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白金汉宫、圣彼得堡、避暑山庄并称“世界三大皇家宫苑”,但其功能却有大不同,明确地表现出不同国家的文化眼光。承德—避暑山庄作为夏宫、陪都,孕育了历史文化名城承德。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究竟是“吉宅”,还是“凶宅”?建国以来的47年间,先后有33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视察承德,足见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文化地位之高

以全球现代化文化视野去观察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分野,也在其标志性建筑上得到了充分、强烈地表现。进入十八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各国“各扫门前雪”的农耕文化已经结束,商品经济时代来临,世界潮流已经启动了向“地球村”迈进的步伐。避暑山庄、圣彼得堡、白金汉宫同时兴建于1703年,并称“世界三大皇家宫苑”,但其功能却有大不同。异质文化培养了不同的帝王个性,表现出不同国家的文化眼光。三座宫殿同年?建,这段世界建筑史上的纠结与巧合,存在着什么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玄机吗?

 

有资料表明,17世纪至18世纪的中国,曾经是欧洲人一心向往的圣地。

 

而远在十二世纪中叶,其时的欧洲尚处在乱世的黑暗?r期,宗教审判、十字?东征一一登上历史舞台。而在地球的东方,成吉思汗统帅的蒙古铁?,征服了中西亚,锐不可当的势力深入到欧洲。1271年,17岁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远涉重洋在中国游历24年后回到意大利,在其所口授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里,中国的富庶与?|方文明风物,迷醉了西方人。1985年夏季,北京电影制片厂曾经在万树园搭景拍摄电影《马可波罗》,再现了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惊喜与向往的故事。

 

继元明两朝之后出现的“康乾盛世”,将东方文明推向了极致,比马可波罗看到的景象更为宏伟。欧洲文化思想名人莱布尼茨、伏尔泰等人不仅大力宣扬中国儒家文化思想,还说服当权者借鉴中国的政治经验。他们认为中国有开明的皇帝、温良的官员治理,万千子民生活在祥和、富庶的环境里。欧洲出现的“中国热”长达100年,英国的马嘎尔尼勋爵就是其中的又一位。

有经济学家采取科学量化的方法,考证“康乾盛世”确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统治所能达到的鼎盛期。康熙大帝可称功盖汉唐。以全球化眼光看去,世界上同时?建的三座辉煌的国家标志性建筑,唯有承德—避暑山庄成为了清王朝由兴转衰的见证与象征

 

1703年,49岁的康熙大帝登基(8岁登基)41年后,选择人口不足千人的小村庄上营,在芝径云堤为避暑山庄开工奠基,历经89年建成夏宫与陪都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康熙、两代皇帝帝?建避暑山庄,是对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总结,也寄托了其的政治理想,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情怀。“移天缩地入君怀”——创造出了浑然一体的中国地理版图的形貌微缩版;所透露出的心理信息是出于其“安内攘外”的政治目的——守业。避暑山庄及外庙的创作水准,进入了东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康熙、乾隆肇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对经济建设的期望值。其政治意义有三:与故宫区别开来,在承德有清王朝的帝部——夏都,第二个政治中心。承德的著名作家何申称之为“一朝两都”现象;进行每年一次的木兰秋?,以武备镇守大清疆域;怀柔致远,团结各民族首领巩固大清版图;三合一的政治目的是:巩固大清的万世基业。康乾盛世的末期,进入十八世纪之后却闭关锁国,漠视了欧洲制度性改革带来的产业化革命与科技的高度发展,固守祖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大避暑山庄文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制度不变”,军事上的战略对策是“固守与防御。”

 

17035月, 31岁的沙皇彼得一世(10岁登基),正在芬兰湾?建圣彼得堡——夏宫、冬宫,终成据守与进攻的碉堡。比康熙大帝小18岁的彼得大帝,被誉为站在“时代前列的君王”。其时的俄国尚处在农奴制时代,要各方面要落后于清王朝。彼得大帝实行西化政策,鼓励工商业发展,开办大学,建立科学院,创建海军。17035月,31岁的沙皇在波罗的海的芬兰湾河口开工,历时40年建成圣彼得堡,有了“?望欧洲的窗口。”1721年俄国首都西迁圣彼得堡,成为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的中心,建设了5000个工业企业。圣彼得堡的功能有三:进一步向东西方开放国家,引进资本、技术、资源;死死扼守住波罗的海这个沙俄的出海口,以利于守住疆土;瞄准邻国、中国进而向海外进行扩张。彼得堡果真成为向欧洲开放的前沿城市,带动俄罗斯完成了工业化革命,成就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国地位。1897年沙皇第二次进攻中国,占领了中国的大连、旅顺,终于在远东有了进入太平洋的出海口。

 

 17037月,英国首相白金汉勋爵?建白金汉屋,1761年国王乔治三世(22岁登基)刚刚登基1年即在现址上历经61年打造成白金汉宫。这座宫殿彰显了“农夫乔治”世界霸主的王气。其时的英国已经是世界工厂,具备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强大实力背景。白金汉宫成为了英国的权力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标志着英国进入了出海扩张输出商品和资本的时代。1793年,55岁的乔治试图与他同时代的皇帝乾隆结好,继续推进其扩张政策,再现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这时的大清还陶醉在延续千年的男耕女织的农产品初级加工阶段,工业尚处在萌芽时期。英国最终成为列强狼群打击清王朝的领头狼。

 

历史的不幸在于有“一个山庄,半部清史”之称的清王朝夏都的承德,最终成为大清兴衰的一个永久性见证;英、德、法、俄、日等八国联军最终宰割了康熙大帝的子孙,避暑山庄最终成为“一个王朝的背影”(余秋雨语)。而同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伦敦、彼得堡,却是拉动英国、俄罗斯经济前进的火车头。这正应了汤比因说过的一句话极为精辟的论断:文明的消失始于“自杀”,而非他杀。

 

承德——避暑山庄的夏都身份,成为屡受质疑的焦点。历史的主流观点认可承德—避暑山庄是“康乾盛世”的一个文明福地与标志性建筑的所在。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的:“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1995年,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做客承德,而后发表了文化散文名篇《一个王朝的背影》。余教授因此名噪一时,却让承德人不高兴了。

 

是年夏季,首次来承德考察的余教授,对其时的承德城风貌、地域风情未置一词,而对避暑山庄的兴趣表现的颇为浓厚,对山庄的建筑艺术夸赞有加。余教授在《一个王朝的背影》里,详尽地描述了康熙?建热河夏都的缘起,及其137年间发生的兴衰之变。余教授的老家浙江扬州、嘉兴在清军入关后,曾经遭受了杀戮屠城。他从骨子里憎恨那些辨子军,把避暑山庄视为清清王朝的“邪恶的象征” ——避暑山庄是一处“凶宅”。他对山庄的政治文化定位是准确的:在历史古都紫禁城外,清王朝有了自己的政治象征;他在文尾把山庄确定为“凶宅”,这引起了承德人的老大不高兴。余教授也的确有些情绪化地使然,对避暑山庄的评价缺失了一点唯物史观。

 

余教授的这个结论,也招惹了承德著名作家郭秋良的不高兴。郭先生客居承德多半个世纪,是最早在媒体宣传承德—避暑山庄的记者兼作家。郭先生1978年发表散文杰作《山庄湖色》、《热河冷艳》,1985年出版名作《康熙皇帝》。他因为一生叙写承德的近现代文化,被公认为是一位权威的文化智者、领军人物。郭先生比余秋雨早一年,发表了的著名文论《大避暑山庄文化刍说》,提炼、总结了康乾时代的治世精华,肯定了避暑山庄在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的历史地位,从而“提高了承德的文化海拔高度。”郭先生对山庄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挖掘,还有《夏都风云——避暑山庄大传奇》等三部代表作品可读。200712月号的《十月》杂志,发表了郭先生的散文《永远的避暑山庄》,写尽了山庄之美——避暑山庄是一座吉宅;顺便对《一个王朝的背影》里表现出的偏见进行了理性驳斥。在郭先生的眼里,承德永远是一处文明福地,避暑山庄是一座千年独有的“吉宅”。

 

康乾盛世留给承德的丰厚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其外庙,是吉宅,还是凶宅?以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目光回望,当然是吉宅;以全球化的眼光去分析,山庄是专制的封建社会所能达到的繁荣高度的见证与终极地。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庙,沉淀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宗教、哲学、建筑、政治、军事方面的底蕴。在政治家、哲学家的眼里,世界万物都是可以改变的,“吉”与“凶”亦是可以平衡的,是可以有条件互相转化的。建国以后,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承德—避暑山庄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生动、鲜明地证明,只要有求变创新的雄才大略,承德—避暑山庄的继承者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共和国成立之后,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新世纪的初年的47年间,就先后有33位党、政、军三代领导人先后视察过承德——避暑山庄。他们分别是总书记、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军委主席、全国政协主席;其中的最高领导人有:朱德、董必武、邓小平、胡耀邦、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朱?基、温家宝、李瑞环、杨尚昆等。总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指示要旨是:承德是个文明福地,要保护好山庄和外八庙,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开发并利用承德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建设成第一流的文化游避暑胜地。这是其它历史文化名城,没有获得过的殊荣,足见国家对承德—避暑山庄的高度重视。

 

1961年,国务院公布把避暑山庄及四座外庙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闻名海内外的学者王世仁先生,是最早参与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研究和修复工作的学者之一。 他在上世纪的1975年参与启动了承德古建恢复的进程,国家投资数百万元。1976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第一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1986年开始实施第二个十年整修规划。进入新世纪,地方政府建立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基金会,河北省人大出台了《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保护条例》。这些规划、条例明确了坚持“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199412月,避暑山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历届政府对避暑山庄的保护先后投入了近5亿元,直接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到2007年基本恢复了主要的景点建设。

 

作为不可复制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的文化号召力、影响力在与日俱增,并且已经释放出了空前巨大的能量。承德—避暑山庄的文化软实力,在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化影响力是独一无二的,在国际上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