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9570172607035889.jpg

樊敏阙是此次汉阙之旅成都以外最后一阙。由雅安城内的挺进大道上G318国道,出雅安到飞仙关右转上S210省道后你就把道走吧,樊敏阙的官方地址是:四川雅安芦山县城南沫东镇石马坝东汉石刻馆。可是您甭想在地图上找到这个石马坝,现在它叫黎明村,村太小了地图上也没有,尽管再往前走不远就进了芦山县,连路都叫樊敏路了。

6608177033121472922.jpg



虽然地图不甚明晰,但好在樊敏阙就在S210路前进方向右手路边,找到它不困难。注:S210当地人叫它“飞宝线”(飞仙关-宝兴)。樊敏阙、碑及其他石刻,均为珍贵的大型东汉石刻文物。1961年7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樊敏碑.阙》名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以《樊敏阙及石刻》名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1350688副本.jpg

樊敏阙在“四川芦山东汉石刻馆”内保存,阙及石刻均为东汉巴郡太守樊敏墓的地面建筑石刻遗存,现存左阙、碑、石兽三具,兽胚一具,石龟一具及右阙部分残件。我到达时院门紧锁,经门前晾晒谷物的老乡指点,绕到侧面的小门进入,经过一个工地进入院内,传说中的售票人员并未出现,偌大一个院子就我一人参观。
6619227124979170350.jpg

第一眼见到樊敏阙就觉得它和高颐阙很像,回来查资料,原来樊敏阙的残件遗存很少,以至于不足以凭其复原,只好参考高颐阙的样儿修复。 资料介绍:“樊敏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据樊敏碑碑阴北宋眉山邱常“跋”称樊敏阙在北宋时即已倒塌,所以不见于历代金石著录。原阙为有扶壁式双阙,现存的左阙在1957年被发现,由四川省文化厅拨款组织文保单位用原阙残存构建修复的。原阙为红砂石堆砌而成的仿木结构建筑,高4.95米。主阙檐下有"龙生十子图"浮雕,斗拱层转角处刻双手托拱力士像。阙顶为五脊式。阙前有天禄、辟邪二石兽。阙旁为樊敏碑,高2.5米,宽1.7米;上为圆顶;碑身刻"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下刻碑文,凡18行、557字;末行镌刻"建安十年三月上旬造石工刘囗囗书"。一般认为阙当为樊敏墓阙。”6608791660120308464.jpg

樊敏阙阙体上近代补砌的石料都是未经雕琢的毛石, 可以明确地辨识哪些部分是原件,哪些部分是补砌的现代石料。这又一次唤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渠县冯焕阙院子里的那些阙的残件真的可以照这种方式复原哦。
6608791660120308451.jpg

整个母阙的阙楼只有顶盖和它下面西南角紧接着的一块画像石原件和阙楼左下角有些原件。
6608558563655221344.jpg

西南正面保存画像石原件一幅,内容据著名学者邓少琴判识,定名为“牢夷九隆氏龙生十子图”。图像内容反映了汉代云南永昌郡古哀牢夷的族源神话(《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有载),反映了樊敏曾任永昌长史的从政经历, 在汉画像中是独特的题材。 不过最近又有学者挑战说该图实为两个不同的题材,左面为“仙界宴饮图”,右面为“玃盗女”图。“玃盗女”是汉晋时期流行于川西的一种传说,“玃”是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时常下山来劫妇女。晋张华《博物志》载,被劫掠的女子“其年少者,终身不得还,十年之后,形皆类之,意亦迷惑,不复思旧”生了孩子送回来养,不养“其母辄亡”这种孩子“及长,于人无异,皆以杨为姓”所以川西南姓杨的特别多。(我们看过的阙主也是杨姓居多啊,一笑。)6608790560608680672.jpg

​资料说:“主阙楼下正中浮雕饕饕含蛇图”可是我看这饕餮浮雕已经损坏严重,不是风化是“硬伤”。6619285399095442753.jpg

子阙拱眼处是“西王母”雕像。背后是玉兔,总之都是仙界的客人。
6608691604562180754.jpg

角神力士,虽面目全毁,还可看个轮廓,也毕竟是汉代原件。6608691604562180765.jpg

从侧后方看,这个力士保存尚好。樊敏阙原构建非常之少,多是后补的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