出发了,没想到新发的背架子,干农活还没用呢先用它干上自己的活了。付家店公社院内见到了柜子,是个木材很厚的单格柜,表面刷着很亮的清油,加上里面满满当当的东西,得有百十多斤重。付家店距离代营八里地,趟两次潮河,眼前的重任对于还没背过背架的五个知青来说是一次挑战。先把柜子用绳子固定在躺倒的背架上,把背架扶起,用大杈支住成三角支撑,然后每个人开始试背。五个知青中有三人是一米八左右的高个,因为腿长,有的好不容易背上背架,却站不起来,有的站起来了,背上的柜子重心太高走时直打晃。还有一个较矮的力量小,往起站的时候不是前倾就是后仰。只有马钧墩实的体形似乎有股内在的力量,他双腿屈膝马步下压,背好袢带手拄大杈,稳稳站起稳步向前,同伴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没问题,就这样马钧担起重任走上了回程,四个同伴在柜子两边扶着,帮助马钧减轻重量。       

一路走走歇歇,来到潮河边,潮河水水流湍急,河中间是没膝深的水。几人在岸上挽起裤腿就趟下河了,河底坑坑洼洼还有石头磕磕绊绊,马钧手柱大杈在急流中举步维艰的缓缓前行,四个同伴把他围在中间保护着他,五人就这样艰难的趟过了潮河。又走了四里地,在村前又趟了一次潮河才到家。      

把柜子安顿好,把里面穿的吃的都拿出来也到了掌灯的时候了,在煤油灯下大家说笑着,分享着来自家里的美食。马钧真是好样的,第一次用背架背那么沉的东西,走那么远的路,途中还趟了两次河,到家竟然没累趴下,还和大伙说说笑笑,他真是一个精明强干的知青。       

当然,收获最大的也是马钧,一是收获了同伴们献出的美味佳肴,吃个肚圆。二是成为代营知青背背架过关的第一人。

 

    作者:王松山,男,网名嵩岳,19501223日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1964年始,先后就读于承德一中、承德市师范学校、河北省体育学院、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学本科学历。1970年始先后在农村插队、就职于承德六中、承德九中任体育教师、任承德师专附属中学副校长。中教高级职称。退休后,热衷于文学创作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最新回复 (1)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