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第二故乡-郭建中

48年前的1968年9月,我们知识青年从承德市到丰宁县山嘴公社土城沟大队插队落户(现在是鱼儿山镇土城沟村)。在这里有我们洒下的汗水,有我们承担过的艰辛与快乐,承载着知青的青春岁月,也记录了知青和乡亲们的情深意长。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半个世纪过去了,48年弹指一挥间。

知青和乡亲们的友谊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而是随着岁月的增长与日俱增。知青们重返第二故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难别心底故乡梦,未忘乡间不了情。

历经两个多月的策划、筹备,最终于7月23日以“难忘知青岁月、情系第二故乡”为主题,自驾车组团回土城沟探亲。

知青回乡探亲进村之前在鱼儿山滩合影留念

上午十点车队到达土城沟村时,鱼儿山镇、土城沟村领导及父老乡亲早已在路旁等候。村部大门上方悬挂着“难忘知青岁月、情系第二故乡、相聚土城沟”的大红横幅,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盛况。

下车后,知青和镇村领导、乡亲们聚集在一起,互相握手、拥抱、问候。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大家热泪盈眶。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格外亲切,心情激荡。一种亲人回家的动人场面,让人激动不已。

上午10.30分在村委会召开座谈会。鱼儿山镇的领导、村委会的新老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回乡知青参加。

首先鱼儿山镇的林镇长发言,对知青回第二故乡探亲表示热烈欢迎!

村支书马正忠发表了热情扬溢的讲话。

马书记讲:48年前你们从承德市来到坝上,那时生活非常艰苦,你们白天一身汗,满身尘土,回家一身泥,晚上点着煤油灯,躺在炕上数星星;吃的是大锅饭,生一顿、熟一顿;一天只挣十分工,与我们老乡没有什么区别,村民都很佩服你们的吃苦耐劳精神。

你们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知识,带来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为农村输送了新鲜血液。后来,你们有的当上了记工员、会计、技术员,有的被聘为代课教师,有的被抽调到工作队,在各个不同的岗位发挥着你们的聪明和才智,为建设农村贡献了你们的力量。

你们陆续回城后,依然牵挂着第二故乡,思念着这里的父老乡亲。你们帮助我们种植时差蔬菜,在科技、资金、项目和销售上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到现在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实现人均水浇地5亩,平均每亩收入2000多元,全村蔬菜年收入达1500万元,为农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出路,成为我村的支柱产业,被誉为“坝上蔬菜第一村”。你们还在项目、资金、设备等方面帮助我村投资30万元,建立了”希望小学”。为改变农村的知识结构,为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了巨大作用。

48年的蹉跎岁月,使你们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步入了两鬓斑白的老年。但是你们初心未改,仍然眷恋着第二故乡,和乡亲们结下了深情厚谊,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乡亲们。希望你们今后还要常回家看看,承前启后,为第二故乡的跨越式发展出谋献策。


常幸代表知青发言,吐诉衷肠,表达了埋藏在知青心里48年的感恩之心;难以割舍的浓浓乡情;久久索绕心怀的对乡亲们的美好祝福;集体回乡探亲把我们的乡情、亲情传给后来人。

常幸语重心常地说:“48年来每个知青都压抑不住对第二故乡的眷恋,忘不了难以割舍的乡情。上班的时候虽然大家都期盼回乡看看,但都因各有各的事而不能成团,只能个人单独去。现在大家都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郭建中大哥又适时的提出集体回乡探亲的建议,得到了知青的一致赞同,产生了共鸣。大家都表示要利用探亲的机会当面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感恩之心,祝福之意。”

展望未来,常幸深情地说:“过去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的限制,坝上地区在全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暂时落后了一些。现在国家发展的大趋势正在越来越有利于类似于坝上这样的后发展地区。有利于健康长寿的产品和产业,必然最具有市场成长性。坝上地区所特有的洁净空气、冷凉气候、无污染或轻污染的土地、广袤的草原风光将逐步在资本市场上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再加上国家加大对坝上的扶持力度。可以说,好日子正在向坝上的乡亲们一步步的走来,我们衷心的祝福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常幸的发言,碰撞了每个知青的心灵火花,释放出来自每个人心底的声音,抒发了埋藏在心底的肺腑之言。


知青郭建中、李洁、姜中尧在这里担任了十年的教师,他们感慨的说:“十年的知青岁月,十年的教师生涯,让我们无怨无悔,我们为坝上的教育事业作出过贡献,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这里是我们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和源泉。现在我们都已“桃李满天下”,感到十分的光荣和自豪,这是坝上十年教师生涯的坚实回报。”

土城沟西队知青郝瑞环、刘俐俐、黄秀丽回忆自己的知青岁月时自豪的说:“朋友都羡慕我们有可思、可恋、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有亲如家人的兄弟姐妹:有淳朴、善良、勤劳的父老乡亲。让我们最遗憾是没有见到待我们亲如家人的房东大哥大嫂,他们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真想为乡里乡亲做点事情,以报答关心、爱护、帮助之恩,让第二故乡的明天也有我们知青的贡献。”

孤山子东队的知青韩立波回忆当年被牛撞时说:“是知青队友和乡亲们使我有惊无险,转危为安,是乡亲们给我打下了今后的人生基础,充满了正能量。”

大德成队女知青于子男热泪盈眶地说:“当时我们在屋内一氧化碳中毒,差点丢了性命,是乡亲张茂如救了我们,这救命之恩我终生难忘。”每个知青都纷纷发言,重温了浓浓乡情,感恩第二故乡。

大德成队知青杨国栋谈到当前和今后发展时,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在种植时差蔬菜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发挥土城沟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优势;第二,要在利用草原风光,加强草原植被保护的同时,在不适合种菜的半山坡上规划种植油菜花、胡麻、小麦、莜麦等不同农作物。形成山顶是草场,山坡是彩色种植带,平地是菜园的美丽景观。第三,要加强村内建房、道路的规划管理,用村规民约的方式约束自由选地建房的行为,建设美丽幸福乡村。第四,要谋划大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好路、多植树。把做好有机农业、旅游业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青纷纷发言和乡亲们 畅谈了土城沟村 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些意见将归纳整理后反馈给村委会。

座谈会在欢声笑语中进入尾声。知青们向村委会赠送有17名知青签名的印有“难忘知青岁月、情系第二故乡”的大红锦旗,把会议又一次推向高潮,迎来了一阵阵的掌声、祝贺声、和相机的拍照声。

座谈会结束后,知青和乡亲们激情澎湃,感慨万千,纷纷在村委会大门口合影留念。

中午,村委会为知青和家属们准备了手把羊肉、山野菜、莜面窝子、莜面鱼子、发糕等丰盛的家乡风味农家饭。让大家大饱口福,再次体会到家乡的风情、风味、风土人情,使我们倍感亲切,回家的感觉真好!




下午知青们分别回到各自的生产小队看望乡亲们,与乡亲们座谈、聊天、拉家常。

三道洼知青和乡亲们座谈合影。

孤山子西队知青和乡亲们聊天合影留念。

孤山子东队知青和乡亲们座谈合影并在旧居合影留念。

土城沟西队知青和乡亲们聊天合影留念并在老井追忆往事合影留念。

大德成知青和乡亲们聊天、考察菜地合影留念。

晚上在村农家院,村里用烤全羊的方式拉开了联欢会的序幕。烤全羊的美味飘香,伴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五颜六色,变化万千的烟花怒放把联欢会推向高潮。村里的秧歌队表演了大秧歌、跑旱船、狮子舞、卡拉OK等节目。在悠扬的乐曲声中,13名知青朗诵了自己编写的散文诗“情系土城沟”,人们都静静地听着,仿佛每个人都置身于当年的意境之中,当朗诵到“坝上的姑娘依然是那样漂亮”、“新一代农民在茁壮成长”时,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欢呼,把晚会又一次推向高潮。



联欢会上,13名知青朗诵了自己编写的散文诗----“情系土城沟”作者:知青刘晓玲

五十年前的一场浪潮,把我们送到了土城沟——这个美丽的地方。

乡亲们宽厚大度,向我们张开了温暖的臂膀。

这里的土地是那样的广袤,这里的乡亲是那样的纯朴善良

不谙世事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无所适从。

是大婶大嫂教我们烧火做饭,打苦力、推窝子,煮鱼子汤。

是大叔大哥带我们扶犁、打草、赶车、 抺房。

夏天镑地,有人在前面悄悄地接我们几锄板,

让我们能伸伸腰,松一松绷紧的肩膀。

冬天挑水,有人帮我们摇辘轳,怕我们跌倒在又高又滑的井台旁。

是乡亲们的宽容,让我们溶入了这片土地,

是乡亲们的教导,让我们学会春种、秋收、冬天打场,

是乡亲们的善良,帮我们渡过了生活的艰辛,

是乡亲们的纯朴,帮我们克服了思想上的迷茫。

美丽的土城沟啊,

你的蓝天,  你的白云,

你的黑土地, 你的黄土房,

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

我们曾像天上的云,飘向远方。

是在土城沟的经历,帮助我们克服了生活的艰辛。

是在土城沟的磨练,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力量。

我们一直认定,

我们是土城沟人,

我们一直牢记,

土城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今天我们回到了美丽的土城沟,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这里的天空,依然是那样的兰,这里的花草,依旧是那样的芬芳。

这里的山水,依然是那样的清澈。

这里的姑娘,依旧是那么漂亮。

乡亲们种上了季差蔬菜,砖墙红瓦替代了黄黄的土坯房。

年青人掌握了科学种田的知识

新一代农民在茁壮成长。

拮据的生活已成为过去的记忆,美丽的中国梦成为了人们共同的理想。

啊,美丽的土城沟啊,你比以前更加多彩亮丽。

啊,可爱的第二故乡啊,你更加令人神往。

我们祝你青山不老,绿水常在,祝乡亲们健康幸福,蒸蒸日上!


时光飞逝,暂短的相聚很快就结束了。

24日早晨,知青们带着诸多的留恋和理不清的乡情,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乡亲和这片热土,相见时难别亦难,合影留念。


在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的叮嘱声中踏上了归途。汽车行驶在如诗如画的张承高速上。一路上行摄于山水之间,走走停停,继续欣赏着第二故乡的无限风光。驻足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有对美好心情和对第二故乡的留恋之情。正是: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游,两岸美景翠,人醉歌不休。

回乡探亲相聚虽然短暂,却圆满地完成了事前安排的全部议程,享受了饱含友情、亲情的精神大餐,实现了知青的多年夙愿。我们一直沉浸在探亲的喜悦之中,给我们留下了终生的精神食粮和美好的记忆。

土城沟知青回乡探亲感谢信

尊敬的土城沟村委会领导:

你们好!这次我们当年在土城沟插队的部分知青回第二故乡的探亲活动,在村委会接待下,我们得到了十分隆重的礼遇,其间众多乡亲在繁忙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接待我们,使我们感到了无比的温暖。

四十八年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土城沟的父老乡亲们以宽广的胸怀和热情有力的双手,把我们这批年轻人安全地接纳到了这块扎实的土地上,是土城沟的父老乡亲们奠定了我们走出校门后人生的最底层的根基。

土城沟淳朴的民风,土城沟乡亲的憨厚,在我们的心间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情怀。在土城沟这片热土上,是这里的乡亲手把手教会了我们生活,是鱼儿山滩河水养育了我们,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下乡的艰苦,但我们更加确信,正是这艰苦的历练使我们增加了很多生活的积累,使得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得益匪浅。

四十八年来,我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这里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土城沟村的领导更换了不少,但他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过我们,这正是我们这些当年土城沟儿女最觉感人肺腑的地方,也使我们觉得,我们不能忘记土城沟,不能忘记土城沟乡亲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四十八年来,土城沟这片曾经养育我们的地方是我们梦牵魂绕的故乡,我们也确实因为自己是一位土城沟的儿女而觉得自豪和骄傲。

虽然我们已经步入了老年,但是我们永远是土城沟的儿女,土城沟也是我们这一辈子刻骨铭心的第二故乡。

谢谢你们,我们希望我们的家乡在你们的带领下一年更比一年兴旺。

再一次谢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安康!。

土城沟回乡探亲全体下乡知青

2016年07月23日




          《难忘知青岁月,情系第二故乡》


                ---土城沟下乡知青回乡探亲纪实

                               2016年0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