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团队创造的神话
——《中国石桥古法造纸》荣获第49届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白金奖纪实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四月的山城承德,风清气爽,百花盛开。4月17日,从大洋彼岸的美国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第49届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在盛大的颁奖典礼上,《中国石桥古法造纸》作为中国大陆参赛的唯一纪录片,从来自世界各地的70余部纪录片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获得了本次电影节民族文化纪录片类最高奖——雷米白金奖。
本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共有来自世界9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部电影和电视片参加了角逐。中国共有20部电影和纪录片参展。其中电影《出山》、《侗族大歌》和《天之恩赐》等影片荣获电影节金奖。
令人叹服是,此次获得最高奖的纪录片《中国石桥古法造纸》,整部片子从导演、撰稿、拍摄、配音、美术到后期制作都是地道咱承德人的团队。
说到这个在国际上为承德人争了光的团队,还要从这部片子的导演田力说起。
导演的故事
提起田力,人们应该不陌生。2014年初,本报曾以《“NBA最前线”的承德知青》为题对田力进行过专题报道。
2014年央视体育频道《NBA最前线》栏目前方摄制团队导演田力,经由贵州文化企业研究会聂会长牵线搭桥,接受了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邀请,前往贵州拍摄极具民族色彩的纪录片《岜沙汉子》。贵州独特的自然风貌,鲜为人知的风土人情,更主要的是田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执导经验,使得《岜沙汉子》一亮相休斯敦国际电影节,就赢得了一片喝彩声,该片于2015年获得第48届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民族文化纪录片的金奖。
2015年初,获过一次休斯敦国际电影节大奖的田力,再次接受了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邀请,担任《中国石桥古法造纸》的导演。
贵州省丹寨县的石桥村依山傍水 ,苗族的村寨就坐落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民风淳朴,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苗族人,能歌善舞,勤劳质朴,这里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与民同乐。但是最吸引人的,当属这里世代传承的一种已经几乎绝迹的纯人工古法造纸技术。
纪录片《中国石桥古法造纸》就是讲述了中国农耕文明传承下来的古法造纸术,如何在贵州苗族同胞身上世代相传的故事。现代文明的发展,已经或正在将我国很多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淘汰掉,许多很有价值的民间传统技艺正在逐渐消亡,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民间传统技艺已是当务之急。纪录片《中国石桥古法造纸》,以传统与现代对比的手法,记录了贵州古法造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兴武,在当代商品经济大潮中坚守民族传统文化,历经跌宕起伏却初心不改,最终使这一世代相传的古法造纸技艺后继有人,发扬光大的人生经历。
田力在接受《中国石桥古法造纸》的拍摄任务后,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摄制团队,成为他颇费脑筋的大事。他曾一度考虑在北京和贵阳等地组建拍摄团队。但多地组建拍摄团队无形中增加了拍摄的成本,另外片中关于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内景拍摄审批手续十分繁杂,请片中出演的演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些使得田力不得不改变初衷。那么究竟该如何组建拍摄团队和选择内景场地呢?
2015年夏,带着拍摄任务的田力,远涉重洋回到家中探望重病中的母亲。当他路过承德半壁山时,“文明福地”四个大字映入他的眼帘,田力心情一阵激动,家乡承德乃一方宝地,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为何不在承德组建拍摄团队?有了想法就要尽快落实,在承德朋友们的帮助下,很快拍摄团队组建起来。当年8月,田力安排好正在住院的老母亲,带着承德拍摄团队,踏上了赴贵州省丹寨县的石桥村,拍摄《中国石桥古法造纸》纪录片的征程。在两个多月的拍摄日子里,田力是伴随着老母亲住院、病危和逝世的过程而完成的。田力的老母亲病重期间,仍然不断询问片子的进展情况,并在时间上给予田力最大的支持。这位深受众人爱戴的老母亲给了田力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不负众望的承德团队
历史文化名城承德书画院星罗棋布,选择一处古色古香的拍摄内景不是问题。于是田力开始在承德寻找片子需要的人才,选择内景拍摄场地,没多久,这支队伍陆续建立起来
活跃于承德影视界的承德新世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邹大勇被选中担任主摄像和总编辑。年轻的邹大勇以其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信誉受到承德圈内人的赞扬。
片子的美术指导则由在承德美术界人气正旺的承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仇承轩担任,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片中的艺术家分别由承德知名人士宋伟权、刘晓光和随海成扮演。解说是影片的关键,田力原计划仍然启用上一届《岜沙汉子》的解说,但转念一想,承德是普通话之乡,何不聘用自己人呢。最终承德广播电视台的迟凤东以深沉厚重的配音成功入选。
英文解说最后选中承德民族师范学院的外籍教师本杰明,他纯正的美国语音为英文版增色不少。
拍摄内景的场地选中文化界人士暴洪颖先生的大书房和刘晓光先生的鹤龄山房,古香古色的内景拍摄场地为影片增添了浓郁的书画艺术气氛。
而拍摄时的场记、摄影、道具、司机等则全是田力承德朋友们的帮忙。
艰苦的拍摄行程,紧张的后期制作考验着承德团队的每一个人。
两个多月下来,片子终于拍摄完成,承德团队的成员们相聚在华城饭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审视自己的作品。
一个个的画面,在流动中传递着美,绿绿的青山,奔腾的河流,潺潺的溪水,淳朴的民风,欢快的苗族舞蹈,让人身临其境。而精湛的古法造纸技艺,让人们感叹祖国大地上传统文化遗产如此丰厚,片中主人公王兴武顽强不息的精神则深深打动了所有团队人员的心。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承德团队主创人员名单:
中英文撰稿兼导演田力 原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师
主摄像兼总编辑邹大勇 承德新视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
美术指导和片名题字仇承轩 承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画家宋伟权 原承德市委机关公务员
古籍修复师刘晓光 承德鹤龄山房古玩收藏家、鉴定家
场记兼摄影陈尚臣 承德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文解说迟凤东 承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评论部主任
英文解说本杰明 承德民族师范学院外籍教师
一群地地道道的承德子弟,在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为祖国争了光,为承德争了光。
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的前世今生
创办于1961年的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不仅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独立电影节,也是继洛杉矶和纽约之后北美第三古老电影节。该电影节以扶持独立电影、设置大量奖项为特色,每年吸引全球数千电影人参赛。斯皮尔伯格、李安等大导演刚出道时都曾参加过休斯敦电影节并获奖,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明星导演诞生地”。
今年电影节共有来自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部影片报名参展,中国选送的影片就有200多部,最终20部入围,在特设的“全景中国”单元内北美首映。
来自中国的导演陆川、尹力,演员王志飞、杨志刚、孙海英、吕丽萍等多个剧组的70余位中国电影人来美出席了本届电影节,与广大影迷见面,和国际电影人交流切磋。席间,休斯敦的华人华侨和美国观众、世界电影人一起聚焦中国影片。中国电影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受到美国观众的普遍欢迎。尤其令参加电影节中国导演和演员印象深刻的,则是在美华人华侨对中国电影的热情和关心。
田力是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的知名人士。2015年,由他执导拍摄的纪录片《岜沙汉子》,因真实反映了贵州远古苗族支系从江岜沙人的生活,为观众揭开了“中国保存最完好苗族远古部落、最后的枪手部落”的神秘面纱,突出了岜沙人在现代文明渐进侵蚀中努力保持着原生态的历史习俗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主题而荣获了国际金奖。当时的纪录片《岜沙汉子》,是唯一一部在上一届国际电影节上用英文介绍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纪录片,也是第一部以岜沙为题材的纪录片获得国际电影节金奖。
本届电影节和《中国石桥古法造纸》一同荣获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雷米大奖的还有18部中国影片,包括旅美华裔影人、首位奥斯卡华人评委卢燕参演的《侗族大歌》、孙海英主演的《一个人的课堂》、严高山作品《让爱回家》等5部评委会特别奖影片;《超级保镖》、《狼》、《北京卡门》等5部白金奖影片;《太极先锋》、《出山》、《向北方》等8部金奖。
在本届休斯敦电影节上,另一位承德老乡、著名演员杨志刚也应邀出席,田力与杨志刚两个承德籍的影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聊天中,巧合的是,田力与杨志刚的父亲杨秀峰曾经是承德磷矿的第一批建设者,早就相熟悉,老哥俩还通过杨志刚相互问候。万里之外遇老乡,两位承德人不仅为承德人争了光,彼此的深情厚谊更是溢于言表。
承德是我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极底蕴深厚。由承德人打造的纪录片《中国石桥古法造纸》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高奖项 ,说明承德人有能力制作出感动世界的经典作品。承德影人在国内影视界不断取得佳绩的同时,也开始向世界展示承德人在影视制作领域里特有的才华与潜质。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承德团队,向全国、向世界推出更多、更新的影视作品。
原载2016年4月22日《承德日报》“热河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