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之一 插队代营村 征文

冬梅 2021-6-7 461



编者按:

王松山自加入承德知青文学社之后,写了《知青岁月》系列回忆录。他写的《知青岁月》真实、客观、生动,具有正能量,深刻反映和刻划了自己经历过的知青岁月。现逐期给予刊载。希望每位文学社成员都要把自己经历过的知青生活进行总结,形成系列文章。《承德知青网》改版后,将为作者设立《知青岁月》个人文集,以方便读者查找,也为作者留下宝贵的文字资料。


《知青岁月》之一

                    插队代营村

                            王松山

                      

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一日清晨,区政府大院里挤满了送行的亲属和去滦平县插队的知青。几辆绿色的解放牌汽車上贴着标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家人们忙碌着,把知青们的物品搬上车,有木箱子,有行李衣物,还有锅碗瓢盆,有个知青怀里还抱个白陶瓷的毛主席半身像,真是做好了广阔天地炼红心、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思想准备。

临行,有工作人员为每个知青发了一朵大红花,家长们依依不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上了车。我们乘的这辆车有十二个知青,其中有两名女知青,这辆车去的是滦平县付家店公社代营子大队,是我们将要在那里插队的村庄。怀着既迷茫又酸楚的复杂心情,告别了父母,离别了城市,汽车缓缓驶出大门,一路向西,翻山越岭奔向广阔天地。       

从承德到代营子距离大约一百三十公里,走一半京承公路,一半马车道,要翻过四座大山,有广仁岭、蓝旗梁、拉海梁、四道梁,尤其是四道梁坡陡道窄,是汽车走马车道,有好几个急弯异常危险。中午車到付家店公社,公社是一排有七、八间青砖灰瓦的房子,代营大队的马車已经等候在公社院外的空地上。公社的工作人员帮助我们把行李搬上马车,我们又转乘马車去代营大队,途中又路过三个村庄,过了两次有半个车轱辘深的河,赶车的老乡说这是潮河。        

坐马车走了大约十多里,赶车的老乡用鞭子一指,说前边就是代营子了,我们终于看到了绿树掩映的代营村,村子有五、六十户人家,一座座农舍都是草房,虽然低矮却显的古朴而宁静,有的草房顶上的烟囱冒着袅袅饮烟。村东是连绵起伏高大的山峦,有的被郁郁葱葱的林木复盖,满山苍翠,有的危峰兀立,陡峭嶙峋。村前是水流湍急的潮河,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也没有城市的喧闹,回荡在耳畔的是滔滔不绝的河水声。       

马車一进村,老乡们便迎了上来,大家七手八脚的把行李放在队部里,然后领我们去大队支书家吃饭。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来围观看热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些即将在这里落户的城市青年儿。       

书记家早就准备好了饭菜,东西屋的炕上各放一张炕桌,十二名知青分两拨吃饭,饭是白小米饭,白小米是当地的特产,用笟篱捞的白小米饭与大米饭一样洁白,吃起来绵软清香。菜是带骨的炖羊肉,生产队为知青们的到来宰了一只羊,鲜嫩的炖羊肉,除了鲜香唇齿间竟然是甜甜的回味,看来贫下中农是拿出最高的水平,招待来这里的知识青年了。       

饭后,村干部们帮助拿上行李,领我们去各自的住处。在生产队给知青盖房前先暂住老乡家,我和另外四个男生被带到一个叫大娘的家,住在她的对面屋。另五名男知青住队长家,两名女知青住一个大婶家,其丈夫是公社干部。我们住的大娘家,是三间草房,她和两个十多岁的儿子住西屋,我们住在东屋,河卵石垒的院墙里种着菜。大娘非常善良,我们刚搬进屋,就唠起了家常,她说:“你们这些青年儿,大老远的来到我们山沟不容易,缺什么少什么尽管跟大娘说,别客气,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听了大娘的话,顿时打消了很多顾虑。我们将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开始我们的知青生涯。

   

   作者:王松山,网名嵩岳,男,19501223日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1964年始,先后就读于承德一中、承德市师范学校、河北省体育学院、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学本科学历。1970年始先后在农村插队、就职于承德六中、承德九中任体育教师、任承德师专附属中学副校长。中教高级职称。退休后,热衷于文学创作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现为承德知青文学社市直一组副组长。

 

 

最新回复 (3)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