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申遗与“梅表姐”和时节的约会(连载)

杭州知青老诸 2017-2-27 52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11月30日下午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


最新回复 (118)
全部楼主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2-27
    2

    出席本届常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表示,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代表作名录,既是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有助于在整体上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认知的一致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然而,“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业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2-27
    3

      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协调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牵头单位,协同相关社区、群体于2014年5月成立“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联合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并共同约定了彼此的责任和义务。河南省登封市文化馆、内乡县衙博物馆,湖南省安仁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花垣县非遗保护中心,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非遗保护中心、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村民委员会、遂昌县非遗保护中心、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村民委员会,贵州省石阡县文化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文化馆等相关社区,将建立并依托二十四节气传习基地,结合富有地域特色的仪式实践和民俗生活,开展相关调查、传承和宣传活动,使这一传统知识体系得以存续。以中国农业博物馆和中国民俗学会为代表的社团群体长期从事“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文献、传统知识及民俗实践的保存和研究工作,将为该遗产项目的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分别负责征集、收藏、展示和研究、宣传、弘扬等工作,承担起专业机构和专业学会的责任。

    2016、12、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2-27
    4

    【编者语】说起二十四节气,本人曾在去年每一个节气的当天,通过拼图的形式发过帖子,那时出于对原图作者的赞美而只仅仅只是用心于拼图上。在这期间,又阅读到了“蒋歌”上传的“健民”格律大作《节气图二十四品》。这次,我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从而又一次激起了我再次为“二十四节气”创意拼图的动力,一则是庆贺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二则也是给自己的业余生活增添色彩。

    说来也巧,正在我热情于拼图而感到一张拼了再好的图,总不免有些单条与乏味时,正好那位未曾谋面的“梅表姐”给浙江兵团战友们送来三册书《笔随心》、《心随风》和《我和时节有个约会》,而我并非浙兵人,可那天人在也就从中获了利。等回到家打开书一看,尤其是《我和时节有个约会》正合我新编拼完的二十四节气图,故迫不及待的让“蒋歌”帮我联系上了这位早有耳闻的键盘快手梅表姐。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梅表姐,因精心于看护老人之职,几天来也没上网(QQ),我一直等着她加为好友,以便征得同意,把她三年前发在“专栏”里的二十四节气文字电子版给我,好为自己精心编拼的二十四节气新图而增光添色,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与喜欢,同时也让更多的网友认识“梅表姐”。

    那晚,因为仍在修改二十四节气的帖子还没从电脑上下来,突然发现QQ的头像在闪动,原来QQ名为“薰衣草”的梅表姐总算是加我为好友了。更想不到的是,对于一个未曾谋面人的要求,她似乎无一点顾虑就立马把电子稿传了过来。然而,当认真看完立春篇《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后(她从芒种开始写,而我想从24节气之首的立春开始编),同时又让我更进一步想拼一张与每篇某些文字相关的图来,这些图的来源就是从她的QQ空间中或从百度中找。可正当我把立春篇全部编拼完蛮高兴,即与“梅表姐”打个招呼时,她提出了异议说:“刻意的排列反而不好,再说时间上也不对。若从立春开始就有违我的初衷了,如果你看了我文章就不会问我了。”为此,我回头就看她此书的首篇《花事已了》,并认同作者的“初衷”,快速调整从芒种篇开始编拼图。在这其中至少要阅读文章二遍,不但要领会作者的意思,更主要还是想从文字中寻找哪些图片来拼最为合适。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普通而相同的事,只是各自用的眼光与思维不同,因而所做出的结果更会不同;看上去虽然普通,但只要自己开心了,且又有人看到了,那就会感到值得了!

    2017、2、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2-27
    5
    本帖最后由 杭州知青老诸 于 2017-3-5 12:02 PM 编辑


    《芒种》·健民杭州知青

    天播嘉种,诞降善谷。穂海金浪,南风随香。

    天地施化,仁德行义。种下善因,收之于仓。

    花神归位,凤仙吐芽。梅子黄熟,稻作奔秧。

    螳螂始生,鹏鸟争鸣。百鸹怯声,金雀纳凉。

    得天之气,化地之水。天种其德,为善必昌。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缘果报,天道恒常。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2-27
    6

    我电脑的桌面背景用的是捜狗壁纸 。它每天不断的变幻着各式各样的画面, (好像没有重复过?)有的图片还真是美轮美奂,令我一直在被动而愉悦的喜新厌旧 。

    今天下午发现刚换的一幅图片跳出几个字: “花事已了”我的心突然被触动了一下,马上想起《红楼梦》里面好像有一句“开到茶靡花事了”的诗句,只是记不得全句了。上百度査了一下原来是出自宋代王淇《春喜游小园》诗: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茶靡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怎么回事啊?壁纸也会如此感叹?平日里没有看到这样撩人眼球的文字的啊?一时间我这个小资女人不禁浮想联翩起来:从“最是那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想到“那场与青春有关的繁华盛宴早已经落幕, 如今与之携手的人才方觉岁月静好”……

    正在我胡思乱想,花开花谢的穿越情感之际,意外的看到“花事已了”四个大字下面还有几个小字: “仲夏五月节芒种”,嗨!原来今天是芒种啊,看我自作多情想到哪里去了?真是不好意思。

    很惭愧,城市里出生长大的我至今还记不全24个节气,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平时极少留意这方面的信息,懵懵懂懂的基本上属节气盲。今天有缘碰上“芒种”, 一时间竟勾起了我的兴趣。“芒种”是否“忙种”的谐音?“芒种”顾名思义是不是今天开始可以种粮食了?“芒种”有甚么好玩的地方?“芒种”是怎么来的?……

    带着“十万个为甚么”,我像刚刚踏入一片新大陆似的,好奇的翻开节气的历史,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首先 我要搞清楚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甚么?新增加放假的几个日子是不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呢?清明、端午、中秋、 重阳……(呵呵,重阳没有假放的)

    哦,答案在这儿: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七十二候又是甚么?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它和二十四节气有甚麽关系?我的好奇心又多了一分。原来它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节气来计算,三乘二十四就是七十二候。

    那么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分的呢?它是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分列在十二个月中的。每月的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便是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十二个节气,连同十二个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总称为二十四节气。

    看来,这节气的学问还不少呢。以前我太孤陋寡闻,今天菜鸟刚刚起飞,有点晕头转向了。本着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方针,先了解一下今天这个芒种节气的意义和“三候”再说。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

    芒种第一候是“螳螂生”。螳螂于深秋产卵,小螳螂感应到了此时阴气渐强而破壳而出。

    芒种第二候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古人也认为伯劳鸟是感受到阴气而开始鸣叫的,这是一种十分刺耳刮噪的叫声。

    芒种第三候是“反舌无声”。能学各种鸟鸣叫的反舌鸟,感应到五月阴气微生而不叫了,或者是另外一些雀鸟此时不再发声鸣叫了。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2-27
    7

    呵呵,囫囵吞枣的,有点难以消化。感觉芒种节气和我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没有甚么关系,不太想深入研究了。好在今天我总算搞清楚一件事情,端午和重阳都不属二十四节气,芒种过后,接着就是端午节。那麽,我又可以借题发挥一番了……

    前两天看到有人这样写道:“如果眼里只看到粽子和假期,那一定有很多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当时我就想这个人怎么这样矫情?在很多人(包括我)的眼中,端午节不就是可以连着休息几天的快事吗?端午节吃粽子是应节食品, 商家们早就铺天盖地的展开攻势了,除了荷包里的钱离我们远去,还有甚么东西离我们远去?

    让我想想……

    是屈原吗?每年我们吃粽子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他,他的爱国精神不会离我们远去。是许仙和白娘子吗?白娘吃了雄黄酒显出白蛇真身,吓得许仙落荒而逃的故事家喻户晓,她的凄美爱情也不会离我们远去。那还是甚麽?让我再想想……

    这两天“潮鸣论坛”里面,《浙江在线》红旗飘飘,海霞歌声绕梁三日。(这是浙江在线网举办的一个活动)我不免被吸引往返浏览,当看到92岁老人编织的香袋时,立刻想到了我小时候的端午节。记得那个时节,香袋是小姑娘最喜欢的东西了,一种是用彩色丝线绕在三角型或者类似粽子型的硬纸壳外面做的香包,另外一种就是用各种颜色布缝制的鸡心状的香袋,这两种东西里面都装着香粉,白天我会把它挂在脖子上,晃晃悠悠的煞是好看,晚上我就把它挂在床头,香喷喷的陪伴着我进入梦乡。对了,现在的端午节我没有看到香袋了,这算不算离我们远去的东西?

    还有端午节的这天,从前有吃“五黄”的风俗,哪“五黄”我记不清楚了。问了问度娘,她说是:黄鱼、黄瓜、黄鳝、雄黄酒、咸鸭蛋。(记忆中,我家这“五黄” 里面有炒蚕豆没有雄黄酒。)端午节这天,妈妈把炒熟的蚕豆伴上雄黄粉,我则把雄黄粉沾水给哥哥弟弟的额头画上一个“王”字,然后挂着香袋,揣着雄黄豆,蹦蹦跳跳的出去和小伙伴比谁的香袋香包漂亮了……

    如今我家里早就“五黄”不全了,但凡有个“二黄”就不错了,这应该算是离我们远去的东西吧?

    哦,这样说起来,粽子也和从前不一样了呢。看到洞头(地名)裹粽子的照片,想起以前家里端午节也是自己动手裹粽子的。我不会裹,就帮妈妈洗粽叶。新鲜的粽叶浸泡在装满水的木盆中,绿绿的,滑滑的,一张又一张的从我手中递到妈妈的手中,再看着白白的糯米被酱油染的 换了咖啡色衣服,夹着一条五花肉跳进粽叶裹好的小屋, 冒着热气回到我的手中,我吃的好开心啊!现在妈妈不包粽子了,商场里琳琅满目的粽子应有尽有。这种自己裹粽子的快乐绝对算是离我们远去的东西吧?

    远去了,真的远去了!如今我还可以用记忆找回这远去的种种端午节情结,我们下一代呢?怕是享受不了我们当年的快乐,更怕他们是不屑一顾这远去的东西了。

    当真是花事已了……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2-27
    8


    27/2·待续)


  • 热河老李 2017-2-27
    9
    拜读欣赏美图佳作。
  • 我爱红玫瑰 2017-3-3
    10
    很好。。。。。。。。。
  • 11
    Quote热河老李 发表于 2017-2-27 08:39 PM
    拜读欣赏美图佳作。


    谢谢关注!

  • 12
    Quote我爱红玫瑰 发表于 2017-3-3 09:54 AM
    很好。。。。。。。。。


    祝好!

  • 13
    本帖最后由 杭州知青老诸 于 2017-3-5 12:02 PM 编辑


    《夏至》· 健民杭州知青)

    天光北归,火神行令。日叶正阳,夏至天长。

    斗指向乙,热令入暑。赤地千里,热风徜徉。

    鹿角解退,蝉鸣流响。祭地乐舞,吉祥四方。

    木槿绰约,凌霄攀援。栀子竞秀,红蓼呈香。

    夏气宣通,使志无怒。华英成秀,心若阳光。

    学参天地,行顺自然。清虑静心,养道之纲。



  • 14

    不久前才写了《淡淡的初夏》:这个立夏阳光可不明媚,晃得刺眼,一时还真难以接受,我不喜欢强势的夏天,它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热烈和赤裸裸,所幸它才刚刚和春天交接,我希望有一个淡淡的夏天……

    时间真快啊!不经意间,立夏就匆匆而逝,跳过《花事已了》的芒种,6月21日的今天该是夏至了。上午9点钟,我和先生守在电视机旁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要知道今天可是个关键的日子,电视机正在直播 2013年度美国男篮职业联赛(NBA)总决赛,这是全球几亿人的关注焦点啊。

    来自西部联盟西南赛区的马刺队和来自东部联盟东南赛区的热火队在热火主场展开了最后一场生死大战!原本以为马刺今年有望夺冠了,谁知热火在第六战(之前马刺 3:2热火)濒临淘汰的情况下靠着“三分杀手”雷·阿伦最后时刻射入关键三分球,追平比分进入加时赛。在加时阶段最后1.9秒他又射入2个罚球,帮助热火获胜,把总比分扳成3:3平,将比赛拖入第七战。

    这第七战双方打的惊心动魄。时间剩下60秒!马刺落后热火10分!主场数万球迷已经在提前欢呼庆祝卫冕成功;剩45秒!马刺落后6分,25秒!麦迪三分出手,球进! 分差只剩4分,13秒!雷阿伦罚球!马刺的希望似乎又渺茫起来;3秒!热火只领先2分!我坐不住了!主场数万球迷 突然寂静的吓人;最后1秒!95:88!靠着“小皇帝”詹姆斯的出色表现(独得37分、12篮板和4助攻),热火队以总比分4:3击败马刺,卫冕总冠军……

    13:03:56分,太阳运行到黄经90°,夏至节气到了。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刚刚看完的NBA总决赛,也正好应了这句诗。你看东部的球队打败了西部的球队,球员和球迷的心情不就 像“东边日出西边雨”吗?(东部欢呼红日高照,西部伤心泪如雨下)看着热火主场疯狂呐喊的球迷,我不禁为马刺感到悲哀,在总分领先的大好局面下被热火翻盘真是太遗憾了!莫非麦迪真是廉颇老矣?


  • 15

    哦,搜狗壁纸换上了应节的图片,转移了我的视线。看那一簇簇绿色的树荫环绕着白色的房子黑色的瓦,水面映着朦朦胧胧的倒影,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正是我梦境中的夏天啊!再看图片旁醒目的写着“夏至”两个大字,一行小字时隐时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一看便知这是摘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之言了。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有条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成语)。我很笨猜不出,直接就去查了谜底,原来是地久天长。想想这迷底还很形象,因为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可不就是地久天长嘛。

    更有一说“夏至”与成语“杯弓蛇影”有缘,起初也叫我百思不得其解,查了资料方得知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这个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成语我是很小就知道的,但“杯弓蛇影”的成语如何得来?和夏至有甚么渊源倒是我孤陋寡闻的,今天算是补上一课了。

    24节气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过去的农民都是根据节气来耕收。因此,在古代有很多关于24节气的诗词,关于夏至的诗词有多少是耳熟能详呢? 我的记忆不好,谈不上温故知新,只能临时抱佛脚,然后借花献佛的给大家推荐几首古诗来补充我对夏至节气的感受了。

    《竹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日》 ·权德舆

    璇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过东市二绝》 ·洪咨夔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 16


    待续·5/3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11
    17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11
    18


    《小暑》·健民杭州知青)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烈炎惟盛,明上有光。

    温风乃至,星仰北辰。骄阳灼耀,田水如汤。

    蟋蟀在宇,萤辉四溢。龙王晒鳞,沐浴焚香。

    玉米吐丝,谷穗扬花。似桃棉铃,旺长薯秧。

    雷鸣大地,江河满盈。水火相息,调和阴阳。

    淡泊明志,隐伏避暑。宁静致远,光明永昌。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11
    19

    星期天,阳光毫不吝惜地倾洒下来,把玻璃窗照得明晃晃的。拉上窗帘,回到书桌前,电脑屏幕闪了一下,换了一幅风景画。我习以为常的看了一眼:不就是一幅很普通的图嘛,我们论坛和博客园里的摄影高手拍的风景图比它漂亮多了,这没有甚么特别啊?谁料它接着跳出一行字: “小暑六月节 倏忽溫风至”哦,这就有点不同寻常了。

    这么说来,今天是小暑了?查了一下这句诗缘自唐代元稹的《小暑六月节》。呵呵,每到一个节气,搜狗壁纸都会诗情画意的提醒我这个懵懵懂懂的人,给我灌输传统的中国文化,也让我有兴趣去找出它引用的诗词原文,真不错!我先来读一下《小暑六月节》

    倏忽溫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其实溫风应该是蒸腾的暑气,它丝毫吹不动树上的枝叶,但是诗人的触觉和我们常人不同,想象力特别丰富浪漫。我宁愿相信诗人笔下的意境确有其事,並十分愿意追随诗人去享受一番雨后的小暑时光:

    循着小暑节气突然而来的热风,诗人感觉到竹子也被吹得摇晃起来,那竹叶发出的喧哗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看山色灰暗,诗人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想必雨后门户上潮湿的青霭和庭院里蔓生的小绿苔又会茂盛许多,平添一种夏日的阴凉……

    好了,诗欣赏完了。现在让我来查一下小暑的由来和三候: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 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 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自然是没到最热的时节。

    小暑的三候是:“一候溫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这和《周书》里面说的:“小暑之日溫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的意思如出一辙。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老鹰也因地面气溫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此时我家乡令人讨厌的梅雨季节即将结束,盛夏开始了。

    还有甚么?我再看看。

    小暑时节,各地还流传着不少习俗,尤其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有很多节名,比如“姑姑节”、(小暑正值农闲季节,农村妇女得闲要回娘家看父母。)“翻经节”、(据说始于唐朝,寺院藏经在这一天要翻检曝晒。)“晒衣节”、(人们在这天要把衣服和书籍拿出来晾晒,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天贶节、“贶”的意思是赐赠,即天赐之节。)呵呵,这个节那个节的,好像都是从前的节了。现在还延续着吗?我真有点怀疑。

    哎哟,小暑时节吃的习俗和养生的说教太多了,林林总总的一大堆,我就不感兴趣了。一则我自由惯了,不会被习俗左右,二则养生嘛也不归我负责,家里吃的一切都归先生总管,我才懒理呢,还是看看与小暑有关的古诗比 较有味道。

    《夜望》 ·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消暑》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靜,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仔细品味一下,这三首古诗寄情予景,真是极有意思,极有韵味……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11
    20


    (待续·11/3)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16
    21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16
    22



    《大暑》·健民杭州知青)

    赫赫炎炎,晖晖烈烈。火火相交,大暑重明。

    炎君发号,隆暑至盛。老君丹炉,夜笼蒸腾。

    吴牛喘月,铄石流金。近燥如烤,近湿如蒸。

    水稻双抢,红薯打尖。大豆开花,锄草耘耕。

    丽日在天,明照四方。万物擢茂,期于丰登。

    天地之序,暑极凉来。中道养正,井然太平。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16
    23

    今天先生去饮茶,知道我是9点半要上班的,他一个人出去了。其实我也可以不上班的,但他不叫我同去,我也乐得自在。他回来时顺便买了菜,告诉我,听市场的人说今天是大暑。我抬眼看了看书桌上的台历:甚么啊?要明天7月23日才是大暑呢,你肯定听错了。先生懒得爭辩,我也懒得去查,想来台历总是对的吧。

    上午电脑网络出了问题,恢复正常已是午后。赶快上网先看看股票,又习惯的浏览一下论坛博客。不经意的看到一位朋友也说今天是大暑,我立刻跟帖纠正他要明天7月23日才是大暑,随即看到他的回帖再次确定今天是大暑。这让我纳闷了,难道台历印错了?罢了,还是问问度娘,看看到底是谁错了?

    有了,度娘说:每年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 105°时为大暑。那是不是说23日大暑也是对的呢?哦,这里还有一个答案: 今天23时56分进入大暑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哇!差4分钟就是23日,我输的有点冤啊!

    你们肯定要说:咦,你的电脑壁纸没有提醒吗?你不是因着壁纸的提醒在芒种写了“花事已了”,在小暑写了 “倏忽溫风至”,莫非今天电脑壁纸失灵了?

    唉,忘了告诉你们,会提醒会变图片的电脑壁纸是我另外一台电脑安装的软件,不在我这里的家,要双休日才去和它见面的。碰巧芒种和小暑是双休日,这才有了意外的收获。眼前的这台电脑就没有这个功能了。似乎少了点乐趣?看来我这台电脑也要安装这个软件才好?说干就干,装个软件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哈哈!功夫不负有心人。转眼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一幅漂亮的图片出现了:一位穿着花裙子的姑娘手里拎着一部相机,站在野外的花草丛中,那浅黄色的壁纸上跳出了我期待中的文字:黄经120°时为大暑。悠遊靜思……

    没等我细细欣赏,画面很快换成绿色一片,斜坡上的草 丛里两株小蘑菇迎着阳光生机勃勃,真美!咦?字也换了: 黄经120°时为大暑。土润溽暑……

    还换啊?一朵饱含露珠的花瓣出现在我眼前。嗯,这和先生用折返镜拍摄的花有異曲同工之处哦,大暑的日子看到如此美轮美奂的画面,心靜自然凉。黄经120°时为大暑。大雨时行……

    呵呵,今天好奇怪,这画又换了!当第四幅图片出现在我眼前时,文字也转为和图片展示的意境一样样的了:黄经 120°时为大暑。翠叶荣荣……我晕了!还换吗?你让我这文章怎么写下去?说你好,你还没完没了啦?

    再换,我也不理你了,要先去查找四字词句的出处了。

    跟着图片来的自然不是唐诗宋词里面的句子。

    古代人把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 三候大雨时行。解释一下就是:

    第一候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有人说:腐草为萤是谬误,而土润溽暑和大雨时行是实情。(你看壁纸选择的文字就没有“腐草为萤”)就炎热程度而言,以往常有小暑大暑“没大没小”的年份,但今年之气象所呈现的是:小暑不算小,大暑尤其大。有一种天,叫桑拿天;有一种热,叫龌龊热。若不是壁纸提醒,我还真不知道大暑还有这么讲究的说法。

    今天是大暑,是最热的日子。怪不得我的电脑网络给热瘟了,全国的微信也热爆了,好多网友都炸营了。希望各位朋友千万要悠遊靜思,今天冰品和冷饮就不要多吃了,最合时宜的应该是那些滋味清淡却营养丰富的豆类和瓜果吧。还有甚么?……这个你们比我懂。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16
    24


    (待续·16/3)


  • 热河老李 2017-3-17
    25
    读您的帖子,能学习好多知识。拜读欣赏。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23
    26
    Quote热河老李 发表于 2017-3-17 02:37 PM
    读您的帖子,能学习好多知识。拜读欣赏。


    感谢阅读与关注。祝好!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23
    27


    《立秋》·健民杭州知青)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天地始肃,天高气清。

    斗指为坤,暑去凉来。盛德为金,修齐治平。

    寸草结顶,稻粟灌浆。秋香满园,瓜果熟成。

    梧桐落叶,寒蝉噪鸣。菊蕊流霞,野芳绽英。

    动顺天意,秋毫明察。积惠重厚,律己养生。

    君子行义,清浊乃分。治心静志,大道遵行。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23
    28

    不用电脑提醒,昨天我就知道7号是立秋了。所以,今天我一直在留意搜狗壁纸会带给我怎样的图画?会配有怎样的诗句?可越是期待还越是没有出现,股市都收盘好久了,它还没有立秋的表示。是时间不到?还是因为罕见的高溫和秋天怎么都联想不上,壁纸也不好意思说“秋”字了?

    其实我的脑海中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

    先来一幅“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再换一幅“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接着转为“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看!姗姗来迟一位姑娘在轻歌曼舞唱着《子夜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可惜,在文章里插图是我的弱项。做梦都想偷得博友冰山老师的本事,若有他一分的技术,我也能把我脑海中的图画展示给大家看了。现在嘛,只好请大家和我一起想象动人的音乐和秋天的意景,还有那舞动的美女……哈哈!自由发挥吧。

    壁纸还没有出现立秋的图片,莫非壁纸今天也热昏了头,不会动了?看来我只好再天马行空了。

    大暑的时候,壁纸配的文字是三侯,你们还记得我在文章中介绍过吗?第一侯,腐草为萤。第二侯,土润溽 暑。第三侯,大雨时行。

    我今天不如依样画葫芦的配上立秋的三侯?对,就这样 决定。先去问问度娘……

    有了,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先字面解释一下:

    一侯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侯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溫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侯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溫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依照“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计算,立秋三侯就是15天。根据古代立秋三候的描述,我们再熬15天就解脱酷热了。可能吗?今天还听大家在叫苦连天说杭州是41℃ 呢。有的地方甚至出现43℃吓人溫度了。生活在古代的人怕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如此炎热吧?就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也从来没有经历过41℃。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会怎样避暑?跳到河里?躲进林子?赤身露体?哈哈!好在没有一 头撞死,不然的话……

    言归正传。据悉:今天立秋到,但三伏天还没完,“立”是开始的意思。立秋,就是“秋天开始”的意思。这天开始,预示着暑气将逐渐退场,凉爽的秋天在路上了。立秋是夏秋交锋开始的信号,秋天是新来的,力量不够大,所以夏天仍将占上风。今年三伏比去年多10天,有40天,8月22日才出伏。按这个节奏,今年秋天估计上了趟超慢车,赶到我的家乡杭州就得花上一个半月的时间。在这里向被迫躲在空调世界的博友们致十二万分的同情,坚持就是胜利!

    立秋已经到了,秋天还会远吗?我这里已经是初侯凉风至了……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23
    29




    待续·22/3)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28
    30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28
    31


    《处暑》·健民杭州知青)

    天澄广宇,地载厚丰。炎暑将止,嘉谷丰登。

    天下万物,春生秋实。生之于信,获之于行。

    凉风晨起,巧云漫天。中元普渡,银花河灯。

    黍棒金黄,秫谷清香。瓜叶初零,莲子荷生。

    天之为物,故恒于信。诚信轫衡,既康且宁。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信皆达,必助其成。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28
    32

    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携着满屏墨绿色的荷叶,点缀着两朵淡粉的荷花,早早的告诉我:八月·处暑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怎么回事?唐代李商隐的诗最后一句是“留得枯荷听雨 声”?我的记忆中是“残荷”啊?如果说我学而不精,记忆衰退,那电脑屏幕上出现也是“残荷”,到底哪句对?暂且把处暑抛开一边,我得去验证一下了。

    哦,原来“残荷”一说出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林妹妹的“残荷”留给世人印象太深,而李商隐的诗典故太多,有些比较晦涩,自然不容易记,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我也只是依稀的记着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此印象从何而来亦不记得了。惭愧惭愧!

    眼下可以见到的各种版本最后一句均作“枯荷”,和林姑娘引用的只有一字之差。到底是饱读诗书的林姑娘记忆有误还是另有原因?我继续的查证……

    学识渊博、文笔绝佳,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 的黄裳先生在肯定了林姑娘的版本后给了一个解释:也许在曹雪芹那个时代有其他李商隐诗集的古本存在,里面很可能将此句作“留得残荷听雨声”,听起来比较合理。虽然没有解决问题,但可备为一说。

    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评论说:“‘秋阴不散’起‘雨声’,‘霜飞晚’起‘留得枯荷’。此是小处,然亦见的不苟。”虽然枯荷、残荷不过一字之差,是不是也可见黛玉姑娘和黄裳先生于小处的不苟?夜起秋风,吹打残荷,好像秋雨声牵动着诗人寄怀之情。按此,似乎“残荷”比“枯荷”更合理一些,毕竟枯萎未必残败,而风吹残荷,听起来更象雨声吧。我自然是喜欢林妹妹的“残荷”一说,电脑壁纸也赞同呢。

    今日处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味着暑热将尽, 伏天结束了。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留得残荷听雨声”……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3-28
    33



    待续·28/3)

  • 34

  • 35


    《白露》·健民杭州知青)

    蒹葭苍苍,白露天降。凝气为露,朝雾茫茫。

    天高日晶,地迥寥廓。金气肃降,风吹草黄。

    北雁南飞,寒蛩轻吟。一场秋雨,几分秋凉。

    泽国沃野,祈熟感恩。秋社祭神,人流煕攘。

    地势宽弘,厚德载物。物华天宝,民丰礼张。

    鱼知水恩,物感天恩。结草衔环,安平福长。


  • 36

    看了这个标题,你会想起甚么?

    也许,你的脑海已经盘旋起邓丽君如泣如诉的歌声: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接着你会情不自禁的唱下去: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且慢!我也是邓丽君的歌迷,我也会唱这首歌,但今天我不是为邓丽君的歌而写,因为今天是白露。因为这个节气 才让我突然想起有那么一句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知道后面还有很多句,但我记不全了,原本就是半桶水,现在都漏的差不多了。)希望不要扫了各位唱歌的兴致,我这个《在水一方》和邓丽君的歌无关,当然你愿意一边哼着曲一边看我的帖子也无妨。呵呵!

    电脑屏幕新换的图片是一望无边的大海,海鸥在落日余辉下飞翔,屏幕右上方“白露”两个字如期而至……

    这搜狗壁纸的幕后策划实在是太没有水平了,前个节气时,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携着满屏墨绿色的荷叶,点缀着两朵淡粉的睡莲告诉我:八月·处暑,却一点都没有残荷的意境。今天他配的图又说明了甚么?完全没有白露的味道啊?若是我就会选择一片青色草地,河边的芦苇,若隐若现的白雾,草地上凝结着透明的露珠,有位姑娘站在河边……(此处应该有音乐,在水一方?哈哈。)

    哦,那儿还有一行字: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一分为二的说,这搜狗壁纸上的文字配的还是有点水平滴。)对了,这儿有资料介绍: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溫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白露时节,“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这时炎热的秋老虎已经过去,天气开始寒冷起来,一般不会再有酷暑天气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乾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候,民谚也有这样的说法:“白露身不露,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不瞒你说,自从写了“花事已了”之后,我好像进入一个怪圈,每到一个节气日就会眼巴巴的盯着电脑屏幕,看它变出甚么图和文字来介绍节气,手痒痒的总是要写点甚么让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八卦。其实我以前根本就不懂这些,我既不是农民,也不研究养生之道,关注节气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了解到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七十二候所显示出来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会在这个节气到来的日子去查阅去探索三候的含义,受益匪浅。

    同时吸引我关注气节的原因是我最感兴趣的历代诗人为二十四个节气所作的诗词,年轻时狂轰滥炸的啃过一番,老了都夷为平地了。趁着气节的变化,重新的去挖掘,欣赏,学习也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情,起码可以活学活用,加深印象,把记忆中因断了线撒落的珍珠重新串起来,很享受,也很开心……

    《衰荷》 ·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新秋》 ·白居易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

    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

    《悲秋》 ·卢殷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白露》 ·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这个下午,因着“ 白露” ,我陶醉了……


  • 37



    (待续·1/4)

  • 38

  • 39



    《秋分》·健民杭州知青)

    天地吐纳,萧瑟秋风。气呑万里,纵横苍穹。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阳阴交汇,暑寒居中。

    稻海翻金,豆叶泛黄。当令播麦,不误农工。

    霜寒水鸟,月冷沙鸥。桂子飘香,重阳枫红。

    日照澄明,大地斑斓。太平有象,地和物丰。

    忠孝首善,礼法持恒。气正风清,德道兴隆。




  • 40

    昨夜“天兔”杀到,久未入睡……

    “天兔”经过一夜的奔袭于凌晨5点穿越广州,肆虐4个小时之后,在9点钟扬长而去。它带走了强悍的狂风,留下了淅淅沥沥的细雨,秋意重新笼罩这个城市。奇怪的是在我居住的地方看不到满目疮痍,昨夜那怪风狰狞的嘶叫声和野蛮的拍窗大雨居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仿佛是做了一场恶梦?

    今日秋分。电脑上的搜狗壁纸送上了一幅层林尽染的秋景,跳跃在丛丛树林间的文字是: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唉,这也太平常了吧?毫无诗意的,激不起我的兴奋点也没有灵感可言。看来我只有先去中规中矩的查找那文字的出处,其余的再说了。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时,进入“秋 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原来,壁纸上的文字取自这里呢。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现在照例的要介绍一下我现学现卖的“三候”了。(虽然我已经全部收藏了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候,但是记不住,只有在每一个节气到来时才翻开重溫一下。)这“秋分”的“三候”便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 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还有甚么?……

    突然,壁纸撤走了先前那张很大路货的图片,换上了一幅极有诗情画意的图片。虚化了背景,像似在原始森林的树桩上出现了一片红枫叶,阳光洒在美丽的枫叶上,隐隐约约看到未曾抹干的雨露,给图片配上的文字是:秋雨缠绵,红叶伤心。

    哦,这才是我要的感觉,我喜欢的意境!此时此刻,窗外正是秋雨绵绵,这是“秋分”为“天兔”造下的罪孽在流泪,这只令海水倒灌,城镇被浸,房屋倒塌,田园尽毁,夺走了25个生命的“天兔”啊!让红叶也在风中颤抖伤心…… 呵呵,昨天说好了今天不再提“天兔”,怎麽又触景生情了?有点言而无信了。

    每回写节气的帖子,我总要寻觅与之相关的古诗来欣赏,今天自然寻得写在“秋分”时节很多古诗。《晚晴》“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笔下,“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源自宋朝谢逸的《点绛唇》,“热时吟一句,凉冷胜秋分。”则由唐代诗人姚合所吟。

    如果说清朝诗人紫靜仪的“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的佳句令我赞叹,那么唐代诗人李频的《中秋对月》更令我叫绝!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莹。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说来惭愧,对李频这个诗人我不甚了解,今天花了好长时间用心的查阅了他的生平和对诗歌的贡献,让我受益匪浅。这个出生在江南的晚唐诗人虽不能完全超越时代像盛唐诗人那样创作出气鼓凌云的黄钟大吕,但能凭借自己雅正的思想,循吏的气质,不卑不亢,不自怨自艾的追求平实真挚,不故弄玄虚作出极富韵味的诗句,他用“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精神,奉献给我们许多工整精炼,结构流 畅的诗句……

    夜幕降临了,“秋分”之后白天逐渐变短,黑夜慢慢变长,(怪不得今天的白天这么不经用。)若不是为了这篇帖子应景,我还不愿意就此匆匆停手键字。这个“秋分”我重新认识了诗人李频,他有太多的好诗值得我去阅读,欣赏,真想拖着你们一起分享我的探索,真想把有关的论文介绍给大家看看。(百度没有的)

    离题了?哈哈!这好办。秋分过后,天气转凉,早晚溫差大,请各位及时添加衣物,谨防感冒。对了,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41



    (待续·8/4)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13
    42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13
    43


    《寒露》· 健民杭州知青)

    天宇寥寥,月斜露寒。阴气初壮,阳精既微。

    烟霏云敛,万籁秋声。叶下如埽,冷花寒姿。

    蝉噤荷残,风过水凉。梧叶飘零,雁阵南飞。

    田者在田,期于仓滿。苹果盈枝,菊黄蟹肥。

    清风送爽,登祥荐祉。天行康泰,自强有为。

    守之于愚,止之于怯。心若无恙,奈之何其。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13
    44

    秋分过后,我便踏上去英伦三岛的旅途。刚刚回来,还在日夜颠倒的状态,原想时差调整好了再码字的,无奈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你看电脑壁纸一大早就已经换上了应节的图片,一片萧瑟秋风的怀旧颜色,稀稀落落的麦杆上洒着晶莹的露珠,两个醒目的大字“寒露”提醒着我该动动手指了……

    几经纠结,终究是绕不开自己曾经的念想,打起精神来介绍一下这个节气吧。虽然是临时抱佛脚,老妇常谈,总也算是学习了一次,归纳了一回,为走过的春夏秋冬24个节气留下一点记录也是好的。

    10月8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孝经纬》曰: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谓露冷寒而将欲凝结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我国古代又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 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气溫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溫度下降8℃、10℃已较常见,另一个特点是平均气溫分布差异大。资料上说在华南,平均溫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这也许是老黄历了,广州今天最高29℃呢)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应该是报低了)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这个气溫又偏高了)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我查了青海的天气预报,今天最高22℃最低2℃)

    看来资料上的东西也要自己验证过才行,随着日新月異的变化发展,资料也需要不断的更新,简单的复制很容易闹笑话的。当然,这无关大碍,不管溫度怎样的不准确,我们知道南北气溫在寒露之后有很大的差异就是了。

    照理说每个节气和农作物的耕种有关,可我却极少作介绍,并不是我没有学习,而是知道朋友圈子里没有农民,自己也不务农,所以就没有必要鹦鹉学舌了。说到我感兴趣的和“寒露”节气有关的古诗,不得不提最具代表性的那首《地上》:“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动描写寒露寥落的秋景让我再一次想起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而重溫写 有代表名诗《遊子吟》的孟郊在送别朋友时候所作的诗句:“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远遊起重恨,送人念先归”又让我情不自禁动了归心,直教人感叹:“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打着哈欠的我,好像还在英伦的梦里?“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我的思维也将凝结也?算了,不勉强自己了。附上我喜欢的两首与“寒露”有关的古诗来结束今早的键字工作吧。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凈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秋日望西阳》 ·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煙凝。

    野花似泣红妆淚,寒露满枝枝不胜。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13
    45



    (待续·13/4)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20
    46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20
    47



    《霜降》·健民杭州知青)

    天净秋冷,云淡风清。气肃凝露,覆地为霜。

    岁阴登高,日夕怀远。层林尽染,彩翠山冈。

    草木叶落,瑟瑟风寒。蛰虫咸俯,谷地茬黄。

    百果飘香,柿柿红火。五谷扬净,颗粒归仓。

    天爱地慧,造化神秀。顺天顺生,奈之何伤。

    心若淡然,岁月无恙。君子弘毅,吉事有祥。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20
    48

    书房朝北,风从窗口吹进来,突然感觉一阵凉意,起身去衣帽间拿出一件薄薄的外套披着,走到阳台望一望楼底下的街道,那些小小的人儿依然都是夏天的装扮,秋天的阳光依然很热。哦,我宅的太久了,竟然有点与世隔绝了?

    好些天没有情绪写点甚么认认真真的文章了,与其说面对红红绿绿的股票曲线操作让我不得安宁,倒不如说面对反反复复的旅游照片整理让我不得安生,似乎都是自寻烦恼的事情?又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好几次都想关了电脑不看不理了,可贱贱的又放不下,口头经常掛着做人要顺其自然的格言,心里也时常抵触不去做刻意的事 情,怎么这几天会这样的纠结?

    日子过的如此不轻松,时间却溜的如此之快。不经意间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到来了,2013年 10月23日 农历九月十九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

    连自己也觉得奇怪,就算再没有情绪,新节气的到来总觉得要写点甚么,好像节气会给我打强心针?又好像是我自作多情的做了节气报告者?哈哈!趁着有点热情赶快先来老一套的现学现卖吧。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我喜欢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记载这个节气的,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顾名思义,这一候说的是在这个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摆放后再食用,(有人解释为先陈列后再食用,可我觉得豺狼这畜生懂甚么叫陈列啊?不就是摆放嘛,何必文绉绉的听起来别扭。)二候最好理解了,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了。三候即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 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 “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此时同时亦呈现一片深秋景象,为欣赏枫叶的好时机。三国吴韦昭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我理解此时节大自然都处在一个向冬天过渡的阶段,人类也应该把“秋冻”放在一边,加减衣服注意保暖,为健康度过寒冬做些准备了。)

    摘录了这些个通常来说会让人一目十行跳跃过去的文字后,熟悉我写节气风格的朋友知道下面我一定会介绍甚么了。估计的不错,霜降是一个萧条而寒冷的节气,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古人会有甚么样的感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谪居》 ·白居易

    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赋得九月尽》 ·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莫怪频回首,孤云思帝乡。

    古代诗人流传下来有关霜降时节叙怀的诗词实在太多了,我精挑细选了上面几首大家都熟悉的诗人杰作为自己保存,也希望各位有空来看看,慢慢品味。需要说明的是我这篇文章标题借用了唐朝诗人来鹄的《偶题二首》中的诗句:“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寒霜一夜之间就把绿色的荷叶剪得破碎不堪,秋雨落在碎荷叶上, 再也无法形成晶莹的水珠。诗人借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的变化描绘的如此惟妙惟肖,这种以乐观的笔调来写哀景的手法是我特别欣赏的,值得我们学习。

    对了,还没有说搜狗壁纸今天展示的霜降图片呢,这不,它来了!“霜降水泉涸,风紧草木枯。”这是谁的诗句?我怎么没有发现?一点都不熟悉啊。上百度一番费劲的寻觅之后,找到了!原来这是出自宋代诗人舒岳祥的诗。这个浙江海宁人幼年聪慧,七岁能作古文,语出惊人。晚年潜心于诗文创作,虽战乱频繁,颠沛流离,仍奋笔不辍,其诗文与宋代著名学者,《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齐名。

    整首诗是这样的:

    《送达善归玉塘》 ·舒岳祥

    霜降水泉涸,风紧草木枯。

    柴扃常自闭,淡泊守园庐。

    晨有客来访,裹饭如桑舆。

    世事不欲论,幽怀咏唐虞。

    蚩尤作五兵,轩辕力诛除。

    战伐从此邕,祸患引八区。

    兹事伤我心,何由返古初。

    我辈惜榆景,来往莫相疏。

    呵呵,这个搜狗壁纸的编辑真有水平,在全首诗里面 只挑了开头两句最能表明霜降含义的诗放到图片上。欣赏之下,我觉得诗人最后两句也不错哦,各位说对不?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20
    49



    (待续20/4)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25
    50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25
    51


    《立冬》· 健民杭州知青)

    日无暇晷,天有经纬。天地归藏,闭而成冬。

    朔风徘徊,水冰地坼。雾濛千山,云蔽长空。

    疏雨微冷,草木凋零。寒露滋香,菊黄枫红。

    蜇虫休眠,野雉藏迹。鱼潜寒水,蟹影无踪。

    盛德在水,处下不争。蓄锐而养,知常避凶。

    天有寒暑,地有冷暖。谨节智达,用静则通。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25
    52

    11月7日,今天立冬。阳光溫柔的洒在大地上,街道两旁的树还绿着,桂花依然吐着醉人的清香。生活在四季常青的广州,我感受不到深秋和初冬的意境。一阵秋风很惬意的吹拂着,舞起了地上稀稀落落飘零的树叶,我眯着眼看着,突然想起南山路那满地飘落的黄色梧桐叶……哦,此时此刻的故乡会是“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了吗?

    古代钱塘文学家仇远在他的紫金霜——《立冬》中用“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的形象诗句为我们拉开了立冬的序幕。太阳位于黄经225°,即是立冬的到来。它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立冬这个节气就说明冬天从此时就开始“生长”了。时序就是这般的快 速和无奈,不知道各位是否欢迎冬天的来临?反正我是最不喜欢冬天的,可它终归是来了。那么,请允许我带领各位走进介绍这个节气的知识图书馆好吗?

    我喜欢引用古代“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的说法,这个立冬也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解释起来就是说,立冬以后的第一个五天,水已经能够结成冰了;第二个五天,土地也开始能上冻了;到了第三个五天,人们发现野鸡一类的大鸟少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以及颜色相似的大蛤(也就是蛤蜊),所以古人认为是野鸡等到立冬后就变成蛤蜊一般了。

    当然,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在从前的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会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

    小时候的冬天一到刮风时感觉会特别冷,经常听妈妈说:“穷,穷在铜里,冻,冻在风里”。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中就说:“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看来风是冬天的主要特色。立冬以后,每到气侯变冷前夕,我们总习惯提醒家人朋友:多穿点衣服啊,明天冷空气南下了哦!事实也是如此。因为冷空气势力强,冬天便会随着风,由北向南漫压过来,它会一路狂奔,吹过北方的山口,掠过南方的江河,一直吹到东海西湖,粤北韶关。只要一夜的大风,我们一下子就有进入冬天的感觉,正所谓一夜入冬。呵呵,越说越冷了……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历代自然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诵这一节气。立冬的诗句有哪些呢?说来惭愧,原本我对古诗的记忆存量就少的可怜,沾染了依赖信息社会的毛病之后 ,对古诗记忆衰退的近乎有点老年痴呆症了。好在对一些特定文章需要借鉴的资料既不用我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也不用我费尽周折去书架上翻找,网络上甚么都有,我只需凭个人的喜好来选择几首立冬古诗词推荐给大家就可以了。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无法作解。喜欢古诗的,可以慢慢品味,觉得不尽兴,不拦着你抑扬顿挫,继续发挥。不喜欢古诗的,当我是应个景,你随意。

    《立冬即事二首》(一)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 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 ·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今天的搜狗壁纸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极美的意境图画 立冬,最后一片红叶已然飘零……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4-25
    53



    (待续22/4

  • 54

  • 55


    《小雪》· 健民杭州知青)

    雪隐青山,寒气生遂。阴阳不交,玉凝初冬。

    斗星西沉,冷月光映。虹藏不见,凛冽朔风。

    六英飘舞,霏霏广袤。琼花放达,茫茫苍穹。

    塞鸿飞去,冬麦添绿。黄花已瘦,霜重色浓。

    天地得节,四时守成。节以有度,俭以盈丰。

    天有抱朴,地有归真。心净释累,素怀从容。



  • 56

    溫暖而淡泊的阳光照在家对面不远处的一片绿色山峦上。24℃的气溫令人舒服的想不起来这是初冬季节,唯有心情莫名受伤,仿佛被拖进冬天,感到丝丝寒意……

    一声长叹,秋水生凉,寒气渐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日历显示11月22日的今天,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

    我越来越觉得介绍节气的文章和说大书艺人的开场白一样枯燥乏味,这节气资料我是编不出来的,必须老调重弹。说是现学现卖,可要卖的好看,需要挑选修整,编排包装,用的时间和精力还真不少,估计得赔本了。言归正传,各位请听好了: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腾;三候闭塞而成冬。”顾名思义,初候虹藏不见:这个时节由于很少有下雨的情况,所以彩虹就不再出现,二侯天气上腾:天际中阳气上涨,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三候闭塞成冬:由于天气的寒冷,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所以就被古人称为“闭塞成冬,万物不通。”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渐冷,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但由于这时的天气还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所以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还有时降如同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称之为“米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赠刘景文》的诗,是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小雪时节我特别引用这首诗的理由是源于此诗咏初冬的景致“曲尽其妙”,更缘自我对苏轼(苏东坡)相当的崇拜。众人皆知宋代的“苏门三杰”名声之大难以超越,其中苏轼更是用其无人能超越的诗词征服众人。但是即便才华横溢,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苏轼依然难以得志,一生中历经坎坷,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多次被贬后,他更加专注于诗词歌赋等的文学创作,低调做人,淡泊名利过起了隐士生活。说来也巧,苏东坡曾经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三年任满后被调往湖州等地任知州,最后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这三个地方和我都有些渊源,自然对诗人倍感亲切,敬仰不已。

    再回到这首诗来。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极具魅力。

    随着搜狗壁纸今天换上来的图片,最后借花献佛的依然是我喜欢的几首和小雪节气有关的古诗:

    《小雪》 ·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小雪日戏题绝句》 ·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今天就此告一段落,15天后的“大雪”且听下回分解……


  • 57



    (待续·5/5)

  • 悠闲 2017-5-7
    58
    真好,要是能收藏就好了。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5-12
    59
    Quote悠闲 发表于 2017-5-7 09:13 AM
    真好,要是能收藏就好了。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5-17
    60


    《大雪》·健民杭州知青)

    大地积寒,冰封凝姿。天垂银幕,朔风寒云。

    斗杓北指,穹宇流光。观天之道,道之常真。

    九霄玉洁,絮驰长空。翩若惊鸿,降临凡尘。

    竹怀劲节,松寒不动。疏枝腊梅,清气乾坤。

    韬曜含光,瑞融广野。大爱无疆,大雪无痕。

    了了常明,如如自在。仁爱共济,立己达人。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5-17
    61

    12月7日,天晴。暖暖的太阳行驶到黄经255°,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节气分为这样的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三候有点费解?鹖鴠是甚么鸟?这两个字怎么读?这荔挺是甚么东西?虎始交又作何解?我认真的去查阅消化了一下,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一候它意味着此时因天气寒冷,鹖鴠(读音:hé dàn)一种像雉而善斗的鸟不再呜叫了,二候告诉我们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也开始有求偶行为了,三候中 说的荔挺原来是属于兰草的一种植物,它因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了。

    你瞧,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三候,今天的三候又让我学到了新的知识了,真好!写节气文章如果不写它的由来,不说它的特点,脱离节气说太多的题外话也许不合适,但要面面俱到的介绍节气的话,肯定让人厌烦,我这个梅表姐可不想做度娘的表姐。

    大雪时节,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在更北的地方,则已大雪纷飞了。我的家乡属华东地区,查了一下今天的气溫白天多云 10℃微风,夜间晴 0℃ 微风。天气不错,下雪还早呢。而我生活的华南地区依然草木葱茏,与北方的气候相差很大。

    每年这段时间,广州干燥的感觉会很明显。无论我怎么保养补水,皮肤还是会感到干渴,脚后跟的皮肤会少许开裂,很疼。(用妈妈教我的土方法,剪一块橡皮膏贴在小裂口上,一两天就没事了。)很多北方人都说不适应广州潮湿的气候,若是这个时节来广州一定适应吧?说真的我还是喜欢广州湿润的天气,不喜欢来自北方的干燥。

    另外,华南气候还有多雾的特点,一般12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雾通常出现在夜间无云或少云的清晨,气象学称之为辐射雾。(这雾的名称我也是刚刚知道的,但愿辐射雾里面不要混入霾才好)。俗话说“十雾九晴”,雾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阳光会显得格外溫暖。所以怕冷的人在广州过冬是最好不过了。大雪时节的今天,我看气象报告说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还会降大雪,甚至暴雪,我这里却是阳光明媚,“大雪”无痕。对这节气的意境感受只能天马行空的去想象了……

    自古以来,诗人就与雪有着扯不断的情缘,他们以赏雪、吟雪、听雪为风雅之事,藉此以触灵感,言志趣,“梅雪爭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他们的才华让人仰慕,他们的情操让人称诵。虽然今天没有“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的视觉,但冷空气的即将到来让我感到冬天的脚步越走越近了。照例的查找出与这个节气有关的诗词,一边叹茶,一边欣赏,思绪如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想像着“落尽琼花天不惜”的美景;想像着“朔风吹雪千万里”的壮观;突然情不自禁地想起伟人毛泽东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气势磅礴的词至今我还可以很轻松的全部背出 来,和伟人共处的年代永远活在我的记忆中……

    我努力的克制着自己,把脱缰的思绪拖回到大雪节气的正道上来。对了,快看看搜狗壁纸会带给我们甚么图画? 哦,是一片水蓝蓝,雪茫茫的景色,看那雪花“半空舞倦居然嬾,”那积雪“偏于薄暮发寒光”很符合今天的节气,可惜没有看到我喜欢的梅花。

    记得宋代诗人卢梅坡在《雪梅》这首诗里将雪和梅作了比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告诉我们这世间凡事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梅和雪交相辉映就美了。

    我还特别喜欢卢梅坡所作《雪梅》的另一首姐妹诗“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是啊,梅花没有雪花衬托的话,看起来就没有甚么精气神,面对白雪发呆没有用诗词去附合,也会显得比较俗气。于是,诗人在冬天黄昏夕阳西下写了诗,恰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绽放,好一派傲雪腊梅待春 归的气象……这诗写的太神了!把雪、梅、诗三者巧妙的连接起来,诗情画意的道出一番人生哲理,细细品味,回味无穷。可惜现在还没有到梅花开放的节气,我们就暂且不说梅花只说“大雪”吧。精气神不够就用诗来搭够,好歹也不做俗人,高雅一回怎么样?同意?那我就借花献佛啦……

    《山中雪后》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观雪》 ·杨万里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煙火肠。

    《咏雪诗》 ·黄庭坚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5-17
    62



    待续·17/5)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5-26
    63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5-26
    64
    本帖最后由 杭州知青老诸 于 2017-5-26 02:18 PM 编辑



    《冬至》· 健民杭州知青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玉移玄序,百丈冰凌。

    风厉霜飞,寒指九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日近山峦,冷树寒韵。松涛似隆,万石苍青。

    画梅染瓣,九九消寒。日涂一笔,冬去春迎。

    人积善良,天降吉祥。日行一善,是非消停。

    先天而天,后天奉天。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5-26
    65

    今年的冬天有点特别。空气中透着寒意,鱼缸里的金鱼 一改活泼好动的习性,动也不动的呆在那里,巴西龟也早就缩着脖子不吃不喝了。虽然阳光驱散了灰霾,冷风却像是渗入骨子里般的让我感到心都在颤抖。往年广州12月平均气溫在15℃,今年却到9℃了。(报纸说明年1月和2月气溫将继续降低,)这还是那个“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的羊城吗?

    6月5号的“花事已了”开始误打误撞的写有关节气的文章。从芒种起经历了夏至、小暑、大暑、度过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跨过了寒露、霜降、立冬、再走到小雪、大雪,半年多的时光就在敲键盘的手指缝下不经意的流逝了…… 终于,我迎来了今年阳历最后一个节气,说起来它却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 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这是我每个节气都必须要写进去的内容,介绍这二十四节气就一定少不了这七十二候。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的意思是: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溫热。古人们还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前几天先生的妹妹打来电话说起冬至家庭聚会吃饭的事情,告诉我已经订好了常去的那家酒楼。广东人向来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顿年饭。改革开放后,大家富裕了都奔小康了,很多家庭都不自己动手做饭,改去外面吃了,因此酒楼生意特别好,逢年过节不仅要事先预定,还得定时间选择是5:30还是7:30吃饭。(这酒楼吃饭也和足球比赛一样,分上半场和下半场了。)我看了看台历,今年冬至是22号(准确时间是12月22日7时38分)正好是星期天。双休日是我在父母家的日子,父母年纪大行动不便,他们怕给我们添麻烦不愿意出去吃饭,让我和先生去。可这大过节的,把两老扔在家有点于心不忍,纠结。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清嘉录》中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我父母对节日的概念很淡薄,除了春节之外,其它的节日就不重视了。印象中他们从来就没有过冬至节,倒是我先生的妈妈家在冬至这一天早上必定用鸡和水果点心供奉着,然后点燃红腊烛,烧香、烧纸钱、烧元宝的祭天祭祖,到了晚上则全家老少团聚吃饭庆贺,我自然也是入乡随俗了。

    不记得自己家乡对冬至有甚么讲究?好像有冬至吃年糕一说?呵呵,你还别说,我真的没有记错。刚刚查了资料:“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看的我都流口水了,不知道现在杭州的乡亲们冬至还这样吃年糕吗?)

    由于冬至和春分、秋分、夏至这四个节气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所以说起冬至,我首先就会想到“冬至夜”是一年中最漫长的一个黑夜(这个印象再深刻不过了)。另外我还会想起小时候就听说过的一句老话:“晴冬至,烂年边”(好像还蛮准的),现在有关这天文气象的介绍比我记忆中的要详细多了。你看啊,民间有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也有以天气的好坏来预测往后的天气:“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真复杂,有点绕口令似的,不好记。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5-26
    66

    还有更不好记的呢。《史记·律出》云:“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易经》上也有“冬至阳生”之说。冬至冬至,这冬天的到来,世间不得不面对万物凋零、肃杀萧条的现实。但即便这样,先人们也並没有感到消极或者绝望。全年季候中,冬至因为具备“阳气始至”这个特殊特点,因此有“阳气始生”一说,也因此被认为是万物开始萌动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甫就曾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的名句,来 描述冬至这个节气,他的诗全文是这样写的: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異,教儿且覆掌中杯。

    据资料介绍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異乡,但云物不 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我特别喜欢这首诗的前两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天时人事,每天都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在这里,天时指的是一年中的时令时节,人事指的是人世间要遇到的各种事情。“冬至阳生春又来”指的是季节变化时间不等人。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也是这样?时间难道不是意味着生命的价值吗?

    走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我早已明白了人生是一张没有回程的车票,心亦变得很坦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好好珍惜这个材料,充分利用这个材料,让生命之火燃烧的更旺更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靜美……

    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个年头,愿意消耗生命挤出时间来看我文章跟我帖的人或是因为在乎我,或是因为关注我,或是因为路过,或是因为礼貌,或是因为......无论甚么原因,都是我人生旅途中在这里随心而写的见证人,你们是我生活中获得快乐的源泉,我喜欢你们,珍惜你们,谢谢你们!

    最后例牌的附上我喜欢的几首与冬至有关的诗和词。尤其是第一首《七律·冬云》是已故领袖毛泽东为庆祝自己七十岁生日作的词。非常巧合,它和搜狗壁纸提供的冬至图画的意境十分相衬,也很接地气,我特别的欣赏,相信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就让我们来重溫一下吧。

    《七律·冬云》 毛泽东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以下的古代诗词就悉看尊便了: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 ·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5-26
    67


    (待续26/5)

  • 68

  • 69


    《小寒》· 健民杭州知青)

    天仪再始,桃符换看。斗指为癸,岁律新更。

    劲风朝烈,晓寒料峭。冷在三九,滴水成冰。

    花信风始,梅香过溪。茶花朵艳,水仙姿英。

    腊八煮粥,腊祭百神。赤豆打鬼,灾祛祥迎。

    心无妄想,口绝闲言。目不斜视,耳不他听。

    时时内观,刻刻返照。自心而静,自神而清。


  • 70

    冬至过后,迎接新年倒数的声音告诉我们,2013年这一页历史翻过去了,头版头条的元旦贺词告诉我们,2014年来到了。可是接踵而来的节气却告诉我们,现在还是农历2013年。1月5日太阳到达黄径285°时为小寒。按顺序,小寒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腊月迎春中的一个节气。节气是不跟阳历走的,照农历计算,除了小寒之外,2013年还要等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了才会迎来2014马年的春节。

    时间慢慢的,却是毫不留情地逼近我们。 距春节还有一段日子,空气中已经充满了一种浓郁的过年气味,商家们圣诞元旦赚的盆满钵满还不曾喘息就直接杀入最红火赚钱的冲刺阶段了。街上多了不少提着大袋小包喜笑颜开的红男绿女;农民工开始积极准备返乡回家的年货了;准备探亲访友的人们也在忙着购买各种手信;旅行社里人头涌 涌门庭若市;这都是好事。糟糕的是父母家的保姆突然通知我大后天要提前返乡过年,这就有点不好了。才几号啊?走的也太早了吧?可你能不同意吗?现在的保姆就是你的上帝,得陪着小心的捧着她,宁愿得罪父母,也不能得罪她,还指望她过了年早点回来呢。唉!每年的一月二月都是我发愁的日子,也是我最无奈最忙碌的时刻。一想起马上有(呵呵,“马上有”这个词在这里用上了。)种种烦琐家务摆在面前,整整一个多月我和先生将被“围困”在父母那里,甚么地方也去不了,我的头脑就趋于紊乱,忽然一个字都写不下去了……

    一个个节气就像走马灯一样络绎不绝的在我眼前晃动,晃的我智力虚弱,又不能不看它们。我站起来,舒展了一下坐的腰酸背痛的身体,给自己泡了一杯龙井茶醒醒脑,定定神,然后看清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时值农历十二月(腊月)上半月,它是一个反映溫度变化的节气。小寒的特点就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 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还不到最冷的时节,故名小寒。

    按理说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开始寒冷,可我并没有感到一丝寒意。冬日的阳光带给我暖洋洋的陿意,今天这里的气溫最高在19℃呢,莫非接下去的气侯会应了谚语说的“小寒不寒寒大寒”?这小寒不冷,预示着大寒要冷?还有,这小寒天气晴暖,预兆明春天气寒冷?如果是这样,我宁愿“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了。嘿嘿,想这么多干嘛呢?这不是杞人忧天吗?这老天爷爱咋咋地,难道还 怕了它不成?这保姆想走就走吧,又不是没有经历过,难道这日子还不过了?再说一年到头难得和父母连续一起生活一个多月,是多少人羡慕的天伦之乐啊,真到了“树欲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哭还来不及呢。

    哦,我缓过来了。好像有种感觉,似乎中间并没有隔断过甚么,文字也重新的拼凑起来了。这不,我很自然的接上了惯用的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再班门弄斧的解释一下啊,第一候的意思是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第二候的意思是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它们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中“雉鸲”的 “鸲”(读qú)为鸣叫的意思,这“雉”(读zhì) 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俗话说:“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由此可见小寒一过,很多地方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时节,广州的传统是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今天在父母家,正好又是小寒,先生便驾轻熟就的做起糯米饭来,只不过把吃的时间挪到了中午。说实话,我不知道杭州小寒该吃甚么?父母也不在乎过不过节的,由于我和父母都特别喜欢吃糯米,这种糯米饭平日里先生也经常做给我们吃的,所以今天吃个糯米饭真算不上有甚么特别。要说特别的倒是搜狗壁纸给出小寒的两张图片。一张是一片如雪似冰的蓝色,朦朦胧胧的颇有抽象派味道,“小寒”两个大字旁跟着“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鸲”的三候, 很符合节气意境。另一张看起来像是一隻可爱的卡通小松鼠 (不会是狐狸吧?)在一株红梅树下滑冰?(还是玩雪?) 图片上跟着“小寒”文字的是“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看着挺眼熟,一时想不起缘自哪里?查找一番竟然是选自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踏雪寻梅》的前两句歌词,这让我感到意外,却也无可厚非。总不能因为我这里天色晴朗见不到雪,也看不到腊梅就质疑搜狗壁纸的编辑用错了吧? 哈哈!回忆起来这首歌我也会唱:“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好花採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渡好时光……咦?为甚么是骑驴?这多煞风景啊,歌名叫“踏雪寻梅”自然是 骑马才好,特别是马年更应该骑马,这才接地气呢。

    而我,依然喜欢用古诗来描述节气。我知道此时此刻正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的季节,用雪和梅花来比喻小寒很应景,遗憾的是搜狗壁纸的编辑怎么就没有选一两句古诗来作陪衬呢?比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耳熟能详的《梅花》怎么看都比那歌词更贴切吧?还有今天我文章的标题“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这两句选自诗人陆游的《微雨》中的诗也不错啊。虽然广州没有微雨,但我看中的是此诗为诗人在小寒时节所作,诗中大有“小寒”的意境。以我个人的喜好来说,这诗配在搜狗壁纸上绝对不会比“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逊色。(呵呵,自我感觉不要太好了。)


  • 71

    说来汗颜,我看到过的有关小寒的古诗词并不多,喜欢的,懂欣赏的就更少。(今天只选择两首来应节气)相反有关梅花的诗词数不胜数,一直深得我喜欢。虽说今天是介绍小寒为主,梅花不宜喧宾夺主,但我还是偏爱她了。特别欣赏的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的和靖先生(林逋)那首轰动一时,流芳百世的咏梅诗。其中有两句非常精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以致“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后来成为形容梅花的专用词了。林逋是宁波奉化黄贤村人,很多资料误以为他是“钱塘”人。我以为,诗人四十多岁后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死于孤山,葬于孤山,完全可算作是我的杭州老乡了。(我在杭州才住过十六年,还没他一半时间长呢。)我特别仰慕林逋的才华,小时候就听说过不少有关他的传奇。知道他以西湖山水为伴,以仙鹤传书为奇,以布衣终身未娶。

    孤山、放鹤亭是我童年流连忘返的地方,每次去那里我便会想起在很久很久的以前,有一个曾经饲养过仙鹤的老人。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隐居杭州西湖后他就住在孤山。他经常不在家,喜欢驾驶着小舟荡漾于西湖的个个寺庙,与高僧诗友常相往还。若有客人来到他的住所,就会有一个小童仆出来开门迎接客人坐下,接着把笼子打开把鹤放出去,任它们在云霄中飞翔,盘旋许久后,再进入笼子里。一会儿,他必定会划小船回来。可惜我从来都不曾在那里见到翩翩起舞的仙鹤,林逋老人也早已驾鹤飞往极乐世界去了,空留下“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令我浮想联翩……

    不好意思,我把心情风筝放飞的太高太远了,该收线了。

    《微雨》 ·陆游

    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

    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梅花》 ·韩偓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72



    待续·6/6)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6-16
    73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6-16
    74



    《大寒》· 健民杭州知青)

    天地凛烈,寒气逆极。朔风怒号,雪稠云低。

    日躔箕斗,月逡奎娄。百川冰封,万峰寒威。

    严霜夜结,砚冰乃合。百草枯尽,难觅绿枝。

    花信又至,瑞香千里。兰花山矾,凌冬芳菲。

    岁暮三冬,否极泰来。春萌有迹,万变定基。

    大道无极,大象无形。恒终如始,庶绩咸熙。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6-16
    75

    和我习惯用台历不同,父母喜欢用365页纸的通历,我每年专门买一本掛在他们的房间。每天早晨他们就会去揭开新的一页,提醒自己知道今天是几号了,今天是星期几了,今天是甚么特别的日子,今天需要做些甚么……日历一天天翻过去,时间也在一天天流逝,他们从来不会撕去日历,总是用夹子夹起过去了的日子,年终的时候,他们会整本的拿下来再换上新的一本,捧着再也不会重复的时光,仿佛保留了整整一年的记忆。或许他们并没有很复杂的想法,但在我的心里却想着父母每天揭一张日历的感觉和我一看台历就是一个月的感觉也许真的会零舍不同?(粤语:特别、格外不同的意思)。

    今天是1月20日星期一。奇怪的是日历上出现的不是代表工作日的绿色,而是代表休息日和节假日的红色。看着醒目的“大寒”两个字伴着“灿灿春光春灿灿,洋洋喜气喜洋洋”的对联,让我忍俊不禁。难道大寒也算节日吗?这对联是甚么人编辑的? 还是香港出版的通历呢,怎么如此搞笑?

    大寒,顾名思义应该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正如《授时通考天时》中记载的那样:“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怎么都应该配几句应景的对联才对吧?你可以像我文章标题那样选用陈著的诗句:“微湿易干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也可以选黄坚庭的诗句“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再不就弄几句民间谚语也好,譬如:“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 暖。”“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呵呵,想是这个编辑也太超前了,莫非把立春的对联错放在大寒了?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它与小寒节气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径300°时为“大寒”。此时节是一年中气候最冷时段,时逢“四九”第三天。 度娘说了:“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风大,低溫,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些景象对于生活在香港和广州的人来说,绝对是天方夜谭, 若非亲临其境,只能在网络、书本、电视、电影里面才可以看到。今日我这里阳光灿烂,气溫高达21℃,一点寒意都没有,还真是灿灿春光春灿灿了。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告诉我们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今天搜狗壁纸为这个节气换上的图片文字就是依照这个规律採用了古代将大寒分成的三候:“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一候的意思很清晰,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二候说的是 鹰隼之类的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三候指的是: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广州的冬天没有雪也不结冰,听说有人造的溜冰场,我从来没有去过,倒是去哈尔滨旅游时见到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有很多孩童在溜冰,这跟第三候的描述颇为相似。

    对了,记得七十年代有一个冬天,杭州特别寒冷,连续的下雪,西湖罕见的结冰,把整个湖水都冻住了。我和家人闻讯赶去柳浪闻莺看奇迹,平日里感觉那西湖碧波涟漪十分宽阔,结冰后的西湖竟然变得很小很小,三潭映月也近在眼前了。许多市民都涌向湖面感受难得一见的西湖之冰,不少人在嘻嘻哈哈的佯装溜冰,骑着自行车和三轮车人甚至胆大包天的在冰面转圈。我也不甘落后颤颤悠悠的走在冰面上,兴奋之余老是害怕会踩破冰块掉到西湖底下……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记忆中好像西湖再没有结过这样厚的冰了。今年西湖还会出现结冰的盛况吗?(真怀念家乡的西湖啊!)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6-16
    76

    受博友文章的启发,我也开始关注有关节气的另外一种三候,那就是随节气出现的花信风候。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花信风候是:“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兰花我是知道的,瑞香和山矾是甚么花?好奇的我自然要搞个明白才好。原来瑞香古称露甲,又称睡香、风流树、山梦花等,属瑞香科。瑞香属常绿小灌木植物,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和日本,有药用价值。瑞香还是中国传统名花,早春开花,香味浓郁,其变种金边瑞香为瑞香中之佳品,故有“牡丹花国色天香,瑞香花金边最良”之说。山矾的别名叫尾叶山矾,又名七里香,生于江南一带,以根、花、叶入药,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主治黄疸,咳嗽,关节炎。外用治急性扁桃体炎,鹅口疮。由此看来,瑞香花和山矾花都是报春的花,除了欣赏还有药用功能,真是一花多能啊!

    在四季如春的花城广州,我写着另类的“大寒”。这是第16篇有关节气的文章了,脑子有点疲劳,思维有些跳跃,仿佛集中不了心绪写下去。若是写了连我自己都不愿意看的文章,还是不要写的好。我有点郁闷……为甚么要为固定的命题而写呢?写这种文章有意义吗?这和我一惯喜欢随心随意写文章的性格太不符合了。可也没有人在逼你写啊?明明不见得是非做不可事情,从开始的随口一说,到条件反射性的督促自己,推却一切事务的去写,竟是习惯成自然了?不是夸自己言出必行,说实在的,此类节气文章碰到没有心思写的时候往往会考验我的意志,说穿了还是自己性格使然,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脾气,每每纠结后再坚持一下,文章就写成了。回看自己前面写的15篇节气文章,或多或少的给自己增长了原本没有涉及到的知识,不仅重溫欣赏了被渐忘的古诗也享受到坚持带给我的回报和快乐。看来,写节气文章还真是克服自己慵懒的一个动力,放弃的话,则是自己的损失呢。

    休息一下,看看大寒节气的古诗吧,这三首,我喜欢。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靜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爭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遊慈云》 ·陈著

    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閒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岁寒知松柏》 ·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靜,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作为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代表着寒日将尽,新年将到。离春节的日期也越来越近了,火车站,汽车站早已人头涌涌,每天都有大批返乡的农民工兴高采烈的踏上回家的路途。 按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城市好像没有一定遵照这个风俗吧?) 前两天我和先生说起小时候的陈年往事,特别怀念妈妈在过年前做的酱肉,那酱肉味道特别香,好多年没有吃了。先生说这还不简单啊,我做给你吃。第二天,他果然去市场买了五花肉回来做酱肉,还腌了5个腊鸭腿。这两天看他日日拿着他的“杰作”上天台晾嗮,我心里暖暖的,真有点过年的味道……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6-16
    77



    (待续16/6)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6-28
    78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6-28
    79


    《立春》· 健民杭州知青)
    天地创生,太极两仪。天象新开,万物勃兴。
    日出风和,律回春来。天数有常,大道正行。
    句芒扬鞭,百草回芽。地暖原野,麦田遍青。
    东君珂佩,花信使野。烟动堤柳,枝头雨晴。
    盛德在木,日长向暖。物候应照,礼东而盈。
    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敬天爱人,海内承平。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6-28
    80

    大寒过后,仅有的一丝寒冷戛然而止。树叶一直绿着,天气一直暖着,风一直和煦的吹着,空气中仿佛充满了春天的味道。先生种的花花草草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地生气勃勃。红色的簕杜娟、紫色的大蕙兰、金色的向日葵、橙色的炮仗花、粉色的山茶花、白色的小菊花、还有红红的石榴、绿绿的圣女果和黄黄的金旦果(广东年桔)……桂花盛开着,飘出的香味比秋天更浓郁,更沁人心扉,引得蝴蝶在花丛飞来飞去,小鸟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错觉。这两天亲朋好友来家做客,我总是喜洋洋地请他们参观先生的杰作,妈妈总是乐呵呵的对客人说:除夕花市的花早就没有了,我们在家可是天天行花街哦。哈哈!晴冬至,烂年边的老话不灵了,小寒暖,立春雪的谚语也说错了,不经意间季节已悄然轮换。春天的脚步怎么走得这么急,这么早?还没有到立春呢,这两天像是直奔夏天去了?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

    广州人喜欢说快乐不知时日过,意思是说开心的日子总是不知不觉过得很快。这不,热闹喜庆的春节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眨眼就来到年初五了。俗传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不少地方有迎接财神的活动,很多人会把这个日子看的很重要,以爭先为利市的人更是抢在年初四夜里就去寺庙虔诚的等侯了。我自认和财神无缘,家里也一向不搞祭拜之类的事情,财运的好坏就顺其自然吧。往年我或许会上街 看看热闹,今年却牢牢记住年初五恰巧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春,对我来说这是比接财神更为重要的日子。我推掉所有的应酬来到书房,让自己的情绪远离纷纷扰扰的节日喧嚣,安靜的在书架前徘徊,在网络里浏览,看着想着……春天是个百花千卉共芬芳的季节,有太多可歌可泣的内容,乱花渐欲迷人眼,我该从哪条路出发去迎接春神呢?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每年2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是这样解释立春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由于立春是24节气之首,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现在的春节。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立春一日,百草回芽,但见东风吹水绿参差,讲的是一年之计在春,一日之计在晨。在气候学中,春季当是指平均气溫10℃22℃的 时段,(从今天到立夏这段期间,都被称之为春天。)

    看来搜狗壁纸的编辑绝对是三候粉丝。每次提供节气的图片都有一幅是写有三候文字的图片,今天也不例外。我看到立春的三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寥寥数语,古代对节气特征浓缩精华的描述把我带进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欲罢不能。

    一候东风解冻:冻结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火气溫,故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蛰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三候鱼陟负冰:原为鱼上冰,《元史志》改为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遊而近冰,故曰负。

    对了,还有一个让我感兴趣的三候呢。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是从小寒节气以来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第七候,也是立春节气开始的第一候。这一候代表的花信风,就是被称为七品三命”“金腰带初春使者迎春花。若不是最近开始涉及这类三候,我还真没有关注过迎春花。她长甚么样?是甚么颜色?概念模糊不 清,为此专门去查看了图片资料认识了迎春花。原来她的模样是枝条纤细蔓长可达三四尺,如柳枝一般婀娜多姿,初春开花时,尚无片叶,一朵朵鹅黄色的小花,缀满整条枝身,淡雅素妆,朴实无华。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6-28
    81

    生活在四季如春的花城也许会觉得迎春花太普通,太不起眼了,可北方的早春还是冰雪未融,寒风料峭,一片草木枯黄的景象,迎春花的开放就显得先声夺人,令人欣喜了。为甚么会把迎春花比做金腰带呢?我查了一下,好像来自一个民间传说:西施用美人计灭了吴国后,与范蠡泛舟五湖,恰逢迎春花盛开之时,范蠡兴致勃勃的折下一枝围在西施腰间,並赞为金腰带。从此,迎春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腰带,她的花语就是相爱到永远。

    春光九十花如海。冠群芳,梅为帅。斯花品列番风外,偏迎得,春来赛。未有花时春易买,笑还占、中央色在。谁与赐嘉名,爭说道、金腰带。清代诗人叶申芗一首《迎春乐》词牌的《迎春》画龙点睛的告诉我们群芳之中应该是梅花为首,但梅花却不是最早迎春的花,那籍籍无名的 迎春花才是第一个报春的花。印象中我一直以为最早报春的花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梅花,现在才知道迎春花开在梅花之前。她不畏严寒,不娇不艳,花期很长;她的花、叶、嫩枝还可入药;她同样具有梅花的品质却甘守平凡,从不与梅花爭名。迎得春来非自足,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的吗?

    自古以来,诗人们喜欢作诗赋词来咏春,立春时节也留下许多令人赞不绝口诗词。我挑选了几首喜欢的附在下面做为收藏,了解节气重溫古诗一举两得。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反正过年闲着也是闲着,对吧?忙着的朋友请歇会儿,沏一壶龙井茶,我陪你一起坐下来欣赏一下古人描写迎春花 的特性以及对立春的感怀,如何?

    《迎春花》 ·韩琦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立春偶成》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汉宫春.立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顺便八卦一下,与刚刚过去的农历癸巳蛇年不同,农历马年是闰年,从2014131日开始,至2015218日结束,农历甲午马年将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两头春现象。即马年的今天正月初五是立春,同年腊月十六(201524日)再次立春。今年的马跑得时间真够长的,算下来要跑384天呢!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6-28
    82



    (待续 28/6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7-10
    83
    [attach]6255[/attach]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7-10
    84
    本帖最后由 杭州知青老诸 于 2017-7-10 11:15 AM 编辑



    《雨水》·健民杭州知青)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水泽木生,地阳上腾。

    天一生水,地六相成。随风润物,阴阳催生。

    东风解冻,斗指为壬。天街雨酥,庭上竹青。

    星焕天仓,仓神受敬。五谷丰稔,勤者始耕。

    天行其道,泽于四方。云行雨施,草木抽萌。

    深仁厚植,天下归仁。布德万物,春意向荣。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7-10
    85

    前几天一个好友在QQ给我留言:“节气又要来了。”看着那个呲牙咧嘴的表情,我会心的笑了。(差点就想说,皇帝不急太监急啥啊?)“19号。我知道,还没有去想怎么写。”我不露声色的回复了她,心里却泛起些许溫暖。是啊,一个从不关心节气的朋友提醒我注意节气的时间点,这说明了甚么?是我写的节气文章引起她对节气的兴趣?还是看我写的节气文章成了她的习惯?呵呵,至少她是在关注和支持我吧?不管怎么说,我都会坚持下去,为她,为愿意看我文章的人,也为我自己。

    一夜入冬。

    2月8日冷空气侵袭广州开始,冷了那么久,前两天总算等到了回暖的春天,气溫上升到21℃多,街上甚至看到穿短袖的人了。可从昨天下午起,呼呼的北风刮得行人直打颤,气溫骤然下降10℃,再次让我经历了从春季跌入冬季的“冷酷”。天下着雨,细细的,密密的,窗外的世界笼罩着一层薄煙,这雨蒙蒙的景色正巧应了“雨水”的节气。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时,气溫回升,东风解冻,冰雪皆解而为水,继而化为雨,故为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是属木的,木需要水才能生长,今天这春雨,就是被木召唤而来的。就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的那样:“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獭即水獭,又名水狗,以鱼为主食之水生动物。“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它们喜欢将鱼摆在岸边,看上去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鸿雁,是知时之鸟,我们通常称大雁。天热时归于塞北,寒冷时南下江南,居住在沙漠。雨水节气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小雨晨光内, 初来叶上闻。”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便纷纷萌起发芽了,春天来了。

    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代表雨水节气的花信三候是: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说起来都是我熟悉的花名,却只可以清晰的认识菜花是甚么模样的。虽然它具体长多少瓣我不知道,但从小到大,菜花见得太多了,绝对不会弱智的搞错。好像它都是在三四月开花吧?但也有不安时守季的呢。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去腾冲旅遊,大冬天的看到漫山遍野盛开的菜花,真是意外极了!我兴奋地钻入菜花丛中拍照留念,那金黄色的菜花绽放枝头,散发出淡淡幽香,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灿烂。陶醉中的我似乎还嗅到混着青草的泥土气息,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惬意,“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煙和雨,惯引蜂忙。”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7-10
    86

    杏花是甚麽样的?好像和桃花差不多?李花和梨花又怎麽区分?想起来真是一头雾水。趁着写节气的文章,我探索学习了一下。原来杏花的外形和桃花梅花都有点相似,梅花桃花与杏花都无花柄,通俗的说,就是直接长树枝上。桃花颜色是粉红色的,花比较大,杏花也是粉红色的,但比桃花浅,花朵也比桃花小。桃花开时枝端已有叶芽或嫩叶,杏花开败了就发芽。杏花大多成簇状开放,一簇簇挤在一起的,开花时无叶,花瓣大多单数5瓣,花蕊比较长。一说到杏花 我会想起那句“白草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想起故乡,想起早春二月的西湖,也会想起那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此时此刻,湖边那纤纤杨柳该抽出新枝,长出嫩芽了吧?春雨中的杏花若是开了,该是何等的娇小溫柔,妩媚动人……

    李花是白色的,开花的时候每根树枝上开满花,感觉像一串一串的,花较小。宋代诗人汪珠写过一首《李花》描述了它:“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梨花也是白色的,与李花相比,花蕊整齐集中,花瓣有韧性,开的花要比李花大。桃花和李花开花的时间差不多,在三月上中旬,梨花则是在桃花开败之后才盛开,那时已经是春分时节了。写到梨花我忍不住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哦,对了,我怎麽忘了诗人当时并非真的是在写梨花,而是写树枝的雪挂?)稍微动脑筋分析一下,梨花洁白如雪肯定是不像桃花,那像梨花的李花和桃花自然是容易区分啦。

    雨还在下,我的手指浸在寒冷的“雨水”里,变得有点僵硬,思绪却灵活的飘出窗外。我仿佛来到春天的花园,看到春姑娘在对我微笑,蝴蝶在翩翩起舞。我化作小鸟飞在空中,那流散的云朵变幻着神奇的五彩,春风吹着我回到了故乡。那菜花、杏花、李花、还有桃花,樱花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它们的芳香。要不了多久,便会看到“深红浅紫从爭发,雪白鹅黄也斗开。”的情景,那黄的像金,粉的像霞,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的花儿爭相吐艳,春意盎然…… 雨水是湿润的,也是诗意的。“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它是草长莺飞的节气,也是万木苏醒的节气,更是播种丰收希望的节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个靜靜的书房,喝着一杯来自家乡的龙井茶,我突然觉 得听雨写花是一件十分安逸愉悦的事情,难得的清闲,难得的优雅,任窗外春雨潇潇……

    我喜欢古诗词,有时不经意的就在文章中引用了古诗词。因为它简练又繁盛,寥寥几十个字,胜过我絮絮叨叨几千字。我极少写诗,因为诗词格律的平仄和字音限定了我思维的流动,压制了我让笔随心,心随风的性格,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没有模仿古人的底气,所以我永远是怀着敬畏崇拜的心情欣赏古诗词,就像现今的年轻人追捧歌星一 样,不一定自己去做歌星,但就是喜欢看,喜欢听,喜欢哼,还希望别人也和我一样的喜欢。

    那么,就附上两首和雨水节气有关的古诗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7-10
    87



    (待续 6/7)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7-10
    88


    因夏日外出避暑一月左右,故此帖暂停,请关注的网友谅解。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8-18
    89



    待续·18/8)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8-18
    90

    算了,暂且不去研究惊蛰节气第三候了。候至风来,应信花开,“春色酿成花世界”,还是来看看二十四番花信风吧。正所谓风有信,花不误,“花开花落自有时,节气变化风先知。”花与风之间有着自己的约定,每年从一月到五月,共有二十四番风。一番风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放,岁岁如此,永不相负。你看这个三候是否比那个三候靠谱?和花信风不期而遇的感觉是否美多了?对了,惊蛰花信风的三候是: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寻得桃源好避寒,桃红又见一年春。”人们习惯把农历二月叫桃月,把春雨喻为桃花雨。桃花树态优美,枝干扶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心目中故乡那“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的迷人景色当是春天最美的画卷了。说起来,我发现诗句中只要出现桃花字样的,很多都和春天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你看“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都说明了这点。不要以为鸭子是最早知道春天的,从苏轼在这首《惠崇春江晚景》诗中先后排序看来,我认为桃花应该比鸭子更早知道春天才对,古人白敏一首“千朵浓芳绮数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的诗 也证明了桃花绝对是春天的主角。你说呢?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代诗人崔护和桃花树下女子的爱情故事让人唏嘘不已。千百年后,籍着这首家喻户晓的诗句,每每见到桃花,那个凝睇含笑,脈脈传情的少女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叫人百转柔肠。唉,桃花虽然鲜艳美丽,“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它代表着美好易逝的爱情,也代表着转眼即逝的青春年华。倘若偶然或不经意间遇到某个心仪的人或者某种美好的事物,自己又有意追求时,一定不要等。错过了,便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落得个“觉来知是梦,不胜悲。”悔得“水流无限似侬愁。”

    二候的棣棠花是怎样的花?以前我从来没有留意过,想象中大概和海棠花差不多吧?临时抱佛脚的查了一下才知道自己太无知了。原来棣棠花为落叶灌木,枝叶翠绿细柔,金花满树,别具风姿,除了供观赏外,它的可贵之处还能入药,有消肿、止痛、止咳、助消化等作用。另外,棣棠花还有两个变种,一种是重瓣棣棠花,一种是白棣棠花。前者花瓣重重长得像个小球,在古代被认为是最有观赏价值的品种,后者白棣棠花就比较罕见,很受世人的推崇,它的花语“高贵”也许就是由此而来的。和桃花匆匆而开匆匆而落不同,棣棠花可以从暮春一直开到初秋。宋朝诗人董嗣杲在他的《棣棠花》中是这样描述它的:“绿罗摇曳郁梅英,袅袅柔条韡韡金。荣萼有光倾日近,仙姿无语击春深。”

    三候的蔷薇花呢?这个耳熟能详的花我大概知道一些,但要认真介绍,还得好好学习一番。唐代诗人齐已在《蔷薇》中细致的介绍了此花的特征:“根本似玫瑰,繁美刺外开。香高丛有架,红落地多苔。去住闲人看,晴明远蝶来。 牡丹先几日,销歇向尘埃。”蔷薇花也叫白残花,它是一种藤蔓性落叶灌木,枝条蔓延能攀墙而上,或铺地蔓延,自古就是佳花名卉。古人种植蔷薇,常用做篱笆墙的屏障,顾而得名蔷薇。花色有乳白、鹅黄、金黄、粉红、大红、紫黑多种,花朵有大有小,有重瓣、单瓣,但都簇生于梢头,色泽鲜艳,气味芳香,是香色并具的观赏花。枝干成半攀缘状,可依架攀附成各种形态,宜布置于花架、花格、辕门、花墙等处。知道吗?蔷薇花的花语是和美好的爱情连在一起的, 每种颜色的蔷薇花都有不同的花语,红的代表热恋;粉的代表爱的誓言;白的代表纯洁的爱情;黄的代表永恒的微笑……所有的蔷薇花都是代表爱的思念。

    呵呵,花痴了。在这个惊蛰的日子……

    瞧瞧,与惊蛰有关联的诗词在“闪电”了。

    《秦楼月.浮云集》 宋·范成大

    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煙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 处,画楼人立。

    《菩萨蛮.春雨》 宋·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煙雨湿阑干。杏 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8-18
    91
    本帖最后由 杭州知青老诸 于 2017-8-18 08:58 AM 编辑



    《惊蛰》· 健民杭州知青)

    天下之间,阴阳对演。震雷启蛰,观其会通。

    天道在上,千里传声。雨微卉新,抬头青龙。

    九九以毕,地络气暖。眠虫苏醒,蛰出泥中。

    蒙鼓以革,丁壮在野。膏泽犁动,春播不松。

    观天推时,察候易变。居安思危,自若从容。

    节气律定,生长有规。知道达理,好风相从。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8-18
    92

    连续几日漫天的阴云,窗外的雾越来越浓,稍远一点的景物都看不见了。有专家在报纸上说这是雾,不是霾。阿弥陀佛,真是万幸!雨细粉霏霏地飘着,屋外的世界到处是湿漉漉的,那远处朦朦胧胧的山峦,阳台上的花花草草都被雨给打湿了,空气中都能拧出水来。就算把所有窗户都关的严严实实,那水珠都能钻过缝隙挂在你家玻璃上。书架上的书好像有点泛潮了,若是掩映在书卷里的词句与故事都能被 雨水浸得滋润起来该多好。

    有时候,平淡琐碎的日子也会叫人心神不宁。疲累之时,烦忧之时,不如停下来,走入文字中休息。除夕那天行花街买了好些书,一直没有时间看,眼下总算有了短暂的空闲,习惯了一杯龙井茶伴着我,轻轻地翻开书本,吸着书中散发出来的淡淡墨香,幽幽地享受着“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的诗情画意,让自己沉迷在“春眠不觉晓”的感觉里。此时此刻,一本书,一帘梦,便是极好的精神安抚了。

    看着,看着,我的思绪突然停留在“惊蛰”二字上了。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台历告诉我今年的惊蛰是3月6日,那就是明天啊!应允要写的文章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这段时间一直忙着,无心码字,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看来必须集中脑力去寻找惊蛰遗下的岁月痕迹,开始酝酿我的文章了……

    无意中瞄了一眼电脑屏幕,四行诗句走进我的视线:“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呵呵,搜狗壁纸为“惊蛰”选择的配图古诗与我敲定的节气文章标题不谋而合。这是一首田园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笔下。惊蛰是万物苏醒的时节,也是春耕忙碌的时节。从古到今,每个朝代的人们都会在春天邂逅诗中的意境。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据有关资料介绍,“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 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天气回暖,和风细雨迎来了草木花卉的新生,那些被冬季闲置的土地不再宁靜,勤劳的农夫开始耕作了。一声惊雷,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了,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了。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并且取石灰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了。久而久之,这种风俗还渐渐演变成不顺心的人用“打小人”来替代驱赶霉运的习惯。

    “打小人”的风俗习惯在广东和香港颇为流行。(除了惊蛰,大年初一还有“穿新鞋踩小人”的风俗习惯呢。)在我看来,“打小人”是一个很有趣的场景,通常是女人担任这个工作的。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粤语定抖,打你个小人 头,打到你食亲嘢都呕”……这些咒语自然都是用粤语说的,若不懂粤语,恐怕会一知半解。现在让我用普通话来念一下这咒语:“打你这小人头,打到你呼吸没法喘。打你这小人头,打到你吃啥都会吐。”哈哈!别看人家骂得挺狠,其实这只是呈口头之勇罢了。据我了解,大部分去打“小人”的市民都是祈求在新一年里没有“小人”来捣乱破坏,顺风顺水,事事如意。有特别针对目标人物的就通过打小人的方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忿,希望“小人” 知难而退。说到底这只是一种情绪发泄和精神寄托而已。(当然,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起风了,惊蛰的早晨真让人惊喜。绵绵的春雨停了,风吹散了云雾,绿色重新变的清晰。打开窗户,迎着微微的凉风,深深的吸一口气,那新鲜的空气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原以为这雨天天下着,广州今年的惊蛰可能会听到春雷,谁知竟然不下雨了。常听人说:“光打雷不下雨”,撇开它的形容词意思不算,这话应该是反应了自然界的一种气象。那麽,没有雨的惊蛰会打雷吗?忽然,怪怪地想起鲁迅 先生那句“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我不由自主的神游“百草园”了。穿过“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又来到“三味书屋”……嗨!这联得上吗?哪儿跟哪儿啊?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前面的二候简洁明了的告诉我们,惊蛰已是进入桃花红,黄莺啼的时节。奇怪的是第三候描述的鹰怎么就化为鸠了?鹰和鸠,风马牛不相及啊?自然现象中有这样的变化吗?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我试图通过不同的渠道去寻找答案,可看来看去都是一句“燕飞来”的解释。呵呵,这鸠和燕肯定不是一回事好不好?怎么能混为一谈?是我没有想象力?还是度娘太萌?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8-21
    93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8-31
    94


    《春分》· 健民杭州知青)
    天地阳和,山朗水清。玄鸟飞来,时在仲春。
    二气交感,日月并明。暑寒趋均,昼夜中分。
    春社齐集,土神佑安。油菜花开,麦苗起身。
    熙熙桃源,依依柳青。杏霞千树,碧空无尘。

    德泽浩浩,草木复苏。生生不息,万物更新。
    知天之行,以天为本。取道于天,感天应人。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8-31
    95

    好多天了,阴云和灰霾一直赖在广州的天空不散。前日 久未出现的阳光终于羞答答地露了一下脸,居然把气溫拉升到28℃之上,随处可见穿着短袖欢快地踩着阳光行走的人儿。莫非一日入夏?昨日,一场阵雨遮住了淡淡的阳光,驱走了高溫,春天的味道又回来了。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境特别浓,特别的让人享受。

    叽叽喳喳的小鸟声令我迷迷糊糊地睜开了眼,雨停了,窗外清新如洗。哎哟!都9点35分了,真是“春眠不觉晓”。我赶紧起床,推开窗,风很大,凉凉的,今天气溫14℃。乍暖还寒,仿佛有一种回到早春二月的错觉。老天爷带着我们坐过山车,玩跳水了?生活在这个城市,没有漫天飞舞的雪花,也没有满地飘落的树叶,仅春天几日里便可以让你领略一年四季的气溫变化。看着街道两旁的大树不知 几时吐出了满枝嫩芽,似乎抹上了一层鲜绿的色彩,映在橱窗外的都是一株株脱胎换骨后的树影。想着今天是21日,春分开始了,我也该写点甚么了……

    春分的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春分时刻太阳黄经为0°,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阳光直射赤道,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几乎相等。(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故春分也称升分。(千万别搞错了,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另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说的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这是春分的另一个意义。

    “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虽然现代诗人左河水的这首诗画龙点睛的描述了春分的季节现象与时空状态,但我觉得最容易记住春分特征的莫过于来自民间的谚语:“春分春分,昼夜平分”。这八个字简单明了,一语中的,最适合我这个记性不太好的人了。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一候中的元鸟指的是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这里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二候的“雷乃发声”和三候的“始电”很容易理解,直译为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乍一看此话没有甚么破绽,但我怎么觉得有点不对?好像排序有问题?印象中应该是先闪电后打雷?不应该雷先发声啊?我竭力的思索着,脑有点晕,思维也乱了,一时间竟吃不准谁对谁错。为了证实自己的置疑,问先生:“你说是先打雷还是先闪电?” “肯定是先闪电后打雷,因为光速快过音速,这样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先生看着书头也不抬的回答:“可春分节 气三候明明写的就是雷在先,电在后嘛。”我提高了声音的分贝,“没可能,没可能!”先生斩钉截铁的说了两遍。“难道古代是先打雷后闪电的?”先生懒得搭理我了,我嘟哝着回到书房,自个儿纳闷。

    雷电本是一体,古人也许不知道光速和音速,但这个自然现象从古到今是不可逆转的,一定是有甚么原因才让古人作了颠倒。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让我去网上费了一番周折,总算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古人的概念是以阳为先行,阴始动。他们以雷为阳之气,以电为阴之质,所以会出现“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这样的怪事。古人也真是的,太不尊重现实了,这不是睜着眼说瞎话吗?想起自古就有 “男为阳,女为阴”的说法,这算不算男尊女卑呢?呵呵,也许是我太矫情了。

    听度娘说,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可我还真不知道春分时节有这样一个游戏,记忆中的童年也没有玩过这个游戏,难不成我是来自星星的人?说来我倒是看过和竖蛋有关的一个智力游戏,人称“蛋叔”的李勇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舞台上,通过 “微观辨蛋”,从300枚外形相差无几的竖立鸡蛋中挑选出了观察员选中的那枚鸡蛋。尽管他的“特异功能”震惊全场,可这个蛋叔有点狂傲,我不太喜欢。他12岁的儿子李云龙还不错,大脑比他强多了,最终还代表国家队虚惊一场的击败了意大利的对手……哈哈,扯远了。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我爱淅淅沥沥细雨的缠绵,也爱雷鸣电闪急雨的豪爽,雨水洗去了我郁闷倦怠的心境,也洗去了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霾。“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这三月的春风便是花信风,这是花开时吹来的风,她带来了开花音讯的风候。花信风就在这段时间里吹拂着,弥漫着充满芬芳诗意与缤纷色彩。应春分而来的花信风的三候是: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8-31
    96

    提起海棠,人们往往把她和“春睡”连在一起,好像海棠就是一个贪睡的美人。也许是因为海棠花欲开还羞的娇柔之态,引得唐明皇见到杨贵妃醉酒神态之时都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于是,“贵妃醉酒”和“海棠春 睡”就成了广为流传的典故,海棠花亦成为众多诗人墨客笔下的佼佼者。我特别喜欢苏东坡的那首《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相信很多人在说到海棠时都忘不了这首诗。对了,我发现古时描写海棠花的诗词看上去都离不了“睡”和“醉”这二字,或许是因为诗人写海棠花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妩媚动人的杨贵妃醉酒时的模样吧?

    广州海珠区有个海棠公园,我还没有去过。偶然看《冷斋夜话》,记得有一段说到人生有五恨,其中一恨便是:“四恨海棠无香”。(这是北宋怪才渊材说的笑话,好像张爱玲也说过这句话?)如此娇媚的花没有香味确实有点遗憾,但这并不妨碍我将自己融进海棠花虚幻的香氛里。海棠花朵簇生于顶端,朵朵弯曲下垂,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绽放时,花瓣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如遇微风飘飘荡荡,娇柔红艳,远望犹如彤云密布,美不胜收。正是“东风吹露千娇面,欲绽红深开处浅。”“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说起梨花,人们总是把她和雨水连在一起。梨花像是一个低头哭泣的佳人,不少古诗词中的梨花,尤其是雨中的梨花像是充满了悲悲戚戚的泪水。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带泪”,朱淑真的“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纳兰容若的《清平乐》“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都体现了梨花这种伤感的美丽,让我想起家乡西湖堤边满眼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那一团团,一簇簇,如诗如画绽放的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春风吹来,片片瓣瓣的梨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湖水里,泛起涟滟清波,宁靜、纯美、超脱……

    论起木兰,人们常常把她和花木兰连在一起。白居易在《木兰》诗中道:“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彩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儿花。”说的就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木兰花还是一种词牌名,古人以木兰花词牌作的词数不胜数,木兰花词牌格律复杂,虽有详细介绍,我却木納,至今还在云里雾里。春分花信风的木兰花究竟长甚麽样?我更是模糊不清。在广州,平时经常可以见到玉兰花,我猜想木兰花大概和玉兰花差不多吧?

    今天查了资料才知道木兰与玉兰虽同属木兰科,但花色、瓣数等均与玉兰不同。玉兰九瓣,瓣较狭长,先花后叶,雪白如玉;木兰六瓣,瓣较宽,先叶后花或相近花叶同开,木兰的花形颇象莲花而小如酒盏,正面色淡而微红,背面色深而紫。早春开花时,满树紫红色花朵,幽姿淑态,别具风情。其微弱的香味似莲如兰,莲、兰之香兼而 有。玉兰花和木兰花一种生长在南方,是常绿乔木,花小,香气浓郁。而另一种生长在江南或以北,开的是大朵的花,不太香,先开花,落花后再长叶。

    有意思的是木兰蓓蕾外面有一层细茸毛,但蕾较小,极似小桃,故又名侯桃。含苞待放时,恰似饱蘸着紫红颜料的毛笔,支支尖直挺秀,朵朵向上高举,犹如“笔林”。这一景象,曾使古代诗人张新大为惊叹,特赋诗一首:“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宇还将气象夸。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木兰花给予我们的除了漂亮和香味之外,花蕾还能入药。(在中药中称为辛夷)所以木兰花的花语是“灵魂高尚”,她与我们平时接触花的花语截然不同。教师节的时候,你是否会捧一束木兰花去献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

    有花信风的日子总是有些情怀萦绕在心里,让我不经意的在键盘下随心随意地释放,却总是碍于时间的限定,匆匆忙忙,意犹未尽。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像搭着飞机失去航向似地堕入大海,不能再写下去了。

    我还活着,我飘浮在水面靜靜地享受春分时节的花信风,我还带了一本宋朝古诗词的书。读着,读着,我有点累了,四周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远,我不再听见抱怨这个世界的嘈杂……

    《七绝·苏醒》 宋·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踏莎行》 ·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爭明媚。画梁新燕一 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 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乐春吟》 ·邵雍

    四时唯爱春,春更家春分。

    有暖溫存物,无寒著莫人。

    好花方蓓蕾,美酒正轻醇。

    安乐窝中客,如何不半醺。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8-31
    97



    待续 31/8
  • 98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9-14
    99


    《清明》·健民杭州知青)
    天开丽景,物象洁齐。云淡烟稀,寒食清明。
    天光杲杲,始见彩虹。斗指为乙,温阳上升。
    尽日东风,红霞杜鹃。千门插柳,郊原踏青。
    田栽稻菽,粟播抢墑。种瓜点豆,欣欣农耕。
    千秋有序,世运纲常。感恩祖德,常志景行。
    民德归厚,莫忘本愿。天人合谐,天下治平。


  • 杭州知青老诸 2017-9-14
    100

    连续的春雨凶猛得让人始料不及。一周以来阴霾四布,风驰电掣,雷声隆隆,暴雨滂沱,全然没有诗人笔下缠绵的溫柔。清晨,先生把我从梦中叫醒;“快来看,下冰雹了!”“甚么?有冇(mǎo)搞错啊?”我似信非信的睜开眼睛,听见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敲打着窗户,果然是冰雹!我兴奋地赤着脚奔到阳台想用手去接冰雹。“发甚麽神经?没看见这麽大的雨啊?”先生一把拉住了我。透过玻璃窗往下看,从 天空狂泄下来的雨水瞬间淹没了马路,积起一片水潭。水花冒着泡,咕嘟咕嘟的荡着圈圈,急匆匆地往两旁划去……

    接着,“雹袭粤港,商场穿顶”、“广州多处水浸街,道路积水车难行”、“暴雨连袭广东11人死亡,三人失踪”、“雷暴重伤民航旅游,全省估损1.95亿元”等等等等新闻扎堆上了头条;接着,似无止尽的暴雨一直盘距在广东,一会儿把白昼变成黑夜,一会儿把天空捅得像个补不回去的窟窿似的,一会儿又猝不及防砸下鸡蛋大的冰雹;接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了。

    真担心万紫千红都将付诸流水,这还是“春雨贵如油” 的世界吗?好像再也不会晴了?忽然间,疾风暴雨居然悄然离去,留下一地的狼藉,也清洗了满天的雾霾,窗外重新现出一片晴朗的天空。远处层层叠叠的绿色山麓清晰无比,似乎可以看到含满了浓浓雨水的树枝,近处高大挺拔的木棉树上,英雄花依然绽放着红色的火焰。积蓄多日郁闷的我终于可以打开窗户,心旷神怡地迎接新的空气,迎接新的一天。呵呵,下雨虽易,天晴不易,“且行且珍惜。”

    新的一天正是24个节气之一的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凈,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所属的三候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这不难理解:清明时节桐花最先开放,接着田鼠因为害怕阳气渐盛而躲到地下洞穴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喜爱阳光的候鸟鹌鹑,然后因为清明多雨,所以雨后的天空还能见到彩虹呢。

    清明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它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在汉代亦有了明确的记载,作为节日的清明则是在唐朝才形成的。然而,一提起清明,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只一个节日,不是节气。不少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清明节是根据节气而定的节日,也不知道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还有个更早的传统节日叫寒食节。清明节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这种演变与来历得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了。

    当年晋文公重耳逃亡在外,食不果腹,忠臣介子推割肉救主。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饮水思源,厚赏众臣,独忘介子推。辗转多时才恍然记起,心怀羞愧,亲自请介子推还朝受封。但是介子推深掩门扉,携母避至深山。重耳不得已纵火相逼,火熄后却见介子推与母扶柳而殁。重耳见状,恸哭不已。为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数日内不可动烟火为之祭奠,第二年重耳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同样是祭祀祖先,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是禁火冷食,清明节期间的内容主要是祭扫坟墓。由于时间上邻近,情感诉求相似,清明节最终和清明节气、寒食节合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寒食节逐渐淡出历史,只剩下清明节了。(清明节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根据节气而定的休假日。)

    清明是一个用来回忆和纪念的节日,是悼念先烈,缅怀亲人,祭拜故人的日子。定个时间召集全家老小聚在一起,为逝去的亲人扫墓献花,肃穆与欢乐两种情感氛围自然的就交融在一起了。清明也是一年之中风景最美的时节,趁着小长假,选个地点邀请亲朋好友结伴外出赏花踏青、植树插柳、顺便尝尝农家菜也算没有辜负大好春光。小时候在杭州过清明,我最喜欢吃那种用艾叶做的青团,糯糯的,甜甜 的,好像裹着春天花儿的味道,又仿佛有一种乡村田野的特殊清香,直到现在还让我十分的怀念。

    广州也有青团卖,但不是吃在清明的食品,它是潮汕地区的一种小吃,叫艾饼。(一般上酒楼饮茶,都有供应。)可惜它的卖相实在不敢恭维,颜色灰绿发黑,形状扁扁的,里面的馅很杂,好像有花生、椰丝、白糖等等,吃起来嗟力格肋(哈哈,杭州土话,意为凹凸不平,杂七杂八。)比不上江南的清明团子色泽鲜绿,香气扑鼻,一咬一口细腻的豆沙,又纯凈又好味……

    广州人称扫墓为拜山。按照风俗习惯祭拜新坟要在清明正日之前,旧坟则不计时间,整个阳历四月都可以进行。每年清明时节我都要随先生的家人去银河公墓祭拜家公。(广州儿媳妇对公公的称呼)为了避免拜山时人多挤迫,我们总是选择“错峰扫墓”(在四月中下旬才去)。祭拜供品通常是一隻烤乳猪、一隻烧鹅、一碟烧肉、另外还有咸鸭蛋、甘蔗、馒头、蛋糕、水果等等,当然一束鲜花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元宝、纸钱、蜡烛,香火之类的供品早些年是允许烧给先人的,这几年公墓提倡文明,推崇环保,限制不给烧了。这样也好,没有了以往烟熏火烤的忙乱,也见不到云雾腾腾的混浊,空气清新多了,场面也安靜多了。

    面对亲人的照片,点上一柱清香,洒下一杯米酒,然后靜靜的思念,默默的哀悼。此时此刻,我总会想起家公生前的音容笑貌,想起92年春节他突然病逝,我和先生在深圳没有赶得上见他最后一面,那种一辈子的遗憾,揪心的疼痛!我甚至不敢去想将来失去至爱的父母会是怎样的痛苦,也不愿去想如何接受这种残酷的现实。我只希望天堂里的家公和其他的亲人安息,保佑活着的亲人健康快乐,让我陪伴父母的时间再长一些,再久一些。偶尔,想到自己终于有一天会消失于无限广阔的宇宙,也会呆在小小的盒子里,心里便充满了恐惧和无奈。和其他的传统节日相比,清明带给我的是一种特别怀旧,特别忧郁的心境,有一丝淡淡的伤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