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往事(十五)练摊(一)

FYL 2021-9-27 321

                                                                                    

                                                                                      

(十五)练摊(一)

一九七九年十月,我被承德百货站从平泉选调回来后,很幸运进了业务科室,担任小百货科的业务调拨工作。那时候百货站可是个好单位,可最辉煌的好光景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前一些来百货站进货的客户,都到外地去组织货源,客户越来越少。百货站的销售开始滑坡,致使一些商品积压滞销,资金周转一度缓慢。为了压缩库存,加速资金周转,站里各个科室采取措施,对库存大,销售慢,长期积压滞销不动的商品,按照不同的降价幅度,进行清仓大处理。清仓大处理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为了减少损失,要恰到好处地控制降价幅度。这就要求各科的业务员在登记造表时,一定要多动脑筋,逐个品种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哪种商品该降,哪种商品不该降价,要严格把关。业务员做好处理商品的报表后,要先交给科长审查。科长审查签字同意后,报到站里业务办公室,由站里组成的审批小组,进行审批。处理商品报表审批下来后,各科的业务员就可以按照新价格往外调拨了。这其中,大宗的处理商品,一般都让外地批发商弄去了。还有些小宗的商品剩下来,站里有些职工,看着便宜也动了心思,想开出点儿东西,拿到夜市上去卖一卖,多少挣点儿零花钱。

那时候,承德市中心的南营子大街已经让出夜市摆摊了,当时我也从科里开出点儿钥匙链、钥匙牌、雨伞、塑料布,暖水袋、腰带、箱包等零七八碎的东西,去出摊凑热闹。我是个心急的人,东西进回来,我就想快点儿把它卖出去。那段时间真够我忙的,下了班回到家,立刻就往大口袋里装货。货装好了赶紧往楼下扛,(那时我们家住六楼)。扛到楼下,小拉车一拉就去南营子大街占地方,生怕去晚了,好地方让别人占去了。因为做买卖讲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少了那样都差着劲儿。想要多卖东西,摊位地方的好坏至关重要。我们家老头不愿到大街上去卖东西,他下班后做饭照顾孩子,我自己一个人去出摊。

我第一次出夜市时,夜市还不太规范,不用办营业执照。虽说夜市上有工商人员管理,但管理比较松。起初到大街卖东西的人不是很多,后来人们都看到夜市是个挣钱的路,出夜市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当时多数出夜市的人,都是往地上铺一块儿布,也有一个半个带折叠床去的。大家伙儿把东西往布上或折叠床上一摊,就开始卖了。
   
因为我以前在平泉干零售工作时,就不少给商场卖处理东西,所以别看我初次去大街上摆摊卖货,不但不害羞,还挺自然的,一点儿也不胆怵。商品摊到地上后,我就开始招儿八喊地吆喝着:瞧一瞧,看一看啊,百货站商品大减价了!我觉得做买卖有时候,该吆喝就得吆喝,如果不吆喝,把东西往那一摆,呆头呆脑地看着,谁知道你卖的是啥。在夜市上,也有不吆喝,写个牌子招揽人的。但是我想,写个牌子还是不如大声吆喝,吆喝不但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营造一种气氛。在夜市上,我摊位上的货,卖的还是挺快的。街上的行人听到我在吆喝,都纷纷围拢过来,凑到我跟前。这个人拎起个包比划比划,那个人拿起一朵头花戴在头上,问我好看不好看。有人要买这个,有人要买那个。尤其是腰带、雨伞、热水袋和一些挎包,卖的相当快,跟不要钱似的疯抢。人多的时候,我也是手忙脚乱,顾着卖货,就顾不得介绍商品。为啥我的摊位招人?东西卖的快呢?有人说我会吆喝,也会介绍。其实,东西卖的快慢,不全在于会吆喝、会介绍商品,在我看来主要取决于商品要对路,要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取决于商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对百货站商品质量的信任。因为百货站降价后的好多商品,确实价格便宜又实用,所以大家伙儿才能争相购买。
   
连续出了十多天夜市,我进的货不论大小商品全部卖光了。最后一算账,扣除本钱,纯挣三百多块。当时我用这笔钱,给家里买了一个电淋浴器。这个淋浴器我们使用了好多年。
                                                      

                                                             2021926


最新回复 (0)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