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与我父亲 征文

冬梅 2021-1-10 802

“承德知青网‘重绿杯’美文大赛”参赛作品选(93

 

           知青与我父亲

 

                              许明

 

1990915日,承德一中赴丰宁县山嘴公社上山下乡知青,举办了一场一百多人的知青聚会。在此之前,我家曾接到这次聚会的邀请电话和邀请函,请时任山嘴公社党委书记的父亲前去参加。但是令知青们遗憾的是,父亲那时已经身患重病不能前往。知青们多想再听一听,父亲讲话时那洪亮的声音,再面对面跟父亲聊一聊,当年知青的那些趣事儿。

知青们聚会不久,我家来了两位知青代表。他们带来了一封知青们给父亲的慰问信、一面山水镜和参会知青们的集体合影,以及通讯录和慰问金等。他们代表了知青们对父亲的深情厚意和思念之情。这两名代表拉着父亲的双手,一会儿把把脉搏,一会儿听听心脏,眼里含着泪,嘴里叨念着:“没事,正常,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父亲那时已经不能说话,从这两名知青来,到这两名知青走,父亲一直在流眼泪。看得出,父亲的内心异常激动。全家人也都激动万分:知青们始终没有忘记父亲!母亲和我们这些孩子都掉了眼泪,因为这些年来,父亲与知青们的感情太深了!

       

1966年,我家住在万胜永公社万胜永大队小南沟生产队,那时我在万胜永上初中,父亲是万胜永公社的党委书记。我们家所在的生产队先后迎来三批知青:四名天津知青(其中两名男知青、两名女知青);一名承德知青(不到一年就随其父亲去了内蒙);两名丰宁县知青(凤山的家)。这些知青比我大个三四岁。生产队给他们盖了六间土房,知青们住四间,我们家住两间,我们家跟知青就成了邻居。

知青的到来,给封闭的小山村带来了欢声笑语。知青们虚心向乡亲们学习;乡亲们也由羡慕、敬仰知青,变成了亲近、请教知青。知青们有文化,会讲故事,大家都怀着好奇心,向他们询问城里人怎样工作?怎样生活?那个年代,人人都会唱几段样板戏,但是知青们唱得有板有眼,更有韵味儿。劳动之余,大家就让知青唱几段样板戏,来几句天津快板。晚上我爱和知青下象棋,村里的小伙伴则围着观看。

那时我爱读书,见到知青每天都读书,便拿出父亲保存的长篇小说《解放战争回忆录》传给他们看。我们在一起交流“四野”部队有多厉害,其中平型关大捷讲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林彪的战略战术。我还拿出父亲收藏的中篇小说《空中突击手》给知青看。这本书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我空军英雄飞行员张积慧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故事。我记忆最深的是知青们给我看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红旗插上大门岛》等等。最有意义的,是父亲和知青们指导我们几个爱好文艺的孩子们表演节目。我和李长明、聂廷泉表演的快板《三个美国佬》,王凤荣、李明杰、许秀琴、聂廷莲表演的是“不忘阶级苦”和“丰收歌”,还被选拔出席了平安堡战区组织的“全区文艺汇演”。别的大队都是知青们演出,唯有我们村是在知青的指导下,由学生们演出。

一九六八年,我父亲调到山嘴公社担任了党委书记,我家也搬到了山嘴公社所在地——山嘴大队。父亲作为公社党委书记,心疼这些离开家的城市孩子,关心知青的生活,重视知青的成长。父亲检查工作转到哪个村子,先到知青的住处看一看,与知青们聊聊天。看看知青的房子盖起来没有?生活有没有困难?有没有知青受到歧视的情况?他对大队和生产队干部说:“国家把这些孩子交给咱们,咱们就得比他们的亲爹亲妈还要经心,将来他们可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天凉了,父亲去看知青的房顶是不是该磨一层泥了;春夏青黄不接的时候,问问知青的粮食够不够吃;知青有了病,帮助找来公社卫生院的大夫上门给知青瞧病。尤其是于文龙、潘景山、闫秀峰等这些山嘴大队的知青,正是二十左右岁,天真活泼,不但农活儿干得好,而且个个都有文艺天賦,吹拉弹唱无一不能。在父亲的倡导下,山嘴大队组织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排练文艺节目,在农闲季节或是节假日给乡亲们演出。我还记得其中有小评剧《巧送钱》,表演唱《喜迎九大》,多口词《练兵忙》,为当时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坝上地区送去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父亲对这支文艺宣传队从内心喜爱,一有空儿就来到排练场,表扬、鼓励知青,布置宣传任务,有时还亲自做示范。后来听说他们还代表山嘴大队去区里、县里汇演,又代表丰宁县参加了全地区的汇演。

父亲对当时一个生产队发生的一起“吊打知青案件”极为重视,对涉案人员该撤职的撤职,该给处分的给处分,公平公正地给知青撑腰,维护了知青的合法权益。从那以后再没发生类似事件。

父亲是个正直、善良、有同情心的好干部。有的男知青饭量大,粮食断了顿,又没柴烧,屋里垃圾成了堆。父亲找来生产队长,帮助知青清扫屋子,拉来粮食和柴禾,让知青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度过那段艰难的知青岁月。随着返城政策的实施,山嘴生产队知青屋诺大个院子,只剩下女知青郝启荣一个人没回城。父亲建议全家搬到知青院里去住,给这名女知青做伴,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从此,我们和郝大姐就象一家人似的,在一个院子里生活了三年,一直到她考上大学。郝大姐大学毕业后,来看我们家的时候,动情地说:“我忘不了:在我亲生父母不能在身边陪伴、孤单无助的时候,是许书记你们全家陪在我身边;在我生病的时候,是许婶一次次把煮好的面条荷包鸡蛋送到我的床前;在我想家的时候,是你们这些兄弟姐妹把我逗得眉开眼笑。那段日子值得我永远珍藏。”

1971年,我被抽调到平安堡邮电支局当话务员,知青潘景山在战区“斗、批、改”宣传队,闫秀峰在战区税务所,我和他俩的关系非常好。当电话员很辛苦,有时二十四小时在总机的椅子上坐着接转电话。潘景山空闲的时候,常常来这里替我接转电话。我们还出去到雪地里套鸟回伙房炸着吃。我们经常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猜谜语等。进入八十年代,我改行做公安工作,在当地派出所当了一名人民警察。闫秀峰调到了平安堡工委当了秘书。有缘的是,我们两家成了邻居,在一起住了好几年,两家相处得非常好。他家有两个孩子,都非常有教养,在学校学习好,在外尊重人。一个大院住了八家,在闫秀峰家的影响下,都和睦相处。闫秀峰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会吹拉弹唱,我也会拉二胡和吹笛,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合奏。

1983年,在闫秀峰的组织下,区工委办了杂志,名字叫《干枝梅》。参加编辑的有区文化站站长王占玉,中学副校长齐熙品,教导主任白瑞杰,还有鱼儿山气象站的陈铁贵和我。那时用腊纸刻印,闫秀峰是主编,其他人都是写作人员,负责收集素材,创作写稿,宣传鱼儿山牧场、机关单位、乡村的新事和好事。一共办了16期。整个工委都认为此刊物办得好,在丰宁县也有影响,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

我所知道的山嘴公社知青,个个都是好样的。知青到坝上插队落户三年、五年、十年,有的在坝上成了家,扎下了根,甚至再没离开过坝上。头道沟大队知青杨新斋是个帅气的小伙子,与本村农家姑娘结了婚,养牛养羊、种粮种菜,率先过上了小康生活,最后终老在坝上,定格于“永久的知青”。东滩大队高木梁下甸生产队的知青张淑琴,嫁给了当地农民,后来被安排在坝上道班工作,不幸得病去世,也葬在了坝上。

山嘴公社二百多名知青干得都非常出色,有的当上了大队书记,有的当上了大队民兵连长,有的当上了生产队长,有的当上了赤脚医生,还有的当上了农业技术员。甚至有的生产队,从生产队长、会计、民兵排长主要职务全由知青担任。他们与当地农民一起战天斗地,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改变农村旧的风俗习惯,带来了知识和城市文明。

父亲关心知青,支持知青,重视对知青的培养。东滩大队女知青齐桂荣,在插队期间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我父亲提名让她接任了东滩大队老书记田广财的班,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她就象大寨的铁姑娘郭凤莲和知青的榜样侯隽、邢燕子一样,在那抗风雪斗严寒的艰苦岁月里,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是那样的坚强,多年如一日,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硬是磨练了自己,带领乡亲们改变了本村的面貌,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五十岁以上的村民一提起齐桂荣的,没有一个不称赞的。她从大队书记被提拔到万胜永当公社书记,以后又被提拔为丰宁县委副书记,后来回城在承德市纪委常委的岗位上退休。我跟齐姐也很熟,因为我父亲经常提到她。

根据国家政策,从70年代开始,知青就陆续返城了。那时我家不断的有知青或者知青的父母来。我父亲总是一路绿灯,痛快地放行,从不耽误知青回城。我记得有个叫常家柏的附属医院大夫,来过我家两次,找我父亲办理他儿子的回城手续。父亲立刻找人去办,从不拖泥带水难为人,愉快地送知青返城。尽管父亲有些不舍,但是为了知青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千方百计地成全。

返城后,知青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出他们中流砥柱的作用,许多人不负众望当上了领导。如山嘴知青常幸当上了承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景山当上了省国税局副局长,常健当上了承德钢铁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闫秀峰当上了市国税局局长,于文龙、常世杰上了市文化局副局长,马春玲当上了市政协法制委主任,范爱民当上了市技术监督局纪委书记,仇承轩当上了大画家、资深媒体人……更多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为共和国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我们丰宁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山嘴人民群众的骄傲!

几十年过去了,山嘴公社(现在改成鱼儿山镇)知青没有忘记第二故乡,我知道他们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郑晓东、常幸、闫秀峰、齐桂荣、王永昌等人引进项目和资金,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盖村部和学校,修路、架桥、架电,建蔬菜大棚、畜牧棚、冷库等,继续帮助乡亲们改变着那里的山山水水和村容村貌。

每次知青返回第二故乡,村里的老人们都眼含泪花,紧紧握住当年这些孩子的手说不出话来;同龄人坐到了一起,诉说着当年在一起劳动时的难忘情景;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这些人们常常提起的当年“青年”,就像是一家人!当然知青回乡看望乡亲们,总是少不了看望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的特殊身份,使得我们家与知青结下了深厚情缘。我目睹了山嘴公社广大群众与知青们在特殊年代共同奋斗中结下的亲人般的深厚感情。希望我们这一代人珍惜这金子般的情意,把我们的友谊代代相传。

回想起知青年代,他们在年轻时的蹉跎岁月,不负韶华,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时代的赞歌,必将世代永存,永驻史册!

 

 作者:许明, 男, 66岁 ,退休公安干警,曾担任鱼儿山镇、南关乡派出所长和南辛营检查站长等职,现已退休。




“承德知青网‘重绿杯’美文大赛”由承德巴特销售有限公司根据大赛奖项,提供以下不同档次的巴特酒品:

 

最后于 2021-1-10 被冬梅编辑 ,原因: 添上一句话,改一个字
最新回复 (0)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