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曹一凡《留在北京》

方程 2020-3-14 695

按:

      1968年,滞留学校两年之久的老三届学生开始陆续分配,说是四个面向,实际就是上山下乡和留城就业两条道路。作为知青是否想知道另一部分同龄人的情况和命运呢?特介绍一篇佳作《留在北京》,故事发生在老熊的母校……


                       留 在 北 京    

                       曹一凡/文

      


       一九七一年八月,我被分到北京西城碳素厂当工人,差不多是最后一拨儿离开四中的老三届学生。多年后,我岳母惊奇地问我,你怎么就没上山下乡,留下来了?她老人家是老清华,周围那些大学附中留下来的本来就少,更甭提像我这样“泡病号”留下的了。

  一九六七年十月,“北京市中学红卫兵代表大会”(简称“红代会”)一些人带头儿去内蒙古牧区插队,四中有李南飞、刘力前等七人响应。此后上山下乡的浪潮接踵而至。最初红代会去内蒙古插队时还在天安门广场宣誓,让毛泽东主义的光芒照亮内蒙古草原、照亮全中国、照亮全世界……到了一九七〇年,内蒙古军垦兵团招工的口号已沦为:住砖房、吃白面、发工资了。

  四中学生上山下乡的高潮,始于一九六七年十一月黑龙江农场(当时还未改称“生产建设兵团”)的招募。老初三的牛硕儒(牛耕),高三(四)的老驴头(吕斌轩)属于这意气风发的第一批。可死水微澜,人们该干什么干什么。那时节,躲在家中看书、装半导体的谓之“逍遥派”,赵振开还在顽强追求革命理想,他和我们班几个同学以“红卫兵六五一四部队”的名义半夜三更在西单路口贴标语“炮轰北京卫戍区司令李钟奇”,并穿越武斗的枪林弹雨,到白洋淀搞教育革命调查。振开和我自小学二年级起就没分开过,但本人出身旧官吏,碰到这等危险事,我退避三舍。

  一九六八年一月,兰州军区军马场招工;北京外文印刷厂招工;北海舰队招兵。二月中旬,青海乐都铸造厂招工,那可是杜甫“兵车行”的地界,初三的王祖荣和高三的周琨报名,他们是我三不老胡同一号的邻居。京郊招中小学教师。七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开始招募;陕西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招工。九月,京西矿务局招煤矿工人;去内蒙土默特左旗插队。十二月,北海舰队第二次招兵;动员六七届毕业生去山西雁北地区山阴县插队。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发表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工宣队要求每人表态,校园到处张贴着同学们响应的大字报。在校长室西边大字报主墙上,高一(六)班班主任刘永章贴出“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值此时,张育海在教研组小院对我说:“我被漏划了。”带着一丝仓皇的苦笑。公布的下乡名单没有他,等着他的却是传闻中隔离审查的命运。

  一九六九年一月,北京电机厂招工。二月,到陕北延安地区延长县插队的六八届毕业生动身。三月,北京第六建筑公司招工;去吉林白城大安县插队。四月,内蒙古军垦兵团动身。五月,云南瑞丽军垦兵团动身。八月,黑龙江兵团的六九届毕业生动身。

  风卷残云,校园里没剩什么人了。大规模动员转成由学校街道与父母单位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剩下的学生上山下乡。

(待续)

最新回复 (2)
全部楼主
  • 胜春 2020-3-15
    2
    重温历史,很好的素材。
  • 金刚 2020-3-15
    3
    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