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节来得早,节后十天立春。故“正月里来是新春”说在农历“己丑”年甚为合适。北京一朋友做了很多藏头诗,请人写书法作品,有我一幅,出本大挂历,印得很精美。只是把“己丑”年的“己”印成“已”,多出一点点,可惜。

只能理解为印错,改不的了。天干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己不出头更不封口,出了封了都另有其字。那年春节在阳历二月,有挂历将公历元月就配上来年农历的称呼,生把腊月给弄没了。没了就没了,腊月的喜庆日子照样过照样欢乐。正月照样来,照样新桃换旧符。而正旦日(大年初一)前后必来的“立春”,则在人们心中印象亦深,立春那天吃罗卜,曰咬春,就是要紧紧咬住这个暖风荡漾充满希望的春日吧。

正月为农历一年之首,是很重要的月份。正月的正最早念四声(音郑),就是把事情改正、正倒过来的意思。汉朝前,以哪一个月当一年领头月并不固定,有时要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直到汉武帝时,才确定了直至今日的月份排列法。我想先前各王朝确定某月为“正月”的意思就是:既然咱爷们作了皇帝,坐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咱“正”过来。又因秦始皇姓赢名政,字音犯了忌讳,就把“正月”读作“正(征)了”。往后就一直沿用下来。

想一想第一个月叫正月的含义也挺合适的。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朝堂上下江河烟火,忽啦啦一十二个月走下来,倒杯清茶面望新月静心沉思,却也总会有一番归纳一番感悟,接下来对新的一年也会有些新设想。言外之意也就包含了:正月到了,努力改正以往做的不合适的行为作法,克服缺点,发扬优长。终使人临正月,岁长一年,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戊子鼠年过去了,方敢言这悲喜交集一言难尽的年份终于成了历史,真不敢想若是有第13个月,还会发生什么大事。从年初南方大雪到汶川地震,再到奥运、神七,再加上三聚氰胺金融风暴和股市楼市,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考验。实在是不简单啊,在灾难面前我们没有畏缩退却,在盛会面前我们豪情满怀,终于才能胜券在手的迎来牛年。

“牛马年,好种田”。最素朴的愿望是风调雨顺成为这一年天气的主角。大地一点也别蹦达,江河好好在河床里流。人勤奋,天帮忙,不折腾,踏实干,神州农业来个好收成,各行各业都有新气象新收获。

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不靠楼市拉动,朝廷也不给百姓发钱刺激市场消费,更不在年底年初开大小会议布置工作。那时主要是希望老百姓好好种地。因此,对立春这节令就格外重视。这一天,天子要率领百官到东郊迎接春天的到来。正月里还要选个好日子,皇上又沐浴又吃素又烧香,然后带着大臣到田里搞一次“耕地秀”。虽然是做样子,以至后来演化到用个“小金犁”在坛上走几趟,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榜样又是皇上。等到往下天暖了动真格的了,就没皇上的事了,而是农夫们地里春种秋收。于是,在那漫长的农业社会里,老百姓虽总的说来日子苦,但有些年份还是能过一把“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小日子。只是后来时代前进,停留在这种小日子上不行了。终于,社会往前走啊走走啊走,终于走到了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现阶段。不过,城市毕竟还没发展到能打粮食的阶段。此又非戏言,蔬菜已经无土栽培,工厂怎么就不能稻谷飘香?一定能,只是现在还没到时候。所以,正月里来是新春,且先不忙赶着猪呀出了门。现在解放军供给正规化,早已超越了自已弄几口猪宰了炖肉的阶段。过了紧着发钱花钱的腊月之后,到乡村看看立春后的万千气象,待心情平静下来,再回城里继续打理楼市股市还有什么急事,说不定会有新思路。

以我这外行感觉,与现在规范日常生活的公历相比,中国的农历月份排得有点晚。如果正月在二月下旬,欢乐过后,再重新打起精神干活,一抬头就到了岁中。一年下来,有点前松后紧。古时用农历时没有公历,不错过节令种地就行,除了发动战争或搞政变,一般人也不抢什么机遇。现在不行,世界地球村了,人家过了元旦就忙着干新一年的活,咱们这还沉浸在头年的岁末中,一沉还沉挺长。正月和新春倒是都如期来了,可说不定人家趁机把挣钱的活给占下了。这可咋好?管他呢!正月里来是新春,就是好日子,就得好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