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礼物 征文

冬梅 2021-1-4 713

“承德知青网‘重绿杯’美文大赛”参赛作品选(84

 

父亲的礼物

               孙立新

 

人生中总有难忘的记忆,但最使我难忘的是1969424日,17岁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迈出了我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一个人乘坐从平泉通往三十家子的火车到台头山公社塔子山大队插队,列车向前行驶着,脑海中却一幕一幕的回忆着从前。我原来在宽城县上中学,1966年末,父亲打成走资派被批斗,母亲受到牵连,被调到宽城县驻小寺沟食品转运站工作.我和姥姥及两个弟弟随母亲来到平泉县小寺沟,我转学到小寺沟中学读书。1968年中学毕业后,全班60多名毕业生都是回乡青年,只有我是城镇户口,是下乡对象。由于下乡人数太少,被有关部门忽略了,等了近半年也没有人管。在当时广播里报纸上到处可听、可见一批批有志青年奔赴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再也不能等了,我没和母亲商量,怕她压力大,全家老的老、小的小,她每天还要上班,父亲还在接受教育劳动。不能再让母亲为我操心了。我毅然决然地一个人来到县知青办,提出了下乡插队的要求。

县知青办接待我的是宋大姐,她上下打量着,没有家人的陪伴,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主动要求下乡,很惊讶。她热情地说:“很多应下乡的知青都不愿意下乡去吃苦,一些家长还托人情、想办法把孩子留在家。你不仅主动要求,而且态度还这么坚决。好!我们支持你,尽快给你联系下乡地点。”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从小寺沟三十多里路赶到县城知青办,那位宋大姐亲切地告诉我:“台头山公社塔子山大队有分配下乡的知青名额但这个大队是深山区,在辽宁省三十家子火车站下车后还得步行二十多里路,贫穷落后,交通不便,条件非常艰苦,你考虑一下是否愿意去。”我想了想,既然要下乡,就别提条件,别的知青能坚持,我就能坚持。我坚定的表示:“愿意去”。

知青办的宋大姐立刻给台头山公社打电话联系,定下去报到的时间,并告诉我,到三十家子火车站下车以后,车站上有以三匹马为标志的马车来接站,并让我手里拿一本毛主席语录……我还在回忆着,忽听列车员说三十家子车站到了。就这样我踏上了新的生活征程。

在三十家子火车站我下了车,找到了前来接站的那套马车,赶车人一眼也看到了我,非常热情地让我坐上马车。这时我才知道亲自来接站的是塔子山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张树林。行进在崎岖的山间小路,张书记介绍说:“我们这是个穷地方,一个劳动日才一角多钱,一个月还挣不了5元钱,山地多出门就爬坡,劳动强度大,生产队条件差,生活水平低,要在这里扎根落户,需要很强的毅力。”一路上我们谈了很多,有些话后来淡忘了,但他说的:“活着就需要奋斗!”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成为我在日后插队生活中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父亲得知我主动要求下乡的消息后,托人从宽城给我捎来一件礼物和一封信。我接到礼物打开一看,是一把剃头用的新推子。父亲送一把理发推子作为下乡礼物,让我有点疑惑,忙打开父亲的信,信中写得很简短,但语重心长,父亲对我响应党的号召下乡插队给予赞成和支持,让我一定经受困难的考验,要扎根农村,亲近乡亲、虚心学习、劳动,锻炼成长,多为乡亲们服务。哦!我顿时明白了,父亲送的这把推子是让我为老百姓服务的工具,这把推子的“份量”非同一般啊!

到塔子山大队后,当地群众生活条件确实非常困难,当地人没钱也没时间到二十里以外的三十家子去剪头,或到十多里地的台头山公社去剪头,家家都用剃头刀子或用剪子剪。年轻人想留长发就用剃头刀子把下面剃光了,头顶上留着黑头发,像顶个黑帽盔儿,老年人和孩子大多都是光头,一年才理一次。头发长的很长,有的家长用剪子给孩子剪的头像“梯田”,当我看到这种情景,由衷地佩服父亲对农村情况的了解和对农村百姓的关注。

从此以后,这把推子就大大地派上了用场,我开始学习理发,为当地群众当上了义务理发员。刚开始,穿戴又脏又破的农民们自然不敢贸然前往,我也因以前从未拿起过推子,更没给人剪过头,技术不熟练,也不好意思剪。

万事开头难,熟能生巧,在父亲一次次来信的鼓励下,我拿起了推子先给房东小孩子们练习剪发,后来就走到哪里把推子带到哪里,主动找上门去给人理发。劳动休息时田间地头理,工余时走家串户理。有一次我来到村里一个最偏僻的第十四生产队,这里吃水都用毛驴到山下去驮。走进盲人张大爷家,看到他的头发又长又乱,衣服多日没换洗过,满屋有股刺鼻的气味儿。但我没嫌弃老人脏,拿起推子耐心地为他理起了头发,老人头上的虱子成堆,头泥老厚,推一推子虱子乱爬。给老人理完头,又把满是虱子的头茬子打扫干净。这位盲人老大爷摸着自己刚刚剪完的头,特别高兴。这是老人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人用推子给他剪头,激动得连声夸赞我是个好姑娘,还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村里有位方大爷卧病在床,我知道后就主动到病床前给他剪头。剪完头方大爷感动地说:“亲闺女也没对我这样。”

我对一些老人孩子还坚持定期上门服务,只要是阴天雨天不出工的时候,就走村串户去为群众义务理发。就这样,塔子山大队14个生产队,几十条沟沟岔岔,方圆五十多里我都走遍了。时间长了和村民们都熟了,都知道我不怕脏不怕累义务理发,就都纷纷找上门来,有时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但我总是让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们知青都在大队专业队干活,后来我们分组到生产队,不管在哪儿干活,我都利用休息时间、田间地头为他们服务。再后来,我当上了大队代课教师,又把推子带到了学校,不仅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剪头,还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随时给沿路的村民们剪头。从学校到我们知青家有七、八里的路,而且上坡下梁的,每次都得天黑才到家。晚上点着油灯备课、看作业,一个晚上下来,鼻子里、脸上都熏的黢黑。每当我想起这段生活经历,总感觉是一种快乐。

父亲送的礼物——一把推子,它伴随我度过了整整两年半的知青生涯,走到哪里我都把它带在身边。大队当时总结了我为群众理发不下4000多人次,爸爸送的这把推子,把我和当地乡亲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我参加供销社工作三年后,插队的队长于大爷走了百里的路,送来了在塔子山大队下乡两年多的劳动收入75元钱。我当时激动的得说啥都不肯要,于大爷眼里含着泪光说:“就是因为穷,让你在农村受苦了,这钱是你劳动所得,你一定得收下。”看见这朴实的农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就是父亲送我的这个特殊的礼物,成为我服务乡亲们的纽带,在步入社会之初锻炼了自己,始终以“学雷锋,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鞭策自己,思想上得到了升华,也为我在四十余年为党和人民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立新,女,69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694月到平泉县台头山乡塔子山村插队。曾任平泉县基层供销社主任,小寺沟公社副书记,县供销社副书记兼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县妇联主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9年调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任副局长、调研员,20151月办理退休手续。

 

 

             


“承德知青网‘重绿杯’美文大赛”由承德巴特销售有限公司根据大赛奖项,提供以下不同档次的巴特酒品:

 

最新回复 (0)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