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迷途 征文

cdzq 2020-11-17 1029

“承德知青网‘重绿杯’美文大赛 ”参赛作品选(19)

寒  夜  迷  途

李桂枝

    在兵团十四年的日子里,记忆中的故事很多,但每当我想起在甘肃柳园红当公路靠近敦煌戈壁滩上寒夜迷途的情景,还心有余悸。那一夜真是不堪回首,永生难忘。

    那是一九七三年的初春,我在七团六连任文书。正当春节来临之际,指导员让我到柳园车站给天津探亲的人员打电报,要求他们节后速归连队准备春耕。

    那时,我们连队刚从安西干渠完成施工任务转向新的驻地“清水坑”(地名),碧水蓝天如诗境般的名字,是人们杜撰的意境,还是古代曾有过的情景?这里无从考证。映入我们眼帘的却是清水坑中无清水,地势低洼确是真,荒野茫茫天际远,不见兔子和鸟飞。我们住在简陋的地窝子里,外边是荒滩野地,根本没有路,来回出行只靠记方向出入,于是我和连队的陈玉鑫一起结伴同行。

    那时的交通非常不便,要先在戈壁滩上走出十几里地,来到红当公路82公里边上,然后截车(公路上来往的卡车)搭脚。从82公里处往返柳园车站(以柳园车站为零公里算起),去的时候还算顺利,哪里知道就在回来的路上出了麻烦……

    我们找到一个返回的车队,由于司机楼子里(驾驶室)除了正副司机只能再坐一人,所以我和陈玉鑫分别各坐一车,我让她先走我断后。卡车行驶途中,我看见她的车停下了,我们当时也没说好在什么地方下车汇合,结果她在82公里下车斜插戈壁归队,而我在84公里下车,想直穿荒滩回家。就这样,我在路边傻等苦盼,一直未见她的身影,心想:千万可别走丢了。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才极不情愿地扭身向记忆中的方向走去。天慢慢黑下来了,却不见戈壁滩上显眼的那排大沙丘,只有呼呼的寒风陪伴着我,黑暗笼罩着我。我的心一下子揪起来,脑中立时一片空白。我下意识地折了一根红柳枝给自己壮胆,脚下却乱了步子。天越来越黑,根本就辨不清方向,我本能地在原地打转。后来我看到远处有闪动的灯光,那是公路上汽车跑动的灯光。这些灯光慢慢地串起来,随着公路的蜿蜒,忽明忽暗、弯弯曲曲,犹如一条巨龙将漆黑的戈壁围在中间,而我就站在圆心,不知何处才是突破口。

    我想:只要能看见人,问清方向,就是走到天亮我也能走回连队。可是漆黑的夜晚哪里能寻到人的踪影?我随意向着半径的灯光走去,这些游动的灯光可望不可及,走了老半天,我仍在圆心打转。虽是初春寒夜,我已是满身满脸大汗,心里疑是“鬼打墙”,充满了恐惧感。我真想大声喊:我的连队,我的战友,你们在哪里?!但我又不敢喊,怕引来狼。只在心里默默祈祷:老天啊,快让我走出这荒漠吧!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也许是我的诚意感动了上苍。在午夜过后,四周游动的灯光渐渐少了,天空缓缓升起一牙弯月,给我带来了一些光亮,也带来了生的希望。我慢慢看清自己脚下有骆驼车杂乱的印记,我兴奋起来,决定随着这车辙走。我一心想着顺着车辙走,就一定能看见人,戈壁滩上的人就一定知道“清水坑”。事后想起来很后怕,万一是进山的骆驼车队呢?那不就越走越远吗?就不怕有坏人吗?可在当时我什么也没多想,毫不犹豫迈开酸软的双腿顺着车辙走下去。这样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忽然听到有忽高忽低的响声。我连忙蹲下来仔细听,啊!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声音,好像是断断续续的笛声,是谁大半夜不睡觉吹笛子?难道有神仙指路?我好像捞到了救命的稻草,难以抑制过速的心跳,我随着声音加快脚步向前寻去,走着走着竟发现自己走出了戈壁滩,来到了公路边86公里的界碑旁。对面有一排土坯房,那笛声正是从对面的房内传出来的,屋内透出微弱的灯光。我三步并做两步向对面走去,透过窗户的缝隙,我看到第一间房内有几个男人在议论着什么,其中一人手里拿着笛子(那就是我的救命神仙)。我又来到第二间窗前,看到几个女孩围着火炉说着什么。我一把推门进去,说了句“我可看见人了!”,双腿一软坐在了地上。女孩们吓了一跳,马上围过来,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迷路的。只见一女孩跑出屋外高喊“队长”!马上进来几个男人,其中一人问我“你是六连的吗?”我很纳闷地说:“你怎么知道?”他说:“你别怕,我们是敦煌道班,刚才已有两人敲门找人,说是六连的,这不大半夜我们都起来了”。我蹭的站起来,问他们人在哪儿,队长告诉我他们已经走了。我急忙跑出门外,只有静静的夜色,哪有战友的身影?我在戈壁滩上独自行走了近八个小时,没掉一滴眼泪,此时泪水却夺眶而出、宣泄不止。我知道陈玉鑫已平安归队,发现我没回来,指导员马上连夜派人,两人一组四处寻找。我的迷途给领导和战友带来了不眠之夜和无尽的牵挂,也给我的人生留下了抹不掉的记忆和太多的感悟。

    第二天清晨,我谢过吹笛子的青年,又和道班的好心人们告别,重新辨别了方向,迎着初升的太阳,迈开大步,走进茫茫戈壁,走向我的连队…… 

                          

作者:李桂枝,女,71岁,天津公交一公司退休干部,                      天津女二中初中毕业生,于1965年9月4日参加甘肃建设兵团柳园七团六连,后更名为西湖农场,现名为敦煌农场。屯垦戌边14载,1979年底办理顶替随“大部队”返城回津。本人喜爱文学,曾有散文收入《甘肃农垦》和天津知青文集《耕耘岁月》《走出祁连》。


“承德知青网‘重绿杯’美文大赛”由承德巴特销售有限公司根据大赛奖项,提供以下不同层次的巴特酒品:







最新回复 (0)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