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
何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转年是“庚寅”年,属虎,我查了有关资料,出生了约1100多万新生命。应该说这上千万的小“老虎”,是孕育在共和国的前夜,诞生在共和国的元年,乃不折不扣的共和国的同龄人。很有幸,这其中就有我。
上世纪五十年代,那绝对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也没噪音一说,每日高音喇叭的歌声伴随着我们成长。歌唱,已成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我在小学的乐队吹笛子,对音乐又多些情缘。我感觉那一段最打动我们的歌曲,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虽然电影拍的是北京北海公园,但那种感觉在任何一个公园都是可以找到的。那时划一小时船费两角钱吧,需要工作证抵押。咱小学生没有证件,平时若无老师或家长带着,就只能坐在湖边望人家荡起双桨。即便如此,也像自己荡桨一般很快乐。快乐也是有道理的,上半天课,作业不多,学校不评十佳,班里不排名次,课余玩的时间多。这对任何一个小学生都是很幸福的。
到了六十年代之初,唱得最多的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不仅唱,还亲身实践。扶老人过马路,坐公共汽车让座。天津墙子河上的桥有很大的陡坡,上下学经过我们就帮着蹬三轮的往上推。三轮分两种,拉货与拉人。开始是见三轮就推,后来听说坐三轮的是资产阶级,就不推坐人的。但看蹬三轮的老大爷满头是汗,心里又想,这不是让无产阶级受了更大的累吗?
但六六年以后的歌曲火药味就太重甚至吓人了,有的就是喊,比如“就是好呀就是好!”,声嘶力竭,全无歌唱之感觉。惟一能让人产生些激情的,应该是“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我们……不怕山高地险……”(大意)这歌唱得倒是很有预见性,唱着唱着,我们就销了户口去了山高路远的地方。
七十年代初我在乡下春种秋收,其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虽然革命歌曲加什么赛诗会铺天盖地,但“老三届”聚到一起,偷偷唱的都是抒情的老歌乃至苏联歌曲,而许多歌我们先前是不曾唱过的。也怪,没词没谱,只要一人唱,旁人随着唱两遍,就会了。月亮在云中穿行,群山绵绵无际,亲人天各一方,哥儿几个坐在场院上就唱:“美丽的草原多宁静,草原上留下我的歌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喝光了大铁锅的稀粥,横七竖八躺在土炕上,就唱:“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岁月蹉跎,青春不在。随着选调、读书、病退,返城,而后是大龄青年,娶妻生子,挣37.5元。看看运动还是没完没了,吃喝依然买啥缺啥,就在家边哄孩子边唱的《映山红》:“夜半三更哟,盼天亮。寒冬腊月哟,盼春风……”那可不是没事闲着哼哼,是真盼呀。
春风,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工作重心转移,不再搞运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那是我们心中最欢畅的歌。
八十年代令人兴奋,我们三十大几的人仿佛又走回青春时代,学科技学外语也学木工(打家俱)。生活尽管还艰苦,但希望像“一把火”心间燃烧,唱《年青的朋友来相会》,“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有了如此的展望,又有哪个人能不激情满怀!
九十年代,中国真的走进了新阶段,“改革开放富起来”。“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盛世享太平”。这时也正是我们这批“老虎”年富力强的时候,我们在外为事业奔波,同时也不忘饱经风霜的父母,唱一曲《常回家看看》,星期天带着老婆孩子拎着点心回家看老人,大街小巷充满了亲情充满了爱。
彩旗飘飘,歌声把我们带到了新世纪。一曲《天路》,讲述了“人间天堂”那昔日神话是如何变成了现实。中华民族大家庭和谐相处社会和谐发展,让我们这些也说得上是历尽沧桑的人感到了时代的温暖。当奥运会的一首《北京欢迎你》唱响,又让我们自豪无比。此时,虽然当年的“小老虎”已不在年轻,但面对祖国走向富强,人民变得富裕,我们“虎老雄心在”,歌声伴人生。现在咱离宫里除了唱京戏,还有很多唱歌的阵容。他们一定为祖国也为自己的幸福而引吭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