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劝业场
□何 申


  天津劝业场是1928年12月12日正式开张的,到今年整整80个春秋。无论先前还是如今,“不到劝业场,枉到天津卫”这句话,一直用着。劝业场在天津人心中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劝业场的历史,有两件事让我感兴趣:一是这座建在法租界面积2万多平方米时为中国北方最大商场的两个大股东,全是中国人。可见中国人在近代商业中也是很了不起的。一号人物叫高星桥,是开煤矿的(买办),后来涉足商业餐饮,包括有名的西餐馆起士林也是他从德国人手里接着办的。而二号人物叫载振,说来此人名气要比高星桥大多了。载振是清朝皇室宗亲,曾任光绪一朝农工商部尚书,是庆亲王庆奕?恋某ぷ樱?獗蠢铡^?粮?歉鱿院杖宋铮?缬暗缡泳缋镆挥邪斯???虮本┑墓适拢?嫉糜兴?K?谴褥?蚊?楹偷娜?ù蟪迹?蜗笪?指哂质萦邪缀?拥睦贤罚???徽ψ拧U饷话旆ǎ??兴??詈枵掠敫鞴?榱撕停?智┒┝松トㄈ韫?摹缎脸筇踉肌纺亍?/FONT>

  按说载振靠着老子为京官,在历史上的名气也为一般,但因闹出一场妓女杨翠喜案,把名声反倒弄大了。这事放在日后,好像也不算什么:载振看中了杨翠喜,直隶官员打溜须,花钱把杨赎出来献给载振。可没想到清朝的监察干部挺厉害,一道奏本上去,硬是把他给弹劾下来。

  载振下来搬天津住,正值高星桥建劝业场缺资金,载振就入了大股,说话有分量。劝业场地处法租界,建成了,法国人要叫法国商场。高星桥听载振的意见,叫劝业场,不听法国人的。这令人佩服,不像现在有的商号跟外国没点关系,却硬弄顶假洋帽子扣上,没劲透了。

  劝业场有四句警言:“劝吾胞兴,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我分析,劝业场本应是劝业商场四个字。但天津人说话习惯“吃”中间的字。比如说缝纫机念成“缝机”,豆腐脑念成“豆脑”,派出所念成“派所”。所以,一上来东家自己就把那“商”字给省了。即便如此,劝业场这三个字,天津人也会念成“劝场”。不过,凡“吃”掉的那个字,也不能吃得太干净,需要随着上一个字音略给点儿话韵,这才行。

  第二点让我感兴趣的是“天津劝业场”那块大匾,小时常逛劝业场常见,是近代书法大家华世奎写的。关于华世奎为劝业场提匾一事,多有专门回忆文章。共同点是,每个字润笔费是大洋一百,五个字五百。略有出入的是,有人说是五个字一次写成,有人说是先拿去三百写了劝业场三个大字,后又送去二百写天津二字。五百大洋是什么概念?按当时价格可买250袋高级面粉,不得了。有回忆文章写道:华世奎高个子、消瘦、留胡须,特别有精气神。提笔时,华七爷(他行七)口含酒,提着气,一鼓作气写了“天津劝业场”五个大字,落了款,盖了章,在场的人屏气静观。这五个大字,每字三尺,宗颜真卿,笔力充沛,笔法遒劲,气势雄伟,笔笔有交代,一丝不苟,衬有金地朱印,更为增色。

  当年劝业场的经营方式是出租场地,内有300多家店铺,什么都卖,与咱承德现今的商城相似。此外劝业场内还有剧场、书店、茶室等,最上面七层露天电影院叫天外天,夏天晚上看电影非常凉快。劝业场内的剧场叫开华景,不少名角在此演出过。这园子的二楼是大u字型,两厢距台口较近。原承德地区京剧团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那演戏,一个演员高兴了,一个跟头就从台上翻到二楼又翻回来,令观众又惊又喜传为佳话。

  最后想说的是,劝业场的商户,都特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一旦开张,牌匾字号高悬,就买卖不离寸地,轻易不挪动。因此,外地人看劝业场内商品眼花缭乱不知何下手,可天津人进去多是有目标的,一点也不乱,直奔着自己熟悉信任的老字号就去了。若像游击队似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换来换去,肯定是把自己折腾黄了。

  如去天津,逛逛劝业场吧。当然,最好有个熟人引路。劝业场不像北京王府井商场,正南正北就几个大门,迷不了路。劝业场好像五、六个门对着好几条街,心想着要从哪个门出去,在里转转转,多半是找不着那个门了。不过也没什么,出去你绕着转,准能找回去。可要是觉得没问题旅店住所就在那个方面,过了街凭感觉找吧,十有八九找不着。天津人找道不认方向,而是记第几个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再记标志性建筑。那么着就不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