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来北戴河,就曾到“集发”观光。集发的全称为“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导游说“集发”意为集体发财,由于是农业开发,更有使农民集体致富的含意。很吉利,得民心。那次游览中有自摘鲜桃一项,印像很深。此次又来集发,我马上就想到桃子,摘个一二十斤,这几天就有吃的了。

熟悉的门楼依然高立在园前,但游人与车辆可比先前多了太多,尤其自驾小车,把停车场塞得满满,我们(省管专家疗养)乘的四辆大轿只得直接开进去另寻空地。下车后即坐电瓶车一路往里奔,沿途有各种游乐项目,如水上蹦极,很刺激,那么多人围着湖水抬头望,高塔上有勇敢者跳下来,立刻就引起一阵惊叫声……

遥望一片桃园,绿叶间隐现红白,以为就要尝鲜了,然车过影移,眼前却是一座农家大院,门上六个大字写的清晰:“集发民俗大院”。大院四四方方,以房代墙,每一边是20间青砖带廊瓦房,房内甚宽大,每一两间就是一项既能向游人展示,同时又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乡村民俗活动。比如做豆腐吧,是真驴戴着眼罩真的拉磨,一边则有人烧大锅点豆腐。也怪,这等在农村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琐事,在这里竟然引起了观者的极大兴趣。莫说城里的小孩没见过,一些年青人也少见。而年纪大些见过或者干过这类活的,则引起了遥远的回忆。

说内容丰富多彩不为过,这里有编筐扎笤帚的,有小铁匠炉、乡村碾道、木工房。还有织布纺棉花弹棉花的,纳鞋底做针线活的。还有酿酒做醋轧花生油磨香油腌咸菜压豆片的。在这干活者,一律是当地的农民。当然,他们又身兼导游,可以讲给你听,操作给你看,若有兴趣想试一把,又可以手把手教你。至于产品,可当场品尝、购买。此外,还有些房间里还展示许多难得一见的老物件,如剃头挑子、老式花轿等等。剃头挑子上挂着招揽生意用的“唤头”,许多人都不认识。我将小铁棍在两片铁叶中猛地向外划出,铁叶尖碰击,“唤头”立刻发出清脆而连绵的当当声。众人见了,都上手试了一把。在大院里的田垅里,是播种的队伍,包括拉犁的牲口、扶犁杖的、点种的、散粪的、培垅的、压地的,全部一比一真人大小,用铜铸成,形象生动,吸引很多人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

应该说这个民俗大院很有创意,把昔日乡村司空见惯的生产生活场景原汁原味的搬进了大雅之堂,为人们创造了时空倒流思绪回转的天地。与博物馆内展示最大的不同,是这里所有的物件都在人们的手中以工具的形式运动着,创造着一幅幅千古不绝生生不息的乡村画面。于是这“大院”成功了。

在民俗大院走马观花也得花上一个钟头,出来又抓紧去看“四园”即“四季瓜园”、“四季花园”、“四季果园”、“四季菜园”。四园处处精彩毫无疑问,其中最令人惊讶的先是一长廊硕大的丝瓜,如一根根玉柱从天而降,最长的近5米,已上了吉尼斯记录。再新是特大南瓜,磨磐一般,估计有的能上百斤吧,已有“全国南瓜擂台赛”总冠军殊荣在身。在果园见到从台湾引进的莲雾树,果实粉里透红,形状与桃相似,水汁多而甘甜。那年在台湾,路边摊点多卖莲雾,吃了几个,坐半天车也不口渴。

中午就在集发的农家饭庄就餐,吃的全部是这里自产的绿色食品。席间得知集发的董事长同时就是北戴河村的党总支书记,多年来集发公司与周边村开展了村企共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采取了公司十基地十农户连市场的经营方式,带动了这些乡村的经济发展并使农民脱贫致富。于是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来北戴河,曾见这里的渔村山村很贫穷,平房低矮破烂,与海边的洋别墅反差很大。现在不然了,北戴河乡村新楼成片,昔日的老别墅反倒显得小了。当年***在鸽子窝观海后写了“大雨落幽燕,白浪淘天……”用词里的最后一句话来形容这里乡村的变化最合适,即“换了人间”。这次又来集发,虽然没时间摘桃,但看了眼前新貌,实比得了鲜桃还令人欢悦,愿天下乡村都像这里一样常有创新美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