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言“民以食为天”。这个“食”可泛指能吃的食物,但究其本意是指粮食:当年刘邦夺了关东粮仓敖仓(地名),项羽猛烈攻击。刘邦问计于郦食其,郦食其说:“王者以民为天下,民以食为天。”刘邦纳言,死守。手里有粮,民心所向,终于取得胜利。

以五谷为本而成口中之食,即主食,过去是人们一日三餐顿顿离不开的。现在可不是了,好多人尤其年轻女士,基本告别了主食,或变主食为副食。有人从不吃一口米饭或馒头,一天就正经吃一顿,饿了抓个水果嚼嚼就对付过去,长此以往,对身体很不好。

当年我们年轻时,没啥象样的副食,主食就是我们的“命”。有个插 队同学一顿吃了24个薯干饽饽(起码三斤),名声大振。一时提起“24个薯干饽饽”,几乎无人不晓。说来惭愧,凡那年代的国人,都曾“死能吃”(乡下话)过。粮食亩产“跨黄河”又“越长江”,年年“扬鞭催马送粮忙”,硬还是不够吃。那会子袁隆平杂交稻尚未推广,“晋杂五号”先闪亮登场:齐唰唰立在地里,胸口高,红花花密麻麻全是高梁穗,那叫一个漂亮。可惜呀,打场时驴嚼一口就喷,涩,麻嘴。就那样,人也得吃,不吃吃啥?那天我跟外孙忆苦思甜,外孙说你们真傻,去吃肯得基呀?我一听拉倒吧,跟他们这代人算是说不清了,爱咋着咋着,未来的社会栋梁估计也难从吃薯干饽饽的人中去找,谁叫人家赶上好时代了。

现在女士为瘦身不吃主食,男士怕得糖尿病少吃主食。宴席最后上盘炒饭或蒸饺,一人均不上一碗摊不上一个,就愣是十几位的主食了。而扛硬的“主食”呢?变成了前面的煎炒烹炸山珍海味,外带粉条炖肉、小鸡炖蘑菇、烀大酱骨。孩子则酷爱吃吃西餐、快餐,吃肯德基吃到嗓子眼,吃馒头米饭闹不了几筷子。

苍海桑田今非昔比,当今餐饮是副食的“一统天下”,超市的粮食都躲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副食又以熟鸡熟肉肠子火腿等等为主力,吃着方便省事味道又好。放在当年,有这些美味可造,我们就不要“命”了。可现在有些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好东西”有的缺少“好良心”,吃不好或吃长了它真要人命。所以,看电视里那么多专家讲经络,讲耳朵、手掌,讲运动、讲神医,就特别想听他们讲讲怎样摆正主食、副食的关系,吃出中国传统与特色,吃出健康(生吃茄子除外)。

中国历史上多个年代,吃肉终归是件奢侈的事。《笑林广记》里有一段《切薄肉》,说主人待客,切肉一碗,既薄又少。客人就作诗讥笑:“君家之刀利且锋,君家之手轻且松。切来片片如纸同,周围披转无二重。推窗忽遇微小风,顿然吹入五云中。忙忙令人觅其踪,已过巫山十二峰。”

好家伙,刀快、手准、如纸、一层,小风一来吹天上去。虽然夸张,也表明食品缺乏时的尬尴。这种状况现在没了,红烧肉小山似的端上来,真香,谁能吃下半碗?有,少。这日子是前人以及我们年轻时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