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历史之谜“避暑山庄”系列(1

避暑山庄:道不尽的皇家离宫

承德的避暑山庄,已在上个世纪末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座清王朝的的皇家离宫,始建于康熙年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历时漫长的89个年头最后建成

避暑山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虽闻名于史载,但地处塞外,远不如北京的故宫为世人所熟知。可就是这座大得难以置信的园子,却先后触摸见证了清王朝由强盛而衰败的历史脉络,留给今人一个个鲜为人知的风云故事,厚重而苦涩

故宫外的宫殿,长城外的长城

□意在强健民族精神的“木兰秋??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里,居住中原的汉族,与北方诸多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大都在内蒙古草原与华北平原接壤的长城防御线上一次次地展开。直到康熙大帝在这里兴建了著名的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之后,历史才展示了它民族和睦的舒心容颜。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即公元1703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直到1792年才全部完工,历时89年。这座大清王朝的离宫由120多组建筑和景点组成。其中包括皇帝命名的72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康乾七十二景”。山庄的总面积达5.64平方公里,堪称现存的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清代初期,避暑山庄所在的滦河流域,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交通往来的一条要道。1681年,也就是在兴建避暑山庄之前22年,康熙在这块被称为“塞罕坝”的蒙古高原的边沿上,辟建了对大清影响深远的木兰围场——一座狩猎的园地,一个演兵场。

在康熙的眼里,木兰围场是强国的当务之急。清军入关后,当年游牧关外的满族,成为入主中原的贵族。骁勇善战的八旗军队,开始变得贪图享乐、纪律松弛。“三藩之乱”发生后,由于八旗军队战斗力的衰落,曾是八旗军队手下败将的吴三桂,却一度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平定“三藩之乱”以后,康熙意识到,重振八旗军队的骑射武功,对于政权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同时,借助每年一次的木兰秋猎,既能练兵习武又可以避暑消夏,还能与塞外的游牧民族,特别是蒙古的王公贵族保持密切接触。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也就是猎人用长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声音,引诱雌鹿以供围猎的一种方法。由于鹿的种类和数量多于别的走兽,所以成了古代狩猎者主要猎取的对象。每年八九月间举行的木兰秋猎,由皇帝亲自指挥围猎的军队少则数千人,多则几万人。除京师八旗派军队参加外,各省的驻防八旗都派代表参加,内蒙古各旗也派兵参加。在一万两千余平方公里的木兰围场,展开了一场风动云移、威武壮观的围猎活动。围猎期间,还要进行骑射比赛,进行战术考核,赏罚分明,上行下效,在全国形成尚武风气,保持王公大臣勇猛强悍的身心体魄,恢复和提升了八旗将士骁勇善战的作战能力。

□康熙大帝的“木兰秋?”可谓一箭双雕

康熙、乾隆的木兰秋猎,并非历代帝王的打猎和游玩,甚至不仅仅为重振八旗的骑射武功。其深藏的用心可谓清醒卓见,可谓良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羽新认为,清王朝研究过历史教训,辽代金代打北京都是从张家口、古北口破门而入。清朝入关以前也是几次通过古北口打进来的,所以承德门户相当重要,是战略要地。清王朝要联合蒙古,同时也要防备蒙古可能的威协。所以他每年带了很多军队来,一方面训练军队,另外对蒙古王公也有一种所谓的建危消盟。明确的告诉你,我这儿有强大的军队,你不要造反。

长城古北口以外,从呼伦贝尔到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自北而南,是相互毗邻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乌珠穆沁盆地等。这里曾是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游牧民族的摇篮,其中有建立了北魏政权的拓跋鲜卑族、建立了辽朝的契丹人和威震世界的蒙古民族。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塞外游牧民族之间,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政治往来、民族融合最为活跃的地区。

木兰围场建立9年后,一场对大清帝国西北疆域的巩固产生重要影响的战役打响了,史称“乌兰布通之战”。“乌兰布通”是蒙古语,意思是“红色的坛型山”,它位于木兰围场北部,在今天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

16908月,长期在西北大漠扩张实力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与沙俄相勾结,兵临乌兰布通,距北京仅900余里,消息传来,京师震动。康熙调遣兵马,亲自指挥了乌兰布通战役。这场战役前后虽然仅仅四天,但却异常激烈残酷。康熙的舅舅、大将军佟国纲身先士卒,率领清军左翼,绕过沼泽向乌兰布通进攻时阵亡。时至今日,人们仍把这片沼泽地称作“将军泡子”。

乌兰布通之战彻底粉碎了噶尔丹的民族分裂企图,大大提高了清政府在边疆各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威望。同时,也是对木兰秋猎磨砺后八旗军队勇猛强悍的一次检阅。

多伦诺尔草原,位于木兰围场西北45公里。康熙时,这里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乌兰布通之战后的第二年,康熙为解决喀尔喀蒙古问题,在多伦诺尔牧场召集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举行了著名的“多伦会盟”。会盟之后,康熙下令修建汇宗寺,开创了通过藏传佛教统治蒙古草原的先河,确保了中央政府对喀尔喀蒙古各部有效的行政管理。实际上,这正是康熙通过习武木兰围场,对周边游牧民族实施“怀柔政策”的战略目的所在。

康熙设立木兰围场10年后,古北口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修复古北口一带破损的长城,得到工部和其他部门的赞同,但被康熙否定了。康熙说:秦修长城以来,历代维修,但是边患并没有停止。因此“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康熙曾在秦皇岛有一首诗,批评秦始皇的长城作为是: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筑浮夸,当时费尽声名利,天下何曾属尔家。这或许是康熙辟立木兰围场,构筑无形长城战略的最好注脚。

从康熙设立木兰围场到嘉庆末年的140年里,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皇帝到过木兰围场99次,举行木兰秋猎共88次。雍正9岁起随康熙围猎。嘉庆更早,6岁就跟着父亲乾隆参加木兰秋猎了。嘉庆后来在《木兰记》碑文中写道:“木兰秋?,为亿万斯年,世世子孙,所当遵守,勿忽之常经。”乾隆晚年,称自己为“十全老人”,他把自己执政期间指挥的十大战争称做“十全武功”,乾隆“十全武功”的决策和指挥,大都是在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作出的。

□由“木兰围场”而生的“避暑山庄”

每年的秋猎,兴师动众,历时非短,又远离京城,大小行宫应运而生。

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大批优秀的工匠云集承德,一砖一瓦、一石一木营建了这座庞大的皇家园林。

关于这个宏伟工程的营造经过,并没有留下多少详细记录。据宫廷内务府的《奏销档》记载,建造避暑山庄时使用的松木,大部分采自木兰围场。从1769年到1775年的6年时间里,在木兰围场砍伐树木达36.5万株。而乾隆年间,改建澹泊敬诚殿所用的楠木,则产于云南和贵州。除了木材以外,避暑山庄所需要的大量砖、瓦、石等建筑材料,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就地制造。

承德市东郊有一个很小的村落叫“五窑沟”,据村里的老人说,五窑沟就是当年为避暑山庄烧制砖瓦的地方。现在的村里还可以见到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古琉璃窑件。避暑山庄为数众多的建筑群所需要的砖瓦数量,肯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据文物部门调查,山庄和外八庙使用的青砖有三种,其中在东侧宫墙上使用的“大沙砖”就是在五窑沟用本地的沙土烧成的。另外一种大方砖和一种小块的长方砖则是在外地烧好后运来的。而外八庙使用的琉璃瓦,大部分都在五窑沟烧制的。

兰宜和是银行的退休干部,8年前,兰宜和在承德画家关阔老先生的指点下去了五窑沟,从此,他成为第一个揭开五窑沟之谜的探秘者。在将近七八年时间的实地调查中,兰宜和一共发现了二十三座烧砖瓦的窑址,和四座烧琉璃瓦、琉璃饰件的窑址。兰宜和在五窑沟和避暑山庄,一共收集到18种盖有不同窑印的砖。根据史料记载的建筑年代和维修记录,兰宜和推断:最迟在1709年,五窑沟已经开始为避暑山庄工程烧制砖瓦了。1709年是避暑山庄动工后的第六年。不仅如此,兰宜和还发现,五窑沟琉璃构件的生产技术,可能与北京琉璃厂有某种联系。兰宜和介绍说,他曾经三次去颐和园考察,看到一些琉璃的构件,图式和他在五窑沟见到的几乎很相似,有的一模一样。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比避暑山庄略晚几年。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期间,曾大规模的兴建皇家园林,今天人们看到的北京的“三山五园”,就是其中的杰作。当它们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这些中国皇家建筑的经典之作究竟是谁设计的,想来,今天了解知晓的人非常有限。

□“样式雷”,清王朝皇家园林的设计世家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善本部里,保存了上万件清代皇家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图纸。从内容看,这些图纸几乎囊括了圆明园、颐和园、中南海、故宫、天坛、东陵等所有清代皇家建筑。透过这些珍贵的图纸,一个鲜为人知的宫廷建筑设计世家的名字出现在人们眼前,它就是“样式雷”。

可以说,在中国建筑史上,“样式雷”的名字赫赫有名。清代皇家建筑有专门的设计机构,叫“样式房”。从康熙起,先后有8代雷氏家人担任了“样式房”的“掌案”。所谓“掌案”,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总设计师”。

第一代“样式雷”叫雷发达,据说他参与了故宫三大殿的改建工程。雷发达之后,雷家七代一脉相承,掌管工部“样式房”长达二百余年,成为清代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家建筑设计师,史称“样式雷”。雷发达在中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烫样”。所谓“烫样”,就是用纸做成的、可以灵活安装组合、随时察看的建筑模型。这种方法经过雷家子孙不断完善,一直延用到清代末期。雷发达的长子雷金玉,继承父业在营造所供职。康熙时修建畅春园,雷金玉因为在畅春园工程中技艺超群,受到康熙的召见。从此,雷金玉开始在皇家建筑设计上崭露头角。雍正时,雷金玉还主持了圆明园的扩建工程。那么,比圆明园更早兴建的避暑山庄又是那一代“样式雷”负责设计的呢?

根据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王其亨教授主持的样式雷课题组提供的线索,人们在中国文物研究所档案室里,见到了新近发现的《样式雷家谱》。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由朱启钤先生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就对样式雷图档这份珍贵的古建筑遗产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抢救性保护。从抄录于道光七年的家谱上,我们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到,乾隆时期避暑山庄工程的主要设计者,是样式雷第四代传人雷家玺。“雷家玺,字国贤……于乾隆五十七年承办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园庭工程及热河之避暑山庄。”

雷家玺是雷金玉的孙子,当时28岁,正在样式房任职。而“乾隆五十七年”,也就是 1792年,这个日期,正好是避暑山庄竣工的日期。

但是,专家们对此仍然持谨慎态度。王其亨认为,因为乾隆以前的图纸,家里图纸保留得也很有限,档案馆里保留的进入宫廷的图纸也很有限,所以在确定这个避暑山庄当时谁做的设计,怎么设计的,确实是个难题。但是因为这个工匠的传承,包括设计师的职业教育和训练,从“样式雷”家族可以看得很清楚,就是薪火相传,从这个思路来讲,避暑山庄,参照圆明园同治光绪时期的东西,还有相关的文献的话,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即雷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该是情理当中的事情。

按照康熙和乾隆两代皇帝的旨意,样式雷设计的避暑山庄的皇家园林建筑风格,绝大部分建筑小巧玲珑,不施彩绘。即使是宫殿区的建筑,也都比较素雅,完全不同于北京故宫那种威严凝重和富丽堂皇,倒是有一点北方民居亲切朴素的味道。

避暑山庄内现在保存完好的康熙、乾隆时期的建筑和景点究竟有多少?目前尚没有精确的统计,主要景点多数存在,缺失的建筑也不少。《钦定热河志》这部书里,对避暑山庄内由康熙、乾隆题名的72景均有详细的记载。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意为之。从地形上看,避暑山庄的整个园林建筑布局,很像是中国地理环境的一个缩影:西北多山,东南多水,北部是平原,南部则仿造了许多江南名胜。它集中体现了“集天下景色于一园,移天缩地于一方”的帝王思想,不愧为中国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

/图 中国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