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荤的谐音是“动婚”,意在企盼男女婚姻大事开始“起动”。这档事在乡村一般都在冬天里做。人得空,有闲心。杀猪熬油,也有的可动。夏末,油坛里光光,没荤,动啥。当然,这是说以前。

当年我插队时,乡村年轻光棍不少,主要为成份所致。贫下中农不能和地富结亲,孩子双方有情也白搭。故许多长得不错又聪明的“子弟”,鲜有媒人上门。尽管天条压顶,作父母的也不甘心,腊月里杀猪炼油,就装小坛,让老大挪动完再让老二挪,还有老三。挪好几年还是仨光棍。

这情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大变了,变成经济条件差的人家为娶媳妇着急。有的还赶上老大窝脓,当父母的又不愿意隔着锅台上炕,一旦给老二说了,老大就更难。因此,就单让老大动荤,不让老二动,更没小三的份。小三嘎咕,和二哥一起算计老大。估模着这晚上爷娘又要让大哥动荤,就提前把油坛放在锅里煮热,然后悄悄放回原处。要睡觉了,娘说老大你把油坛放西屋去。老大听话,到外屋两手一捧,天凉,开始觉不出热来(油且热呢),等觉出来,晚了,咣叽摔了。这是听一个文学爱好者讲的,是真事,把大家都逗乐了。

现在情况变了,农村谁家闲屋里都有一两桶植物油,炒菜也很少用荤油。“动荤”的好像也少了。因为都明白,你家里穷,自已又没能耐,就是成天背着半片猪油,也难有人提亲;人家富,有矿有厂有车,傻小子啥也不会,从小吃素不沾荤,也不愁媒人不踢破门槛。不过,毕竟生活都在走向富裕,男女?要结合,或门当户对或郎财女貌或两下将就,于是,喜酒总会成为人生之花的点点甘露,送亲车队也越来越骄傲地行驶在乡间平坦的公路上。

看似无须老人操心了,但实际上还是有人需要“动荤”一下。眼下村中青年少,女孩更少,女孩多去城里打工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城里呆惯的女孩尤其是漂亮的女孩,日后恐怕很难走进“动荤”人家的院子。可对也曾在城里干过的男子说,“粱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或许,就在这个冬季的某个夜晚,也要下地挪动母亲为他特意购置的油坛,企盼早日寻到人生伴侣。

对于有关部门建议使用“失足妇女”,取代原来的称呼, 一些村里男青年讲:“这个称呼很可怕,可怕在让一些女孩胆子更大。”

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失足”的女子毕竟是极少数。但从当下城里“小姐”队伍的构成看,“妇女”较少,青年居多。这么一改,会让小姐们很开心:抠字眼,俺们连“失足”都够不上,充其量是“失鞋”。早先出这等事要从头脑里找原因,现在从脚上找就行了。这有点类似酒驾又比酒驾轻,酒驾一脚踩错会撞人,失足一脚下去是葳自己的脚。酒驾一失足入了牢成千古恨,小姐一失足走上快富路暗地偷着乐。管仲管仲当年为齐国增加收入,也解决战争遗孀的生计,开办“女闾”(妓院)。他自己也没想到,这潘多拉的魔盒一经打开,就覆水难收了。但那毕竟是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还没有孔子。往下虽有了孔孟,可那行业已做大并延绵不绝。前些时,仅某地一市就估算有“十万小姐”,看来无论从称谓到治理上都该好好研究这个社会现象了。

早先谁家女孩外出,做什么活,村里人都互相打听交流。现在基本上是你不说谁也不问。大实话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人不管干啥,只要逢年过节坐小车大盒小盒(早先年是包)金的钻的衣锦还乡,让人羡慕,就行。陶醉在远超越丰衣足食的时光中,“动荤”的男儿?归会有他的另一半。当他们走进温柔之乡,美酒陶醉,先前一切都烟消云散,清晨迷迷乎乎间,男的突然跳起来穿衣说:“对不起妹子,我得走了”。女的说:“大哥,有空再来呀。”忽然一缕阳光射进,二人清醒过来,大笑,蓦然回首,一股幸福感由然而生,原来自己身边充满了包容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