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修五尺道,为中原通往西南的“丝绸之路”。其程由蜀入滇险隘石门关,座落于云南盐津县豆沙镇。小镇现为著名旅游景区,与游人介绍时,讲古迹讲景致讲人文,讲得众人入迷时,不经意间又讲这里自古出美女。于是,男宾们顿时眼里放光,悄悄四下搜索,女士则不由掏出小镜照照。一身疲倦如滇东北白云,不知飘到万里晴空的哪个角落去了。

人到豆沙镇,站立石门关,放眼古道,方知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两岸石岩壁立千仞,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一条五尺道邻壁攀上,巨石铺路,苔藓潮滑,留下一道道马蹄铁划痕。始建于隋朝的石门关,先前有一尺二厚城门,门一关,门杠一顶,中原和边疆就隔绝了。唐朝天宝年间战争爆发,南诏叛唐,石门关一关就是40多年。 而今苍海桑田,石门关前上有高速路,下有铁路、公路。历史与现代,在这里碰击与交触,让观者心里震撼不已。

话说回来,说豆沙镇出美女,也非虚构忽悠来客,清代就曾先后7次在盐津(含豆沙)选美女被选入宫,故石门关又有“美人关”之称。豆沙镇界临蜀地,气候湿润水土丰美,全无高原强紫外线,这对男人无所谓,但于女子的容颜却有极大的益处,故豆沙出美女,也是有地利之缘。

那日与数位作家朋友游豆沙,丹增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是藏族,又是云南省委原副书记,在车上,他很严肃的说,诸位男士要禁得住考验,因为豆沙镇上是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满街都是大明星。这很诱人,但真的假的?一时有点摸不清头脑。

可能是已届初冬,到时古镇上安静详和,并不见多少人在走动。来迎接的镇里书记镇长皆是女子,模样也都很漂亮,但尚达不到丹增所言。后来就想,那些女明星给人的印象,都是精心化妆后的,而这里的女子素面朝天尚且如此,也说得上是美女了。

说归说,做归做。此来采风,是要写文章的,于是就专心致志听介绍,看古街、五尺道、悬棺、石刻等等。一处处景致美不胜收,又要提问,又要照相,渐渐的也就忘了那事。不觉已过午时,就感到乏饿,我与张笑天(《开国大典》编剧)提前往回返。远远见古香古色的石街上走来两个穿警服的人,想必是在执行公务。及近,忽然就看出不一样的风景来,原来竟是两位眉清目秀的妙龄女警官。深色警服、警帽在她们身上就像绝配的服饰,衬得姣容无粉自艳无妆自娇……

笑天七旬我六旬,虽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心态,更有作家采访之能,但猝遇威武佳丽,却不知如何驻足搭言,只能擦肩而过,再点头自语:“见到了。”

下午座谈,不料二位女警官飘然而至。一头秀发,身着警服,愈发是英姿飒爽了。机会难得,立即采访,于是方知,原来古镇有道独特的风景线,即由8名女民警组成的派出所。该所曾被被公安部授予“一级公安派出所”、被云南省公安厅、云南省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岗”。古镇、景区这些年制序井然,与她们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听了这些女民警的事迹介绍后,大家都说,当初决定建女子派出所,绝对高明!当她们走在古镇古道上,游人安详,惠风和畅,其作用是一队彪形大汉难以达到的。会后题字,写了“古道花神”四个大字后,我又跋:“盐津多美女,豆沙惊客颜。警花安古道,君子不思还。”当然,放下笔,我们就乘车回返,但印象很深刻。又想,当今警界,可多用美女。如堵车时,来个美女交警,男士急火火地往车外一探头,忽然,又不着急了。