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马嘎尔尼与乾隆何以在避暑山庄埋下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以现代文化眼光汲取大避暑山庄文化释放出的历史经验教训:变则通,通则兴,兴则久;强者胜,富者荣,弱者亡。这也是至今还没有改变的,以后也难以改变通行世界的——“全球逻辑”

 

那么,现代的承德——避暑山庄由衰转兴,并且形成了“大避暑山庄经济文化圈”,紧密连接着京津冀东经济圈。这其中的动力来自哪里呢?解放思想,求变求新。不变则落后,不变则挨打,不变则灭亡。二十世纪中期至新世纪初年出现的承德的第三、四波资本大投入,不是别人看到承德人老带着落后的帽子有些可怜,也不是上帝对承德的特殊眷顾,而是承德人能够战胜自己——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开放开发,解放思想的结果。

承德的首次大投入,是清王朝出于皇权自保、延续帝王基业的需求。康乾以避暑山庄文化维护国家的统一,号令海内,抵御外族的入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晚清时代固守祖制不变,亦为自己的覆灭埋下了祸根。后三次大投入,则是发奋自强、开放开发、励精图治的文化眼光的转变;中国最后的帝王和皇权随风而去,但是劳动人民血汗结晶的,体现中国古典建筑博大精深艺术智慧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与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得到保护复归靓丽,与复兴的承德共同组成了中国百年强国梦的一部分。

 

与乾隆的同时代人英国的马嘎尔尼勋爵,当年就是“中国热”中的一位超级粉丝。这位曾经的英国的特使、承德的贵宾,是英国的一位职业外交家。他除了继承了古罗马的文化经验之外,至少对埃及文明、阿拉伯文明、俄罗斯文明、印度文明、美洲文明具有相当的了解。然而,他开启的对清王朝的“破冰之旅”,数月间转变为“失败之旅”。可惜、可怕的重大的历史事情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事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就在承德——避暑山庄里点燃了。清王朝失去了平稳改革转制的历史机遇,而这次重大失误,表面上却是出于双方对一个外交礼仪细节的争议。

 

1793年夏季,马戈尔尼带领100人的庞大使团,700人的水手,驾驶着“狮子号”三艘舰船,浩浩荡荡来到中国,来到承德。英国是以为祝贺乾隆83寿辰为由,带着摸清中国实力和商业谈判的多重目的而来的,如果谈的好,对双方都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机。国王乔治三世亲书了致乾隆帝的信函,内务部长敦达斯给了马戈尔尼七条建议,实际上是七条使命,要点是建立中英商贸关系。英国使团带来了的丰厚礼物,自鸣钟、舰船、火炮模型……彰显了大英帝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现代科学技术所已经达到的水平。

 

914日,乾隆皇帝在万树园的帷幄大厅隆重地接见了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按照觐见英王的礼节谒见了乾隆皇帝,并呈递了英王给清帝的亲笔信件和礼品,乾隆也馈赠玉如意以示感谢。但是双方还没有来得及深谈,就因为庆寿的礼仪之争而闹成僵局;马嘎尔尼坚持以觐见英王的礼仪谒见乾隆。

 

917日,马嘎尔尼一行在澹泊敬诚殿参加了乾隆的万寿庆典活动,要求大清国开放商阜;没有得到三跪九拜礼仪的乾隆,怒而复信给英王,以“我大清泱泱天朝,富足安康……”为托词,回绝、放弃了对外开放的重要历史机遇。英国副使斯当东在其编辑的题为《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的书里写到,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是“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的国度,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不是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马嘎尔尼的访清之旅,成为中外交往史上的分水岭。23年后,大英帝国开始了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门户的准备。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鸦片战争,马嘎尔尼就是其中的主战派。1186010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清王朝及其国民,被西方列的海盗逻辑和强盛文明所震惊。被誉为“中国文化万里长城的四库全书”,就深藏于万树园西峪的文津阁,它的文化能量也未能阻止海外列强的海盗逻辑:强者胜,弱者亡。被八国联军吓退到承德避难的咸丰皇帝,于24日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18618月,咸丰帝在山庄病死,遗诏由6岁的载淳继位。

 

“辛酉政变”政变后的清王朝,已经无暇顾及避暑山庄今后的命运。同治、光绪、宣统三帝都未到过避暑山庄,曾为大清帝国之夏都的承德—避暑山庄,开始衰落荒凉冷落了50年之久。此后,中国的落后成为了欧洲人评价中国的主旋律,马可波罗所宣传的东方神话结束了;在世界进入工业化资本扩张的时代,泱泱大中国落伍了。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结束了自有封建政权以来,创造了世界第一的辉煌历史;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流血、斗争的漫长历程。由是,陷入反思的中国人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强国梦”。

 

回望历史的背影,当年马嘎尔尼的傲慢,是出于背后大英帝国实力的支撑;而乾隆帝的自傲则是出于盲目的自高自大——四海之外皆为大清天朝之藩夷。

 

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这样理论清王朝覆灭的缘由:“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世界却因此竭力,还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1718世纪的中国统治者因陶醉于‘康乾盛世’而无视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大转折,最后导致中华民族落后挨打,教训十分惨重。”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对中国的告诫,何尝不是对承德人的告诫?

 

天下大势,浩荡世界,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平衡,不平衡是相对的。***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得到了平衡;邓小平领导掀起改革开放大潮,历经30年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平衡。在改革开放的潮流的第一、二次浪潮里,承德的经济社会在发展规模与速度上,一直排在全省11个兄弟市的老末。曾有悲观者断言,承德走不出“盆地”,居住在“三座大山”怀抱里的承德,被“盆地意识”罩住了——想走路,迈不开步;想发展,找不着路;想办的大事很多,就是手没钱办不成。1978——1998年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入2970672亿元。年均投入14.8亿元。盛名之下的承德,以避暑山庄一俊遮百丑,承德人过着捉襟见肘的苦寒日子,大有自傲、自卑、自弃的情绪感伤。

 

实现求变、平衡是要具备前提条件的。我们不必讳言,在避暑山庄身边生活了300年的承德人,既接受了大避暑山庄文化精华的熏陶,也受到其负面精神文化的影响与浸染。承德本是塞外欧脱之地,在这片广袤地域里开疆拓土的先人,他们的生命史可以追溯到山戎女真鲜卑匈奴契丹满汉。他们在广阔的坝上草原创造了的游牧狩猎的草原文明;他们在山清水秀的坝下山地,描绘出田园牧歌式的农耕文化。由于避暑山庄建在承德,这里又繁衍了大避暑山庄文化。所以,在承德人的精神、文化结构里,沉淀着这三种文化基因的汇合与交融。承德人的性格表现为勤劳、勇敢、智慧、豪爽、热情、实在,骨子里却又有自傲、自卑、守旧的一面。避暑山庄传导出来的皇家文化,忍不住让承德人自傲;长期的贫穷落后又让承德人自卑;长久生活、封闭在七老图岭、阴山、兴安岭余脉与燕山北麓的怀抱里,又让承德人保留了保守、期待而又傲视外物的矛盾的心理结构。

 

承德终归是要改变自己的,首先要改变的是承德人自己。进入新时期的承德,她已经再也穷不起了,再也落后不起了。承德人顺应改革潮流,扬弃吸取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文化里的经验教训,弘扬积极开放开发、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认定了实现强国、强市梦的逻辑就是:变则通,通则兴,兴则久;强者胜,富者荣,弱者亡。这也是至今还没有改变的,以后也难以改变的通行世界的——“全球逻辑”。即令在逐渐放弃的“主义之争”,共享和平、和谐生活的当今世界新潮流里,国与国的对话也是需要以实力出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