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住在承德市区西边的一条小街上,那条街叫“陕西营”,小街上有口古井,古井边有一个小院,因为院子里长着一棵大槐树,所以被大家称为“槐树院”。 ­

 

这棵老槐树的树干很粗,要两、三个人伸开臂膀才能围的过来,茂密的树冠枝枝丫丫延伸开,半亩绿云,遮住了多半个院子。每年槐花开的时候,淡淡的槐花香,弥漫了整条街,不知迷醉了多少过路的行人。 ­

 

这院子的主人,姓苏,是妈妈的远房叔叔,我们叫他三姥爷,在我们这座小城里,三姥爷可以说是个很有名的人物,小城的老人们大都认识他。 ­

 

但他并不是高官,也不是什么名流,只是一个厨师。 ­

 

他供职于当时的承德地区招待处(现在的山庄宾馆),他的手艺很出色,在当时的小城,可堪称一流。五、六十年代,只要有中央首长来承德,他必定是掌勺的大厨,但这只是他被大家认识的原因之一。 ­

 

三姥爷个子不高,大概在170左右,身材魁伟,体重得有二百来斤,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他很有个性,只穿家人为他做的纯棉中式衣服,其他布料、式样一概排斥。最有意思的是,他无冬历夏都剃一大秃呗儿亮,硕大的秃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的形象有点像演小品的李奇。只是比李奇好看多了。 ­

 

三姥爷有个嗜好,就是养鸟,而且什么鸟都养,画眉、杜鹃、老西子、黄雀、八哥、鹦鹉、百灵、鹩哥、还有鸽子,最多的时候,家里得有一、二百只鸟,各种各样的鸟笼挂满了大槐树的枝枝杈杈,可壮观了。 ­

 

当然他最钟爱的还是百灵和画眉。 ­

 

夏天的清晨,他要去山庄遛鸟。这时的他,穿一件白色粗布无袖对襟坎肩,坎肩的两侧不全部缝合,用一条条布带子横着,有间隔的连接在一起,即通风又凉爽,一条肥肥的绵绸灯笼裤,脚踏一双双梁?鞋,一只手里提着个大大的鸟笼子,鸟笼用蓝布做的罩遮着,另一只手转着两个又红又亮的核桃,摇摇晃晃的踱着四方步,随着脚步的移动,鸟笼也在前后摆动着,再加上他那个大秃呗儿亮的脑袋,可不就是小城的一道风景线。惹的一些外国游客,追着给他拍照。你想,就这形象,时间长了,谁不认识他,更何况三姥爷性格温和、淳厚,不管生人、熟人、只要人家喜欢他的鸟,他就热情的和人家聊天。嘿嘿!在不经意间,三姥爷成了小城的名人。 ­

 

做厨师的三姥爷在家里是从不下厨房的,他喜欢家里的粗茶淡饭,他也喜欢在坐在大槐树下的木桌前,摇着大蒲扇,喝着茉莉花茶,听着心爱的鸟儿唧唧咋咋的唱歌,总而言之,他喜欢简单、喜欢平淡、喜欢自然。 ­

 

那时,父母工作忙,顾及不了我们姐弟四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几个全靠槐树院的三姥爷、三姥姥照应。 每天放学后,我们就到槐树院里玩,去看那些五颜六色的鸟儿,去听那些鸟儿唱歌,吃三姥姥用槐花做的苦累、用嫩槐树叶做的棒子面馅饽饽,和年龄与我们相仿的小姨、小舅们疯玩。我家与三姥爷家其实只隔着一堵墙,但是要是从门走,得绕不短的一条路,爸、妈下班回家做好了饭,隔着墙喊一声,我们就从墙头跳回家了。 ­

 

三姥爷特别喜欢我的两个弟弟,我两个弟弟名字中都有个“铁”字,他就把我的两个弟弟分别叫“大铁”,“二铁”。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二铁”考上了北京的一所不错的学校,从不在家里下厨的三姥爷特意给“二铁”做了两道菜,以示奖励,我们也就跟着沾了光,头一次尝到了三姥爷做的菜。 ­

 

一九八二年,三姥爷退休了,没别的事了,便全心全意的在家侍候他那些宝贝鸟儿了。一个张家口的老客,带来了一只百灵,因为喜欢,狠狠心、咬咬牙,三姥爷花了一百多元买下了这只鸟,(那时的一百元可是钱了)喜欢的不得了。可时间不长,这只百灵竟然飞了,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看着三姥爷心情不好,家里的小舅、小姨千方百计的哄他、劝他,还承诺再给他买一只好的。三姥爷嘴里答应着,却闷闷不乐的的睡觉去了。 ­

 

谁也没想到,就在那天夜里三姥爷突发脑淤血去世了! ­

 

处理完三姥爷的后事,小舅舅把家里所有的鸟儿都放飞了,大槐树上空空荡荡的了,院子又寂寞又冷清。 ­

 

后来,三姥爷的两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事业,做了厨师,而且做的非常好,同时也继承了他养鸟的嗜好,这不,前两日,我看见其中的一个小舅舅在山庄门前遛鸟呢。 ­

 

 

版权:承德知青网、 后尘 时间: 2009-11-3 21:19:37 

 

版权:承德知青网、 后尘 时间: 2009-11-5 22: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