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出太原往南100公里左右,就到了古城平遥。没进县城,先被古城四周那那宏伟的城墙所吸引,据考证,平遥是一座已有2700多年的古城。现在平遥的城墙建于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1997年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古老的县城是不让自驾车的,在城外租了一辆电瓶旅游车,在导游小刘的带领下,我开始细细领略这古城的味道。       进得城来,时光恍若回到了老城当年。这城里的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都保持原样。特别难得的是城内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多完好保存。这里的街道几乎都呈工整的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多绘有彩画,房梁上的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熙熙攘攘的街道,古色古香的店铺,很多原汁原味的古迹与平遥一起见证了岁月的辉煌。每座店铺里几百年来那些道不尽的神秘往事吸引着游人往来如织。      老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林林总总的店铺,就是老县衙和钱庄票号。       平遥老县衙位于城内的政府街(旧称衙门街),经过历代添修和复原,现已成为我国现存极少的完整古县衙之一。进得县署大门,依次是仪门、大堂、二堂、牢狱、明察、献厅、中堂、内室等。印象深的是县衙大堂(也叫“亲民堂”)的对联,联曰;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此联体现了当时的民本思想,表现了县衙官吏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和百姓的关系以及应起的作用,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后面的还有二堂(也叫“思辅堂”)的联也值得一提,联曰: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此联直抒胸臆,平白如话。在下联有两个字的写法却有些意思,那就是“愧”字和“民”字。前者少了一点,后者却多了一点,导游小刘告诉我,这并非错别字,而是作者有意为之,意思是说,做官的要对人民多一点“爱”,少一点“愧”。把老联与当今现实对比,让人很是感慨。       平遥另一处让人印象深的是平遥的钱庄票号。钱庄票号就是银行的前身,平遥为晋帮商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我国的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出现在平遥。日升昌曾以“天下第一”、“汇通大下”而闻名,其分号当年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在18世纪初,山西平遥、介休、祁县等县的商人,有许多在北京开各种商店,每年终给老家捎钱时,一般都由镖局押运,运费高又不安全。在北京“西裕成”颜料庄的雷履泰和一些商人商定,将钱交给北京的“西裕成”,再到平遥的“西裕成”取现金。起初只为一些亲戚朋友帮忙,也不收汇费和手续费,后来同乡们都觉得这种办法方便,请求拨兑的人越来越多,并同意出一些汇费。雷履泰感到这种生意油水大,就与东家李大全商议,并“西裕成”改名“日升昌”,专营汇兑业务。清朝末年,山西的票号增加到33家,平遥的票号就有22家,在全国各地的票号发展到四百多家,当时平遥较大的票号还有“百川通”等。现在平遥还保留着雷履泰故居和“日升昌”、“百川通”票号的旧址。       站在平遥古老的城楼上鸟瞰平遥古城,确实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平面呈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这座穿越悠长历史而来的县城可谓是越老味道越浓烈,时至今日愈加焕发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