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人杰地灵出名人——何申

  蒋淑英

  承德名人不少。古人云:“人杰地灵”。何申就是承德乃至全国有名气的在承德居住、名副其实的名人。

  他的《一村之长》《信访主任》电视剧在中央广播电视台黄金节目里播放后,他的名字就飞进了千家万户。

  平民百姓交口称赞不已,承德出了一位大名人叫何申。

  我接触过何申几次,他的虔诚、无私、正直、善于助人的美德,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最初认识他不是其人,而是其作品。一次,我去拜访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甫田教授,说话时,他提到何申的文学作品,并把其喻为当代著名写农民系列题材小说家。我听后很惊讶。

  说句实在话,我当时对当代作家作品并不十分注意,所以对当时很有名气的他还是空白。自此后,我到承德各大书店专门去寻找他的作品,非常想知道其创作生涯以及成功的轨迹。

  一次,我在报亭翻阅刊物,无意中翻阅《人民文学》时,何申的名字突然跳跃在我视线里,仔细一看,正巧是我要寻找的作品,于是,买回家,一口气读完,还觉得不解渴,又读了一遍。

  我为他的写作风格所吸引。他完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简直是灵魂的昭示,把我牢牢地吸引住。

  要说我从先读何申的作品,到与他相识是感性的认识的最初阶段,那么真正上升到理性阶段,是真正感到他的无私、热诚、善于助人的美德。

  1998年秋天,市文联在围场举办一次文学作品研讨会,我有幸参加,聆听了他的成功创作体会谈,给我很多收获。说实在的亲耳听到他传经送宝实在难得,我生怕漏掉那些经验说,赶紧全神贯注地记录。他每句创作之言我都感觉是从他心灵深处蹦跳出来的,鲜活的经验。

  我当时就被他那无私的品格高尚所折服。

  何申就是何申。他把自己的内心储藏的“专利品”慷慨地奉献出来。是想让承德有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早日打出去,出成绩,出成果。

  何申老师的真经给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拨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通往文学金字塔的台阶,下步需要的是个人的悟性和劳作。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金子般的光。

  从古到今有志之士,苦苦追求的若干年,有的甚至一生的精力,仍无从寻到那曙光,一直在黑暗里摸索不出来,一直熬到寿终正寝还不得要领。

  2007年,在承德老年作家协会何理主席的邀请下,中国著名作家何申老师给大家做了一次中篇小说创作课,我聆听后到现在还记忆深刻,受到很大启发。

  何申老师开门见山地说道:

  从我走过的路,就像爬山似的,实话实讲,硬头皮闯。这样呢也有动力。拼搏出去。1997年写10个中篇,数着日子,半个月写一篇中篇玩命。不玩命不行。长篇半年,快的一个月。手写的慢点,一天六千字。上午15页,下午15页。一个半钟头15页。

  承德真是大山阻隔,观念守旧,信息指导的少。方法、手法传统。肚里有一个写一个,到现在我跳不出去中国圈。自己有机会走出去,不是作品走出去。

  我看了在座的作者,现在新潮作家,王坤,灵感从哪里来的?外国小说。他们会外文。 人家东西是新的。为什么青睐,编辑新,老的退了,都是三十多岁,研究生出身,没有名气,艺术功力,有传统的不用你的。年轻的作者手法,要往前走,不能满足日报副刊。河北省写出去,进河北文学院。给你多少任务回家写,在氛围中。阿宁出来了。中国作家协会我是委员,一条培养青年作家,去年在大连召开中年作家会,全部过去“三驾马车”喊出来都去了。省开一个青年作家会,三驾马车在河北,调整方向,要有劲头,得闯出去。青年要出名要开会。 小说,第一要把名写出去,到省发中篇。主打中篇上选刊。我上是1981年写的,10年之后,才写小说月报。还不能上一篇。二年一露面,要有一个头条,马上引起文坛注意。然后获得小说奖。获得当代、全国奖。社会协会一定参加,闷头写不行。闷头写行,作家是或缺的。 祝新的一年有成就。

  我听了何申老师的这些讲座,我深感是他的灵魂独白,越发感到他心怀是那么的坦荡,胸襟是那么的宽大,心是那么的无私。同时给予我的是莫大的收获,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因为我正在渴求如何提高自身创作水平的真谛,四处搜,求名人名家的“真经”,可那些真经让人花上几年功夫,苦心挖掘也不会容易得到。可何申老师的真经是真实的,有形的,听的不费解,一听便明。因他的坦荡胸怀,一下就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创作经验毫不保留地全部端了出来,用内心创作的真实体会展示给大家,没有一丝一毫的鼓弄悬殊,更没有置之于高楼空阁,也没有虚情假意的固定套子,更见不到他照搬前人现成“经验”,给你个云山雾罩,而是完完全全是出自他多年创作的体验的真实体会,让文学爱好者一下懂得自己如何从文学金字塔最底下的边缘,登上金字塔顶层的光明,其中的苦味酸甜说的是透彻明白,令人听罢痛快。

  (注:此稿已经被收录在我即将出版的散文集《心语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