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到“休闲”:把“客”留住 

——对标桂林看承德之二(产业篇)


  一个是塞北山城,一个是南国名郡;一个拥有避暑山庄、外八庙等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一个拥有誉满全球的自然山水风光……

 

  拥有同样的旅游资源,旅游发展历程也颇为相似。也曾经为旅游产业能否富民强市而彷徨,也曾经在GDP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两难境地中矛盾、挣扎……

 

  然而,当我们还在为休闲旅游产业能否作为战略支撑产业而犹豫不决、争论不休的时候,南国名郡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12月,桂林市跻身全国惟一一个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该市阳朔县的休闲旅游业成为全国典范,该县旅游收入已占到全县GDP的67%。

 

  在南下的列车上,作为记者,我们同样心存疑虑,桂林阳朔旅游富民强市之路,到底在哪?

 

  

 

  【标杆亮点4

 

  休闲天堂——阳朔西街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在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上,阳朔县是桂林的典型代表。

 

  自桂林出发,乘船沿漓江顺流而下。漓江水浩浩汤汤,轻拍船舷。两岸青山如黛,或如竹笋,突兀而出;或几峰并列,巍峨参差。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千古绝唱的漓江,蜿蜒浩渺至“地球村”阳朔。

 

  阳朔青山秀水,闲暇之时,骑上单车,穿行于山水田园之中,看山、看水、看牛、看炊烟,整个身心融合于山水之间。

 

  “阳朔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最早源于外国游客的介入”,桂林市旅游局负责人说,刚开始这里主要是外国的背包客,他们迷恋于这里的自然山水,流连忘返。经过口碑相传,外国人慕名而来。久而久之,在阳朔的西街,形成了外国游客集聚的“地球村”。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沈彬便对住在阳朔县碧莲峰里的民众羡慕不已。碧莲峰脚下的西街是一条古老的石板街,大理石路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小青瓦、坡屋面、马头墙、木门窗,“老街长长古巷悠悠”,本土情调浓郁,风情万种。

 

  走进广西阳朔西街,你会看到这里有众多的工艺品店、书画店、旅馆、咖啡厅、酒吧、中国功夫馆。这里是外国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外国人在此开店就有20多家,被称为“洋人街”,由于西街男女老少都能讲外语,外国人到西街没有语言障碍,故又把西街喻为“地球村”,西街有了星级宾馆、有了合资门店、有了多肤色家庭。

 

  来阳朔,不逛西街,遗憾莫名。

 

  午后的西街,阳光和煦,透出一股宁静。各式酒吧、商铺,林林总总。街边的各式桌椅旁,三三两两地坐着各国、各地的游客。手捧一杯清茶,或是半本残书,静静的凝神、沉思……

 

  夜晚的西街,人头攒动,喧闹异常。酒吧演艺振聋发聩,各类商铺招徕顾客,此起彼伏……

 

  西街的成名,让阳朔县坚定了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决心。1984年,阳朔西街经初步改造,成了古朴典雅的旅游文化街,吸引着许多“背包客”; 1999年初,该县又投入1582万元对西街进行保护性整治,凸显“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木门木窗、吊阳台”的桂北民居建筑风格,阳朔也因此多次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县,2007年西街荣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称号。

 

  悠久的历史、古朴的建筑、纯朴的民风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西街80%的投资经商者来自外地,包含近10个国家的境外人士,所有商铺商标都是中英文标注,成了中国一绝。外国朋友在西街住下,学习中文、书法、太极拳、烹饪、象棋等中国文化。每年暑假期间,有数万名游客前来西街修学、旅游,西街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外语角”。许多人还在此恋爱、结婚,至今,西街已缔结近500对涉外婚姻。于是乎,西街成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洋人街”,成了超越地域的“地球村”,年接待中外游客近600多万人次。

 

  阳朔县副县长黄燕对记者说,“阳朔堪称甲桂林”,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县,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政要到过西街,是中国首批旅游强县,被世界旅游组织确定为“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是中国首个年游客接待量超500万人次的县份。

 

  

 

  【对标思考4

 

  承德的“西街”在哪?

 

  

 

  到桂林,必到阳朔,必到西街。

 

  不单是阳朔的西街,在桂林市中心广场中山路段,每到晚上就变成了热闹的休闲街。统一规格、统一标识的红色售货棚,整齐地占据了中山路半个街道,旅游纪念品、桂林土特产品、文化用品在这里应有尽有。晚上灯火通明,红色的售货棚在夜色下显得格外耀眼,各种口音的中外游客在这里漫步、休闲、购物,好一派繁华景象。

 

  该市旅游局负责人讲,每天晚上设在市中心中山路的旅游“休憩区”是专门为住在桂林的游客特设的。虽然也曾为设在市中心合适与否有不同的声音,且旅行社因利益缘故,也并不愿意往这里领客人,但是桂林市认为,作为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必须为游客着想,必须为顾客打造 “夜生活”平台,否则一是游客留不住,二是晚上市中心冷冷清清,游客会怀疑这个旅游城市的人气有问题。

 

  而名声在外的承德市的“夜生活”实在不敢恭维,可以说较为萧条和沉寂,至少在“五一”期间是这样,与桂林市形成强烈反差。

 

  说起承德的资源,承德人谁都可做到如数家珍。

 

  拥有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木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万里长城的精粹——金山岭长城、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猎场——木兰围场。同时,拥有磬锤峰、辽河源等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拥有雾灵山、木兰围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

 

  但谁又说的出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留不住客?

 

  采访归来的第二天,52日,记者家中来了朋友,让记者陪同逛逛承德夜色中的大街,所到之处,商家关门闭户,街上行人寥寥,让客人十分不解,著名的旅游城市怎么这样啊?记者无奈之下,赶紧找到了还在营业的餐馆,要了几个菜,用推杯换盏来掩饰自己的尴尬、掩饰这座城市的尴尬。

 

  这点和我们对标城市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们不仅要问:我们的“西街”在哪里?承德的“夜生活”在哪里?

 

  由此我们想到,城市建设规划是否应该周密考虑与旅游业的关联度。

 

  我们的“西街”在哪里?

 

  应该在山庄、外八庙等文化遗产与现代休闲项目配套中;应该再把丹霞地貌、林木草原、冰雪温泉等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融合中;应该在集中打造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坝上森林草原、金山岭长城三大国际精品旅游板块中。

 

  去年以来,我市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正在加快推进五星级酒店、金龙皇家国际广场、博物馆、民族风情街等465个、总投资967亿元的旅游高端项目。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地方风味小吃等5条特色街区正在规划中。

 

  市民拭目以待,游客望眼欲穿!

 

  【标杆亮点5

 

  文化创意——《印象·刘三姐》

 

  晴天的漓江,清风倒影特别迷人;烟雨漓江,赐给人们的却是另外一种美的享受;细雨如纱,飘飘沥沥;云雾缭绕,似在仙宫,如入梦境……

 

  夜幕低垂,漓江如睡。山峰隐现,水镜倒影。烟雨缥缈,竹林轻吟。月光如练,歌声绕梁。

 

  坐在观众席上,面对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广袤无际的天穹,观赏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 ——印象·刘三姐,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

 

  刘三姐歌圩坐落在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与闻名遐迩的书童山隔水相望,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打造的《印象·刘三姐》就在这里演出。

 

  平静的漓江水,若隐若现的山峰,如梦如幻的艺术灯光,独特的烟雾效果,耳目一新的民族歌声,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

 

  如果把山水风光比作外在的形体,那么《印象·刘三姐》则让山水有了“灵魂”。集“名山、名水、名城、名人、名剧”于一身的《印象·刘三姐》将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传统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入于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电影年创产值20个亿。而《印象·刘三姐》则达到2个亿。《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不仅为项目本身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且极大地带动了阳朔第三产业的发展。

 

  2003年以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已接待中外观众290万人次。参加演出的演员其中有300多名是附近的农民,每年人均可获得上万元收入。27岁的莫桂才便是众多依靠文化致富的农民之一,他在《印象·刘三姐》剧场附近办起一家“莫老爷农家饭馆”,白天经营饭馆,还做兼职导游,晚上去做演员,一年下来经济收入近20万元。像这样周边农民依托《印象·刘三姐》景区办旅游每年增收300万元。高田镇凤楼村人在大榕树旁办起了“刘三姐”展览馆;阳朔人把刘三姐的定情物绣球制成旅游工艺品出售;福利镇农民从事“刘三姐”画扇制作,年产160多万把,产值320万元左右,画扇远销东南亚、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群众利用文化搞旅游,每年人均可增收1000元。

 

  【对标思考5

 

  白天看庙,晚上看啥?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一直以来是我市休闲旅游发展的“短板”。精心打造真正体现承德民族及文化特色、真正叫得响的休闲旅游文化精品是解决承德“晚上看啥”的路径之一。

 

  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就是做足了文化的文章,做足了市场的文章。

 

  我们要在挖掘文化内涵、项目包装等方面下工夫,打造一批有影响力、能吸引游客眼球的文化休闲精品,让游客来到承德能游、能玩、能休闲,才能住得下。

 

  多年来,我市也搞过一些旨在促进旅游发展的一些文化、文艺创意作品,但似乎并未形成旅游精品,和《印象刘三姐》相比,似显单薄。场地因素加之演出多形式流于各路歌舞,真正的地域的、民俗的、民族的特色不浓厚,再加上不是顶尖高手创意、制作,效果没能形成对游客的强烈吸引,没有成为多数游客想看、必看的品牌,对旅游拉动效果不明显。但不是没有精品,不是没有资源,和《印象漓江》,《印象苏州》相比还有一拼,关键看怎么运作旅游市场。

 

  其实,承德作为满族、蒙古族聚居区,地域的、民俗的、民族的才是特色的、最好的、个性的、国际的。比如具有满族蒙古族习俗的春节体验游,蒙、满族婚俗嫁娶体验游等都大有可为。据了解,双滦区的重点文化创意项目《盛世王朝》很有特色,但一定要搞好创意,科学论证,力争一炮打响且经久不衰。

 

  仅仅一、两个项目还不够,我们应继续开动脑筋,深入挖掘、挖出故事、挖出历史、挖出更多的民族风俗经典,开发成休闲娱乐项目,让天南海北的游客在欢笑中、体验中度过在承德的每一天。

 

  桂林、阳朔的实践证明,文化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承德的文化源远流长,要依托这些优势,打造一批有丰富文化内含的旅游精品,用文化增进承德旅游的吸引力,建设成游客有品味承德的兴趣,四季皆可休闲、度假的地方。到那时,休闲旅游的带动和扩张效应就会显现,就会出现一业兴、百业聚、新业生的生动局面。

 

  【标杆亮点6

 

  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山水田园风光

 

  

 

  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置身于阳朔的山水风光之中,或骑单车,或漂竹筏,或是攀岩,行行走走,一山一水,一田一园,皆令人流连忘返。

 

  在阳朔的乡间小路,随处可见背包客徒步行走,单车族成群结队。“旅游立县,农业稳县”是阳朔的发展战略,将农业与旅游结合开发生态旅游是该县又一条经济发展的路子。

 

  2005年,阳朔被世界旅游组织推荐为世界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目标,该县投入巨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入近2亿元狠抓76公里长的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乡乡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投资5000万元开展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投资78万元解决饮水问题,投资3000万元对农民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彰显“桂北民居”风格,让百姓的住房也成了旅游的看点和亮点。

 

  为适合游客休闲观光、度假的需求,该县积极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元素,从阳朔镇东桃至葡萄的乌龙长百里,沿线具有万亩生态金桔示范园,政府引导当地农民利用这一优越条件,把“金桔园”转化为“旅游园”,纷纷办起“金桔农庄”和“金桔饭庄”30多家;凉水井村全村入股办起了度假山庄;高田龙潭村办起古民居游;历村农民在月亮山下办起农家旅馆、饭店60余家,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人均收入从1998年前的1000元一跃变成现在的2万元,10年间翻了20倍。据了解,该县至今已有近10万农民坐上了“生态休闲游直通车”,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

 

  1921年11月29日,革命先驱孙中山来到阳朔,曾盛赞阳朔“万山环绕,遍地膏腴”。并指出“诸君若知之而开发之,则见阳朔皆富家翁也”。

 

  孙中山的预言今天在阳朔成为现实。“阳朔遍地皆黄金”——1个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和4个3A级景区,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阳朔皆富家翁”——2006年、2007年蝉联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09元,2009年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

 

  同阳朔一样,桂林市各县都借助“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品牌,积极发展自己的旅游产业,均取得不斐的成绩。龙胜打民族风情和温泉度假旅游牌;兴安以千古灵渠、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要发展方向,为桂林市中心旅游城市之下的次中心;资源则以丹霞地貌风光、资江漂流为特色,大搞“丹霞旅游”;荔浦以溶洞暗河为特色,发展很迅速;恭城紧抓生态旅游,辅助开发历史文化旅游;灵川以开发美食文化和大圩古镇为主发展休闲度假游;临桂抓住名人故居做文章,围绕开发九滩瀑布等自然旅游景观;全州以湘山寺、天湖水库为代表;永福以百寿岩、永宁州古城遗址为特色引进开发旅游项目;灌阳以月岭古民居、千家峒瑶族发祥地为开发重点,已经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各县借助桂林名气,大力开发各自的特色旅游资源,显示了良好的景观组合和互补互利性。正是由于桂林市和各县充分发挥了中心旅游城市的带动功能,才使得桂林旅游经济发展走上了繁荣的快车道,才成就了旅游发展的桂林模式。

 

  从观光到休闲,是桂林旅游产业的一次质的跨越。通过旅游的休闲功能,不仅吸引了游客,而且成功留住了游客,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局面,达到了即富民又强市的目标,

 

  去年的12月7日对桂林全市旅游业界人士来说是一个值得振奋和自豪的日子在这一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内文明确指出桂林要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一批旅游强县和特色旅游小镇加强重点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将桂林建设成举世瞩目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

 

  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桂林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的宏伟目标全市旅游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明确“试验区”建设无疑是将“旅游兴市”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历史性机遇。

 

  【对标思考6

 

  “速览”山庄,无异杀鸡取卵!

 

  记者在桂林到阳朔的船上,见到了一位来自大庆的游客,他说,“桂林太美了,我在这已经住了七八天,消费了1万多元,还要到阳朔住些日子,计划消费支出在两万以内”。

 

  还有一对来自北京的老年夫妇,他们已经在桂林住了好几天,和我们同一天到阳朔,也想在那住几天。

 

  我们佩服这几位游客旅游消费的慷慨大方,也确实为桂林和阳朔的魅力所折服。

 

  和桂林形成反差的是,承德拥有避暑山庄、外八庙等蜚声海内外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但当前,基本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阶段。从旅行社组团到社会化服务很少有人考虑如何为客人创造多住几天的环境,短期效益和小部门利益都在缩短着游客的逗留时间。

 

  游客游览避暑山庄,多不超过3个小时,短的如果乘车,可以一个多小时就可离开了山庄。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300年的避暑山庄,半部清史,岂是一小时就能看明白的?这样的做法,表面上似乎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增加了收入,但实际上,无异于杀鸡取卵。试想,多留游客一天,游客吃、住、行、购将带来怎样的消费?

 

  阳朔也曾经面临过这样的尴尬,游客从桂林乘船,沿漓江游览,到阳朔只留下一袋垃圾,坐上旅游车就返回了桂林。但是,阳朔依靠西街这个品牌,不仅吸引了海内外的游客,而且通过对周边的开发,成功留住了游客。

 

  再就是避暑山庄本来就是历史文化积淀之园,山水园林休闲之园,游客游在其中应该是从容而悠闲,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山庄内总有各种车辆往来穿梭,喇叭声声,催人躲闪,无论市民、还是游客意见较大。在桂林,市中心“两江四湖”景区内,任何车辆严禁通行。

 

  怎样才能留住游客,如何延长游客的游览时间?一个旅游城市,谋划项目站位要高,看一个项目的设立首先要看是否有利全市休闲业的发展,以部门利益影响全局利益的项目应该坚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