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在世人心中有神秘感。神秘并不在喜饮美酒的李白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有银河落九天”。也不在放着官不做的陶渊明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神秘之处主要在于上个世纪的几十年间,曾有一些重要人物来过这里并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

 

关于庐山所在的方位和上山的道路,用伟人***的两句诗就全说清楚了:“一山飞峙大江边,越上葱笼四百旋。”大江就是地处江西省九江市的长江,1998发大水最终采用沉船法才堵住了口子,可见长江在此多么桀骜不驯。四百旋是说庐山的盘山公路全长35公里,有四百多处弯道。旋是盘旋,椐说主席的初稿曾用“盘”字。此次我等往山上“盘”,至多盘了一半,晕车者就都有了反应。即便不晕车的,也会面对眼花缭绕的满山碧色,心里发问,山顶倒底是个何等去处,竟要如此盘来旋去地奔上?

车轮毕竟远胜脚力(当年蒋介石偏爱坐滑竿上山),40分钟到山上。遥望大江南北,一派葱茏苍翠,且凉风习习,顿显海拔之高。再看牯岭高低错落红顶别墅石墙老屋,还有欧式风格的街道店铺,才明白这里与黄山、华山等纯以风光为主的名山乃大相径庭,这山上原本是宜居之处,与厦门鼓浪屿颇相似。来了游人,就是旅游地。不来,当地人照样过自己神仙般的日子。

但夏日的庐山毕竟太凉爽了,由不得身陷酷热中的人不前来。在缺少空调设备的上个世纪的盛夏,北戴河尚悄悄躲在遥远的北方,中国最重要的人物理所当然首选了这里做为避暑兼办公、开会之地。可以想象,当年的庐山高官云集名媛增色,在戒备森严中来,来了却又隐身于一座座林木深处的房舍。为防止山林湿气过多的侵入,那些门窗又经常紧闭。如此,在一般人的眼中,既不知道里面住了什么人,也不知道他们在研究什么,更不知道将有什么大事即将在这里发生,于是,神秘、神秘,最终还是神秘,就萦绕心头……

庐山第一神秘之处当然是美庐。美庐是一座面积稍大的二层别墅。如果不是蒋介石与***先后在这里居住过,它与山上众多的别墅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刻在石头上的“美庐”二字是蒋写的。按中国人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观念,胜利者眼前总晃动着昔日政敌的手迹是忌讳的。但***非常大度,把那字留了下来,也把一段历史留下来,于是美庐在人们的印象中更多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旧居。而喜欢天地宽阔的***显然也没把这小家碧玉式的美庐看在眼里,所以也就不改变这里的什么随它去了。美庐内房间不少,但都不大,宜家庭居住。室内家俱在今天看来不仅普通,甚至有些简陋。有台标着美国(烧)煤油式冰箱,很笨重,在当时应该是奢侈品吧。二楼阳台有出租国民党军服的,不少人穿戴上照。我以为这种玩笑还是少开为好,没照。不过,这也显示了当今社会的开明与和谐。

按旅游的安排,第二处参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这里更具神秘感。在二楼小礼堂,一排排白色的旧藤椅,桌面的牌上标着出席九届二次会议者的名字。年轻人是一掠而过,但对我们60岁上下的人讲,那些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当年在乡下同学间比记忆力,摹仿播音员夏青的声音,有人竟从丁盛、丁可则一直背到还有余秋里同志。当然,在这里,更容易让人想起为民直言的彭德怀元帅……1959年夏天在这里发生的事,早已写成一本本书刻进一套套光盘在每处摊点出售。不幸的历史事件如今变成了当地人的独家宝典,想想令人感概不已。导游的一段话则把窗户纸完全捅开:尽管庐山有这么好的气候,但如今来庐山者只有游客或休养者,多年来已没有任何“会议”在这里召开。看来不愿悲剧重演,已成为世人的共识。

庐山还有个庐林一号别墅,这是后来***再来庐山的下榻之处,是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时启用的。庐林一号明显有别于美庐,它占地上万平米气势不凡,内中巨树森森、流水潺潺。回字型建筑坐落其间,亦达数千平米。现在内中既是别墅,又是庐山地质博物馆。那日去了见大门洞开游人如潮不用买票,再看***住过的高大房间,想想进美庐时70岁免费查身份证差一天都不行,就暗笑,看来那位蒋某人的小气,都有遗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