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居这个地名起得好,听了就记住。

四十年前那个冬天,要去省里开知青会议,我从乡下先到县城,住一宿再坐汽车倒火车,天黑昏头转向到了承德。站在新华饭店朝附属医院那边一瞅,高楼灯光闪烁。转天早上看,是山上的平房。排队去电影院听报告,见那边厢人车喧攘,知道是个繁华所在,打听,暗自叫绝:二仙居!再开会心里就惦着,全不知台上人说甚。回到驻地,伙食依然一碗熬白菜一碗白米饭。又吃了两天,人就洗了肠胃般的空荡。那日宣布晚上乘车去省,下午给点闲空,就奔了二仙居。先到一饭馆,静静的不是饭口,瞅瞅没熟人,挺好。摸摸口袋有不到五毛钱,高兴,买一个木须肉,端上来三五下吃光,光了才觉得好像没几片肉,倒像是炒鸡蛋。出来又往前,过一桥,见路边锅贴铺香气飘出,后悔了,这才是神仙住的地方。但囊中已羞涩,只能暗下决心,将来定在这里放开肚皮大嚼一顿。

这愿望六年后参加工作挣了工资实现了。锅贴铺还卖油炸花生米,撒不少盐,咸得嘴唇发木,但很香。就花生米吃锅贴,稀的是小米粥。锅贴铺对面是二层小楼,钟表店,旁边是西域春,也吃过。旱河沿、铁道旁有许多低矮的小房子,人走进去,看石桥车辙,有走进三百年前康熙朝的感觉。二仙居,岁月在这里流淌过,留下深深的印记。

后来沿旱河建清风街,是承德一景。算一算,几年下来,东西两街,红楼绿窗,春夏秋冬,日朗月明,几乎包揽了本地人饮食文化的欢乐时光。只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这一片环境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了。三年前,旱河及两岸整治工程开始,人们就渐渐将记忆藏在心中,盼望着一个新景观出现在眼前。现在,两道牌楼一河新貌已变成现实,置身其间,不胜欢喜。应双桥区政府之邀,作《二仙居旱河整治记》,并刻碑卧立河边(东街“六统”上方)全文如下:

“热河宝地,仙人故里。有旱河自广仁西来,迎武烈罗汉而东行。北拱山庄,丽正旌鼓连云。南依佟岭,松柏碧草幽静。穿城水道,民生保障。乾隆谕开,名曰新河。导流疏洪,二百余秋。然岁月悠久,积淤愈重。岸桥毁损,容貌堪伤。

承德巨变,创国际旅游城;双桥首善,克艰辛而争强。旱河整治,群贤谋发智力;万众翘首,晓梦企见新容。岁始戊子,攻坚号角声震;鏖战旱河,市、区统帅亲临;兵强马壮,各路将士奋勇。三载寒暑不息,始有大功初成。但见,源通水活,古渠喜焕朝气;石桥唱晚,历史传承有续;云龙吐水,休闲景观留客;青牛春柳,林荫草木馨香;诗赋伴波,人文精神充溢。

看一河新景,耸两座牌楼。观三季花艳,喜四时常绿,开五万水面。通六方街巷,植七千草木,扬八表来风,唱九叙惟歌,绘十景彩霞。

万众陶醉流波畔,一河倩影秋色浓。玉栏虹桥,喷珠涌泉。长街西东,桑梓怡然。宏图壮丽,景致连连。造福百姓,大业无边。

塞外沃野,有山庄而成名川;山庄名城,治旱河而留神仙。盛世大治,人居胜仙居。旱河不旱,碧波泛银涟。双桥有路通仙境,天河琼浆淌人间。

青石有情,翰墨为证。今立碑于此,以为旱河重冶之典章,而长留后世也。二零一零年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