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每天都享受着国家改革成果的富裕,百姓吃的住的用的花的全不犯愁,而且全住进了高楼大厦,还是私有财产,有的家庭还养起车,拥有小轿车,洋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看着生活越来越好,我真是喜不自禁,为这个时代的文明进步高兴啊。可在高兴之余我又有很多的感慨。

  想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吃的用的很缺,生活很不方面,大多数人家穷,没有钱买东西。我记得小的时候,家家的日子普遍困难。吃的是棒子面粥,稀溜溜的煮一大锅。即使是玉米面饽饽一天有时吃不上一顿,还要掺和上菜或野菜;每年秋天一般家庭都去菜站捡白菜帮子回来,好点的人吃,坏的喂猪喂鸡;孩子大点的都去山上或是河套里挖野菜,嫩点的人吃,老的给鸡鸭兔吃。尤其是在国家低指标时期,家家没有粮食吃,每个人吃糠麸子吃的都得了大肚子病,很多人浮肿,拉不出屎来。家里要是儿子多的,一家有五六个更加困难,没吃没穿的。最困难时连山上的树叶也被捋光了。“屋漏偏遭连夜雨”,又赶上1963年罕见的大洪水。我正好7岁,大水已经过了北兴隆街桥头,父亲组织工人垒沙袋堵在狮子狗桥头两边,可洪水还是进了街。在武烈河床上种的庄稼全部被洪水淹了,冲走一半,为使损失减少一半,人们不顾刚发的大水便下水去扶庄稼,这可是救命的粮食。有的为打捞柴火和木料不怕被冲走的危险挺而走险。这是为生活所迫。这一年饿死的人很多,我在前街玩时,每天都看见从市里往狮子沟上边拉死人,连棺材都没有,全是炕席卷着。

  最困难的日子过后,国民经济好转些,可家家粮食还是不够吃,物质匮乏。别看我家养鸡养鸭,可平时吃不上鸡蛋,只是在我们过生日时,母亲才给我们煮上三四个,算是生日礼物。可这样的礼物母亲还是舍不得给自己吃上一个,是补给父亲的唯一奢侈的补品。

  吃的是如此,穿的就更寒酸。人们穿的都是打补丁的衣裤,连袜子都是带补丁,脚上的鞋大多数是家做的。我母亲接长不短的把家里门板卸下来,在上面打格布,晒干后揭下来好做鞋用。每天一有空母亲就搓麻绳,拿起鞋底子纳,全家八九口人的鞋都是母亲做。搓麻绳搓得母亲的大腿经常冒血筋,有时会在我们姐妹的大腿上轮换搓绳,搓的起了红檩子,煞疼,我有时候反抗不让搓,但还是让母亲给摁住搓够她想搓的绳子。

  在计划经济下,什么都要票。买布做衣服全严格按照布票做衣服。我们子女身高马大,长身体又快,布票根本不够用。在我记忆中,我一直是穿着姐姐穿过小了的衣服才轮到我穿,我很少做新衣服。就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家庭日子还是捉襟见肘。我高中毕业后响应知识青年下乡的号召,带去两件衣服,一件是四个吊兜蓝色男上衣,曾是父亲穿过几年的衣服,1968年姐姐下乡丰宁大滩后父亲给了她。她穿了几年到我下乡插队,姐姐又把这件上衣给了我穿。还有一件是母亲曾穿过多年的蓝色上衣给了我。这两件衣服我下乡后从春穿到冬,播种、挑粪、耪地、割庄稼、扛庄稼等繁重的农活,把衣服的前襟、袖口、肩膀、背全磨出了窟窿,我只好打上好几块补丁继续穿,常年以往补丁摞了补丁。当时有的知青笑话我说:“你父亲是老红军,穿的这样破,你装穷吧,有好衣服不穿!”其实不然,我还真没有一件属于我自己的衣服。

  别看我父亲是老红军,可他老人家一辈子也没有穿过一件高档的衣服,连逢年过节也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在我的印象里,一到冬天,父亲一身家做的青色大棉衣棉裤,黑条绒布棉鞋。由于父亲老穿那一身,还要帮助母亲喂猪喂鸡喂鸭子,一冬下来棉衣抹得油脂麻花的,不知道父亲身份的人都以为父亲是地道的农民呢。可父亲从来不挑拣,对生活依然充满乐观向上的态度。

  那个年代的人家,日子困难不说,连烧火做饭的柴火都无钱买,全靠到山上踅摸着割柴搂草回去烧火取暖做饭。每到秋季男的女的都上山去割柴火,搂松树毛,拣干柴。那时要是拣到拇指粗的柴火,也不太容易。我家姐妹兄弟多,镰刀不够使。我开始上山砍柴用手撅,把手撅的不是口子就是划破肉皮,等哥哥的镰刀换上新的我才有把旧镰刀用。开始不习惯,每次割柴火都自觉不自觉的把手指头割破,有时候把食指割破留下疤瘌。等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社会的进步,现代人类文明走进家庭后,家家户户使用了液汽化后,再无人冒犯禁之嫌去割柴了。山也绿了。

  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经济有所发展,可家电在市场上还是很缺货,别说手里没钱,就是手里有钱也不容易买到 。购买要票。1978年,我父亲要买一台电视,便把家里攒的钱集中起来,在当时的商业局,特批了一张12英寸的黑白电视票,我和姐姐攥着这张票去五交化大楼去买电视。买好后当宝贝似的把电视裹好,路上不敢挤班车,恐怕把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挤坏了。俩人从市里徒步抬着走了10里地,一直抬到家里。即使是12英寸的黑白电视,在我们住的那条街上还很少见几家有。每到晚上,周围邻里,来我家看电视,屋子里外围满了人看,有很长时间,我家都是这么的热闹。人们从电视屏幕里看到了另个世界,觉得它和自己的耳朵、眼睛一样重要,不可缺少,开始攒钱,省吃俭用,家庭条件好的便陆续地把电视机搬回家。

  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结婚女方向男方要的财礼几大件里必少不了一台电视。等我结婚时新式新办,没有电视。婚后几年才攒到一千多元,想买个彩电还是不够。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物价疯狂上涨,抢购风盛行,似乎不抢购仿佛就再买不到东西了。因此,家家便都不惜代价的进行抢购。从家电到生活用品,吃的穿的用的,无所不抢、不购,多么贵也要抢购到手。从这里看出百姓手里有了点余钱,又恐怕物质缺乏。那时一台18英寸的寰宇牌彩电要2600元。我家正好缺台彩电,又缺点钱。但手痒痒的要买。钱不够,便从亲友家借了一千多元。这才托人购买了一台18英寸的寰宇彩电花了2550元搬回家。即使这样的一台彩电,还是托人要票商家让点利买的。可彩电没有看到10年就已经修理了三次。否则,就看不到图象。等后来这种彩电在市场上,已经因质量的问题销声匿迹。又到该换新上市的牌子彩电时,电冰箱又开始走俏,有人提倡买一台。我曾对人说,我这一辈子也买不起电冰箱。可这话没说几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经济快步发展, 城市开始体制改革,工资也开始普遍上调,我工资由过去的50多元,一下长到200多元。再以后,又长到500、1000出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达,手里有了钱,日子好过多了。而家用电器的价格还逐年的往下降。要买个千八百的大件商品,不用费劲攒上一年二年的钱很容易,我家的电冰箱也有了。

  国家改革的脚步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时光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处都充满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百姓住进了高楼,吃的穿的用的全不愁了。当时光转眼间进入到21世纪后,工资更是翻了几番,兴奋着感受到改革的成果惠及到了每个家庭,想要什么有什么,物质丰富到了及至。人们生活很安逸舒适,还有闲钱出去旅游,充分享受着社会的经济繁荣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欢娱、快乐是现代人们的正常生活。每天吃了饭到承德避暑山庄溜达一圈,根据自己的爱好尽情地在山庄里锻炼,惬意得很。有跳舞蹈的,有打着太极拳,有舞剑的,舞得刚柔并济,风姿飒爽;有腰身扎着红彩带兴高采烈扭着中国古老传统的秧歌;有踢毽子的,打羽毛球的;有悠闲散步拍腿的,在那松阴下使枪弄棍练武的,还有打太极拳的,有威风凛凛耍起霸王鞭的;在古老亭子里或是长廊下拉胡唱京剧的;还有遛鸟放风筝的等等百样法门都在离宫里各领风骚,连多少年不出家门围绕锅台转的老太太也成为山庄锻炼的常客。这可谓是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是百姓最幸福最安居最幽闲的年代,又是最为民主自由的时代,是发挥个性极能淋漓尽致的时代。

  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这种变化无疑不说是改革开放的东风,给老百姓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反映出国家科学水平的提高。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福寿安康。国家昌盛,人民幸福。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时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