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衰草寒烟的塞北到温暖如春的云南,时空的变换和那里的美真的让人没法形容。

我在这里之所以用蚕豆花开来立题,是因为她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远行,对我们这些农村的青年来说,每到一地都感新鲜,越往南边走,心里越兴奋。更何况我们又正处在刚穿上军装的激动之中。

1226上午,我们从平泉出发,经承德、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长长的闷罐军列跑了7昼夜才进入云南。197111下午3时许我们到达昆明东站(八公里)。

从承德到云南的上千名新兵在雨中分赴各地。

我和战友们在昆明军区步兵学校休息一夜,第二天早饭后乘车去往新兵训练基地——地处嵩明县杨林公社的昆明军区后勤部农场(距昆明约30公里)。

我看到,沿途的红土地里(云南的土地是红色的),除了生长着绿油油的麦苗和刚开的成片的油菜花外,还生长着一种绿秧白花的作物,一片连着一片,煞是好看。到农场安排好床铺后,我就跑到田里去看这种开白花的作物。农场的湖北籍老兵告诉我,它叫“蚕豆”,也叫“胡豆”,是云南农业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也是农家的一种主粮。看着遍布四野的蚕豆花,我感到它很质朴,在贫瘠的田地和坡沟上茂盛地生长着,向人们展示着它旺盛的生命力。

我很喜欢它。真的,到杨林的第一天,我第一次见到了蓖麻树、辣椒树,摸到了在家时从画上见到的绿竹、芭蕉,看到了像蛇一样的黄鳝,可最让我感到新鲜的还是那白色带有紫点蚕豆花。讲不出理由,只是对它有一种亲切感。

1971110,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这天,昆明军区后勤部警卫连正式组建,我们戴上了领章、帽徽。那天早上,从昆明来了好多首长,还来了指导员、副连长和班长。建连大会之后,新兵分班。当时,后勤部警卫连、通信连、勤务连的几百名来自河北、四川、湖北、贵州、和云南的新、老兵在广场集合,随后,他们一个个都随所在班的班长列队走了,最后,就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场地中没人叫我,也没人管我。看到战友们那高兴的样子,也不知自己该怎么着,我急得快要哭了。在大家的注视和议论中,我原地不动地站了大约有半个多小时后,奉排长和接兵连长王海江笑着来到我跟前说:“哎呀,把你忘了。小李子,你到警卫连连部当通信员”,这才使我脱开了难堪之态。

应该说,我在连队是顺利的。指导员龙双合是河南人,对我很关心。副连长廖永贤是贵州人,一排长罗崇坝是湖南人,奉明息被提干任二排长,虽不管我,但对我要求很严格,代理三排长瞿万明是四川人(在黑山口公社接兵),司务长李合清是四川人。到连部后,由于文书没到位,连领导决定由我代理文书。从那时起,我在指导员的帮助下,开始学习积累资料、学写公文、学习军械管理和相关工作的协调,逐步养成了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为我以后的进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当时,我们新兵集训生活安排得很丰富。操课、早读、学习、劳动、访贫问苦、军民联谊等,让人感到部队生活紧张有序、严肃活泼。

按职责要求,不论刮风下雨,我每天上午必须到几公里外的杨林邮政局去取报纸、信件,并把战友的信件寄走。初春的日子里,每当我自由自在地往来于田间小路上,看着四野绿草、绿树、绿竹和田里盛开的蚕豆花、油菜花时,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因为,我已从一个农村青年成为一名军人,也庆幸我这个北方人竟有机会走在云南的红土地上。

云南,是风光秀美的地方。但在那时,很多地方却是很贫穷的。1971年春节前一天,杨林下了一场小雪。指导员带着我和司号员到附近农家走访。让我想不到的是,我们连走几家,他们过春节的主要食品竟是苞谷和蚕豆,谁家能有一块腊肉就是最好的年菜了。在老乡家里,他们热情地端出炒蚕豆和包谷粒来让我们“大军”吃,我们心里都沉甸甸的。相比之下,我们部队的伙食费虽然只有0.42元,可也比老乡的生活好的太多了。那天,在访问一有病人的老乡家时,我给了他家1元钱,这是我用津贴费第一次“捐款”。这次访贫问苦,使我懂得了同情、满足,学会了节省。

在新兵集训的日子里,我和战友们一起,投身于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接受严格的锤炼,在连首长和老兵的带领下,在紧张、秩序中逐步适应部队生活的节奏和规律,从散漫走向整齐,从无序走向规矩,从无知走向明了,在时间的延续中提高了觉悟,也增强了军人的特质。在那些时日里,新兵们生龙活虎,不论干啥都嗷嗷叫,有气势,有生机。南北气候差异、环境差异、饮食差异、语言差异、习惯差异、高原反应和部队训练的紧张,都难不倒我们。如果要问我们到云南后最不适应的是什么?大家会异口同声地说:“吃辣子,两头难受!”

杨林,是一个较大的坝子。昆明通往贵阳的铁路、公路都从这里经过。这里是主产粮区,小麦、水稻、苞谷、蚕豆、红薯是其主要作物。正因为如此,这里农场较多。除了军区后勤部农场外,还有军区政治部农场,铁路以西还排着八个劳改农场。这里不但是向国家、部队提供丰富谷物的地方,也是培养锻炼我们的基地。我们军人的步伐,就是从这里坚定地走出的。

    那时,我虽然年轻、单纯,但接受能力还是较强的。不知多少次,我沐着春风行走在盛开蚕豆花儿的地头田边。我以为,它的质朴、它的洁白是可以陶冶、激励人的。看着那充满生机的蚕豆花,我想,人应该有志向和毅力,不论置身何处,都要有用自己的努力去孕育绽放生命之花的力量。

直到今天,蚕豆花儿在我心中依然是美丽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