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一通忙,忙得啥都顾不上想了。人进正月,既不打麻将也不想多喝酒,拜年又只见短信,老何忽然就感觉有了空闲。闲着就想,从小到大,一个年一个年就把我过老了,但一个年一个年又把年景过得丰盈了。再过二十年,再过五十年,那时的年又会是个啥样?哈哈,太远,还是想想眼巴前的:

春晚没了赵本山,上了郭德纲,那是天津老乡。我倒是觉得他俩那段相声不错,但网上不买账,说不好笑。这还不好笑,啥好笑?郭德纲事后说台下头一排有人举着表,不断提示不能超时。怪不得他俩越说越快,原来是在赶时间。

塞翁失马。老赵没上春??,但露面的地方反倒多了。各地方台演小品,做访谈,为新剧做宣传。还找了姜昆、老梁做佳宾,老太爷似的往那一坐,舒舒服服,徒弟轮番上场,演《本山带谁上春晚》,辽宁台收视率绝对挺高。

还有各地大秀本地年味儿足。天津古文化街、南京秦淮河、北京庙会,处处人山人海,红红火火。老何就想,一个地方特别是中等城市要显出年味儿,看来是“必须的”是需要有特定的集中展示年味儿的“场所”。天津就是古文化街。这街上原来就有天后宫(妈祖庙也叫娘娘宫),从明清就有吧,天津人过年必逛娘娘宫一趟。宫前大街早先是地摊,专卖年画、鞭炮、对联等,后来就建了文化街,成了固定场合。北京过年有逛庙会的传统,庙会上有看的有吃的有玩的,北京人过年期间不去趟庙会,就好像没过年一般。其它各地似乎也是如此,否则,年味儿就不浓。

于是,可否这般说:过年了吃饱喝足了,既便有电视看,人也不能总在家呆着。得出去逛逛,既消食,还为城市带来春天的气氛。这时的城市就应该创造条件提供场地,让人们有热闹地方可去。一去,既乐了百姓,也利了大小商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活宽裕,过年的活动已趋于热烈红火。只可惜呀,密云灯会一场踩踏,扫了人们的兴,也让各地主政者自此心有余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个场合少担一份心。大佛寺夜景足够添满电视画面,倒也就行了。何况今年双峰寺、滦河还有集,去那儿看看,也能找出些感觉来。

黄金腊月,饭店特别是一些大饭店年前早早歇了,也挺好,让师傅服务员歇歇。挣钱哪有够的时候,该收手时就收手。这些年办餐饮的理念,是不怕档次高,越高越有人吃。你看北京有些个高级饭馆,院里全是高档车,门卫层层把着,分明是不接待散客。此番中央一声令,公款不能用,倒要很期望富人能把那些场面支撑起来,毕竟那也是税收的重要成份。倘北京也撑不起来,各州府道的饭馆也就得思量了,是不是到了该低下身价的时候了?薄利多销,古来常理。放心,当下百姓是还有能力捧场的。

吃初五饭的时候,外面鞭炮响得稀稀拉拉。虽然承德空气质量在“烟罩大地”(燕赵大地)的大局里值得骄傲,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似我这等年龄人的心理,日子已经相当不错了,没大必要再放鞭炮要崩这迎那。但年轻的特别是搞生意的则不然,不放一通,好像来年多挣的信心就不够足,财神也请不来。那就放吧,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确实美丽,妙不可言。曾几何时,放烟花是多么奢侈的事呀!现在,已花开寻常百姓家。

眼下咱塞北虽然还是千里冰封,但春风说不定哪天就悄悄的露了面。漫长的冬季哟,你终于要过去。不过,气象专家还坚持说:这几年冬天特别冷,是全球“暖冬”的表现。如此,老何要说,那我宁愿不要这种“暖冬”,海燕那,给我带来个“寒冬”吧,就像海南岛的冬天。哈尔滨的作家阿成说:在三亚买房子的哈尔滨人很多,一到冬天都去那边。我们说哈尔滨的冬天很美嘛。他说,美是美,太冷!你们是不知道有多冷,想感受一下吗?

大家齐声说: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