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桂荣 《家乡的古戏楼》

方程 2020-4-28 792

齐桂荣《家乡的古戏楼》||“乡愁里的河北”散文大赛|承德

原创 齐桂荣 乡愁地理 20200425

 

家乡的古戏楼

 

/齐桂荣

 

我从小在滦河边长大。听老一辈人说,家乡曾有过两座古戏楼,一座在喀喇河屯行宫深宫内院,另一座在滦河老街财神庙对个。虽说两座古戏楼一个是皇家的,一个是民间的,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但在舞台上却是“悠悠千古往事,同唱一台大戏”,给皇家和百姓带来同样的快乐。

 

想当年我的家乡滦河叫喀喇河屯。清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着手兴建了“避暑城”。康熙四十三年,康熙帝在这里建起一座喀喇河屯行宫,古戏台就设在西所逍遥楼的一楼。

 

行宫的修建,使我的家乡成为清帝北巡、秋狝、避暑驻跸的重要场所,比承德避暑山庄早九年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清帝在行宫接见蒙古王公贵族、批阅奏折,处理朝政;到行宫外行猎习射,考察庄稼牧场,体恤民情;闲暇时带着皇后、嫔妃在这里读书作画,赋诗作赋,听戏游玩。滦河古镇修寺庙,建钱庄,商贾云集,人口骤增,买卖兴隆,市场繁荣。客栈、商铺、茶肆、酒楼、码头应运而生,使沉睡多年的滦河水岸迅速走向兴盛。

 

中国戏曲继承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精粹,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身,充分展示了中华灿烂文化的无穷魅力。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 ,积极接受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 ,在巩固基业、实现统一的过程中 ,对戏剧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使清代我国戏曲呈现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局面。

 

据统计,康熙帝曾来喀喇河屯行宫前后50次;乾隆帝曾来喀喇河屯行宫前后94次;嘉庆帝曾来喀喇河屯行宫前后35次;咸丰帝在喀喇河屯行宫和避暑山庄住的时间最长,将近一年的时间。历代皇帝在处理政务之余,都把听戏当成一日三餐一般,成为清帝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庆贺肇建喀喇河屯行宫落成,康熙帝命太监总管魏珠传銮仪卫郎中苏博,带领艺人奉赦来喀喇河屯行宫古戏楼,演出昆曲《游园惊梦》《钟馗嫁妹》《千金记.起霸》,弋阳腔《醉打山门》《单刀赴会》《六国封相》等剧目助兴。这是康熙帝南巡时,一口气听完昆腔、弋阳腔二十出戏、一直听到大半夜后,深感宫廷太监演员与南方民间艺人差距如此之大,回京时把昆腔、弋阳腔优伶带回宫内应承的。

 

古戏楼坐南朝北,帝后妃嫔在戏楼对面坐北朝南的正殿听戏,皇亲贵胄、朝廷重臣在东西厢廊陪同。戏台哀垅脊歇山卷棚顶,磨砖对缝,门窗隔扇檐下精木雕刻,风格高雅别致。当时的戏台没有扩音设备,在戏台地下配有九口水井,借用水井的回声产生共鸣。除此之外,舞台上还设有天井和地井,当演到神仙、仙女下凡的时候,从天井飘然而下;演鬼怪戏的时候,从地井冒出;甚至演龙宫水族戏的时候,水井汲水从龙头喷出。再加上服装、道具的效果,戏台上显得五光十色,光怪陆离。那些来自边远地区的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看到这样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出,备感天朝的富贵与文化艺术的高深莫测。

 

康熙帝和众人在各自的座位上坐定,皇太后点了一出昆曲《千金记·起霸》。只见苏州昆曲艺人陈明智扮演的项羽威武雄壮,振臂登场,龙腾虎跃,动作刚健。纵喉高歌时呜咽叱咤,气势磅礴的声音压倒了钲鼓饶角,将西楚霸王项羽出征垓下前整盔束甲、检查八千子弟兵渡江的壮志豪情表现得气吞山河、淋漓尽致。康熙帝、皇太后、嫔妃和朝中重臣看得惊呆了,全场寂静无声。直到这出戏唱完,才缓过气来哄堂喧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陈明智的手、眼、身、法、步极具艺术魅力,逼真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流水的唱腔,让皇上、皇太后、嫔妃和朝中重臣跟着悲喜交加,惊心动魄,纷纷赞叹不可多得的艺术绝技。康熙帝命魏珠传旨,宣陈明智到内宫担任戏班教习,并让銮仪卫郎中苏博即刻组建南府,管理好宫廷戏曲。

 

到了乾隆帝执政,他不仅爱听戏,还是个戏曲创作的高手。他以《西游记》为蓝本,创作了《升平宝筏》,让一群主角儿在西天感谢皇恩浩荡,赞美帝王领导下的宏伟盛世。并下令不论年节,凡有庆祝活动,包括接见外宾,都要表演这个戏曲。《升平宝筏》被后来的统治者一直唱到清朝灭亡。乾隆还喜欢唱戏,让内侍在喀喇河屯行宫古戏楼陪演。因自身嗓音低,够不上昆弋宫调,乾隆帝自创一调,半白半唱,内侍学之,称作‘御前腔’,梨园界号为‘南府腔”。

 

咸丰帝也是个十足的戏剧迷,爱看戏,也爱唱戏,有时候还亲自修改剧本,指导太监们演戏。咸丰七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带着慈禧、后妃和一批臣子逃到喀喇河屯行宫和承德避暑山庄避难。咸丰帝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除了批准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每日在喀喇河屯行宫或者避暑山庄听戏、唱戏,优伶名角儿陪伴左右,直到临死前两天才停止。

 

咸丰死后,慈禧与肃顺之间展开了权力之争,太监安德海偷偷去北京为慈禧传信,恭亲王奕?来承德与慈禧密谋,都曾住在喀喇河屯行宫。当肃顺护送灵柩行至密云半壁店,被慈禧派的人捉拿生擒。小皇帝同治随慈禧太后在喀喇河屯匆匆而过,算是清朝皇帝最后一次来喀喇河屯行宫,已经顾不上到戏楼听戏了。慈禧从此走上政治舞台,登上“垂帘听政”的宝座,历经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上演了一出出丧权辱国、把清朝拖向灭亡的历史大戏。真所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随着大量昆曲艺人沿大运河北上京城,南、北方戏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和发展,昆腔、弋阳腔在民间日益勃兴。民国二年(1913年)初,由地方官衙出资,滦河民间古戏楼竣工,位于滦河镇大十字街东财神庙对面。

 

财神庙古戏楼坐南朝北,长、宽、高均二十米,高出地面两米,石条垒台,方砖铺地,三面通透,南面为后台。八大圆柱,飞檐斗拱,彩绘龙图,四周檐下伸出方块型全是荷花图案,楼的飞檐四角悬铃。戏台左右各有“出将”、“入相”小门。顶棚为雕花藻井。藻井俗称鸡笼顶,是古戏台顶部的圆形穹顶。藻井不仅在声学上对演唱具有拢音效果,在建筑上也具有承重和美化的功效。戏台最显眼之处,要数戏台中间。前台与后台之间以镂花屏风间隔。前面是舞台,后台则用来存放道具、休息以及化妆排练。虽然屏风作为前后台的间隔,却十分讲究。屏风是一副精美的壁画,画面内容为“郭子仪拜寿”。古戏台左右柱上的对联分别写着:“一方平台,演尽古今风流”,“数尺之基,走通天南地北。”财神庙古戏楼整个建筑造型宏伟壮观,极具北方建筑风格和特色。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财神庙庙会,这一天也是我的家乡滦河古镇最热闹的时候。

 

财神庙古戏楼锣鼓喧天,古镇上的人们奔走相告:东北复盛社的当家花旦、评剧“奉天落子”的代表人物——芙蓉花带着《昭君出塞》来了!财神庙前香烟缭绕,戏楼钟磬齐鸣,人声鼎沸。戏台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好戏还未开演,观众就被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有钱有势有身份的人,坐在戏台旁边的看台上。而另外两部分,则是用一根绳分开的男人和女人。看戏的时候男女各站一边,如果有人胆敢跨过这条绳,就会引来看场人的一顿暴打。

 

在人们的企盼中,戏台上大幅红布徐徐拉开,长相俊美、身材窈窕、身披凤冠霞衣的芙蓉花踩着莲花碎步款款走上台来。只见她吐字清晰,声情并茂,发音巧妙,气力十足,运用“快板”、“跺板”、“楼上楼”、“流板”,将王昭君不顾千里、大义和亲的胸襟及对帝王的幽怨一气呵成,一倾而尽。这哪里是人间绝唱,分明是天籁之音,霎时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滚动,老百姓大饱眼福,直乎过瘾。

 

具有“秦腔泰斗”之称的河北梆子青衣小香水——李佩云也曾来滦河古戏楼登台演出,她表演的是《大登殿》。一撩帘,只见小香水背对着观众犹如一朵莲花徐徐飘来,一个转身惊艳四方,扮相俊俏,举止端庄,雍容华贵。顿时,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叫好声不断。小香水嗓音高亢清亮,圆润自如,唱念俱佳,声情并茂,婉转动人,能细腻地以擒纵自如的技艺把人物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谓梆子青衣中的绝唱。把滦河古镇上的人们听得如醉如痴,男人忘了下地种田,女人忘了回家做饭,古镇全城空巷。

 

又是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不知从哪儿请来一个民间戏班子,表演清代花部乱弹《玉堂春》。随着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扮演苏三的美娇娘上了场。一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身穿一件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左顾右盼,步步生莲,波光流转,好似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她的出场,引来一阵阵掌声和尖叫声,特别是一些年轻小伙子,更是激动不已,仿佛见到仙女下凡。美娇娘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让观众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的动听妙曼。锣鼓喧天,丝竹盈耳,多少波澜壮阔、哀婉缠绵、忠孝节义的故事在这里粉墨登场,剧情曲折委婉,演员水袖轻舞,观众喝彩声、掌声连绵不断。

 

除了昆曲、评剧、梆子、乱弹,古镇上人们还喜欢听“皮影戏”。民国初年,古镇上有个叫徐富国的艺人组建了皮影剧社,除了在财神庙古戏楼演出,还经常到傅营子、陈栅子等周围村庄“串乡演出”,周围皮影社也经常回访,给家乡人带来美的享受。本地艺人也经常到古戏楼说评书和大鼓书,戏目有《三侠五义》《包公案》《西游记》《秦英征西》等,让古镇上的人们常常听得入了迷。

 

随着岁月流逝,天灾人祸并行,滦河古镇两座古戏楼惨遭涂炭。咸丰至民国期间,喀喇河屯三次发大水,行宫、县衙、典吏衙、财神庙、民房被冲。民国十四年(1925年)奉军第九军拆毁了行宫西所逍遥楼、戏楼及北殿的正殿和亭子。民国十七年(1928年)境内进驻东北军,喀喇河屯行宫被破坏殆尽,昔日的殿宇片瓦无存。逍遥楼古戏楼不复存在。民国25年(1936年)在日本鬼子的铁蹄下,滦河古镇财神庙古戏楼被拆毁。

 

早年兴盛一时的喀喇河屯行宫古戏楼和民间财神庙古戏楼,就这样“土崩瓦解”,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家乡古戏楼见证了中国戏曲昔日的繁荣,也目睹了当年古镇最鲜活的民俗生态。戏楼如同博物馆,记录了中国戏曲数百年来的兴衰沉浮,以及往日辉煌的凝固华章。古戏台作为家乡人民曾经的精神家园,历经风雨沧桑,昭示了人世间的变迁。古戏台上所留下的历史痕迹,还有那些有趣的“戏外戏”,从繁华到落寞,历经数百年,只能存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而今天的新一代,已经有了更加广阔的新舞台。


最新回复 (6)
全部楼主
  • 方程 2020-4-28
    2
    围绕两座古戏楼的古今展开了滦河镇上下三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古戏楼说开去,实际上是承德、河北,乃至中国发展历史的一个侧面;从戏楼戏曲说开去,包含了文化、古建,民族团结等若干历史话题。
    只有这样全面、深刻地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才能算是名符其实的热爱家乡。
    “知之深爱之切”,虽然没有直白表述,作者对家乡的情怀潜在文中。
  • 冬梅 2020-4-28
    3
    此文原本是给规划院做设计参考同的,赶上河北文学研究会组织“乡愁的河北”散文大赛,于是在别人的力推下投了稿。感谢方程厚爱,拉到《承德知青网》!
  • 胜春 2020-4-28
    4
    读罢《家乡的古戏楼》,如同看了一场大戏,戏楼八大圆柱,飞檐斗拱,彩绘龙图,四角悬铃。芙蓉花一招一式颇具功夫,唱念做打惊艳四方。赞!
  • 金刚 2020-4-28
    5



    文中描写的古戏楼仿佛和我家乡的的古戏楼一摸一样啊!齐姐的文章堪比一幅清明上河图!

  • 冬梅 2020-5-3
    6
    这是凤山戏楼吗?郭小川故乡的戏楼,肯定会有很多故事的。谢谢金刚的夸奖,我写的没那么好。
  • 春雷 2020-5-22
    7
    转冬梅文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