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基本能吃饱了,衣服基本能穿暖了,为何民间“戾气”越来越重?传播越来越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百姓对大批贪官污吏肆无忌惮地敛财看不惯,气不忿,又无可奈何。

      制止贪污腐败真的那么难吗?非也!看看西方国家和周边一些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地区,不能说没有贪官,但在健全的制度下,官员想贪污腐败也是很件麻烦的事情,即使有个别人心存侥幸贪上一笔,结果也是身败名裂,韩国的前总统卢武铉跳山崖自杀,台湾的“前总统”陈水扁判刑进牢狱就是明显的例子。如此高位的人之所以会栽在敛财上,就是因为他们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各种监督机制中,最让官员伤头疼的就是社会监督。

    所谓社会监督,官员要向社会公布自己和亲属的财产以及亲属人事安排,然后接受社会检验,就财产方面而言,如果财产来源不明,或隐瞒财产,被知情人揭发核实后,结果很简单:轻则下台,重则治罪!

   一般国人很难理解,卫星能接二连三地上天,三峡大坝能建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能突飞猛进地建设,而治理贪腐最有效的办法——官员向社会公布财产咋就这么难出台呢?

其实,高层在保护干部和平息民怨上处于两难:如果立即实施财产公开,就应了百姓那句话,“排成一排隔一个枪毙一个有漏网的,全部枪毙有愿望的”,如果一下子暴露出数不清的贪官,社会还能安定吗?但总是顶着民怨没有动静,无疑会加剧社会戾气,后果也相当严重。

最好的办法是,在警示既得利益集团,要提前做好准备的同时,也让百姓看到希望。但要“一步步做起来”,决不能也不敢一步到位。

2006年下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对报告(申报)的内容,应当予以保密”,国人诟病几年后, 2000年的同类文件终于有了不小的进步:“应当设专人妥善保管”——共同之处都是对社会不公开。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报告显示, 81.4%的公众和70%的公职人员认为应当公开公职人员的财产”,报告内容公开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更加提高了国人对官员财产公开的期待值和紧迫感。在这个背景下,又值“两会”召开,温家宝总理在227日接受政府网和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从长远看,我们还是应该实行政府领导人财产公开制度。但是我们现在先走第一步,那就是要如实申报个人收入、财产状况、家庭主要成员包括子女的从业情况,并且接受审查。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防止腐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发言人赵启正32日表示,“将逐步推进官员财产和财富信息的公开,这件事情是要一步一步做起来的。中国公务员接近1000万人。现在做了很多工作,首先向自己的机构报告有关情况……要一步一步推动”。

看见没有?光明就在前头,曙光即将来临!但千万不要盲目乐观,因为,这件事要“一步步推动”的。

几年后,也许会有试点,试点的地区绝不会一刀切,上下层一起来,要按级别和资历,先从较低阶层和刚入官场的新官员开始,试点“成功”后,逐渐发展到高层和老资格官员。几年后,一个地区“试点成功”后,在再全国铺开。

若干年后,官员向社会公开财产制度在全国铺开后,就钉是钉铆是铆,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吗?非也!

官员申报的即使不实,谁有能力核查呢?普通民众没有这个权利,官员之间有潜规则,谁会没事去揭别人老底?记者应该行吧?不是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吗?现行体制下记者也不行!不要忘了,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新闻法》,现在的记者和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没有官方派遣,哪个记者敢冒丢饭碗的风险去干这个“讨人嫌”的事?

国人不用着急,盼到那一天也没有实质意义。

既得利益集团成员们更不用着急,还有得是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到岁数赶紧退下来,力求安全“下庄”,金钱要及早转移国外(最好是瑞士联邦银行)、转不走的就开个公司洗钱、国内财产从现在开始抓紧更名,财产按子女人头分配分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