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雄关,名闻天下。古城兴废,人倍牵情。惟沧桑变易,风火劫磨,门巷光华,十不存二。复其故韵,可谓宜哉。况盛世招邀,奥运将届,重张福地,恰值良辰。于是我公司乃荷重任,排万难,择吉开工,夜以继日,殚精竭力,上下同心。奋战两年,遂使工程如期告竣。此固团队之功,然亦当地领导及协作各方之助矣。而今,登城心之钟鼓楼四眺,但见楼台比并,呼应关城,廊榭参差,徘徊花月,杰阁穿云,飞檐焕彩,壮美风情,自非畴昔,纷来游客,正好流连。至若集万商于灯火春宵,致四海于笙歌夏日,其繁荣前景,更何疑耶!志庆勒石,爰为是记。”

    这是首届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我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本报资深报人王玉祥先生应邀为新近复建的山海关古城撰写的碑文,现已书丹勒石,立在古城街心钟鼓楼旁。碑文仅有206字,真可谓惜墨如金,却能回溯古往,叙写今朝,展望未来,尽纳数百年沧桑于笔端,气势宏阔,辞采飞扬,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表现出作者精纯老到的古文修养。碑文于今春面世后颇受好评,有人说,如此地道的碑文实属上乘妙品,无愧于名闻天下的山海关。

    近来国内问古读经、吟诗作赋忽然时髦,而王玉祥早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勤苦研习了,至今已历四十多年,并曾得到我国一代宗师夏承焘、荒芜、李汝伦诸先生的长期指点,打下了坚实的文史根基。但他的写作不仅限于诗词楹联,散文、杂文、文学论文、评论等均有造诣和成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他的作品即屡见于本报和《人民日报》、《瞭望》、《光明日报》、《羊城晚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当代诗词》以及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几十家知名报刊。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诗风已经自成一格,他的诗名已经显著于国内诗词界,以至诗函信件曾经由大江南北络绎飞来,令他应接不暇。正因如此,1987年端阳,他和老诗人布尼阿林先生作为河北省五位代表之一,应邀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首届理事。

    几年前王玉祥主持本报副刊,曾策划并开辟了一个诗配画专栏,他写诗,著名画家韩羽先生画画。后来,王玉祥又把诗配画寄给《羊城晚报》的“花地”副刊,很快发表了。而且,由于反响甚佳,报纸干脆就在漫画版上为他们开辟了专栏。“花地”与《人民日报》“大地”、《文汇报》“笔会”,是众所周知的三大品牌副刊,在这样的副刊上开专栏很难,而这个独特的诗配画专栏一开就是四年。大诗人邵燕祥先生在《知有承德王玉祥》(见《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11月24日)一文中这样谈到:“打油诗亦为我所爱,玉祥以打油体配韩的戏画,婉而多讽,有时也略加附白,跟画家的画、题相映成趣。一编在手,左诗右图,左看右看,不亦快哉!”

    1989年的海峡两岸迎春诗赛曾震动当时的海内外诗坛。其评委阵容至今任何一次诗词大赛也无与伦比:周谷城、启功、文怀沙、荒芜、林锴、范曾……都是中国文化界重量级人物。参赛稿件则来自五洲四海,佳作如云。而王玉祥以一首七绝《赠台湾友人》获得最高奖:“最忆童年捉柳花,何时重品故园茶?春深怕读登楼赋,阿里山高不见家。”寥寥二十八字,便将隔岸游子几十年来绵长无尽的怀乡情思抒发得淋漓尽致。难怪当年报载,评奖会上文怀沙老先生称赞此诗“极有诗意”。后来有人说过,只要现代文学史谈及两岸题材的诗歌,就不能不提到这首动人心魄、深婉流丽的传世之作。此外,他还获过规模宏大的首届中华诗词大赛奖和河北文艺最高奖项——文艺振兴奖等。自上世纪末以后,王玉祥不再参与诗赛。因为,在文化巨擘们已凭法眼公心给他打过最高分之后,他的诗词所达到的境界已经不言自明。随着斗转星移,他逐渐把这赛那赛看得淡了。离开纷纷攘攘的竞争,就有了更多的主动,可以从容去做该做的事情了。

    对于诗词家来说,撰写碑文和楹联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塞外雄风三斗酒,楼头明月一轮诗”,十几年前就悬挂于我市塞外酒家门前的这副对联以雄浑豪放而脍炙人口,作者正是王玉祥。他的楹联只是偶或应人之请而为之。如今承德街头,还有他为庆元亨大酒楼撰写的长短两联也各具特色,妙趣横生。

    2007年5月,叶剑英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在叶帅故乡广东梅州隆重举行。王玉祥应梅州市委市政府之邀,作为文化界嘉宾出席此会,并被大会邀请在叶帅诗词赏析座谈会上作首席发言。他的发言,阐发了叶帅诗词的思想艺术精髓,深厚而透辟,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近来,王玉祥应邀正在为我市几处森林休闲公园撰写碑文稿。其中有九华山公园一篇,起笔写道:“九华山,《承德府志》载焉。西接僧冠,东滨武烈,踞京承高速公路之门户。其势剑插壁立,峻欲摩云,而林木森森,青葱带雨,鹰举鸟鸣,亦别具胜概也”。只几个短句,便将九华山的形势、方位及独特风光神韵展示出来,读来别有一番情味。一处景点一组建筑,配上形神俱美的碑文楹联,就好像画龙点睛,赋予景点和建筑以神采,也丰富了文化内涵,提升了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