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周总理,就会让我想起一张老照片。那是1965年,周总理视察新疆石河子农场时,双手抱肩,面带微笑,同知识青年亲切交谈的动人场景。每当国庆节,我都会在书橱里取出一张周总理签名的国庆招待会请柬,注目多时,沉思良久。当年我是作为知青代表出席国庆招待会的。1975915日至101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有12名下乡、回乡知识青年代表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我是辽宁省的知识青年代表。这年的国庆招待会,辽宁省有各方面代表9人出席,作为参加会议的12名知识青年代表之一,我也有幸接到了周总理的请柬。这12名知青代表中,邢燕子、朱克家和和薛喜梅早已见过周总理,而我和其他同志因为还没见过周总理,则更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急切盼望见见我们日思夜想的***总理。令人遗憾的是,在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我却没能见到心中仰慕已久的周总理,当时他老人家已得重病住院,委托邓小平同志主持了招待会。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好好干,再争取机会!

能够参加国庆宴会,的确使我们受到极大鼓舞,与会知青代表联名给***、党中央写信,表示我们建设好新农村的决心。***和小平同志都对我们的信做了批示。***主席于19751027日做的批示是:“应发表。可惜来的人太少,下次应多来一些。”邓小平副主席批示:“建议全文或摘要在报纸上发表,以鼓励下乡知识青年"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赛会议后,正当我们满怀信心建设家乡大干、苦干的时候,一个十分不幸的消息传来。197619日,那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当时我正在玉田皋大队插队劳动。突然从广播里传来周总理不幸逝世的噩耗,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悲哀袭上心头,我找出那张请柬看了又看,想到再没机会见总理了,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周总理逝世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中。人们不顾“四人帮”的禁令,各地都举行了悼念活动。作为玉田皋大队党支部书记,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等上面安排就通知召集各生产队干部、“五七”战士、全体知青、共青团员到大队集中收听广播并组织召开了追悼会。大家追思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们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总理的遗志,把家乡设好。

那一年,我所在的玉田皋公社争取到上级水利投资40万元,当地农民投工投劳在上游红山水库建成引水渡槽一处,在头一年成功试种50亩水稻的基础上,扩种水稻1700亩,1977年发展到7000亩,经历届班子努力推广,现已达到20000亩,年产水稻1000万公斤,后来又带动全旗开发20万亩水稻,亩产由原来的不足百斤提高到超过千斤。现在回忆起知青那段生活,我们之所以在广阔天地为当地群众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是与周总理精神风范的巨大鼓舞分不开的。

前些时候听朋友说,高崇辉早已回到了上海,我真是喜出望外。高崇辉是1968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五十五团的。在黑龙江兵团整整工作18年,直到1986年底才调回上海农垦局。当年和我一样,他也作为先进知青代表参加农业学大寨会议,并应邀出席了国庆招待会。有他的消息了,我忍不住当时就拨通了电话。30多年没有音信,该有多少话要说啊!可两人异口同声说都是那个珍藏已久的国庆招待会请柬。高崇辉十分动情地对我说,几十年来,他的照片、日记时有丢失,唯独这张请柬一直完好地保存,每年国庆都要取出来看看,这是他们家的传家宝。我又何尝不是如此?32年前的1975年,我总是念念不忘!那年我参加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和国庆招待会,曾收到总理的请柬却未能见到他老人家,时隔3个月,人民的好部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现在看,这既是我们的终生遗憾,也是我们的终生幸运。正是这张请柬,让我们收下并永久珍藏了周总理的这份关爱和信任,使我们深知自已应负的责任。我们将终生学习敬爱的周总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敬爱的周 恩 来总理把大爱洒向人间,世纪的丰碑将永远铭记这一伟大英灵!

(纪念周 恩 来总理诞辰110周年)

作者介绍:

柴春泽:男,汉族,1952年出生,赤峰市人,中共党员,赤峰学院思政助理究员、学院成教院远教部电大班专职班主任。197112月,下乡到辽宁省昭乌达盟(现内蒙赤峰市)翁牛特旗玉田皋大队插队落户,1975年,参加翁牛特旗玉田皋首创改种水稻组织领导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好评。下乡期间曾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兼昭乌达盟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

原载《知青心中的周 恩 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