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北部有燕山,燕山深处默默流淌着一条河——滦河。也许它比燕山还古老。

  六七千万年前,地壳变迁,燕山完成了“造山”运动,史称“燕山运动”。燕山隆起,改变了大地的形态。群峰竞秀,绵延千里。

  滦河发源于丰宁坝上的闪电河。传说一个漆黑的夜晚,十万个雷电响彻天宇,唤醒了沉睡亿万斯年的大地。圣水挣破母体胎衣,喷涌而出,寂寥的大地一片银光闪耀,闪电河诞生了。闪电河是滦河的源头。

  坝上的高度给了滦河力量,它一泻千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燕山阻隔,形成了一道峡口——喜峰口。滦河完成了一次2200米高度的跳跃,从西北向东奔流,千回百转,容纳百川,流入渤海。

  古诗曰:“滦江滚滚西北来,东将入海归溟渤。”

  燕山腹地有承德(热河)。康熙帝在承德肇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1792年竣工)。山庄以西十几公里远的滦河岸边,曾经有一座辉煌的宫殿——喀喇河屯行宫(1704年竣工)。康熙帝曰:“朕避暑出宫,因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故驻跸于此。”

  喀喇河屯行宫方圆几十里,建筑形式有台、厅、堂、殿、阁、廊、亭、轩、斋、书屋、桥。“曲桥飞渡,荷花映日。”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康熙等几代皇帝每年7、8月北巡木兰秋狝,然后走水路返回喀喇河屯行宫。

  塞堪达巴罕,美丽高岭,皇家七十二猎苑。松涛涌动,苍鹰盘旋,水草深处,麋鹿睁大美丽的眼睛。

  万人骑兵举行一场盛大的军事训练。布围,合围,追赶猎物。行围狩猎意在提高八旗官兵的战斗力,震慑噶尔丹和沙俄。

  收获了花斑豹、麋鹿、黄羊......皇帝乘船沿伊逊河而下。伊逊九曲之意,伊逊河发源于围场哈里哈,途径隆化与滦河交汇。皇亲国戚王宫大臣随行,八旗官兵保驾护航。

  船队浩浩荡荡,扬帆远航。两岸山环水绕,幽谷潭深,水碧天蓝,满目嫣然。康熙帝诗曰:“塞边远绕至滦河,澈底清明不见波。驻辇徘徊千万里,石鲸两岸影嵯峨。”

  滦水泱泱,伊逊河滔滔,两河交汇,波涛汹涌,蔚为壮观。有诗曰:“滔滔滦河向东流,跨越塞外十六州。曲曲折折伊逊河,咆哮盘旋绕崖口。”两河交汇下游南岸近千米处是滦河码头。滦河码头一年总有那么几天,为举行盛大仪式而忙碌。青砖铺地,清水泼街,迎接皇帝北巡归来。

  曾经荒凉地——滦河,此时名扬大江南北。成为新兴的集镇和物资集散地,是北京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塞外明珠——滦河镇(喀喇河屯),商贾云集,人口激增,市场繁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历史记载,滦河曾是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先后有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金、蒙古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

  康乾盛世,江山一统。皇帝驻跸喀喇河屯行宫,避暑理政,接见外国使臣。八旗官兵及家眷长期驻守上千人,粮仓存储军粮近万石。先后设钱庄、金库、巡检司、警局、学堂、书院。盖穹览寺、琳霄观、关帝庙、清真寺。还有民建的戏楼、文庙、龙王庙等十几座寺庙。街道规划成棋盘街的布局:南街、东街、西街,后街、北街。店铺(前店后厂)一个挨一个。饭馆、豆腐坊、杂面小吃、肉店半条街;烟、酒、茶、糖,日用百货半条街;布店、瓷器、首饰、药房、裁缝铺半条街;麻绳铺、皮货铺、木匠铺、铁匠铺、锔匠铺等,军民所需,应有尽有。

  街上小吃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具特色。码头过往的人都要到街上吃点,带走点,货真价实,不能错过。买卖人亮的是手艺,把握的是商机。没准哪天皇帝微服私访,走进小店,来一碗豆腐脑,一个吊炉烧饼,边吃边竖大拇指。

  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内蒙等地的商家,纷纷加盟,来此经商。

  街上及周边盖起了十几座高墙大院,显示主人的实力与地位。

  滦河街万家灯火,成了小社会,大码头。

  陆路运输有骆驼队、马车队。滦河,承德第一大河,河北第二大河,滦河码头从建行宫始,进入兴盛时期。码头货物运输繁忙,占运输总量的百分之九十。官用建筑木料,来自围场万顷原始松林。选上好原木,放排伊逊河到滦河码头。隆化的花岗岩,装大船走伊逊河到滦河码头。皇家的大规模建筑,所需物资一船又一船的从外阜运到码头。滦河河面最宽处1500米,最窄处500米。货船、客船、客货混装船等穿梭往来。

  滦河码头这条运输大动脉,不仅支撑着滦河当地人的生活所需,也是南来北往水运的交通枢纽。

  滦河街及周边村子的外来人口多了起来。有山东、山西、口外、口里等地的人来这里谋生。种地、打鱼、摆渡、行脚......南北口音“大串烧”。

  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码头装货的、送行的、看热闹的男女老少聚集滦河岸边。

  大船已扬起风帆。纤夫放开缆绳,将船慢慢地拽向河道。滚滚东流的滦河水载着大船渐渐远去。

  岸上的人迟迟不愿离去。船上有商人、有贵族、有出官差的、有远去读书的、走亲戚的、倒卖山货的、说书卖唱的。船上,也有贼。尽管身份地位不同,此时,在这条船上,命运是相同的。“闯险滩过激流,行船走水三分忧。”汲河水做饭,煮茶,吃鱼不能说翻过来,要说划过来,讨个吉利。

  码头有“脚行把头”。把头上对商家,下对脚夫(纤夫)。派活抽签或排号,以示公平。脚行有句话:“想挣钱,等到秋后好过年。”庄户人收秋用车,这个时候码头车少,脚价贵。没有车,只能扛、抬、背。“脚行把头”把签发给他的助手。助手是领班,直接跟脚夫打交道,发签,凭签领钱。

  助手负责“看活”,船来了,他喊:“船来喽——”他叫李二,二十出头,人勤快,机灵,也跟着搬搬扛扛,有人缘。听到李二的喊声,棚子里喝茶的、说话的、打瞌睡的一个个都来了精神。

  一艘大船从下游慢慢地驶过来。纤夫接过船上抛过来的缆绳,十几个人在河滩上铆着劲往码头拽。纤夫的鞋扔在岸上,光着脚拉纤,裤子也扔在岸上,怕河水湿了裤子,上衣也扔在岸上,怕缆绳把衣服磨出窟窿。只有胯下扎块粗布,遮住那个“小”。十几个人喊着号子,劲往一处使:

  吆  ——  哦——

  吆——   哦——

  嘿咗咗——嘿咗

  嘿咗咗——嘿咗

  船被100多斤重的锚固定。

  船上的总管喊:“李二,卸货。”

  “卸货喽——”李二标准的北方方言,普通话。

  岸上早已等候了接货的手推车、牛车、马车。

  船上一袋又一袋,一包又一包,一捆又一捆,一摞又一摞。板栗、小枣、粉条,瓷器,还有大米、面粉、花生、芝麻、盐、糖、藕粉,天竺筷,丝绸、茶叶、雨伞、镜子、梳子、纸、毛笔、砚台,刀具......

  大袋子的货物先卸船,打发马车、牛车先走。

  太阳落山,一弯新月高高升起。点燃火把、灯笼,码头灯火通明。店家、脚夫披星戴月搬运货物。

  “慢点,那是聋子耳朵。”店家很幽默。聋子耳朵——摆设(瓷器),最后卸船,免得挤碰。

  时间已过子夜,最后一拨人散去。繁忙的码头安静下来,只有那一弯孤月挂在天空。

  东方升起鱼肚白,滦河小镇新的一天开始了。炊烟袅袅,街上的店铺一家一家的摘下护板,收拾清扫,生火、和面,做着各种小吃:烧饼、混沌、面条、油条......

  滦河宽宽的河面,洒满万道金光,一艘大船从东方驶来。

  历史的长河中,三百年弹指一挥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60年代,有了公路、铁路,桥梁。漕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