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尼 成功的世纪神话

——写在热河克罗尼仪表有限公司20年厂庆之际

 

克罗尼,一个响亮的品牌。

20年前,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战胜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而经历的彷徨,走出市场沼泽,谱写了壮丽的创业诗篇。20个春夏秋冬,克罗尼人用自己的实践,诠释了科学发展的主题,以超前的思维方式践行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20个寒来暑往,用事实说话,热河克罗尼成功的创新了世纪神话。

 

历经坎坷未必成大道

 

197511月,笼罩在神州大地上空还笼罩着政治阴霾,承德已经进入了冬天。从电子四厂走出来七个人,他们带着仅有的6万元钱,走进了位于中兴路的老报社食堂。

刘彦杰,这位见证了克罗尼成长的老大姐想起了当年的情景,墙上的“今日菜谱”给她的印象记忆犹新——醋溜白菜,熬大萝卜……只见菜名不见炊烟,这个食堂已废弃多时了。

一直从事统计和计划调度工作的刘彦杰忘不了,从他们踏进食堂的大门起,克罗尼的前身——承德市无线电元件厂就诞生了,这里就是他们的厂房。一共不到400平米的食堂被隔成了八个小屋,八个小屋就是八个车间,尽管经过招兵买马,一个车间也没超过三、四个人。

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他们生产的第一个产品——胶木笛簧继电器诞生了。上点年纪的都知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通讯十分落后,长途电话经常因为距离远声音太小听不清,很多有条件的单位都配置了电话增音器,他们生产的“胶木笛簧继电器”就是当时电话增音器的一个配件。

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出的产品“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一纸调拨单,胶木笛簧继电器就走向了他该去的地方。产品虽然单一,却能维持为数不多职工的无线电元件厂的简单日子。

同样见证了克罗尼成长历程的李瑞生,当过车间主任和采购部经理,说起那时的生产,说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制开发了新产品,无线电元件厂从他们手里接下LZD金属管转子流量计的生产任务。因为生产技术落后,又缺乏生产设备,机箱都是工人在台钳上一锤锤的敲出来的。

国家为他们调拨了两台车床、一台铣床、一台剪板机。机器运来了,没有厂房,工人们自发的组织起来义务劳动,和黄土泥打土坯,在厂子有限的空地上盖起了厂房,几台新机器总算安了家。那时,他们就是凭着这样的精神第一次完成了生产计划,第一次为职工发了8——10元的奖金,企业领导为此还接受了调查。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80年代,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度。吃惯了大锅饭的小型国有企业一下子变得不适应了,皇帝的女儿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因为质量不过关,产品产销不对路,调拨出去的产品被退了回来,新产品又造成了大量库存积压,“皇帝的女儿”没人要了。为了解决工人的开支,厂子开始了“不务正业”,缝线手套成了无线电元件厂的主要生产……然而这样的日子也难以为继,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工厂无法生产,工人们无所事事,一些人抱着膀子在外面晒太阳,更多的工人出去逛南营子大街。干部懒得管,职工人心散,无线电元件厂陷入了空前困境。

1982年,这是让克罗尼的老职工们记忆犹新的日子,他们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来了一位骑着凤凰自行车的副厂长,专管生产经营和销售,工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这位厂长身上。他就是现任克罗尼的总经理马保华。

那时的日子太难了,企业没钱,开不了支,每天要想着怎样恢复生产,还要接待要账的。一次,滦平驻军的一个家属厂来要加工费,要账的坐着不走,马厂长体谅家属厂的难处,可是实在拿不出钱来,恳求他们再宽限一年,无奈之下,要账的客人看到身为厂长的办公桌桌面上一个大木头节子掉下去成了一个大窟窿都无钱修理,顿生恻隐之心,答应了马厂长的恳求。

用马总的话说,当年进厂看到纪律松散人心涣散,心里难受啊。

面对如此困境,不等不靠,刚进厂的马保华开始了他的三部曲。第一整顿纪律,开会学习,坚定思想,聚拢人心。第二,为积压产品找市场,马厂长亲自带队出去推销,为产品找婆家。第三,改造旧产品,开发新产品,让产品适销对路。

经过努力,职工的心气上来了,马保华又重点抓了对老产品的升级改造,LZD金属管转子流量计增加了隔爆、防爆功能,拓宽了适用领域,老产品以新形象走向了市场。电动标校台、气动标校台、油品水分分析仪也开始找到了归属……

市场是无情的,质量差的必然遭到淘汰;市场也是有义的,适销对路,必然为企业的生产带来生机。在马保华带领下,努力换来了成果,产品有了销路,产品也产生了飞跃。

1983年,无线电元件厂更名为热河仪器厂,实现了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生产的跨越。企业也第一次有了61万元的家底。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说起公司能够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 “秘诀”,总经理马保华坦言:科学决策、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981年进厂,一直做财务工作的李桂春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清楚的一本账。1983年企业更名为热河仪器厂,也迎来了来料加工、三来一补、引进设备、引进技术的新时期。

但是马厂长认识到,依照61万家底,依照当时的设备和技术,企业随时可能被淘汰出局。

从那以后,跑部进京、内引外联,先后和多家公司洽谈,都没有成功。

来宾看看他们的厂容厂貌,摇摇头走了。为什么?厂子的环境太差了!差到什么程度,一个掏大粪的挑着大粪挑子进了车间,把这里当成了公共厕所。

……

“没有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马保华在职工大会上掷地有声。

拆旧房建新楼,马保华召开职工大会说了厂里的打算,描绘了发展前景,可职工在下面听着满脸的疑问——这话前几任领导不知说了多少遍,谁信啊?为了让职工了解自己企业,马保华把厂子的经营情况公布上墙,告知全体职工,同时也第一次让职工知道了什么叫企业成本。时任老市长范文彬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厂里召开现场办公会,对厂里的决定给予了大力支持。

198410月,拆除老厂房的工程开始了。直到这时,职工们才相信了,这任领导没有瞎说,动真格的了。

自有资金不到20万,贷款108万,一座最高七层的楼终于盖起来了。

最让刘彦杰、李桂春、李瑞生等老职工不能忘怀的是1987年企业的培训,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核算……马保华亲自讲每一堂课,还要考试,对考试成绩评奖。刘彦杰现在说起这事还回味无穷,她说,在那个年代学习的东西至今还用得上,对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素质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心齐泰山移,企业的发展终于上了新的台阶。到1987年,热河仪器厂具备了生产3大类30余种规格型号产品的能力,年创利润48万元,这对于当时一个小型国有企业而言,可说是成绩斐然。

企业发展有了起色,日子好过了,马保华心里并不满足,他深深地知道,一个企业如果产品水平低、技术落后是不会有大的前途的。企业的低效循环,产品逐渐老化,凭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实现更新换代,长此以往,终究会被挤出市场。维持现状只能徘徊不前,而解放思想,求新求变,在变中求发展才是真正的出路,

高起点引进高科技含量产品才能使企业拥有辉煌的明天。

“继续努力,引进发达国家技术和设备,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在马保华的的心里形成。

于是,他们一方面加紧自主研制开发新产品,扩大积累;一方面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先后与日本、意大利、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多家公司进行产品技术会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经过广泛的接触与洽谈,充分的考察论证,最终确定与世界著名的生产仪器仪表的跨国公司——德国KROHNE公司合作,引进该公司的H27金属管浮子流量计。

机遇常常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当热河仪器厂决定与德国克罗尼公司合作、引进该产品时,国内南方一家大企业也在洽谈这一项目,而且购进了样机,但对是否引进还在犹豫不决。

面对已先行一步的竞争对手,时任厂长的马保华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论证,充分分析了市场前景,认为引进这一项目将是企业跨步发展的难得机遇。于是,他抢占先机,果断决策。

然而,引进设备和技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和德国人坐下来谈判,技术多少钱,关键设备多少钱,一项一项的下来,需要资金1840万元。这对于当时固定资产只有120万元的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泰山压顶!

贷款数额巨大,需要职代会通过。围绕是否搞技术引进和设备引进,厂里组织了党员、团员、老职工等多种座谈会,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相当一部分人持否定态度,班子里的意见也不一致,认为企业有一定效益,何必再去冒风险,贷这么多款,万一不成功怎么办?在这场关乎企业存亡的论争中,厂长马保华着眼未来,力排众议——即使风险再大,也要引进成功!

决心下定了,压力随之而来。

说是有150万家底,那是虚张声势。为了跑石家庄,火车只要发车,不管有没有座位和床铺,上车就走。马厂长说,上车穿的新衬衣,被挤得下车就没了模样,那都是为了赶时间没办法啊。

到了省里经贸厅,负责项目的同志一听马厂长要引进的项目和热河仪器厂的规模直摇头,说,那个项目不错,可你们厂子也太小了,小马拉得动大车吗?省电子厅被马保华的精神感动了,不但同意他的要求,还和马保华一起帮忙去做省经贸厅的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省经贸厅的领导终于同意了马厂长的引进项目。马保华说,“盼了多时的申请被批准的那一刻,我的心咕咚一下提到了嗓子眼,顿时感到呼吸困难。我知道,省领导一锤定音,肩上的压力才是真的来了。”

项目定下来了,1840万元的贷款却是不小的难题,企业的家底儿根本达不到贷款的资本,一趟趟地跑贷款,一次次的申请,不知磨破了多少鞋底,马保华的爱人也跟着一起想办法,省银行终于被他们的精神打动了,破例批准了他们的贷款申请。

老职工李瑞生深有感触地说,贷款下来了,全厂职工人均背上了10万元的债务,厂长顶着压力全厂职工也顶着压力,然而这种压力也变成了全体职工奋发图强的动力。

就这样,凭着一股拼劲,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始了艰难的跋涉。1990331日晚,引进设备到厂,3天安装,5天调试,420日赶在德国专家指导前拿出第一台样机。经专家检定,2台样机均达到德国公司标准。61日起,产品投入小批量生产。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外国专家赞叹不已。

H27金属管浮子流量计的面市,令广大用户耳目一新。仅7个月的时间,就销售187台。当年,热河仪器厂利润首次突破了三百万元。那年八月,德国人到厂里来了,他们是看生产的产品合不合格,经过比对看到和德国产品没有两样时,他们伸出了大拇指。

设备与技术引进开花结果,获得成功!

正是他的这种超前意识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彻底改变了热河仪器厂的发展轨迹,也使其成为当时国内首家引进该类产品的企业。热河仪器厂由此化茧成蝶,有了质的飞跃。

热河仪器厂,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见到了灿烂的的阳光。

              

 克罗尼神话从创新中走来

     

以马保华为代表的热河仪器厂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为中德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得到了德国同行的信任。于是引进又有了延伸­­——合资经营。19908月,德国人在看了热河仪器厂生产的产品除了赞扬之外,更增加了进一步合作的信心。在德国克罗尼公司提议下,在中方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双方决定投资1625.1万元,建立合资公司。

然而引进遇到的困难因为合资问题上在热河仪器厂再次重演。小富即安、怕担风险成为一部分人反对合资的理由。

为什么合资?光靠引进设备,企业到底能坚持多久?合资企业要如何管理?合资和不合资的前景如何?这是职工先要明白的大道理。

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马保华把道理掰开揉碎的讲给职工听,在职工中搞民意测验。意见仍然不一致,甚至有的班子成员也放出话来,“你合资你的,我不去!”反复的工作后, 66人同意,就这样,热河仪器厂员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原厂,一部分到了合资企业。

19916月,承德市热河仪器厂与德国KROHNE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的合资企业——承德热河克罗尼仪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承德仪表行业一个新的纪元开始。

全新的合资企业诞生了,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管理,全新的运作方式,员工们感到新鲜、兴奋、紧张,企业也焕发了勃勃生机,新诞生的热河克罗尼仅仅运行半年就显示了合资企业的强大生命力,实现利润160万元,中方满意外方也满意。就这样,1992年利润达到700万,1993年利润上千万,德方看到了企业的前景,一揽子进行了再投入,投资比例占到了50.2%.

1995年,克罗尼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了新厂区,为了节省资金,全厂职工再一次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齐心协力,自己动手从老厂区搬运设备。新厂区的工具箱、工具桌、拉杆扶手全是业余时间义务劳动干出来的。职工们从晚上六点半干到十点,星期天也不休息,刷油漆,刷窗户,凡是自力更生能干的活全干了。有的职工说,多亏是义务劳动,如果是给钱我还不一定参加呢。

每天的义务劳动,马保华都是和职工摸爬滚打在一起。一次用滚杠运剪板机,马保华看到滚杠歪了,赶忙过去调整,滚杠突然压倒了他的胳膊上,手表压碎了,等胳膊拿出来,整个胳膊全青了。职工们心疼他,劝他别干了,但他坚持和工人们一起做操作台,搬运钢材,直到安排就绪。干群一心艰苦创业的精神化作了强大的动力和生产力,克罗尼再次腾飞了。

几经打拼,几经磨合。又经过中德双方先后二次追加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了5101.7万元。强大的资金与技术支撑,使克罗尼公司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断跨上新台阶,并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金属管浮子流量计的制造中心,市场占有率和产品质量成为全国行业的排头兵。

合资成功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旧的体制成了发展的绊脚石。

担任总经理的马保华了解了这样一件事,当时德国KROHNE公司在上海的中方合作伙伴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矛盾,领导人更换频繁,导致了中外双方合作的不愉快,这件事也使得德方领导层对热河克罗尼公司产生了忧虑,多次提出,热河克罗尼公司的中方国有企业将会影响德方继续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中方股东热河仪器厂当年完全依附于合资公司的分红生存,它的国有企业身份制约了合资公司的发展。

针对这种状况,兼任热河仪器厂厂长的马保华做出了重大决策:热河仪器厂改制!

2002年,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在市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热河仪器厂制定了改制方案并顺利实施。改制后,热河仪器厂更名为承德市林达仪表有限公司,由国有企业转变为独立经营核算销售型的民营化公司。改制的成功,促进了合资公司的发展。热河克罗尼公司销售收入连年创历史最好水平,2005年更是突破了亿元大关,同时坚定了德方的合作信心。2006年,德国KROHNE公司又向热河克罗尼公司投入了新产品BM700/702雷达液位计以及GA24系列、VA40系列、VA45系列、DK800系列玻璃管浮子流量计等新产品,这些产品于20064季度投入市场。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积极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运用新型的管理模式是热河克罗尼仪表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稳健发展的又一成功之处。

健全完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参考德国克罗尼公司的管理模式,对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成立了生产部、销售部、I T部、质量控制部、技术开发部和行政部六个职能部门,分管公司的各项工作。在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全员劳动合同制、正副总经理聘用制。取消中间环节,自上而下层层考核;杜绝因岗设人,提倡一人多能;在人才选拔上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择优录用;在管理上,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自我考核与员工业绩定值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表现来确定收入,减少了攀比现象,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是克罗尼产品长胜不衰的重要法宝。热河克罗尼公司1996年就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是我市最早获得该项认证的企业;1999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6年又通过了德国TUV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PED认证是企业出口零部件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对此,公司指派专人赴德国进行培训。2005年公司顺利获得了德国TUV PED认证,2006年获得了中国船级社船舶认证。以上认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根据国家软件产品认证的有关政策,经河北省软件协会审核,热河克罗尼仪表有限公司有四项产品被确定为软件产品,享受国家政策支持。

热河克罗尼公司现在拥有了国际一流的加工设备,成为德国KROHNE集团的零件和部件加工中心。零件和部件返销到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印度等国家。

整机产品被国内及外商投资企业重大项目的流量测量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广为选用,成为全国金属管浮子流量计产量最大、质量最好、销量最高、知名度最高的专业制造企业,并出口韩国、新加坡、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瑞士等国家地区。

 

正是热河克罗尼公司不断提升品牌意识,倡导精益求精的质量观念,不断进行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才使克罗尼效益与日俱增。克罗尼公司销售额年均增长达20%以上,到今年底,销售收入达到两亿元,成为承德市中外合资企业成功的典范,创造了世纪神话。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克罗尼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克罗尼又制定了新的发展蓝图,那就是:以质量求生存、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产品谋发展、以开拓新市场为潜力、以科学管理增效益,制定合作、创新、超前的战略;采用机动、灵活、随着市场变化的战术思想,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发展、保持石油化工、化工、纺织、钢铁冶金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扩展医药、电力行业的市场份额。开拓新领域,占领核电市场 ,力争销售收入达到三个亿。

在克罗尼人的心里——创新神话会永远的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