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情深

  谨以此文献给“八一”建军节           最动人心战友情 夜阑人静。借着柔和的灯光,我又一次翻动起记录着我在部队、云南生活的照片,去回望青春年华的印记,感念那沉甸甸的战友深情。我于1970年底与众多新兵一起离开家乡平泉走进云南,在昆明军区后勤部警卫连,开始了我的军人生涯。如今,看着这些有些发黄的照片,旧景犹新,历历在目,无不掀动着我的心绪和情感的闸门。当我捧起一张有些模糊的照片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昆后司令部机要科长李耀同志与我和张玉祥同志在中越边境的合影。1972年4月,我由警卫连调到昆后司令部机要科工作,李耀是我的科长。他是山西人,长我22岁。我把他视为老首长,可他一直把我作为小老乡、小战友。他对我生活上热情关怀,政治上严格要求,业务上精心传授,做人上谆谆教诲。在困难前,他鼓励我,在顺利时,他鞭策我。在他的努力下,1976年,我在昆后机要科被确定精简时被提为干部,由此使我的人生之路有了新转折。我在李科长领导下工作了5年多后,调到云南腾冲中缅边境执行援外任务,1978年底奉调中越边境进行备战准备。1979年初,李科长专程到屏边检查指导战前机要工作时,与我和战友张玉祥照了这张照片。1981年底我转业回到承德后,心里一直挂记着我的老科长。2010年12月,我终于在昆明见到了阔别30年的老首长。当57岁的我眼含泪水向79岁的首长敬礼报告时,罹患重疾的老科长紧紧地搂住我,几近哽咽地叫着“小李子,小战友”,热泪随之流下了他的脸颊。2012年4月,李科长病危住入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我再次赶往昆明探视。2013年春节过后,李耀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我把自己关在书房内,面对地图失声痛哭。而今,看着李科长与我在前线的合影,我的心依然难以平静。李科长,我的老首长、老战友,您是影响我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改变我命运的人,我从内心里怀念您。往事如歌,延绵不断。张玉祥长我3岁。我从昆明调到腾冲后,他像老大哥一样给我以多方面的帮助。6年里,我们同住同行,又一同调往中越边境地区,一同走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的战场。战友深情把我们的心紧密地连在一起。他转业回到抚宁后,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我与玉祥战友在腾冲时只留下一张合影。一张张照片在我手中翻动,一件件往事在我脑海里闪过。透过这些照片,部队生活和战友间的许多往事涌上心头。我参军时年龄小,个头小。战友们处处都照顾我,关心我,使我在部队生活中始终感受着战友的温暖,也以感恩之心敬重我的战友们。这些年来,我不仅和平泉的战友、承德的战友保持着往来,也与仍在昆明工作的平泉籍战友和外地的一些战友保持着联系。战友情感,深深地激励着我的心。一张彩照,把我的心又带回到2010年12月18日。那天,我回到了云南省红河州的屏边县,专程去祭奠那些在1979年2月那场战争中为国牺牲的烈士。走进陵园,看到32年前英勇献身的近千名战友们的墓地时,我泪如泉涌,难以自制。我走进墓地,抚摸着烈士的墓碑,细看简略的碑文,感怀着他们的精神。我向他们敬礼,我把白酒洒在烈士们长眠的土地。多少激动、多少泪水、多少欣慰,只是为了朴素无华却弥足珍贵的战友深情。收起照片,心境悠悠。现如今,我一些战友已经故去,同年入伍的战友也都年过花甲。回望峥嵘岁月,难挽似水年华。我们这些当过兵的人,懂得战士的使命,也更珍惜战友间的深情。因为,战友情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里,融铸成我们生活乃至人生际遇的亮点。  附:照片自卫反击战开始前,李耀科长来检查工作,和战友们合影。中为李耀,左一为作者。在中越边境和战友张玉祥在一起,右一为战友张玉祥。本文照片为金刚从作者《绿色的记忆》刊登的照片中选取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