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六十年代的那些日子,会经常想起那时的岁月。反而,现在的,眼前发生的事情会转眼就忘,因此,我得出个结论,人在十来岁的时候,记忆系统是最发达的。 

我所经历的那个年代的事情,大部分五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都经历过,都不陌生,所以,我相信许多人会有同感。 

六十年代,可能是中国老百姓住房最紧张的时候,我们家住的这个院子里共住了六户人家。基本是一家人祖孙三代七、八口子,住在一间半的房子里,现在想起来,都不可思议。房屋太窄仄,除了一张睡觉的炕,任何家具都放不下的,即使有地放,也没得家具可放。小一点的孩子,就在大孩子的脚底下打横睡,睡在上面的不能伸腿,一不小心,就把打横的踹醒了。我家有个邻居,家里孩子多,连男带女八个,加上父母十个人,一张炕睡不下,老俩口就在房檐下压了间小窝棚,老俩口住着,八个孩子睡屋里。孩子们睡觉,基本属于见缝插针,挤个地就睡了,他爸妈每天晚上都得进屋数数鞋,看是否够八双,数够了八双,就证明孩子都回来了。因为睡在炕上的孩子,横七竖八的根本数不清楚。那时候,最怕家里来客人,没地方睡觉,所以,家家都得预备行军床。 

睡觉成了问题,谁家还敢奢望有个厨房啊。所谓的厨房就是那半间外屋,顺墙边垒一灶台,那就是一家人吃喝的全部保障。说也奇怪,那时候的灶,十有八九不好烧,一到做饭时,满院子,乌烟瘴气的,呛的人喘不上气来。做一顿饭跟打仗似的。那时还没有煤气灶,承德的老百姓,夏天做饭,冬天取暖都要烧煤的,所以每家窗户下都堆着一大堆煤。冬天,就更难熬了。生炉子是居家过日子一件即寻常又麻烦的事情。需要劈柴、砸煤,然后用刨花将或者旧报纸将煤核点燃,再装硬煤,冒半天大烟,每天早晨满城是煤烟味儿。生炉子是技术性很强的活儿,硬煤搁早了搁晚了火都要灭,前功尽弃,满脸煤灰是太常有的事。还有,那时承德要比现在冷多了,再加上屋子里保暖不好,起床就是件难事。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个,每天轮班值日起来生炉子。那个遭罪,就别提了,一百个不愿意的从热被窝里爬起,手冻得像猫咬,哭哭唧唧的劈柴,砸煤,点火,做早饭,等这些活干完了,基本晕了。后来总结出窍门了,头天晚上就把柴劈好了,煤砸好了,第二天早晨就省事多了。后来有了蜂窝煤,就可以称得上是幸福了,蜂窝煤晚上可以封火,早晨起来,把封了一宿的炉门打开,蜂窝煤透了气,十几颗眼珠子很快通红地亮了,屋里立刻就暖和了。但蜂窝煤炉子要是灭了火,在想重新燃着更是件困难的事。 

小品里,赵丽蓉老太太说,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嘿!那时候上厕所也是件难事,院里一个角落有个简易的茅坑,连个门都没有,还是男女通用的。里面蹲着的,得随时支愣着耳朵听着外面的脚步声,稍有动静就得咳一声、哼一声,外面的人便侧在墙角等着里面这位出来,里面的知道外面有人等,也就匆匆了事。所以那时人们常说,拉屎都拉不消停。这种厕所,要等着环卫局卫生队的人定时来清理,可什么时候来可就不一定了,常常是厕所都进不去人了,坑里满满的了,也不见卫生队来人。这时就有农村一些掏大粪的来了,可恶的是,他们光捞干的稀的不要,再赶上下雨天,雨水灌满了大粪坑,再上厕所方便,那可麻烦了,上面得打着伞,脚底下得留神别踩着“地雷”,还得小心着别被大粪汤溅了屁股。公共厕所也是人满为患,每天早起,那儿排队的人比菜市场还多。 

说到菜市场,就要说说买菜,每天买菜也是件头疼的事,不管什么菜,都得排队,买菜就跟抢菜似地。要是一个挨一个的按照顺序还好些,就怕那些不自觉的,胳膊粗力气大的,加塞,害得你好容易排到跟前了,菜没了,哭的心成都有了。另外,那时,物质极度匮乏,不是你想吃什么菜就买什么菜,那得菜市场卖什么菜,你就买什么菜,买到了,你就得偷着乐,买不到,就得一天啃咸菜。整个一冬天,承德人基本靠大白菜,大罗卜过冬,所以,买冬储菜也是个工程,往往要排上几个早晨的队,才买回来。好不容易买回来的白菜、萝卜,又会因为没地储存而大伤脑筋,一冬天的嚼谷全靠它呢,冷了怕冻坏了,热了怕捂烂了,那个伤脑筋! 

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粮食日趋紧张,副食也开始计划供应,每人每月二两清油,一斤肉,连碱面和肥皂也要用购货本去买。人们的粮食定了量,从三十斤减到二十八斤。要说现在谁一个月能吃二十几斤粮食?那时候就是因为副食品太匮乏,除了粮食就没有可吃的东西了,人就是个饿,饿的肚子咕咕叫。不知谁发明了用“双蒸法”做米饭,据说可以多出三分之二的饭量。街道上推广,把米先炒了再蒸,果然爆米花似的发起不少,米还是那些米,哄了眼睛哄不了肚子。 后来,有了人造肉、小球藻、各种代食品,最后连这些东西都没得吃了,于是,树上的树叶,山上的野菜就成了充饥的好东西。好多人因为营养不良,都浮肿了,可大家听说中南海的领袖都不吃肉了,就一点怨言也没有了。那时,就盼着粮店来红薯,因为,一斤粮票可以买五、六斤红薯。大家抢着买,必定多些,禁得住抓挠。我们家院子里孩子多的那家,把定量平均分配好,每餐都用秤称出重量,分给大家吃。这件事由他家的大姐姐负责,一块红薯放在秤上,称了称,要比应有的定量略重些,大姐姐就毫不客气的咬下来一口,保证公平,被分配者嫌大姐姐咬多了,于是一场恶战是免不了的。那时候就盼着过年,能有点肉吃,能吃上顿大米饭,几乎所有的孩子一到春节就闹肠胃炎,实在是熬苛得要命,有点好吃的就管不住嘴了。到了夏天会好过一些,蔬菜多了,可以多买些豆角、茄子、西红柿、黄瓜,那时的豆角可好吃了,没有肉,油也很少,用米汤炖上一锅豆角当饭吃,比什么都香。 

还有一件最困难的事,就是洗澡,那个时候,基本都是在家用洗衣盆好歹涮巴涮巴,只有年节才能到浴池洗一回澡,可着咱承德市就一个大众浴池,平时洗澡的人不太多,可一到过年过节,洗澡的人会排出很长的队伍,害的我最发憷洗澡。 

哎!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知足了! 

 

 

 

版权:承德知青网、 后尘 时间: 2010-1-16 8: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