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历史之谜“避暑山庄”系列(4

避暑山庄:道不尽的皇家离宫

承德的避暑山庄,已在上个世纪末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座清王朝的的皇家离宫,始建于康熙年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历时漫长的89个年头最后建成

避暑山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虽闻名于史载,但地处塞外,远不如北京的故宫为世人所熟知。可就是这座大得难以置信的园子,却前后触摸见证了清王朝由强盛而衰败的历史脉络,留给今人一个个鲜为人知的风云故事,厚重而苦涩

4热河离宫:终于残破的“长城”

□内忧外患的山河中没有完整的家园

“长虹饮练”,康熙年间开辟在山庄的景点,位列康熙第三十四景。是一座横跨西湖的堤桥,取李白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意境。据史料载,“长虹饮练”桥以北,乾隆时曾建有“远近泉声”、“聚香斋”、“永翠岩”等一批建筑,是山庄著名的西湖景区。

1933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热河,承德市成了伪满洲国的热河特别区热河省的省会。倒行逆施的日本人把长湖和半月湖填平做了打靶场。从此,“远近泉声”等一批建筑和景观的基础部分,就被埋在深达4米左右的土层下。200245日,避暑山庄古建处正式启动“远近泉声”等原有景点的复原工程。之前专家们曾做了长达十年的论证,主要担心如在土层下找不到原有建筑的基础,复原工程将无法进行。在一次试挖中,意外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御道和部分建筑基础,最终复原工程得以落实。人们还在清理永翠岩叠石时,发现了三首刻在叠石上的乾隆题诗,这三首诗都在《钦定热河志》上找到了记载。

从日军占领承德上朔到民国初年这段时间,昔日的皇家园林落在内战的军阀手中,也遭到了严重的劫掠和破坏。1913年,统辖承德的军阀姜桂题曾拆毁山庄古建筑,当作木料变卖。到了军阀汤玉麟期间,拆毁、倒卖、劫掠更是触目惊心。当时,位于山庄附近的文庙里,保存着一批早年间由皇帝赠送的珍贵文物,由于知道的人极少,所以逃过了一劫。避暑山庄博物院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文介绍说,在乾隆时期,文庙尊经阁是在避暑山庄以外,它藏有大量宫廷文物。这批文物在清代末年向北京撤运时,不论道光还是慈禧,都忽略了尊经阁的文物,一直到民国之后也无人想起。文物价值连城,所谓的周铜十件,就是商周青铜器十件,是经过乾隆皇帝亲选的陈设在文庙。康熙皇帝手卷《避暑山庄记》,乾隆皇帝手卷《避暑山庄后序》都在尊经阁里。还有乾隆时期平定周边少数民族战争的铜版画,共二十七幅,非常宝贵。

让人遗恨难消的是,日本人一占承德,这批保存多年的文物竟然落在了日寇手里!至于文物是如何被日本人发现的,现在怕已无人知晓。当时日军搞了一个“宝物展览”,展览的地点就是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承德萃芳照相馆摄影师薛桐轩,拍摄了这些文物照片,成为这批文物目前仅见的影像资料。包括周铜十件在内的其他珍品,至今下落不明。

避暑山庄内原有的碧峰寺、珠源寺和罗汉堂如今已不存在,建筑在山区的珠源寺,始建于1761年,珠源寺主殿宗镜阁,全部采用红铜建造,用铜207吨,工艺精湛,堪称天下一绝。宗镜阁俗称“铜殿”,包括瓦、檩、梁、柱、门、窗、以及殿内的佛像、供桌等,全部用铜铸造。每个构件的连接处,都用榫头衔接。据说,铜殿可拆可卸,安装完毕后,工匠在最后的榫接处浇上铜汁,整座建筑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194410月,日本占领军在承德搞了一个所谓的“金属献纳”活动,逼百姓把家里的铜制品交出做弹药,有着184年历史的铜殿也成了目标。日军881部队拆毁了铜殿。关于铜殿的下落,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被秘密运往日本,一说是被融化做了弹药。据辽宁档案馆保存的《珠源寺起运铜件清档》证实,日本人运走的那批铜件共26大箱,30台,约500余件。我们现在看到的珠源寺铜殿仅存的匾和抱柱,是军阀汤玉麟早在日本人占领承德之前就劫往沈阳原物,1975年收还避暑山庄珍藏。

烟雨楼是避暑山庄最后建成的建筑之一,1780年完成。烟雨楼虽然没有列入避暑山庄乾隆的三十六景,但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烟雨楼云龙金匾为乾隆手书,十分珍贵。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突然下落不明。1953年人民政府进行文物普查的时候,在沈阳发现了烟雨楼的牌匾。专家发现牌匾上有“乾隆御笔”的印文,觉得非同寻常,于是保存在沈阳故宫里。从1954年起,这块匾重新悬挂在避暑山庄它原来的位置上。

避暑山庄自嘉庆后就已逐渐失修。咸丰死后,内阁发过一道旨意,指示“所有热河一切未竟工程即可停工”。从此,内忧外患的中国,已无暇顾及这座老祖宗留下的皇家园林。虽然清末民初对避暑山庄还有过一些零碎的小修小补,但很长的时间里,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园林和古建筑毁坏坍塌的现象已日趋严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已是满目苍凉,惨不忍睹,原有的130多组建筑,残存者十分之一。

□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澹泊敬诚殿是避暑山庄的主殿,是皇帝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康熙和乾隆经常在这里接受王公大臣、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各国使臣的朝觐和祝贺。

澹泊敬诚殿始建于1710年,为康熙所建。44年后,乾隆从四川和贵州运来珍贵的楠木,对澹泊敬诚殿做了大规模改建。从此人们又把澹泊敬诚殿称做“楠木殿”。楠木殿的楠木藏书柜里,原来存放着康熙时编撰的巨著《古今图书集成》,西边的山墙上,曾挂过康熙时绘制的《皇舆全图》。这是康熙用10年时间,在外国专家和中国学者参与下,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方法,绘制完成的第一幅详细的全国地图。由于绘制技术颇高,一直到民国初年仍在使用。

康熙在建成避暑山庄后,几乎每年都来这里避暑。乾隆当政后第6年,就恢复了“木兰秋?”。从1751年起,乾隆每年约有半年时间住在避暑山庄,处理军情政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羽新介绍说,从避暑山庄建成以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皇帝几乎每年都要去住半年,而且带着六部官员,等于整个中央机关全部搬到承德去,这期间,北京变成留守了,而决策在承德。由此看来,避暑山庄是除北京以外的政治中心。

烟波致爽殿是皇帝在这里避暑时住的地方,此殿由康熙题名,定为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一景。烟波致爽殿有七间房,中间的三通间是厅,东两间是起坐间,皇帝和后妃们叙家常的地方。西次间是佛堂,最西间就是皇帝睡觉的地方:寝宫。据统计,康熙在这里住过12个夏秋,乾隆住过52个夏秋,嘉庆住过19个夏秋。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下午,皇帝突发急病,当晚就死在烟波致爽殿的龙床上。

乾隆的儿子?琰即位后,以“嘉庆”为年号,统治大清王朝将近四分之一世纪.1820年农历七月十八日这一天,嘉庆皇帝动身前往避暑山庄。嘉庆一行从北京到承德一共走了六天,适逢酷暑,炎热异常,二十四日抵达避暑山庄。

二十五日上午,嘉庆突然感到痰气上涌,说话困难,但头脑还保持清醒。他身旁的皇子和王公大臣们,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了下午,嘉庆已无法说话,病势突变,太医束手无策。晚上八九点钟,61岁的嘉庆皇帝在电闪雷鸣中,于西暖阁的卧榻上停止了呼吸。

关于嘉庆的死因,历史上争论颇多,是清史中的热门话题。关键是嘉庆传位之谜,焦点集中在藏有传位诏书的谲匣上。据说当日下午嘉庆已不能说话,他比划着让大臣们立刻打开谲匣。谲匣就是可以随身携带的藏有传位诏书的宝盒。但事发突然,皇帝来不及交代后事就咽了气。人们翻遍皇上带来的箱子,也找不到那只谲匣。情急之中,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建议,皇二子雯宁平定天理教有功,应当继位。但军机大臣托津和戴均元不同意,认为没有传位密旨,名不正言不顺。当下决定派人星夜进京,六百里加急驰奏皇后。皇后立刻派人去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寻找,也没有发现传位诏书。于是,钮祜禄皇后断然下了一道懿旨,指定皇次子雯宁为继承人。雯宁是已故的皇后所生,也是嘉庆诸子中最受器重的。皇后的决断看来是无私和明智的。

据史料记载,从乾隆时起,由于外出较多,密立的传位诏书一式两份,一份藏谲匣置正大光明匾后,一份则亲自携带从不离身。嘉庆二年,乾清宫毁于火灾,原有匾联均化为灰烬。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进攻紫禁城,险些火烧皇宫。以此推断,嘉庆不会将谲匣藏在宫中。据说,当时的避暑山庄里是一片混乱,皇子和随从大臣们为寻找传位诏书手忙脚乱。第二天上午,一个小太监从怀中拿出一只小金盒,军机大臣托津当场扭断固锁,发现了嘉庆亲笔写的遗诏,果然是立皇二子雯宁为皇太子。1820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雯宁在避暑山庄即位,是为道光皇帝。

关于谲匣由小太监身上找到的说法,流传很广。但仍有不少专家认为史实并非如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思治认为,道光的即位就官方两种说法,一是嘉庆临死时,打开盒子即位,一是皇太后驰谕让他即位,这两种说法要统一,就只有在这个匣子在北京这两种说法才能统一。盒子有在承德的传说,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二十五到二十九这四天。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皇统不能中断。太后的懿旨,达到承德时已是二十九号了,从嘉庆死到二十九号这四天,清朝没有皇帝,这是大问题,所以要弥补这四天,表明皇统没有中断,因此就只有说是嘉庆开了这个盒子,让他继承的。但这个宣谕的过程违背了清朝的家法,没有皇室成员参加这不可能的。也有的清史学者认为,这个盒子没有带到承德,他们的理由比较简单,就是一句话,嘉庆走的时候,身体很好,路上身体也很好,根本没有想到会死。

□离宫含泪,接待清王朝的败落逃亡

嘉庆在避暑山庄西暖阁暴卒之后,整整四十年,道光皇帝没有来过。

离宫一直闲置。直到1860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嘉庆的孙子咸丰皇帝奕狞,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签署过众多不平等条约的大清皇帝,才又一次住进了烟波致爽殿。随行人员中包括皇后钮祜禄氏,皇长子载淳和懿贵妃。

大清皇帝这次驾临避暑山庄,与前人已是完全的不同了。

1860921日,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逼进北京城。为抵挡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咸丰调集了所能抽调的武装力量,在京郊八里桥与英法联军大战。在阿姆斯特朗炮与步枪组成的交叉火力下,清军精锐骑兵伤亡惨重,终致全线崩溃,联军直逼北京城下。22日上午,咸丰一行出圆明园逃亡承德,成为第一位被外国军队赶出皇宫的中国皇帝。

当咸丰从避暑山庄频频发出谕旨,严命盛京、绥远、陕甘等将军、总督、巡抚统兵护驾和保卫京师时,106日,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疯狂抢掠,淋漓尽致出演了这个世界上无比丑恶的惊天抢劫案。1018日,英法联军纵火焚烧圆明园。那场大火,足足燃烧了三天三夜。

18601028日,中国历史上一个耻辱的日子。避暑山庄的咸丰,在西暖阁被迫批准了英、法、俄《北京条约》,追认了《中俄瑷珲条约》。从此,九龙半岛割与英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割与俄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了。

18618月的一天,在避暑山庄刚刚度过31岁生日的咸丰皇帝自知不起,在西暖阁召见身边的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宣布立载淳为皇长子,托名八大臣辅佐年仅6岁的载淳,“赞襄一切政务”。翌日凌晨,清朝第七代皇帝咸丰去世。

西暖阁旁的小院叫做“西所”,当时住着懿贵妃慈禧。据说,就在咸丰托孤肃顺等人的那天晚上,西暖阁外的这道夹墙里,有一个女人在窃听皇帝最后的遗言,她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由于缺少档案记录和必要的佐证材料,关于慈禧的这段故事,或许只是野史和小说家们的一种揣测和渲染。然而,懿贵妃在避暑山庄秘密召见恭亲王奕,利用回鸾北京的机会,发动了“辛酉政变”,这却是有案可查的。史料记载,咸丰死后不到三个月,两宫太后从承德回京后的第二天,“顾命八大臣”端华、肃顺等人被逮捕,并被迅速处置,史称“辛酉政变”。19611111日,6岁的载淳正式登上帝位,年号“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从此,王公大臣们在养心殿上小皇帝背后的那张黄幔薄纱里,可以隐约看见两个女人的影子……。

从道光到同治年间,宫廷先后13次把长期保存在避暑山庄的文物运往北京。据统计,这些文物多达17万件。到了民国初期,又一次把避暑山庄剩余的文物运回北京,这其中就有后来收藏在京师图书馆的《四库全书》。

全国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已开始治理和保护这座已是满目苍夷的皇家园林。1950年,十世班禅通过青海省人民政府转给毛泽东一份电报,提出保护内地重要的喇嘛寺。随即,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出通知,通令所属各部,注意保护文物古迹。1951年成立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管理处,对园林和古建进行普查和重点维修。1955年从南京运回原热河行宫的文物7000多件,将正宫区开辟成博物馆,正式向外展出。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名列其中。

三百多年前,由木兰围场缘起,从康熙皇帝开始,经雍正、乾隆三代,清王朝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刻意打造出避暑山庄这样一个幽静闲适的皇家离宫,一方香火缭绕的寺庙圣地,一座“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长城。

岁月悠悠,物是人非。伴随着历史的风云,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辉煌,已在过眼云烟里,悄然化成用山水、建筑和文物写就的“清史稿”。

惟有期望,人们于苦涩的阅读里,尚有有益的思索如清风徐来。

/图 中国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