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七,晚上,“七夕”,传说多,版本多。再多也离不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其中肯定还有条老牛,神了,会说话,死了献出自已的皮,变成了古代航天器,嗖地把牛郎载上天河边。我有点怀疑,吹牛皮一词是否与此有关联……

笑谈,应该没关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多么好的老牛呀!但也就想起童年看了连环画,晚上在三楼阳台上仰头找“天河”也就是银河,还有牵牛星和织女星。找得脖子焦酸,上面还是模糊一片。就乐了,敢情这天上也似劝业埸,上面是星多,下面是人多,都够乱的。

然数年后正月下乡到山里,第一天晚上,出屋抬头一望,大吃一惊:满天星斗,铮明倍亮,就悬在房檐上,好以伸手就能摘下几颗,用竿子一捅哗然就能掉下半筐。尤其那天河(亦称银河),原来如此浩浩荡荡,硬不讲理横亘其间,生把两个“情星”分隔两岸。

那时节我是“举头望银河,低头思故乡”。不过,至此倒也明白了两件事,一是大跃进以后烟囱多,城里空气污染,故看不清天上的河。看不清也省心,地上两地分居的牛郎织女多得是,谁还顾得上天上;二是乡下空气好,看清了,就为天上二星伤心。同时也自已如今被“天河”般的大山隔在塞北而闹心,这辈子兴许要学苏武牧羊了。当然,后来时间一长,就不想家顺过架来。

七夕,原名乞巧节。七夕乞巧,书上说起源于汉代。想想古时的那晚画面:女孩们对着天上朗月,摆好时令瓜果,诚心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同时更乞求爱情婚姻天地巧配姻缘美满,千万别出差头,弄个“天河”,把有情人隔开来。

看古人多浪漫,望着头上那一锅盖亮钉儿,不知想出多少美好的事由让自己高兴。往后历史滚滚向前了,有了工厂有了机器,人手巧不巧无所谓,做工挣钱是硬道理。“七夕”大热天回到家里赶紧歇歇,哪还有望星星乞巧的浪漫。更不要说“夫在长江头,妇在长江尾。只缘工作在两地,一年除了探亲假,难喝一壶水。”不看天上则好,一看“天河”人影绰绰,想人家牛郎织女今晚都鹊桥相会了,自已这厢盼封信还没盼到,这日子啥时是个头呀?完啦,顿时泪如雨下了。

人间“天河”绵绵不断。《西厢记》里的“天河”,是老夫人“不得功名不要回来”的训令;“哥歌走西口”的“天河”,是贫苦生活的困境,不走也得走;我们年轻时的“天河,”是一张16开纸,或分配通知书或工作调令。有一年在天津东站,车快开时,对面坐一女子,窗外男子抱个三、四岁的女孩。后得知是探亲假结束,女的将返西北。孩子哭着喊妈妈,女子流着泪挥手,让男的赶紧走。男的狠心走了几步,不忍,又返回让孩子看看妈妈,如此数回,弄得半个车厢的人心都碎了……

谢天谢地,那条人间“天河”如今不复存在,既便人隔千里路悠悠,只要坐上飞机火车,说见面就见面。这就是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比不了的。他们在上面看着,一定很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