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曾有过六年多当兵的历史,六年多的军旅生涯中,有过许多难忘的经历,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1971年的“9.13”紧急战备了。

1970年底我随丰宁县的606名战友一块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服兵役,成为一个当兵的人。712月底新兵训练结束,我分到了一连。之后随连队到呼和浩特及其周边山区开始执行战备施工任务——挖电缆沟、埋设电缆线。

912日,我还在团里参加学习***著作积极份子表彰会,十三日早上教导员突然通知我们会议不开了,让我们立即返回连队。当时我们连队正在一个距离和林格尔50多里山沟里施工,我乘坐团里送物资的汽车回连队,汽车没有把我送回到那个山沟,而是送到了一个叫“土城”的地方。下车一看,我们全连都撤到这里来了。回到炊事班,发现气氛与平时不一样,大家都沉着脸,谁也没有笑容。每个人的背包都已经打好,放在临时搭起的床板上。平时用不着的行军锅等战地野炊用具也都准备停当,整齐地摆放在墙根处,只要一个命令,背起来就能出发。同志们正在炒干粮,制作的工序特简单,把盆里的白面淋上水晃动成一个个小面团,之后,放在铁锅里干炒,炒熟后晾凉,再分发给各班排,以前一直空着的干粮袋装得鼓鼓的,至少够吃三四天。

距离炊事班不远就是连部所在地,有一辆汽车正在那里卸弹药等作战物资。过去每个战士只配给六发子弹,两枚手榴弹,现在一下子多了起来,每人一铁箱子弹(720发),手榴弹除了挂在身上的四颗之外,还有两箱放在班里,紧急集合的时候每个人的肩上都多了一箱弹药。就连炊事班也配备了枪支弹药。

我有点茫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悄悄问班长怎么了。班长说,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早上连里接到紧急命令,九点前必须赶到土城,开始以为是军事演习,一个多小时二十多华里,到达土城时,一个个汗湿衣衫,象从水中捞出来似的。马上安锅炒干粮。“大概是苏修要打过来了吧”。

下午,开来了三辆坦克车,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真坦克,庞大的车身,厚厚的钢甲、灵活的炮台、长长的炮管、宽宽的履带,震人的吼声。接着又有几辆军用吉普开来了,直接开到路北的山坡下,有十多个军人爬上山坡,我们团长也在其中,不过,他走在后面,前面的军人的官职一定比团长大的多,大约去看地形。

土城是一个军事要地,北面四十多公里外是阴山山脉,大青山遥遥相望,呼和浩特就在大青山的脚下,西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沙漠,无遮无拦,延伸到蒙古国的边界。南面和东面是山地,有公路通过山口直通山西大同、左玉,是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西汉时就在这里建有城堡,土城就是西汉时古城的遗址。

团教导队来了,师教导队也来了,师指挥部就设在土城,团指挥部设在上土城。后来才知道集中在土城附近的不只我们一个部队,还有高炮部队,雷达部队,我们连仅仅是其中的极小的一部分,当时究竟集中了多少部队,我就不知道了。配备给我们连的三辆坦克一是帮助我们加强阵地防御,二是给我们做反坦克训练的活靶子。

紧急战备动员开始了,由团政治部领导亲自做动员讲话,内容是批陈批孔批苏修,做好打仗准备。明确我们部队的任务就是死死守住山口,不能让敌人迈进山口一步。一旦失守,敌人就会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只能象一颗钉子一样死死钉在这里,没有一点退路。

以实战为内容的强化军事训练开始了。白天进行战术训练,晚上进行夜战训练,夜战的内容是紧急集合、紧急进入阵地、紧急增援、夜间射击、夜间投弹等项目。第一天晚上的训练内容是紧急增援,我们连配备了四辆军用卡车,夜幕下部队不许高声讲话,不许打手电,汽车不能开灯,随着一声“登车”的命令,全副武装的战士们必须无声地、快速有序地登上汽车,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汽车在夜幕下闭灯奔驰,突然一个急刹车,一声低沉的命令“下车!”之后,马上下车集合,然后再上车,再下车。几个回合之后,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大约十点多钟回到临时营房休息,但是,不准脱衣,不准打开行李,怀中抱枪和衣而卧。

战斗班白天的训练主要是战术训练,单兵、小组、排、连的进攻和防御,反坦克训练,反空降训练,使用的训练器材也接近实战:空头子弹、纸手榴弹、TNT炸药包、电子雷管等。我们炊事班除了参加正常的军事训练外,主要是战地野炊、火线送饭。战地野炊训练要求是从野地挖灶开始,挑水、淘米、安锅、生火、切菜、炒菜、做汤,在45分钟之内做好一饭、一菜、一汤,保证部队准时用餐。行军锅是背来的、柴是背来的、粮食是背来的、菜也是背来的,一切用具都是由六个人背来的,当然每个人的枪支、弹药、背包也是不能丢掉的。一声令下,那个紧张劲就甭提了,军区现场观摩那次,军区的后勤部长就在我的身边站着,我一紧张还切破了手指。往阵地送饭就更不易了,担着一担水,或者两个人抬着一锅饭,要选择地形,有时要隐蔽,有时要跃起,有时要卧倒,有时还要匍匐前进,送到阵地上,人累得快动弹不了了。

高度的临战状态让许多人都紧张起来,一些胆小的人由紧张到害怕,有一个战士吓得哭起来,要求退伍,或者去喂猪。不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适应了,也就不怕了。说真话,最初几天我也紧张、害怕仗真的打起来。

还好,虽然“九.一三”事件紧张一时,但是仗并没有打起来,这时万幸的。现在,我已经六十岁了,回忆起那段紧张的战备的日子,记忆忧新,仿佛就在昨天。

 

版权:承德知青网、 邓茂增 时间: 2009-1-21 9: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