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

热河土人 2016-10-5 1400

转帖


天 边



暑期去离家不远的将军山公园走走,在几间茅草房前驻足,黄土墙粉底白石灰上写着醒目的标语——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这就是典型的知青屋。说到那段岁月真让人感慨万千。我虽然也插队农村,但比起老三届和全国的大哥大姐们,我算是幸运了,只插队三年就赶上了知青大返城。走进知青屋,迎面的墙上挂着毛主席挥手侧身像,一张破旧的大饭桌子,上面放着不和从哪找来的用竹篾编制的暖水瓶。烧饭的灶台上有一盞油灯,屋角边有几把锄头,似乎在诉说着知青们劳动艰辛的岁月。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兴办知青下乡插队屋,上海的崇明岛知青点,云南和新疆有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和海南知青农场处处皆有。总是有些人喜欢标榜所谓的“青春无悔”,我不明白,既然无悔,当初为何死活要回城。有这么一本书,全国知青看过没有?著名作家邓贤的《中国知青梦》,看了你再也不会说青春无悔了,它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知青大返城的全部过程,以及边疆兵团战士的血泪档案。它倾诉了知青空幻的激情,虚掷的青春,遭辱的惨痛,绝望的沉沦。更有甚者埋骨荒冢,弃婴悲啼。当我含泪读完,心苦得快窒息,为知青大哥哥大姐姐的惨烈故事潸然抽筋。二十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叫《孽债》,讲述了当年发生在云贵高原的偏远村寨的故事。叶辛的一支笔道尽了知青的种种艰辛和无奈,这是令人怦然心动的故事片。当年播放时,凡插过队,当过知青的,仿佛再现了自己的亲历。当知青遗留下的孩子唱起主题歌:“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时,无不红眼,泪水浸衫。稚嫩的童声,穿着破衣烂衫,向着茫茫人海,大声呼唤:“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扪心自问,哪来什么浪漫主义和“无悔的青春。”
南京知青任毅因一首《知青之歌》蹲入大牢,在刑场临行枪决时,主政江苏的许世友枪口留人。当他每次回忆往事时总是全身发颤,那段岁月的经历成了他难以抹去的心悸。一位俄罗斯诗人说:“一切的痛苦都将过去,而过去了的,就会变成美好的回。”这是什么话,难怪许多作家提出激烈批评。将痛苦变成美好回忆,在我看来这位诗人是大脑进水。任毅不会作美好的回忆,那是心症。
亲爱的读者们,还记得一九七九上海复旦大学有个叫卢新华的学生写了篇小说取名《伤痕》,(后改为广播剧)从而开创了一个时期的“伤痕文学”,。小说以一个女知青在未下乡前掲发自己的父母的“罪行”,致使双亲身陷囹圄,在大返城时,见到蔑视自己的妈妈,深感内疚的她发出撕裂的喊叫:“妈——妈”,一头栽倒地面,双膝跪地,痴呆呆的眼光久久望着渐渐远去母亲陌生的背影,这一声沉重的“妈妈”,撕破了多少读者和听众的心脏。当年多少知青为回城叫一声妈妈付出揪心的代价。
亲爱的知青们,也许我的话题有的煽情,确也是当年的实情。在城镇有墙面的几乎都刷上这些标语: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这些口号激活了十五六岁青年的热情,跟着稍大些的哥哥姐姐们奔赴农村,去支边,去建设兵团。我在这里选载二三首插队诗,虽然诗写得有些青涩,也是当时真情记录。
初到草原
白雪蓝天黄草,马嘶风吼狗叫。
歌唱可开喉,雪里扬鞭一笑。
一笑,一笑,别有一番风貌。
暑气蒸蒸
暑气蒸腾倦欲眠,蒙头趴在草中间。
马屁拍出两手血,一天蚊子乱如烟。

无星无月怕狼掏,手电高悬两丈高。
虽然算是新招数,一夜电池全报销。
知青,这个特有的名词,包含了孤独,恐惧,无奈和天真。这些词的感受只有在特异的生活中才体验。当年我第一次回城过年,那一夜,眼睁睁盯着闹钟,盼望天明。那是一颗什么的心灵,敏感得无法入眠。全国大哥大姐知青更像是在梦中,在秋风吹落一片枯叶的瞬间,在爱情的背叛把你击倒的时刻,在理想的虚妄被现实破灭的时候,我用三个排比句,就是将我回忆的笔触伸向那蹉跎岁月,试图还原知青的生活,此时,我的感受似乎并不比当年更加飘渺,更加肤浅。天边,一个永远的天边!

作者 方文洲

二0一六年九月十七日




最新回复 (2)
全部楼主
  • 热河老李 2016-10-6
    2
    一代知青,永载史册。
  • 君子兰 2016-10-6
    3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特殊群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