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空与承德文学大家系列(十)

陆空 2020-6-4 653


             陆空与承德文学大家系列(十)

                著名文学评论家——刘甫田

                          蒋淑英

             我和刘甫田老师的相识源于1982年,我在承德电大读中文系时,刘老师给我们电大学生讲文学概论,那时他不到40岁,笔挺的身材,讲课生动,文学脉络讲得非常清楚,娓娓道来,又显得亲切,挺聚人气。当时他在台上讲,我在台下听得入耳入心,进入了一种状态,从那时起,我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从事文学创作上,1985年生了女儿后,聚集许久的创作感情一下在我身上爆发,不写都不行,于是连续写出几个中篇,从此,我进入文学创作生涯,也与刘老师结下深厚友谊。

               刘甫田老师是一位十分严肃的文学评论家,一般不轻易作评论,2003年我出版的纯散文集《动春》,他看后对我加以了肯定,并对其中的一章“晨练山庄诗”进行了点评,他说:“你的‘晨练山庄诗’这篇,出现一种有诗有情的画意,你现在作品,有很大的进步。”接着他用一种欣赏的口吻,又谈到这部书的结构与创作出现的意境,我很受鼓舞。

              2017年,我的《从大别山转战11个省的老红军蒋传礼百年人生》出版后,我没忘赠送刘老师一本,让我没想到的是,刘老师看后再相见时,他很高兴地对我说道:

               “我给你写了一篇评论。”

                   我当时听了感动地不知说啥好,因刘老师不轻易给人评论,求到他时除非是品质极佳的作品才给写,再一个他身体状况,接近80岁了,身体不是特别好,虽然经常锻炼,但有血压高等疾病,我一直没敢张过嘴求他写评论,深知写一篇评论得费去许多心思,熟读作品一遍还不够,还要再细度章节,蕴藉出一篇质量的评论文章,还要把作品内容与人品紧密结合引申到作品的风格等,很是功夫。

             我听了他这句“我给你写了一篇评论。”的话,当然让我五脏六腑都震动起来,2017年大暑天,刘老师在这个酷暑天,把我《从大别山转战11个省的老红军蒋传礼百年人生》用一个多月时间阅读完,又仔细阅读重点章节,开始写评论,他不会电脑,全用手写,一气写了10多页,叫我如何不感动。感动的我,就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亲?什么人能支持帮助你?

              那就是老师!尊敬可爱的老师!

             在此祝刘甫田老师身体健康!

                           完成于承德市如是斋

                                              2020年6月4日早7点

              (注:刘甫田河北民族师院教授,著有《文学美学论稿》;并主编《文学概论》;曾参加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多次,任评委。)

           附:

                     一位敬佩的老红军形象

                                          刘甫田

             蒋淑英的《从大别山转战11个省老红军蒋传礼百年人生》(以下简称《老红军蒋传礼百年人生》),读罢,一个老红军、老党员,为了革命事业奉献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钦佩、景仰。这部从1986年撰稿,到2017年才得以出版的传记文学,给我们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看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并通过蒋传礼的百年人生,认识一位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彻底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贡献毕生的真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而且,我们还惊喜地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革命成功,就在于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不忘初心”这句话,是多么具有特殊的深远意义。

           (一)

                  蒋传礼出身贫苦。7岁那年,家乡遭受大旱,一年之中饿死6位亲人。小小年纪,即担负起了抚养两个弟弟和一个“娃娃亲”的未来媳妇的重任,走上了讨饭的人生。8岁就给地主放牛,15岁去袁世凯盐场挑盐,受尽苦难,后来又遭到土匪绑架;接着又当了五年长工。这样的经历,从小就感到社会的不公。传纪文学有两处心理描写很能说明问题:其一,他在地主家放牛听到乌鸦叫,“叫的他好个心酸。他现在看到的是地主家的公子哥有母亲,有欢乐,有幸福。而自己全无......这么小就没有了爹娘,两个弟弟要靠自己来养大。他觉得上苍对他实在不公”;其二,在武汉当他看到拉纤人的时候,“觉得这些拉纤工跟马一样被奴役,弯着身子,瘦骨嶙峋,太阳底下晒着,浑身都流着汗,可怜至极。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不满的愤慨,难道天底下穷人都要受穷,挨罪受?难道天底下就没有光明吗?”这里蒋传礼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从一己之哀伤,升华为对天下劳苦人的关怀。由此,奠定了他参加革命,投身变革社会斗争的心理基础。

        (二)

                1927年,革命风暴席卷了湖北大地。蒋传礼在早期共产党员江竹青、徐子清的引领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两个弟弟参加了“黄麻起义”,并逐渐成长为营教导员,粉粹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他身先士卒,出生入死,英勇杀敌。由于领导者的自满情绪,招致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战略转移。从此,蒋传礼踏上了长征路。在长征途中,他九死一生,战胜了千难万险。在过雪山草地时,曾两次面临死亡。然而,凭借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硬是活了过来。在激战腊子口时,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右肩膀,但他依然奋勇冲锋。最为可贵的是,在“数月清算”中,他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逐渐认识到张国焘的宗派主义。“张国焘大搞宗派,他是为了自己,置党的利益而不顾,死了多少红军战士、干部啊。他竟然想另立中央,自己当主席,拿我们这些红军当他的资本、跳板”。这铿锵的发言,足见得一个共产党员的觉悟之高。

          红军终于到达陕北,开赴抗日前线。因为蒋传礼在战斗中挂彩,组织上调他任师医院的协理员。在此期间,蒋传礼在缺医少药的简陋的条件下,创下了出色成绩。尤其是他抱着一颗对伤病员的兄弟深情,千方百计救治兄弟的行为,到敌占区买药,想方设法改善伤病员的伙食,而且听一个伤员想吃苹果,就冒险进敌占区买来半框苹果,为了保住伤员的腿,他深入深山,用激将法请来老中医,为伤员治好了腿。在艰难的1942年,在日寇层层包围的情况下,部队被迫转移。为了安置300人的重伤员,他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勇闯敌炮楼,智斗宪兵队长,成功安置了重伤员。

              由抗日战场转入抗大学习,途中遭遇敌人搜山,他巨石藏身,才躲过一劫。到了抗大,先开荒种地,然后奉命做买卖,为八路军筹措经费。他能依市场为导向,买卖越做越好,受到抗大校长徐向前的嘉奖。之后,又奉调奔赴东北,经营物资进行生产,支援前线,同样做出了不俗的成绩。

       (三)

          作为这样一位老红军、老党员,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蒋传礼始终不居功自傲,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解放后主动要求下基层,建设新工厂,为社会主义再立新功。把一个屠宰厂发展壮大5个厂子,每年向国家上缴30万利润。他党性强,立场坚定,跟工人打成一片,把工人当朋友,即使在“文革”运动中,也没有受到任何冲击。在笔者看来,这比在枪林弹雨中,屡遭磨难,九死一生,还要宝贵百倍。当他遭到公司定级不公时,(一个在红军时期就任营教导员的人,竟然定为24级。)经过抗争,最终定为17级。但子女多,家里的日子仍不富裕,而他坚持不向国家抻手。而且,时时救助更困难的职工和邻居。他与老伴的乐善好施,有口皆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与官僚主义作斗争。当某些领导挟私报复,甚至无中生有,给他罗织罪名,他再也不能沉默,奋起还击。在三年暂时困难时期,于17级干部会上,他当着专员的面,提出了八条意见。“眼睛冒出怒火,越说声音越大,越说越激昂”,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完完全全显露出来。

          《老红军蒋传礼百年人生》的最后,还写到主人公70岁离休后,生活困难,不向组织伸手要,而是搞起家庭副业,养猪、养鸡、养鸭,又搞起废血利用。有病住院还不忘缴纳党费。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蒋传礼的百年人生,的确是精彩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令人肃然起敬。

        (四)

         作为蒋传礼的女儿的蒋淑英,能写这样一部大书,有不少的亮点。正像本书(内容提要)所说:“这部书,作者用极其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主人公蒋传礼典型、奇特、战斗的百年人生。并成功地塑造出一位杰出的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荣形象。使人读后感受到百年人生就像是一道历史长河,汇集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这里笔者只想谈两点体会。

              其一,至于主人公的典型问题。蒋传礼的百年人生本身,即很有典型意义。从小时的苦难,到参加革命的一生经历,都有着不一般的内涵。它涵盖了从近代到现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直至蒋传礼病逝)的历史内容。穷苦的童年、少年时代,正是他参加革命的必然选择,也是他坚强意志,九死一生的源头活水;他在长征途中种种遭遇,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缩影;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种种表现,正是千百万革命者大无畏精神的折影;他在新中国的所作所为,正是真正共产党员的楷模。总之,主人公的百年人生的个案,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它包涵了百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许多内容。

           其二,作者为了塑造蒋传礼的形象,使用了各种描写手法,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细节描写。作品中有大量的家庭生活的细节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咋一看,似乎无关紧要。仔细一想确有必要,这不仅能渲染生活气息,而且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譬如,关于蒋传礼先后三任妻子地描写,就充分表现主人公的高尚品格和美好的人情味,彰显了他的传统美德。再如日军进村扫荡,一个姑娘勇救蒋传礼的细节描写,既体现了共产党的深厚群众基础,也为主人公永远不忘群众,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蒋淑英是非常勤奋的作家,以前创作了许多作品,但我以为这部传记文字,是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一部,其史料价值和文字价值,都不可小觑。笔者希望作者再接再厉,在文学语言的锤炼上,在素材的提炼和运用上,再下些功夫,就一定能在创作上,更上一层楼。

     (此篇发表在承德电视报、及《燕山》刊物上)


最新回复 (1)
全部楼主
  • 方程 2020-6-8
    2

    好学善学,汲取众长,陆空求学拜师精神可佳。大师书评精彩。
    从书评对传记性文学作品《从大别山转战11个省的老红军蒋传礼的百年人生》略知一二,堪称佳作。
    承德有几十位老红军,能留下纪实性人生事迹的,蒋传礼可谓唯一。他有幸,幸在有一个能担当的女儿,为他,为中国革命历史笔书得以留传于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